如今皇上準備消滅高麗,首先消滅了百濟,留下部隊鎮守,控製了它的要害。
雖然叛賊強橫,但我們防備很嚴密,應當磨好刀槍,餵飽戰馬,趁它沒有準備,打它個措手不及,百戰百勝萬無一失,這樣就可以安士卒之心。
然後分兵占據險要地帶,打開局麵,飛傳表文,奏聞聖上,請求朝廷增派軍隊,朝廷知道戰績,必定聲援接應,敵人就可消滅了。
眼下平壤沒有攻克,熊津又要放棄,那麽百濟死灰復燃,消滅高麗就不知是哪年哪月了。
況且我們現在以區區一城居於亂賊中心,如果此城失守,我們就會成為逃亡的罪人。
即使進駐了新羅國,但這正像客人一樣,萬一發生了意外之事,後悔還來得及嗎?百濟的扶餘豐對鬼室福信心懷猜忌,貌合神離,勢必支撐不了多久。
我們應當堅守待變,屆時再乘亂消滅他們。目前還不可輕舉妄動。」
劉仁軌的諫奏不但讓李治滿意,眾臣也交口稱讚。事態的發展果如其料。在時機成熟後,劉仁軌先發製人,派人偵察鬼室福信修建的真峴城軍情。
隨後,他引新羅軍乘夜襲擊真峴城,悄悄攀牆,至拂曉破城而入。
唐軍自此「遂通新羅運糧之路」。
龍朔三年,倭國將領毛野稚子等率二萬七千人攻新羅。
孫仁師、劉仁願及新羅國王金法敏率領陸軍進發,劉仁軌則與杜爽、扶餘隆率水軍沿著熊津、白江進軍,與陸軍會合。
劉仁軌在白江口遇上了倭軍,唐軍四戰皆捷,焚燒倭國戰船四百艘,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倭軍大敗。
扶餘豐脫身逃走,所佩寶劍被繳獲。
百濟王子扶餘忠勝、扶餘忠誌率領自己的兵眾及倭國、耽羅國使投降。
這便是原本的歷史劇本。
若按這個歷史,唐與高句麗、百濟的戰爭,將延綿到龍朔三年。
但此時,因為蘇大為這隻蝴蝶扇動的翅膀,歷史早已變得麵目全非。
唐軍得已在龍朔元年,就將扶餘豐及扶餘忠勝、忠誌等人,一網打盡。
而白江口之戰,歷史上中原王朝與倭國的第一次戰爭,也提前到來。
蘇大為收起心中雜念。
再次將自己的計劃全盤思索一遍。
忽然聽到頭上有清越的鷹鳴。
抬頭看去,一隻矯健雄鷹,振翅飛翔於雲空之上,不住盤旋。
第五十三章 倭王
高市年紀在三十五六。
在倭國王室中,屬於年輕有為。
而且如果翻看他的履歷,也是極為漂亮。
十五年前,倭國王室大權被半妖權臣蘇我氏家族掌探。
當時正是高市聯合中大兄,與中臣鐮足一起,經過密謀,推翻了蘇我氏,使倭王的權柄,重回王室。
自那以後,中大兄站在台前,風頭一時無兩。
甚至上層貴族裏,有了想讓中大兄成為新倭王的議論。
而高市,始終隱於幕後,低調隱忍。
在後世倭史裏,記載高市倭王,為天武倭王長子。
天武倭王乃是中倭白江口之戰後,繼位的新倭王。
因倭國戰敗,中大兄顏麵盡失,失去角逐倭王的資格。
倭國的權柄落入豪族之手,史稱王權轉移。
而繼中大兄之後,掌握倭國的,被稱為天武天皇,名大海人。
但據倭國古田武彥學派考證,白江口之戰後,倭軍大敗,倭王高市被俘,押送長安,開始在大唐八年的囚徒生活。
公元665年,唐高宗泰山封禪,高市以「倭國酋長」之名,參與封禪儀式,並向李治三磕九拜。
公元671年,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宣布大赦,寬赦百夷,釋放高市,派遣使者郭務悰率二千多人赴日送回。
此後,高市回到倭國,從中大兄手中奪回了王位,由此進行改革,改倭王為天皇,並宣布倭國更名為日本。
20多年後,日本部分豪族造反,將高市天皇殺死,易姓革命,僭稱天皇,反指高市為亂臣賊子,同時毀掉史書,抹去相關歷史記載。
歷史浩瀚如煙海,不知多少真相隱沒於史冊裏。
後人能看到的,隻不過是經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
前事不問,後者不追。
當前,倭國與大唐的白江之戰,一觸即發。
在倭國水師主艦上,高市天皇端坐於船頭,手執摺扇,目光平靜。
他的年紀比中大兄大一歲。
但麵相,卻比中大兄要稚嫩幾分。
皮膚白皙如玉脂。
頷下無須。
雙眸秀美。
黑髮梳做髮髻,由櫻紫木簪束於頭上,烏黑的髮髻一絲不亂。
看他的外表,頗有後世花樣美男之感。
比之中大兄的骨骼粗大,身材健碩,高市是秀氣的。
一身倭王的華服,穿在他身上,也嫌太寬大了些。
柔弱無骨,是以撐不起衣料。
由於身材太削瘦,身邊的將士以及中大兄,甚至擔心他會不會被突然一陣海風吹走。
然而,高市依舊穩穩的坐在椅上,透過船頭,凝視著前方的海岸線,以及隱隱的唐船。
「中大兄,那就是唐人的船嗎?」
「是的,吾王。」
中大兄,對高市的態度十分恭敬。
雖然叛賊強橫,但我們防備很嚴密,應當磨好刀槍,餵飽戰馬,趁它沒有準備,打它個措手不及,百戰百勝萬無一失,這樣就可以安士卒之心。
然後分兵占據險要地帶,打開局麵,飛傳表文,奏聞聖上,請求朝廷增派軍隊,朝廷知道戰績,必定聲援接應,敵人就可消滅了。
眼下平壤沒有攻克,熊津又要放棄,那麽百濟死灰復燃,消滅高麗就不知是哪年哪月了。
況且我們現在以區區一城居於亂賊中心,如果此城失守,我們就會成為逃亡的罪人。
即使進駐了新羅國,但這正像客人一樣,萬一發生了意外之事,後悔還來得及嗎?百濟的扶餘豐對鬼室福信心懷猜忌,貌合神離,勢必支撐不了多久。
我們應當堅守待變,屆時再乘亂消滅他們。目前還不可輕舉妄動。」
劉仁軌的諫奏不但讓李治滿意,眾臣也交口稱讚。事態的發展果如其料。在時機成熟後,劉仁軌先發製人,派人偵察鬼室福信修建的真峴城軍情。
隨後,他引新羅軍乘夜襲擊真峴城,悄悄攀牆,至拂曉破城而入。
唐軍自此「遂通新羅運糧之路」。
龍朔三年,倭國將領毛野稚子等率二萬七千人攻新羅。
孫仁師、劉仁願及新羅國王金法敏率領陸軍進發,劉仁軌則與杜爽、扶餘隆率水軍沿著熊津、白江進軍,與陸軍會合。
劉仁軌在白江口遇上了倭軍,唐軍四戰皆捷,焚燒倭國戰船四百艘,一時間「煙焰漲天,海水皆赤」,倭軍大敗。
扶餘豐脫身逃走,所佩寶劍被繳獲。
百濟王子扶餘忠勝、扶餘忠誌率領自己的兵眾及倭國、耽羅國使投降。
這便是原本的歷史劇本。
若按這個歷史,唐與高句麗、百濟的戰爭,將延綿到龍朔三年。
但此時,因為蘇大為這隻蝴蝶扇動的翅膀,歷史早已變得麵目全非。
唐軍得已在龍朔元年,就將扶餘豐及扶餘忠勝、忠誌等人,一網打盡。
而白江口之戰,歷史上中原王朝與倭國的第一次戰爭,也提前到來。
蘇大為收起心中雜念。
再次將自己的計劃全盤思索一遍。
忽然聽到頭上有清越的鷹鳴。
抬頭看去,一隻矯健雄鷹,振翅飛翔於雲空之上,不住盤旋。
第五十三章 倭王
高市年紀在三十五六。
在倭國王室中,屬於年輕有為。
而且如果翻看他的履歷,也是極為漂亮。
十五年前,倭國王室大權被半妖權臣蘇我氏家族掌探。
當時正是高市聯合中大兄,與中臣鐮足一起,經過密謀,推翻了蘇我氏,使倭王的權柄,重回王室。
自那以後,中大兄站在台前,風頭一時無兩。
甚至上層貴族裏,有了想讓中大兄成為新倭王的議論。
而高市,始終隱於幕後,低調隱忍。
在後世倭史裏,記載高市倭王,為天武倭王長子。
天武倭王乃是中倭白江口之戰後,繼位的新倭王。
因倭國戰敗,中大兄顏麵盡失,失去角逐倭王的資格。
倭國的權柄落入豪族之手,史稱王權轉移。
而繼中大兄之後,掌握倭國的,被稱為天武天皇,名大海人。
但據倭國古田武彥學派考證,白江口之戰後,倭軍大敗,倭王高市被俘,押送長安,開始在大唐八年的囚徒生活。
公元665年,唐高宗泰山封禪,高市以「倭國酋長」之名,參與封禪儀式,並向李治三磕九拜。
公元671年,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宣布大赦,寬赦百夷,釋放高市,派遣使者郭務悰率二千多人赴日送回。
此後,高市回到倭國,從中大兄手中奪回了王位,由此進行改革,改倭王為天皇,並宣布倭國更名為日本。
20多年後,日本部分豪族造反,將高市天皇殺死,易姓革命,僭稱天皇,反指高市為亂臣賊子,同時毀掉史書,抹去相關歷史記載。
歷史浩瀚如煙海,不知多少真相隱沒於史冊裏。
後人能看到的,隻不過是經由勝利者書寫的「歷史」。
前事不問,後者不追。
當前,倭國與大唐的白江之戰,一觸即發。
在倭國水師主艦上,高市天皇端坐於船頭,手執摺扇,目光平靜。
他的年紀比中大兄大一歲。
但麵相,卻比中大兄要稚嫩幾分。
皮膚白皙如玉脂。
頷下無須。
雙眸秀美。
黑髮梳做髮髻,由櫻紫木簪束於頭上,烏黑的髮髻一絲不亂。
看他的外表,頗有後世花樣美男之感。
比之中大兄的骨骼粗大,身材健碩,高市是秀氣的。
一身倭王的華服,穿在他身上,也嫌太寬大了些。
柔弱無骨,是以撐不起衣料。
由於身材太削瘦,身邊的將士以及中大兄,甚至擔心他會不會被突然一陣海風吹走。
然而,高市依舊穩穩的坐在椅上,透過船頭,凝視著前方的海岸線,以及隱隱的唐船。
「中大兄,那就是唐人的船嗎?」
「是的,吾王。」
中大兄,對高市的態度十分恭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