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 好劍
逃跑失敗後,通房隻求權勢富貴 作者:今日宜加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沐祈見芍藥遲疑,又道:“你要不願意,我就讓姚氏過去,她比你更想去辛先生那兒,流兒……如今比不上三哥兒,卻還是比四哥兒聰明的。”
芍藥立刻深深伏在地上:“妾身願意。”
梁沐祈既做了決定,便吩咐芍藥去拙春院告知母親謝氏。
待芍藥走後,竹心問:“三哥兒啟蒙課程已經全部學完,四哥兒卻還差著一大截,當真都要送去辛先生那兒,四哥兒還是會跟不上的。”
她總覺得梁沐祈是為了三哥兒才要送兩個孩子一塊過去的。
“跟不上辛先生,還有崔先生呢。”梁沐祈側過頭來,望著竹心肚子裏的孩子,“看看三哥兒和四哥兒學得怎麽樣,要是行,以後咱們的孩兒也送過去。”
竹心撫著肚子,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原來梁沐祈也不是為了三哥兒,而是為了她的崇兒。
梁沐祈起身,走到竹心腳邊的矮腳繡凳上坐下,側耳貼在竹心的肚子上:“怎麽他這麽乖巧?我聽燕兒說,你懷念姐兒的時候, 念姐兒鬧騰得很厲害。”
竹心也不知道,一手摸著肚子,一手摸著梁沐祈的頭:“或許他比較像他的姨母。”
她記得母親說過,姐姐不管是在肚子裏的時候,還是生下來後,都很乖巧。
“也有可能像我,肚子裏很乖,生下來就皮了。”梁沐祈抬起頭來,眼睛裏閃著碎光。
看得出來,他真的很開心。
“是嗎?”竹心不置可否,“管他像誰呢,反正都是我的孩子。”
梁沐祈抓緊她的手,一本正經的糾正:“是我們的孩子。”
將將進入臘月,寧王妃回京,同時回來的還有梁沐敬和衛三娘。
皇帝冊封了寧王妃的長子為寧王世子,隨後賞賜了大批金銀珠寶,便讓寧王妃帶著寧王和子女們去封地。
梁沐敬夫妻既然回來,謝氏第一時間便把兩個孩子送了回去。
兩天後,衛三娘來葳蕤堂看望竹心,還帶著大哥兒。
對於兩人送來的禮物,竹心還挺喜歡,是一柄寶劍,吹毛斷發,是難得的好劍。
“這柄寶劍二奶奶從哪得到的?”
收起寶劍,竹心就叫燕兒掛去牆上,劍柄上的黃寶石她最為喜歡。
衛三娘麵色很沉,是大哥兒回答的她:“外祖父去年調任將做監,手裏得了三柄寶劍,這是最好的一柄。”
竹心笑了:“原來如此。”
過了會,念姐兒進來,一眼看中牆上的寶劍:“那是什麽劍?哪來的?快快快!拿給我看看?”
燕兒劍竹心點頭,便又從牆上取下來。
衛三娘聽到念姐兒嘰嘰喳喳的聲音,終於回過神來,立刻起身按住燕兒的手:“這劍太厲害,小心傷到了念姐兒。”
“無礙,她爹庫房裏的寶劍,念兒早就摸了個遍,知道怎麽保護自己的。”竹心擺擺手,示意衛三娘安心。
大哥兒扶著母親坐下:“娘,你別擔心,三妹妹很聰明,也很有分寸,不會傷到自己的。”
望著兒子,眉宇間的眼神像極了丈夫,衛三娘心頭鈍痛,想到丈夫的所作所為,還有大哥的欺騙,她終於下定決心來。
“你帶著三妹妹先出去玩會,我和沈姨娘說會話。”
大哥兒作揖告退,走到念姐兒麵前道:“三妹妹,我來耍劍給你看。”
念姐兒立刻瞪大眼睛,拉著大哥兒出去:“走走走!”
兩個孩子出去後,衛三娘鄭重問竹心:“你什麽時候知道夫君和寧王妃有染的?”
衛三娘的冷靜有點出乎意料,但聽到屋外大哥兒的聲音,竹心又覺得在情理之中,畢竟兩個孩子都這麽大了。
“你帶著我去見寧王妃那次。”
聽到這話,衛三娘麵色僵硬,隨即啞然失笑:“原來……原來他一直他一直在騙我,他明明說好……”
事到如今,她已經知道丈夫沒有回頭路,和寧王府綁在了一條船上。
可聽父親的意思,陛下已經做了決定,早就開始給太子鋪路。
“多謝你提點成兒。”衛三娘深吸一口氣,起身跪下來給竹心磕了三個頭,“也拉了我出火坑。”
燕兒扶著衛三娘起來坐下,竹心望著衛三娘動作滯澀的膝蓋道:“二奶奶膝蓋傷了,還是要好好養著。”
衛三娘愧疚不已:“我真傻,真的,居然懷疑你,相信梁沐敬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
竹心可不是聽她說這些廢話的:“我幫你也是為了定國公府,你為了大哥兒和二哥兒願意和梁沐敬劃清界限,我還是很欣慰的。”
發現竹心的語氣冷冽,衛三娘還是忍不住問道:“能不能給二爺一條生路,他到底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你這話問錯了人,你應該去問國公爺,他才是梁沐敬的父親,你的公公,我一個姨娘,能做什麽主。”竹心端起手邊的甜湯,一飲而盡。
自從顯懷,她的食欲越來越好,胃口也越來越大,這樣下去可不行。
“燕兒,扶我出去走走。”
燕兒扶著竹心起身,衛三娘望著她離開的背影,捂著臉肩膀微微顫抖,也不知道是哭還是笑。
半個時辰後,衛三娘帶著大兒子離開,竹心牽著念姐兒回屋。
念姐兒不住誇道:“大哥真厲害!比三哥四哥都厲害,以後我也要像爹爹那麽厲害!”
竹心噗嗤笑出聲來:“你這孩子……”
看到女兒驕傲的臉,竹心想到了代替鎮國大將軍鎮守邊疆的忘歸姐姐,如果太子上位,忘歸姐姐怕是一輩子都不可能恢複女兒身。
必須是小五上位,一切才有可能。
念姐兒去了西廂房,燕兒悄悄回來,壓低聲音道:“有個婆子摸去後罩房。”
“盯著吧,桃夭這個棋子也該發揮她最後的餘熱了,梁沐敬非要自投羅網,我也不用客氣,畢竟也要給國公府其他人一點緩衝,敢勾引大哥的女人,勾引寧王妃,似乎也不那麽叫人震驚了。”
竹心又喝了碗甜湯,喃喃自語道:“怎麽老是感覺餓,這孩子也不鬧騰啊。”
芍藥立刻深深伏在地上:“妾身願意。”
梁沐祈既做了決定,便吩咐芍藥去拙春院告知母親謝氏。
待芍藥走後,竹心問:“三哥兒啟蒙課程已經全部學完,四哥兒卻還差著一大截,當真都要送去辛先生那兒,四哥兒還是會跟不上的。”
她總覺得梁沐祈是為了三哥兒才要送兩個孩子一塊過去的。
“跟不上辛先生,還有崔先生呢。”梁沐祈側過頭來,望著竹心肚子裏的孩子,“看看三哥兒和四哥兒學得怎麽樣,要是行,以後咱們的孩兒也送過去。”
竹心撫著肚子,不知道該說什麽好,原來梁沐祈也不是為了三哥兒,而是為了她的崇兒。
梁沐祈起身,走到竹心腳邊的矮腳繡凳上坐下,側耳貼在竹心的肚子上:“怎麽他這麽乖巧?我聽燕兒說,你懷念姐兒的時候, 念姐兒鬧騰得很厲害。”
竹心也不知道,一手摸著肚子,一手摸著梁沐祈的頭:“或許他比較像他的姨母。”
她記得母親說過,姐姐不管是在肚子裏的時候,還是生下來後,都很乖巧。
“也有可能像我,肚子裏很乖,生下來就皮了。”梁沐祈抬起頭來,眼睛裏閃著碎光。
看得出來,他真的很開心。
“是嗎?”竹心不置可否,“管他像誰呢,反正都是我的孩子。”
梁沐祈抓緊她的手,一本正經的糾正:“是我們的孩子。”
將將進入臘月,寧王妃回京,同時回來的還有梁沐敬和衛三娘。
皇帝冊封了寧王妃的長子為寧王世子,隨後賞賜了大批金銀珠寶,便讓寧王妃帶著寧王和子女們去封地。
梁沐敬夫妻既然回來,謝氏第一時間便把兩個孩子送了回去。
兩天後,衛三娘來葳蕤堂看望竹心,還帶著大哥兒。
對於兩人送來的禮物,竹心還挺喜歡,是一柄寶劍,吹毛斷發,是難得的好劍。
“這柄寶劍二奶奶從哪得到的?”
收起寶劍,竹心就叫燕兒掛去牆上,劍柄上的黃寶石她最為喜歡。
衛三娘麵色很沉,是大哥兒回答的她:“外祖父去年調任將做監,手裏得了三柄寶劍,這是最好的一柄。”
竹心笑了:“原來如此。”
過了會,念姐兒進來,一眼看中牆上的寶劍:“那是什麽劍?哪來的?快快快!拿給我看看?”
燕兒劍竹心點頭,便又從牆上取下來。
衛三娘聽到念姐兒嘰嘰喳喳的聲音,終於回過神來,立刻起身按住燕兒的手:“這劍太厲害,小心傷到了念姐兒。”
“無礙,她爹庫房裏的寶劍,念兒早就摸了個遍,知道怎麽保護自己的。”竹心擺擺手,示意衛三娘安心。
大哥兒扶著母親坐下:“娘,你別擔心,三妹妹很聰明,也很有分寸,不會傷到自己的。”
望著兒子,眉宇間的眼神像極了丈夫,衛三娘心頭鈍痛,想到丈夫的所作所為,還有大哥的欺騙,她終於下定決心來。
“你帶著三妹妹先出去玩會,我和沈姨娘說會話。”
大哥兒作揖告退,走到念姐兒麵前道:“三妹妹,我來耍劍給你看。”
念姐兒立刻瞪大眼睛,拉著大哥兒出去:“走走走!”
兩個孩子出去後,衛三娘鄭重問竹心:“你什麽時候知道夫君和寧王妃有染的?”
衛三娘的冷靜有點出乎意料,但聽到屋外大哥兒的聲音,竹心又覺得在情理之中,畢竟兩個孩子都這麽大了。
“你帶著我去見寧王妃那次。”
聽到這話,衛三娘麵色僵硬,隨即啞然失笑:“原來……原來他一直他一直在騙我,他明明說好……”
事到如今,她已經知道丈夫沒有回頭路,和寧王府綁在了一條船上。
可聽父親的意思,陛下已經做了決定,早就開始給太子鋪路。
“多謝你提點成兒。”衛三娘深吸一口氣,起身跪下來給竹心磕了三個頭,“也拉了我出火坑。”
燕兒扶著衛三娘起來坐下,竹心望著衛三娘動作滯澀的膝蓋道:“二奶奶膝蓋傷了,還是要好好養著。”
衛三娘愧疚不已:“我真傻,真的,居然懷疑你,相信梁沐敬這個狼心狗肺的東西。”
竹心可不是聽她說這些廢話的:“我幫你也是為了定國公府,你為了大哥兒和二哥兒願意和梁沐敬劃清界限,我還是很欣慰的。”
發現竹心的語氣冷冽,衛三娘還是忍不住問道:“能不能給二爺一條生路,他到底是兩個孩子的父親。”
“你這話問錯了人,你應該去問國公爺,他才是梁沐敬的父親,你的公公,我一個姨娘,能做什麽主。”竹心端起手邊的甜湯,一飲而盡。
自從顯懷,她的食欲越來越好,胃口也越來越大,這樣下去可不行。
“燕兒,扶我出去走走。”
燕兒扶著竹心起身,衛三娘望著她離開的背影,捂著臉肩膀微微顫抖,也不知道是哭還是笑。
半個時辰後,衛三娘帶著大兒子離開,竹心牽著念姐兒回屋。
念姐兒不住誇道:“大哥真厲害!比三哥四哥都厲害,以後我也要像爹爹那麽厲害!”
竹心噗嗤笑出聲來:“你這孩子……”
看到女兒驕傲的臉,竹心想到了代替鎮國大將軍鎮守邊疆的忘歸姐姐,如果太子上位,忘歸姐姐怕是一輩子都不可能恢複女兒身。
必須是小五上位,一切才有可能。
念姐兒去了西廂房,燕兒悄悄回來,壓低聲音道:“有個婆子摸去後罩房。”
“盯著吧,桃夭這個棋子也該發揮她最後的餘熱了,梁沐敬非要自投羅網,我也不用客氣,畢竟也要給國公府其他人一點緩衝,敢勾引大哥的女人,勾引寧王妃,似乎也不那麽叫人震驚了。”
竹心又喝了碗甜湯,喃喃自語道:“怎麽老是感覺餓,這孩子也不鬧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