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為避禍而來。
總之孫氏本為外來之將,但三代人都為百濟效命,在孫元謀這一代,終於獲得百濟的信任,積功至城主一職。
在蘇定方率大唐主力,水陸並進,半月內擊破泗沘城,吞併百濟後,許多城池望風而降。
這孫元謀祖上本為中原漢人,沒想到別的城都降了,它卻屹立如故。
甚至當時扶餘義慈和道琛都逃亡至北境,得到寂北城的收留。
隻是後來隨著扶餘義慈向蘇定方投降,寂北城迫於大勢,不得已才表示歸順大唐。
可等蘇定方率軍退走,寂北城這裏,又是第一個砍了唐使,並誘騙駐守寂北的一隊唐軍,大約百人。
先以酒灌之,趁醉將這些唐軍悉數斬殺,人頭於城外壘成小型的京觀,以示與大唐勢不兩立。
黑齒常之帶著人,來到寂北城的護城河前,看著前方城門腳下,那一堆早已高度腐爛,甚至露出白骨的骷髏,心情頗有些複雜。
但他是聰明人,很快調整好內心情緒。
以大唐之之強,若垂天之雲,如鯤鵬萬裏。
在寂北城損失的這點人不算什麽。
以自己親眼所見,蘇大為、劉仁願、劉伯英等,都是一時良將。
而身邊婁師德、王孝傑、蘇慶節、阿史那道真、崔器等人,都氣度不凡,有名將的潛力。
大唐之人如此,小小的百濟,如果一味去抵抗,那是以卵擊石。
扶餘義慈等自己都投降大唐了,難道指望百姓與唐頑抗到底,玉石俱焚嗎?
大唐本身就是天下的文明中心,是儒的發源地。
半島文化都受其影響。
被一個更先進的文明兼併,對半島來說,是更光明的前景,而不是破壞。
原本大唐收百濟做屬國,隻要百濟承認其天可汗的地位,安心遵守朝貢體係即可。
結果因為扶餘義慈的短視,無數次觸怒大唐,不聽天可汗之勸,致有今日之禍。
最可惡的,便是那道琛,還有扶餘福信。
他們倆一個仗著和高句麗的關係,一個仗著倭國關係,自以為能挑釁大唐,簡直是不自量力。
黑齒常之帶著四名親兵來到寂北城下,隔河與城頭守將喊話。
守在城頭的,自然不是孫元謀本人,而是他手下大將。
一個長得豹頭環眼,身材高大,麵容沉毅的守將立於城頭,在城兵的拱衛下,以扶餘語向黑齒常之喝問。
「你是誰?來寂北城做什麽?」
「我是黑齒家的黑齒常之,奉王命前往高句麗。」
「你奉的王命,是哪個王?」
「自然是扶餘豐王。」
「王現在何處?」
「在周留城。」
「何時去的?」
「上月。」
一問一答,很快便打消了城頭守將的疑慮。
一來口音對,黑齒常之是本地人,口音帶著百濟國上層貴族的語調,一些貴族專用字詞,做不得假。
城頭的守將過去接待過不少大人物,之前還接待過扶餘義慈和道琛,自然清楚這些。
一聽黑齒常之的口音便信了六七分。
再則內容對。
許多埋坑的問題,黑齒常之都一口說出來,絲毫不差,這絕不是外人可以假冒的。
因此守城的城將令人放下吊橋,又令一隊兵出城,幫忙架設浮橋。
原本護城河上有橋,在戰事起後,為了安全已經被焚毀了。
現在城內往來,都通過浮橋過河。
守城的城將怕是做夢也想不到,堂堂百濟國的貴族官員,達率黑齒氏會投靠了大唐。
以黑齒常之的身份和見識,要想忽悠一個小小的城將,簡直是手到擒來。
唐軍沿著浮橋,兩千餘人都過了護城河。
在跟著黑齒常之要進寂北城時,突然出了點意外。
城頭那位守將,不知是哪根筋不對,說不能讓這麽多外軍進來,隻許少部份人進城,大部必須留在城外。
寂北城可以提供糧草和熱湯。
黑齒常之目光投向蘇大為。
見騎在馬上的蘇大為,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黑齒常之轉頭向城頭的守將道:「那就如此吧。」
黑齒常之是明麵上,這支「百濟義軍」的領袖。
而蘇大為是實際上真正的首領。
幸好黑齒常之本身即為大將,而且生性沉毅,遇到突發事件,也能舉止從容有度,毫不慌張。
當下,從兩千餘唐軍中,挑選了兩百人要進城。
結果守將還是說太多,黑齒常之作色發怒,這才勉強答應進來百五十人。
吩咐剩下的唐軍就在城腳下安心駐守,等待食物。
黑齒常之連同蘇大為、安文生一同入城。
婁師德和王孝傑則留在城外,管理那兩千餘唐軍,準備應付各種狀況。
進城時,還好沒限製眾人騎馬。
開城的城兵還向黑齒常之陪笑道:「幾位將軍來得可真巧。」
「怎麽?」
「沙吒將軍的使者不久前剛到,正說起王的事,你們見麵,必然更加歡喜。」
黑齒常之微微一怔。
沙吒,莫不是沙吒相如?
他對此人並不陌生。
原本他駐守北地郡,他為郡將,沙吒相如為其副手。
總之孫氏本為外來之將,但三代人都為百濟效命,在孫元謀這一代,終於獲得百濟的信任,積功至城主一職。
在蘇定方率大唐主力,水陸並進,半月內擊破泗沘城,吞併百濟後,許多城池望風而降。
這孫元謀祖上本為中原漢人,沒想到別的城都降了,它卻屹立如故。
甚至當時扶餘義慈和道琛都逃亡至北境,得到寂北城的收留。
隻是後來隨著扶餘義慈向蘇定方投降,寂北城迫於大勢,不得已才表示歸順大唐。
可等蘇定方率軍退走,寂北城這裏,又是第一個砍了唐使,並誘騙駐守寂北的一隊唐軍,大約百人。
先以酒灌之,趁醉將這些唐軍悉數斬殺,人頭於城外壘成小型的京觀,以示與大唐勢不兩立。
黑齒常之帶著人,來到寂北城的護城河前,看著前方城門腳下,那一堆早已高度腐爛,甚至露出白骨的骷髏,心情頗有些複雜。
但他是聰明人,很快調整好內心情緒。
以大唐之之強,若垂天之雲,如鯤鵬萬裏。
在寂北城損失的這點人不算什麽。
以自己親眼所見,蘇大為、劉仁願、劉伯英等,都是一時良將。
而身邊婁師德、王孝傑、蘇慶節、阿史那道真、崔器等人,都氣度不凡,有名將的潛力。
大唐之人如此,小小的百濟,如果一味去抵抗,那是以卵擊石。
扶餘義慈等自己都投降大唐了,難道指望百姓與唐頑抗到底,玉石俱焚嗎?
大唐本身就是天下的文明中心,是儒的發源地。
半島文化都受其影響。
被一個更先進的文明兼併,對半島來說,是更光明的前景,而不是破壞。
原本大唐收百濟做屬國,隻要百濟承認其天可汗的地位,安心遵守朝貢體係即可。
結果因為扶餘義慈的短視,無數次觸怒大唐,不聽天可汗之勸,致有今日之禍。
最可惡的,便是那道琛,還有扶餘福信。
他們倆一個仗著和高句麗的關係,一個仗著倭國關係,自以為能挑釁大唐,簡直是不自量力。
黑齒常之帶著四名親兵來到寂北城下,隔河與城頭守將喊話。
守在城頭的,自然不是孫元謀本人,而是他手下大將。
一個長得豹頭環眼,身材高大,麵容沉毅的守將立於城頭,在城兵的拱衛下,以扶餘語向黑齒常之喝問。
「你是誰?來寂北城做什麽?」
「我是黑齒家的黑齒常之,奉王命前往高句麗。」
「你奉的王命,是哪個王?」
「自然是扶餘豐王。」
「王現在何處?」
「在周留城。」
「何時去的?」
「上月。」
一問一答,很快便打消了城頭守將的疑慮。
一來口音對,黑齒常之是本地人,口音帶著百濟國上層貴族的語調,一些貴族專用字詞,做不得假。
城頭的守將過去接待過不少大人物,之前還接待過扶餘義慈和道琛,自然清楚這些。
一聽黑齒常之的口音便信了六七分。
再則內容對。
許多埋坑的問題,黑齒常之都一口說出來,絲毫不差,這絕不是外人可以假冒的。
因此守城的城將令人放下吊橋,又令一隊兵出城,幫忙架設浮橋。
原本護城河上有橋,在戰事起後,為了安全已經被焚毀了。
現在城內往來,都通過浮橋過河。
守城的城將怕是做夢也想不到,堂堂百濟國的貴族官員,達率黑齒氏會投靠了大唐。
以黑齒常之的身份和見識,要想忽悠一個小小的城將,簡直是手到擒來。
唐軍沿著浮橋,兩千餘人都過了護城河。
在跟著黑齒常之要進寂北城時,突然出了點意外。
城頭那位守將,不知是哪根筋不對,說不能讓這麽多外軍進來,隻許少部份人進城,大部必須留在城外。
寂北城可以提供糧草和熱湯。
黑齒常之目光投向蘇大為。
見騎在馬上的蘇大為,微不可察的點了點頭。
黑齒常之轉頭向城頭的守將道:「那就如此吧。」
黑齒常之是明麵上,這支「百濟義軍」的領袖。
而蘇大為是實際上真正的首領。
幸好黑齒常之本身即為大將,而且生性沉毅,遇到突發事件,也能舉止從容有度,毫不慌張。
當下,從兩千餘唐軍中,挑選了兩百人要進城。
結果守將還是說太多,黑齒常之作色發怒,這才勉強答應進來百五十人。
吩咐剩下的唐軍就在城腳下安心駐守,等待食物。
黑齒常之連同蘇大為、安文生一同入城。
婁師德和王孝傑則留在城外,管理那兩千餘唐軍,準備應付各種狀況。
進城時,還好沒限製眾人騎馬。
開城的城兵還向黑齒常之陪笑道:「幾位將軍來得可真巧。」
「怎麽?」
「沙吒將軍的使者不久前剛到,正說起王的事,你們見麵,必然更加歡喜。」
黑齒常之微微一怔。
沙吒,莫不是沙吒相如?
他對此人並不陌生。
原本他駐守北地郡,他為郡將,沙吒相如為其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