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占住大勢,永遠順勢而為,還怎麽可能會失敗?
蘇大為對道德經的體會越深,便越覺得老子留下的這本書裏,充滿了智慧。
上次葉法善說的無欲以觀其妙,有欲以觀其徼,十分有道理。
站在事物的內,與站在外,是不同的觀察角度。
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高度。
蘇大為在不知不覺中,擴大自己的視野,看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和昨日不可同日而語。
這正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在「以身合道」。
從部落殺不殺俘之事,他能想到數十年之後。
而像婁師德,甚至安文生他們,卻隻能想到眼前,最多想到突厥人的反應。
這便是思維層次上的差別。
道德經,便是這樣一本令人參悟事物本質,站在時間長河,去觀察規律的智慧之書。
至於前幾年聽玄奘講經,聽袁守誠談玄,都是達到這一層次的必經過程。
玄奘作為釋門高僧,絕對是當世少有的絕頂之人。
在佛門來說,這個時代,沒有比玄奘更通般若智慧的法師。
當然,是人,就會有自己的局限性。
作為浮屠,玄奘天然反感朝堂權力之爭,避之唯恐不及。
他同樣也有意無意,為浮屠僧眾說話,為佛門站台。
但這都是題中應有之意。
人家再怎麽說,也是大唐高僧第一。
聽他講經,難道還吃虧了不成?
聽經說法,隻是表麵,關鍵是自己要會思考判斷。
在所有的表象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維模式和邏輯。
掌握這種思維,便能推出對方心中所想,思維層次在哪裏,剩下的便是自行琢磨消化,取長補短了。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除了腦子進水的人,沒人會拒絕與這大唐第一高僧交流吧?
能西行兩萬餘裏,去往中天竺,獲得辯法無礙,盛譽滿天竺的高僧,多少人求著他見一麵而不得。
有這樣的機緣能當麵取經,聽一聽佛法,還不花錢。
有誰會覺得虧了嗎?
蘇大為覺得不虧,他更沒有去跟玄奘辯法的腦殘想法。
辯個屁啊。
自己隻是個不良人,又沒有任何信仰屬性,看道德經,隻是因為它能啟發智慧,僅此而已。
自己不是道士,跟玄奘有啥好爭的。
所以葉法善找他的那套說辭,他是糖衣吃下,炮彈打回去。
被人當槍使的事,他不幹。
袁守誠跟他談玄,說了許多,還傳了他一套坎離水火中天決,他也受著。
債多身不愁。
反正玄奘法師對自己也沒任何要求,至少明麵上沒有,自己有事,法師還出力幫忙。
這人脈,不能斷了。
最多隻用自己抽點時間聽他講講經,又能啟發智慧,又不花錢,這種好事哪裏找去。
至於袁守誠,修煉法傳自己了,自己就請他吃了兩頓酒,絕對賺大發了好麽。
佛門和道門其餘的事,他就不會摻合了。
他是後世來人,除了吃幹抹淨拿好處的事,沖在前頭頂鍋的事,他不幹。
都是朋友,是自己人,沒啥好爭的。
聽人說說話就能拿許多好處,換你你去不去?
答案不言而喻。
盧綰擦了一把自己頭上的汗水,回頭看一眼自己的戰利品,有些欣喜。
勝了,而且是大勝。
原本,他還擔心會很麻煩,會有硬仗
可惜沒有。
報信的胡人剛進去沒多久,盧綰揮軍而進。
結果部落頓時炸鍋,一觸即潰。
沒花多少功夫,便被他控製住了局麵。
當然,還有些人趁亂逃出去的,他手下的人畢竟人少,沒法全部控製。
但是憑著一百六十餘人,接連拿下兩個六七百人的部落,這已經遠遠超過盧綰的想像了。
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何贏得這麽輕鬆。
是唐軍戰力太強?
還是敵人太菜雞?
又或者是胡人成了驚弓之鳥?
他搖搖頭,想不出個結果來。
不過這不重要,畢竟是大勝。
光是身後繳獲的牛羊,便排出數裏之外。
有這了批物資,唐軍在一段時間內,是不必愁吃喝了。
不光是牛羊戰馬,還有……
大量的青壯。
以及,不少妙齡女子。
這些,都是唐軍的戰利品。
以盧綰的思維,自然想不到,大唐如今如日方升,是全天下的宗主國,視野所及之處,都在傳頌大唐的強大。
西突厥阿史那賀羅雖然自稱沙缽羅可汗,控製了這片草原。
可是在大唐的威勢之下,也隻是苟延殘喘。
不論是前些年契苾何力對阿史那賀魯的征伐,還是此次程知節率軍東來,對草原人來說,都是心靈上巨大的震撼。
大勢之下,人心早已不再安定,不再死死的與西突厥人綁在一起。
這才是這些部落投降這麽快的原因。
再加上其餘部落逃來的人一說,胡人們心裏早就慫了。
根本沒有與大唐天兵去抵抗的想法。
誰知道唐軍有多少人?
蘇大為對道德經的體會越深,便越覺得老子留下的這本書裏,充滿了智慧。
上次葉法善說的無欲以觀其妙,有欲以觀其徼,十分有道理。
站在事物的內,與站在外,是不同的觀察角度。
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心態,不同的思維模式,決定了高度。
蘇大為在不知不覺中,擴大自己的視野,看問題的深度和廣度,和昨日不可同日而語。
這正是他以自己的方式,在「以身合道」。
從部落殺不殺俘之事,他能想到數十年之後。
而像婁師德,甚至安文生他們,卻隻能想到眼前,最多想到突厥人的反應。
這便是思維層次上的差別。
道德經,便是這樣一本令人參悟事物本質,站在時間長河,去觀察規律的智慧之書。
至於前幾年聽玄奘講經,聽袁守誠談玄,都是達到這一層次的必經過程。
玄奘作為釋門高僧,絕對是當世少有的絕頂之人。
在佛門來說,這個時代,沒有比玄奘更通般若智慧的法師。
當然,是人,就會有自己的局限性。
作為浮屠,玄奘天然反感朝堂權力之爭,避之唯恐不及。
他同樣也有意無意,為浮屠僧眾說話,為佛門站台。
但這都是題中應有之意。
人家再怎麽說,也是大唐高僧第一。
聽他講經,難道還吃虧了不成?
聽經說法,隻是表麵,關鍵是自己要會思考判斷。
在所有的表象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思維模式和邏輯。
掌握這種思維,便能推出對方心中所想,思維層次在哪裏,剩下的便是自行琢磨消化,取長補短了。
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
除了腦子進水的人,沒人會拒絕與這大唐第一高僧交流吧?
能西行兩萬餘裏,去往中天竺,獲得辯法無礙,盛譽滿天竺的高僧,多少人求著他見一麵而不得。
有這樣的機緣能當麵取經,聽一聽佛法,還不花錢。
有誰會覺得虧了嗎?
蘇大為覺得不虧,他更沒有去跟玄奘辯法的腦殘想法。
辯個屁啊。
自己隻是個不良人,又沒有任何信仰屬性,看道德經,隻是因為它能啟發智慧,僅此而已。
自己不是道士,跟玄奘有啥好爭的。
所以葉法善找他的那套說辭,他是糖衣吃下,炮彈打回去。
被人當槍使的事,他不幹。
袁守誠跟他談玄,說了許多,還傳了他一套坎離水火中天決,他也受著。
債多身不愁。
反正玄奘法師對自己也沒任何要求,至少明麵上沒有,自己有事,法師還出力幫忙。
這人脈,不能斷了。
最多隻用自己抽點時間聽他講講經,又能啟發智慧,又不花錢,這種好事哪裏找去。
至於袁守誠,修煉法傳自己了,自己就請他吃了兩頓酒,絕對賺大發了好麽。
佛門和道門其餘的事,他就不會摻合了。
他是後世來人,除了吃幹抹淨拿好處的事,沖在前頭頂鍋的事,他不幹。
都是朋友,是自己人,沒啥好爭的。
聽人說說話就能拿許多好處,換你你去不去?
答案不言而喻。
盧綰擦了一把自己頭上的汗水,回頭看一眼自己的戰利品,有些欣喜。
勝了,而且是大勝。
原本,他還擔心會很麻煩,會有硬仗
可惜沒有。
報信的胡人剛進去沒多久,盧綰揮軍而進。
結果部落頓時炸鍋,一觸即潰。
沒花多少功夫,便被他控製住了局麵。
當然,還有些人趁亂逃出去的,他手下的人畢竟人少,沒法全部控製。
但是憑著一百六十餘人,接連拿下兩個六七百人的部落,這已經遠遠超過盧綰的想像了。
連他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何贏得這麽輕鬆。
是唐軍戰力太強?
還是敵人太菜雞?
又或者是胡人成了驚弓之鳥?
他搖搖頭,想不出個結果來。
不過這不重要,畢竟是大勝。
光是身後繳獲的牛羊,便排出數裏之外。
有這了批物資,唐軍在一段時間內,是不必愁吃喝了。
不光是牛羊戰馬,還有……
大量的青壯。
以及,不少妙齡女子。
這些,都是唐軍的戰利品。
以盧綰的思維,自然想不到,大唐如今如日方升,是全天下的宗主國,視野所及之處,都在傳頌大唐的強大。
西突厥阿史那賀羅雖然自稱沙缽羅可汗,控製了這片草原。
可是在大唐的威勢之下,也隻是苟延殘喘。
不論是前些年契苾何力對阿史那賀魯的征伐,還是此次程知節率軍東來,對草原人來說,都是心靈上巨大的震撼。
大勢之下,人心早已不再安定,不再死死的與西突厥人綁在一起。
這才是這些部落投降這麽快的原因。
再加上其餘部落逃來的人一說,胡人們心裏早就慫了。
根本沒有與大唐天兵去抵抗的想法。
誰知道唐軍有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