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葉氏
逃跑失敗後,通房隻求權勢富貴 作者:今日宜加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等了約莫兩炷香的時間,謝氏帶著施姨娘和三個兒子,迎著定國公快步進來正堂。
定國公進屋後,便跪在太夫人麵前:“兒子讓母親擔心了!”
“起來起來快起來!”太夫人雙眼冒出老淚,趕緊起身扶著定國公起來。
母子好一陣寒暄,這才落座。
定國公簡單說了邊疆的情況,確定異族被打服了,三五年不敢再犯大楚,眾人這才放心。
接著,定國公又說皇帝的安排:“陛下的意思是,等大郎和郡主成婚之後,兵部尚書會請辭歸鄉,我再上任。”
謝氏有點不理解:“陛下怎麽安排你進兵部?之前你不是說,有意讓你進吏部或者戶部嗎?”
太夫人斜眼睨著她:“聖上的安排自有深意,我們安心等候詔令便是,官職又不是妝奩裏的首飾,任你喜好挑選。”
“母親,這也怪我,之前和元娘說過,您就別怪她了。”定國公立刻替妻子解釋。
看在兒子的麵子上,太夫人便沒有在這件事上計較,轉而問起上任之前的安排。
定國公笑道:“兒子已經安全回京,自是好好休息一番,陪陪母親,陪陪夫人和幾個孩子。”
太夫人點頭:“你說的也是,不過你書房伺候的兩個婆子年紀大了,去年謝氏便做主放她們去了莊子上榮養,我想著你身邊少不了人伺候,便做了主,請瓊娘回來伺候你。”
屋裏瞬間安靜下來,年輕的丫鬟一臉奇怪,誰是瓊娘?
竹心隱約覺得這個名字有點熟悉,但一下子沒想起來。
隻是餘光看到謝氏笑容凝固,站在她後方的施姨娘低頭,滿臉驚訝。
接著,方嬤嬤便帶著一名容貌清秀,眼角生出細紋的婦人上來,穿著樸素但得體大方。
她上前來,先給太夫人請安,接著便看向定國公,盈盈福身:“民婦葉氏瓊英給國公爺請安。”
竹心立刻垂眸,居然是她。
吳媽媽在太夫人身邊當丫鬟時,名字是寒英,那麽這個葉瓊英肯定也是貼身伺候過太夫人的。
不會是——
“母親,你怎麽把她請回來了?”定國公臉上看不出情緒,卻還是認為太夫人做得不對。
太夫人淡淡道:“五年前,她丈夫落水溺亡,艱難帶著兩個孩子過活,去年冬天雪大,她熬不下去求到了我這裏來。
我想著到底伺候過你一場,咱們定國公府在外的名聲向來極好,我豈能就這麽敢她走?便將她留了下來。”
謝氏的臉色已經漸漸發白,定國公轉頭用眼神安撫完妻子,又對太夫人道:“她求到母親麵前來,給她置辦個小宅子,再多給些銀子就是,怎麽能又讓她來府裏當下人呢?”
太夫人視線落到謝氏臉上,似笑非笑的問道:“元娘,你說說看,瓊英應不應該留下來?”
閉了閉眼,謝氏起身回稟:“既是母親做的決定,兒媳無異議。”
“你看,元娘都同意了。”太夫人看向兒子,接著招手叫葉瓊英過來,拍拍她的手,“你安心伺候國公爺。”
葉瓊英輕聲應是,太夫人看向謝氏:“元娘,瓊娘入良籍多年,她兩個兒子在私塾念過幾年書,頗有些聰明。
大郎前些年一直想辦族學未成,我們便按照你的提議,資助西嶺書院至今,瓊娘的兩個兒子便都安排進去吧。”
謝氏竭力按住心裏的怒氣,平靜道:“母親,西嶺書院的山長是看在我們謝家的麵子才勉強上任的,他的脾氣您也知道,收下的每一個人學生都得考核通過才行。”
太夫人微笑:“無妨,到時候我讓大郎送這倆孩子去考核便是。”
謝氏再也待不下去,找了借口提前離去。
“施氏,送老爺去書房休息。”太夫人扶著額頭說了句,轉頭帶著鬆鶴堂一眾人等回了鬆鶴堂。
定國公麵色微沉,母親和妻子之間的關係竟然這麽差了嗎?
施姨娘走到定國公麵前,忐忑出聲詢問:“老爺要回書房嗎?”
“回!”定國公抬頭,掃了眼梁沐祈三人,“你們三個跟我來。”
梁沐祈忙不迭起身,跟在父親身後,去往采樵齋。
拙春院,付嬤嬤揮手屏退所有人,急急扶謝氏坐下,小心掰開謝氏箍緊的五指,掌心果然掐出血來,指縫裏全是刺目的紅。
“哎喲我的姑娘,您這又是何必呢!咱們不是早就知道葉氏回京了嗎?何必在意呢,國公爺還是站著您夫人這邊的。”
謝氏咬牙切齒的回道:“那女人陪著夫君一塊長大,到底情分不一般!所以我才執意送她走的!
當年的高氏生了兒子,夫君還不是任憑我處置!今天葉氏那賤人明明已經年老色衰,還帶著兩個拖油瓶!
夫君在意的卻是婆婆沒有安置好她!不應該叫她回來當下人!你叫我如何不在意!他娘還想送葉氏倆兒子進西嶺書院!?”
“做夢!”謝氏冷笑,情緒漸漸平穩下來,“看來她活著一天,這個後院我就一天不能做主。”
付嬤嬤有些擔心,提醒道:“國公爺最是孝順太夫人,咱們要是做得太過,會不會……”
謝氏靜靜地道:“該做的不該做的,我都做了,婆婆未必全都清楚,但她想挑撥我和遠郎的夫妻感情,還是輕而易舉的。”
付嬤嬤明白了她的意思:“夫人想等郡主進門再做反擊,太夫人投鼠忌器不敢太過。可太夫人和太後的關係……”
謝氏輕笑道:“淮陽王心疼女兒,淮陽王妃可看不得嘉淑郡主過好日子,前王妃怎麽去的,婆婆比任何人都清楚。
嘉淑又是個極孝順的孩子,若是有機會查清生母的死因,豈會什麽都不做,安心做定國公府的世子夫人?”
鬆鶴堂正屋裏,太夫人單獨留下竹心,悵然對她道:
“瓊英的亡夫是我親自把關的,家境人品都挑不出錯來,頭幾年夫妻也恩愛順遂,陸續有了兩個兒子。
隻是她丈夫屢試不中,日漸消沉頹廢,放棄科舉後,教書不成,又舍不下身段去經商養家,最後竟沾染上酗酒的惡習,失足溺亡。”
定國公進屋後,便跪在太夫人麵前:“兒子讓母親擔心了!”
“起來起來快起來!”太夫人雙眼冒出老淚,趕緊起身扶著定國公起來。
母子好一陣寒暄,這才落座。
定國公簡單說了邊疆的情況,確定異族被打服了,三五年不敢再犯大楚,眾人這才放心。
接著,定國公又說皇帝的安排:“陛下的意思是,等大郎和郡主成婚之後,兵部尚書會請辭歸鄉,我再上任。”
謝氏有點不理解:“陛下怎麽安排你進兵部?之前你不是說,有意讓你進吏部或者戶部嗎?”
太夫人斜眼睨著她:“聖上的安排自有深意,我們安心等候詔令便是,官職又不是妝奩裏的首飾,任你喜好挑選。”
“母親,這也怪我,之前和元娘說過,您就別怪她了。”定國公立刻替妻子解釋。
看在兒子的麵子上,太夫人便沒有在這件事上計較,轉而問起上任之前的安排。
定國公笑道:“兒子已經安全回京,自是好好休息一番,陪陪母親,陪陪夫人和幾個孩子。”
太夫人點頭:“你說的也是,不過你書房伺候的兩個婆子年紀大了,去年謝氏便做主放她們去了莊子上榮養,我想著你身邊少不了人伺候,便做了主,請瓊娘回來伺候你。”
屋裏瞬間安靜下來,年輕的丫鬟一臉奇怪,誰是瓊娘?
竹心隱約覺得這個名字有點熟悉,但一下子沒想起來。
隻是餘光看到謝氏笑容凝固,站在她後方的施姨娘低頭,滿臉驚訝。
接著,方嬤嬤便帶著一名容貌清秀,眼角生出細紋的婦人上來,穿著樸素但得體大方。
她上前來,先給太夫人請安,接著便看向定國公,盈盈福身:“民婦葉氏瓊英給國公爺請安。”
竹心立刻垂眸,居然是她。
吳媽媽在太夫人身邊當丫鬟時,名字是寒英,那麽這個葉瓊英肯定也是貼身伺候過太夫人的。
不會是——
“母親,你怎麽把她請回來了?”定國公臉上看不出情緒,卻還是認為太夫人做得不對。
太夫人淡淡道:“五年前,她丈夫落水溺亡,艱難帶著兩個孩子過活,去年冬天雪大,她熬不下去求到了我這裏來。
我想著到底伺候過你一場,咱們定國公府在外的名聲向來極好,我豈能就這麽敢她走?便將她留了下來。”
謝氏的臉色已經漸漸發白,定國公轉頭用眼神安撫完妻子,又對太夫人道:“她求到母親麵前來,給她置辦個小宅子,再多給些銀子就是,怎麽能又讓她來府裏當下人呢?”
太夫人視線落到謝氏臉上,似笑非笑的問道:“元娘,你說說看,瓊英應不應該留下來?”
閉了閉眼,謝氏起身回稟:“既是母親做的決定,兒媳無異議。”
“你看,元娘都同意了。”太夫人看向兒子,接著招手叫葉瓊英過來,拍拍她的手,“你安心伺候國公爺。”
葉瓊英輕聲應是,太夫人看向謝氏:“元娘,瓊娘入良籍多年,她兩個兒子在私塾念過幾年書,頗有些聰明。
大郎前些年一直想辦族學未成,我們便按照你的提議,資助西嶺書院至今,瓊娘的兩個兒子便都安排進去吧。”
謝氏竭力按住心裏的怒氣,平靜道:“母親,西嶺書院的山長是看在我們謝家的麵子才勉強上任的,他的脾氣您也知道,收下的每一個人學生都得考核通過才行。”
太夫人微笑:“無妨,到時候我讓大郎送這倆孩子去考核便是。”
謝氏再也待不下去,找了借口提前離去。
“施氏,送老爺去書房休息。”太夫人扶著額頭說了句,轉頭帶著鬆鶴堂一眾人等回了鬆鶴堂。
定國公麵色微沉,母親和妻子之間的關係竟然這麽差了嗎?
施姨娘走到定國公麵前,忐忑出聲詢問:“老爺要回書房嗎?”
“回!”定國公抬頭,掃了眼梁沐祈三人,“你們三個跟我來。”
梁沐祈忙不迭起身,跟在父親身後,去往采樵齋。
拙春院,付嬤嬤揮手屏退所有人,急急扶謝氏坐下,小心掰開謝氏箍緊的五指,掌心果然掐出血來,指縫裏全是刺目的紅。
“哎喲我的姑娘,您這又是何必呢!咱們不是早就知道葉氏回京了嗎?何必在意呢,國公爺還是站著您夫人這邊的。”
謝氏咬牙切齒的回道:“那女人陪著夫君一塊長大,到底情分不一般!所以我才執意送她走的!
當年的高氏生了兒子,夫君還不是任憑我處置!今天葉氏那賤人明明已經年老色衰,還帶著兩個拖油瓶!
夫君在意的卻是婆婆沒有安置好她!不應該叫她回來當下人!你叫我如何不在意!他娘還想送葉氏倆兒子進西嶺書院!?”
“做夢!”謝氏冷笑,情緒漸漸平穩下來,“看來她活著一天,這個後院我就一天不能做主。”
付嬤嬤有些擔心,提醒道:“國公爺最是孝順太夫人,咱們要是做得太過,會不會……”
謝氏靜靜地道:“該做的不該做的,我都做了,婆婆未必全都清楚,但她想挑撥我和遠郎的夫妻感情,還是輕而易舉的。”
付嬤嬤明白了她的意思:“夫人想等郡主進門再做反擊,太夫人投鼠忌器不敢太過。可太夫人和太後的關係……”
謝氏輕笑道:“淮陽王心疼女兒,淮陽王妃可看不得嘉淑郡主過好日子,前王妃怎麽去的,婆婆比任何人都清楚。
嘉淑又是個極孝順的孩子,若是有機會查清生母的死因,豈會什麽都不做,安心做定國公府的世子夫人?”
鬆鶴堂正屋裏,太夫人單獨留下竹心,悵然對她道:
“瓊英的亡夫是我親自把關的,家境人品都挑不出錯來,頭幾年夫妻也恩愛順遂,陸續有了兩個兒子。
隻是她丈夫屢試不中,日漸消沉頹廢,放棄科舉後,教書不成,又舍不下身段去經商養家,最後竟沾染上酗酒的惡習,失足溺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