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放下湯碗,用手指在地上隨意畫了個圈,又點了兩點。
「胡人勢大,我們隻有五百餘人,勢弱,這一仗的關鍵,便是時間,時間是一件工具,雙方的實力,並非一成不並,而是動態的,就像是水一樣在變化。
我的思路是,開始先極力攻略小部落,收集人手,通過匯聚的人手,再攻下那些中等部落。
雖然單獨看,我們唐軍的人手不如他們多,但每次的戰場,時機,都由我們挑選。
也就是說,我們在選好的時間,選好的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對相對比我們弱的部落下手。
以此,匯聚到了第一股僕從軍,我們的實力開始大增。
這其中有個關鍵節點,就是之前提到的時間。
你們看……」
蘇大為的手在在上劃了一條線。
「我們從金山出來,如果直線距離要到木昆部,大概七日時間。
這是第一個時間差,也就是說,我們攻略周邊小部落,木昆部就算從第一天起,得到消息,不算他們思考和反應的時間,就算當日出兵,一來一回,也要半個月時間。
有這半個月,已經足以我們統合金山南麵的諸小部落,匯聚起一支足夠作戰的大軍了。
事實上,到我們與木昆部作戰時,手上的胡人僕從,有兩萬人。
雖然仍沒有木昆部的人多,但已可堪一戰。」
第九十三章 廟算
婁師德和王孝傑聽得連連點頭。
婁師德甚至覺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學堂中,聽自己的授業恩師在跟自己引經據典。
聽得他如癡如醉。
「到木昆部反應過來,決心作戰時,我們前期安排的細作,還有斥候提供了足夠的情報支撐,使得我們可以迅速反應。
其次,因為第一期為期十日左右的攻略,金山南麵草原,除了木昆部,各中小部基本被我軍掃平。
既壯大了我們的實力,又解除了後顧之憂,使我們可與木昆部放手一戰。
但木昆部則不然,他們大軍出來,還得防止有人偷襲部落,所以留了五千人。
他們沒算到的是,我們居然會兵分兩路,而且是以萬人之兵力,強襲木昆部。」
蘇大為說來簡單。
實則是教科書式的兵法謀略。
唐軍分為兩部,一部,由蘇大為率領,以王孝傑為將,統禦一萬胡人僕從,繞開木昆部的進軍路線,急襲木昆部的王帳。
另一部,則交由婁師德率領,正麵對上木昆部的鷹旗。
且戰且退,將這股敵人主力吸引住。
說來是挺簡單,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有無數的變量。
比如,唐軍必須預判木昆部落裏,留了多少戰兵。
唐軍要多少人才能攻略下來。
要付出多少代價,多少時間。
正麵吸引木昆鷹騎的唐軍,要拖延多長時間,如何能在一萬對兩萬五的情況下,保持不崩潰,建製不散?
若是婁師德做不到這一點,木昆主力隨時可能在殲滅這一萬唐軍後,反撲回部落。
到那時,便不是唐軍合擊木昆部,而是被人堵在老窩裏,落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但是事實證明,蘇大為的眼力既準且毒。
所任用之將,婁師德完美的執行了他的戰略意圖。
所以方才蘇大為才說婁師德居功至偉。
此戰,婁師德軍功第一。
當然,具體微操上還有許多細節,包括攻下木昆部落後,如何將消息傳到那些鷹騎的耳中,如何判斷他們回救部落的時間,還有與婁師德手裏剩餘僕從兵配合作戰的時間。
還得要婁師德保持剩餘的戰兵,仍有力一戰。
當然,唐軍最後是贏了。
但過程仍然十分驚險。
倉促之下,婁師德隻召集了三千餘人,之前剩餘五六千人都被打散了,能召集一半而且急行軍趕赴戰場,已經說明婁師德過人的能力。
而蘇大為這邊也頗不容易。
一方麵,要彈壓住木昆部落,部落數萬人,當然不可能全部殺死。
還有大概兩三萬人。
唐軍隻有兩百餘人,其餘一萬皆是胡人僕從。
既要保證木昆部這些人不在唐軍作戰時,從背後爆發叛亂,又要彈壓住手下這支萬人的胡人僕從軍。
令他們不在木昆鷹騎壓境時,先行崩潰。
並且在作戰時,以一萬人,抵擋兩萬多木昆部落鷹騎,也要能撐到援軍到達的時候。
否則一個不小心,先崩潰了,那萬事皆休。
千頭萬緒,至今回想起來,仍有驚心動魄之感。
但是名將與庸才的差別便是,名將對各種情況,已經做好心理上,與戰略上的準備。
哪怕是有突發情況,也有預案,保證就算是敗,也不會是大敗,保護住軍中主力,有再戰之力。
這便是兵書上所說,凡戰,先求不可敗,而後求勝的真意。
事實上,針對木昆之戰,蘇大為也早留有多種預案,預想到了各種可能的情況。
這才是婁師德對他佩服的原因。
「我說的廟算,其實是大總管教我的。」
「嗯?大總管?」婁師德有些敬畏的問:「大總管親自教蘇帥兵法?」
「也不是,哈哈,大總管提到太宗用兵,我管中窺豹,也算略有心得。好了,說回眼前之事。」
「胡人勢大,我們隻有五百餘人,勢弱,這一仗的關鍵,便是時間,時間是一件工具,雙方的實力,並非一成不並,而是動態的,就像是水一樣在變化。
我的思路是,開始先極力攻略小部落,收集人手,通過匯聚的人手,再攻下那些中等部落。
雖然單獨看,我們唐軍的人手不如他們多,但每次的戰場,時機,都由我們挑選。
也就是說,我們在選好的時間,選好的戰場上,集中優勢兵力,對相對比我們弱的部落下手。
以此,匯聚到了第一股僕從軍,我們的實力開始大增。
這其中有個關鍵節點,就是之前提到的時間。
你們看……」
蘇大為的手在在上劃了一條線。
「我們從金山出來,如果直線距離要到木昆部,大概七日時間。
這是第一個時間差,也就是說,我們攻略周邊小部落,木昆部就算從第一天起,得到消息,不算他們思考和反應的時間,就算當日出兵,一來一回,也要半個月時間。
有這半個月,已經足以我們統合金山南麵的諸小部落,匯聚起一支足夠作戰的大軍了。
事實上,到我們與木昆部作戰時,手上的胡人僕從,有兩萬人。
雖然仍沒有木昆部的人多,但已可堪一戰。」
第九十三章 廟算
婁師德和王孝傑聽得連連點頭。
婁師德甚至覺得自己仿佛回到了學堂中,聽自己的授業恩師在跟自己引經據典。
聽得他如癡如醉。
「到木昆部反應過來,決心作戰時,我們前期安排的細作,還有斥候提供了足夠的情報支撐,使得我們可以迅速反應。
其次,因為第一期為期十日左右的攻略,金山南麵草原,除了木昆部,各中小部基本被我軍掃平。
既壯大了我們的實力,又解除了後顧之憂,使我們可與木昆部放手一戰。
但木昆部則不然,他們大軍出來,還得防止有人偷襲部落,所以留了五千人。
他們沒算到的是,我們居然會兵分兩路,而且是以萬人之兵力,強襲木昆部。」
蘇大為說來簡單。
實則是教科書式的兵法謀略。
唐軍分為兩部,一部,由蘇大為率領,以王孝傑為將,統禦一萬胡人僕從,繞開木昆部的進軍路線,急襲木昆部的王帳。
另一部,則交由婁師德率領,正麵對上木昆部的鷹旗。
且戰且退,將這股敵人主力吸引住。
說來是挺簡單,但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有無數的變量。
比如,唐軍必須預判木昆部落裏,留了多少戰兵。
唐軍要多少人才能攻略下來。
要付出多少代價,多少時間。
正麵吸引木昆鷹騎的唐軍,要拖延多長時間,如何能在一萬對兩萬五的情況下,保持不崩潰,建製不散?
若是婁師德做不到這一點,木昆主力隨時可能在殲滅這一萬唐軍後,反撲回部落。
到那時,便不是唐軍合擊木昆部,而是被人堵在老窩裏,落個全軍覆沒的下場。
但是事實證明,蘇大為的眼力既準且毒。
所任用之將,婁師德完美的執行了他的戰略意圖。
所以方才蘇大為才說婁師德居功至偉。
此戰,婁師德軍功第一。
當然,具體微操上還有許多細節,包括攻下木昆部落後,如何將消息傳到那些鷹騎的耳中,如何判斷他們回救部落的時間,還有與婁師德手裏剩餘僕從兵配合作戰的時間。
還得要婁師德保持剩餘的戰兵,仍有力一戰。
當然,唐軍最後是贏了。
但過程仍然十分驚險。
倉促之下,婁師德隻召集了三千餘人,之前剩餘五六千人都被打散了,能召集一半而且急行軍趕赴戰場,已經說明婁師德過人的能力。
而蘇大為這邊也頗不容易。
一方麵,要彈壓住木昆部落,部落數萬人,當然不可能全部殺死。
還有大概兩三萬人。
唐軍隻有兩百餘人,其餘一萬皆是胡人僕從。
既要保證木昆部這些人不在唐軍作戰時,從背後爆發叛亂,又要彈壓住手下這支萬人的胡人僕從軍。
令他們不在木昆鷹騎壓境時,先行崩潰。
並且在作戰時,以一萬人,抵擋兩萬多木昆部落鷹騎,也要能撐到援軍到達的時候。
否則一個不小心,先崩潰了,那萬事皆休。
千頭萬緒,至今回想起來,仍有驚心動魄之感。
但是名將與庸才的差別便是,名將對各種情況,已經做好心理上,與戰略上的準備。
哪怕是有突發情況,也有預案,保證就算是敗,也不會是大敗,保護住軍中主力,有再戰之力。
這便是兵書上所說,凡戰,先求不可敗,而後求勝的真意。
事實上,針對木昆之戰,蘇大為也早留有多種預案,預想到了各種可能的情況。
這才是婁師德對他佩服的原因。
「我說的廟算,其實是大總管教我的。」
「嗯?大總管?」婁師德有些敬畏的問:「大總管親自教蘇帥兵法?」
「也不是,哈哈,大總管提到太宗用兵,我管中窺豹,也算略有心得。好了,說回眼前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