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戰爭開始時,蜀國是攻,魏國是守。
可結果蜀國攻入隴西三郡後,局麵又變成了蜀國要守街亭,守三郡,成為守方。
原本作為防守一方的曹魏,卻變成主動出擊,成為攻方。
攻守之勢易形了。
這兩者之間的強弱、攻守,是動態的,是變化的,仔細揣摩的話,會得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
蘇大為忍不住自言自語道:「反者道之動。」
這是《道德經》裏的第四十章。
即「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意思是說,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諸如長短、高下、美醜、難易、有無、前後、禍福、剛柔、損益、強弱、大小、生死、智愚、勝敗、巧拙、輕重、進退、攻守、榮辱等一係列矛盾。
並認為這些矛盾都是「對立統一」的,任何一方麵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須相互依存、互為前提。
即書中所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諸葛孔明本身屬於道家一脈。
據傳他從黃承彥處習得八陣圖,並將之引入兵法中。
蘇大為也是方才靈光一閃才想到,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的用兵,正好體現了道德經裏的這番話。
所謂陰陽相生,強弱轉化。
用兵書上的話來說,就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勢利導。
蘇大為點點頭,將這個想法記在心裏。
同樣是諸葛孔明北伐之戰,安文生是信手拈來,縱橫四百餘年,說起歷史戰例,如數家珍。
並且從戰略入手,眼光格局可見一斑。
阿史那道真,從人心和情理入手去解讀此事,有自己的體會和想法。
剛才一番談天說地,得到啟發最大的,其實是蘇大為。
安文生講的是戰略,格局。
阿史那道真領悟到的是用兵方略和手段。
而蘇大為,他悟到的是規律,是道。
原本就對道家思想有一定了解,聽了蜀漢北伐之戰,隱隱間,似乎對道的運用,又精進一層。
「營正,到了。」
傳令兵這時喊了一聲,然後大聲向親兵通傳。
停了片刻,中軍大帳內響起程知節的聲音:「進來吧。」
親兵伸手拉起簾幕,蘇大為一低頭,走了進去。
眼前光線一暗。
雖然已是四月,但草原上依舊寒冷。
帳中生著火,橘紅色的火光將帳中眾人的麵臉照得有些紅潤。
蘇大為一眼看到大總管程知節正背負雙手,站在一副掛起的碩大地圖前。
這地圖自然是金山山脈及西突厥勢力的地形圖。
懸於帳中,供將軍們了解地形,製定戰略時用。
除了程知節,副總管王文度,還有前總管蘇定方,都在帳中。
看到蘇大為時,幾人表情各不相同。
程知節的神情有一些疲倦,這在他的身上是極少見到的。
抬眼看到蘇大為,他點點頭,說了聲:「來了?」
蘇大為忙叉手行禮:「參見大總管,副總管,前總管。」
「一邊站著,一會有話交待你。」
「是。」
蘇大為便走到一旁,挨著同樣站在帳蓬一角的蘇慶節並肩站立。
「獅子,出了什麽事?」
「我也才來一會。」
蘇慶節壓低聲音道:「我聽說……好像是我們的糧被劫了。」
蘇大為心裏一驚,低呼:「怎麽會!」
他這聲音未免大了一點,引得程知節回頭看了一眼。
蘇大為忙閉嘴,眼觀鼻,鼻觀心。
卻見副總管王文度微微側臉向著他頷首,嘴角翹起,帶著一絲笑意。
這笑容,不像是上級對下屬,反而透著一種曖昧難明的親近之意。
蘇大為腦了一轉,心中暗道,大概是長安使者來之後,王文度清楚李治已經掌握大局,現在是鐵了心抱緊李治大腿,所以看自己也「分外順眼」?
畢竟,在外人看蘇大為是武皇後的人。
在王文度看來……
也算是自己人。
蘇大為沒有多想,他瞥了一眼蘇慶節,見身邊的獅子也不敢再多話,隻好把想問的問題忍住。
自己在心裏想:上次狼衛雖然偷去了王文度的一封密信,縱然這信真的落入西突厥之手,可大總管他們已經知曉,應該會有所防備。
這種情況下,後勤糧草還能被突厥人給劫了?
他仔細一想,從裏麵似乎嗅到了某種陰謀的味道。
照常理來說,不可能,除非,唐軍之中還有突厥人的奸細?
而且這人職位一定不低,否則不可能知道改動過的後勤路線。
此人會是誰?
蘇大為眉頭微皺,看著三位總管,代表唐軍征西軍核心的三人,在地圖前低聲交談著。
而且似乎在爭論些什麽。
程知節的語氣甚急。
王文度不緊不慢。
反倒是蘇定方,一直沉默著,盯著地圖不說話。
蘇大為的目光,也就隨之落在地圖上。
地圖上隻標示著山川、河穀,用線條描出輪廓。
比起後世的地圖,大唐如今用的軍用地圖,可謂是簡陋至極。
可結果蜀國攻入隴西三郡後,局麵又變成了蜀國要守街亭,守三郡,成為守方。
原本作為防守一方的曹魏,卻變成主動出擊,成為攻方。
攻守之勢易形了。
這兩者之間的強弱、攻守,是動態的,是變化的,仔細揣摩的話,會得到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
蘇大為忍不住自言自語道:「反者道之動。」
這是《道德經》裏的第四十章。
即「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
意思是說,循環往復的運動變化,是道的運動,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老子看到和揭示出諸如長短、高下、美醜、難易、有無、前後、禍福、剛柔、損益、強弱、大小、生死、智愚、勝敗、巧拙、輕重、進退、攻守、榮辱等一係列矛盾。
並認為這些矛盾都是「對立統一」的,任何一方麵都不能孤立存在,而須相互依存、互為前提。
即書中所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諸葛孔明本身屬於道家一脈。
據傳他從黃承彥處習得八陣圖,並將之引入兵法中。
蘇大為也是方才靈光一閃才想到,諸葛孔明第一次北伐的用兵,正好體現了道德經裏的這番話。
所謂陰陽相生,強弱轉化。
用兵書上的話來說,就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因勢利導。
蘇大為點點頭,將這個想法記在心裏。
同樣是諸葛孔明北伐之戰,安文生是信手拈來,縱橫四百餘年,說起歷史戰例,如數家珍。
並且從戰略入手,眼光格局可見一斑。
阿史那道真,從人心和情理入手去解讀此事,有自己的體會和想法。
剛才一番談天說地,得到啟發最大的,其實是蘇大為。
安文生講的是戰略,格局。
阿史那道真領悟到的是用兵方略和手段。
而蘇大為,他悟到的是規律,是道。
原本就對道家思想有一定了解,聽了蜀漢北伐之戰,隱隱間,似乎對道的運用,又精進一層。
「營正,到了。」
傳令兵這時喊了一聲,然後大聲向親兵通傳。
停了片刻,中軍大帳內響起程知節的聲音:「進來吧。」
親兵伸手拉起簾幕,蘇大為一低頭,走了進去。
眼前光線一暗。
雖然已是四月,但草原上依舊寒冷。
帳中生著火,橘紅色的火光將帳中眾人的麵臉照得有些紅潤。
蘇大為一眼看到大總管程知節正背負雙手,站在一副掛起的碩大地圖前。
這地圖自然是金山山脈及西突厥勢力的地形圖。
懸於帳中,供將軍們了解地形,製定戰略時用。
除了程知節,副總管王文度,還有前總管蘇定方,都在帳中。
看到蘇大為時,幾人表情各不相同。
程知節的神情有一些疲倦,這在他的身上是極少見到的。
抬眼看到蘇大為,他點點頭,說了聲:「來了?」
蘇大為忙叉手行禮:「參見大總管,副總管,前總管。」
「一邊站著,一會有話交待你。」
「是。」
蘇大為便走到一旁,挨著同樣站在帳蓬一角的蘇慶節並肩站立。
「獅子,出了什麽事?」
「我也才來一會。」
蘇慶節壓低聲音道:「我聽說……好像是我們的糧被劫了。」
蘇大為心裏一驚,低呼:「怎麽會!」
他這聲音未免大了一點,引得程知節回頭看了一眼。
蘇大為忙閉嘴,眼觀鼻,鼻觀心。
卻見副總管王文度微微側臉向著他頷首,嘴角翹起,帶著一絲笑意。
這笑容,不像是上級對下屬,反而透著一種曖昧難明的親近之意。
蘇大為腦了一轉,心中暗道,大概是長安使者來之後,王文度清楚李治已經掌握大局,現在是鐵了心抱緊李治大腿,所以看自己也「分外順眼」?
畢竟,在外人看蘇大為是武皇後的人。
在王文度看來……
也算是自己人。
蘇大為沒有多想,他瞥了一眼蘇慶節,見身邊的獅子也不敢再多話,隻好把想問的問題忍住。
自己在心裏想:上次狼衛雖然偷去了王文度的一封密信,縱然這信真的落入西突厥之手,可大總管他們已經知曉,應該會有所防備。
這種情況下,後勤糧草還能被突厥人給劫了?
他仔細一想,從裏麵似乎嗅到了某種陰謀的味道。
照常理來說,不可能,除非,唐軍之中還有突厥人的奸細?
而且這人職位一定不低,否則不可能知道改動過的後勤路線。
此人會是誰?
蘇大為眉頭微皺,看著三位總管,代表唐軍征西軍核心的三人,在地圖前低聲交談著。
而且似乎在爭論些什麽。
程知節的語氣甚急。
王文度不緊不慢。
反倒是蘇定方,一直沉默著,盯著地圖不說話。
蘇大為的目光,也就隨之落在地圖上。
地圖上隻標示著山川、河穀,用線條描出輪廓。
比起後世的地圖,大唐如今用的軍用地圖,可謂是簡陋至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