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再一次人口土地普查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 作者:愛吃鐵板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給官員漲完俸祿,接下來就是安排幹活了。
“距離上次天啟五年的人口普查,已經過去十四年,這些年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加上拓土甚多,田地增加不少,朕有意再普查一遍人口和土地。”
下麵官員原本以為開年就是例行開一個大朝會,之前漲工資已經是讓人意外了,沒想到突然來了這麽個大任務。
站在前麵的內閣六部官員麵麵相覷,這活得把他們累死。
倒是另一邊的軍方勳貴和武將,看好戲似的盯著那些文官,這和他們關係不大。
“陛下,現在國土麵積大增,人口分散,普查比較困難。不知陛下是想根據各地衙門登記在冊的數據統計一下,還是深入調查?”內閣首輔張威站出來問道,這兩種方式,工作量可不一樣。
“深入調查,之前那次估計還有許多邊遠地區沒查清楚,加上這些年增加的人口,這次必須深入各地,即使是大山裏也要查出來,不能有遺漏。”
以之前的技術情況,加上朱由校隻給了一年時間,肯定有遺漏的,這次他下定決心,要查清楚。
“陛下,那可能需要不少時間!”
“現在各地官員充足,朕給你們兩年時間,一定要查清楚,目前偏遠山區大部分百姓都被遷出來,借著這次普查,將剩下那些也都遷出來,安排到其他地方。”
“臣等遵旨!”
“一定要交代清楚,各地官員做好準備,朕不希望之後大明還有黑戶!”
“是!”
“還有土地情況,把耕種的田地都查出來,這次魚鱗冊和黃冊,全部都要以最新的數據登記。”
別看朱由校給的時間隻有兩年,但現在大明各地衙門的效率不是之前能比的,對各地的掌控力也不是明初可比的。
“都察院派禦史到各地監察,保證不出錯漏!”
“是!”左都禦史餘慶站出來領命。
現在的都察院幹的就是得罪人的活,他們的升遷已經被朱由校限製了,想升官,就得好好幹活。
這時張威說道,“陛下,這麽大規模普查,需要各地巡防營配合,還請陛下下旨!”
雖然巡防營是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同管,平時調動一府一縣巡防營他們就能做主。但這次是全國一起調動,沒朱由校的命令,誰敢動,那就等著錦衣衛和東廠上門吧,畢竟巡防營也是軍事單位。
這點朱由校沒有意見,“朕同意了,之後會傳旨各地,還有什麽要求?”
“陛下,南洋和中南半島、平倭都司等地目前還屬於軍事管理,需要當地軍隊協助!”
朱由校點點頭“朕會通知孫傳庭和賀世賢等人!”
“陛下,安北都指揮使司是否要納入統計?”安北都指揮使司雖然有不少蒙古人,但其他民族更多。
朱由校想了想,“將那裏的蒙古人都登記在冊,至於其他人,暫不統計,先勞作五年再說。對了,那裏也有不少信綠教的,和之前西北一樣,全部控製起來,一輩子勞役,消滅那裏的綠教信仰!”
“臣等遵旨!”
“那就下朝吧,做好準備,下個月初一開始普查!”
開完朝會,朱由校剛回乾清宮,李恭就來稟報,“陛下,首輔和陸軍大臣英國公求見!”
朱由校有些疑惑,這兩人來幹什麽。雖然不知道,但還是讓他們進來。
“參見陛下!”
“免禮,都坐吧!”
等人坐下後,朱由校問道,“你們兩人這時候過來有事嗎?”
張威先說道,“陛下之前在朝堂上說要消滅安北都司的綠教,臣等也是讚同。不過目前安北都司和綠教源頭奧斯曼帝國已經很近,之前滿桂發電報說,已經有不少奧斯曼人意圖進入那裏,臣覺得一旦奧斯曼知道大明滅綠教,恐怕會怒而興兵。”
當然不是張威怕了奧斯曼,而是這種可能和一個國家開戰的情況是一定要得到朱由校的意思。
這時張維賢說道,“是啊,陛下,臣等過來就是想問問那裏是個什麽章程?”
兩人不說,朱由校還真忘了奧斯曼這個不算鄰居的鄰居。
一旦大明消滅綠教的消息傳過去,那個宗教盛行的國家一定會和大明開戰。
不過朱由校可不會因為奧斯曼更改國策,“不管其他,安北都司照常行事,我大明還不會因為其他國家改變國策,留下那些禍害!”
“那是否要準備戰爭?”張維賢問道。
“目前安北都司有多少軍隊?”
“回陛下,除了之前兩營騎兵,抽調的一營守備軍目前也已經抵達,目前那裏有軍隊六萬餘人。”
“後勤物資怎麽樣?”
“去年一整年都在轉運,目前那裏儲備的糧食足夠一年使用,武器彈藥足夠打一場大規模戰爭。”
“電報和鐵路呢?”
“電報已經鋪設完畢,至於鐵路,年前臣問過,從和林鋪設的通往安北都司的支線因為調動了安北都司幾十萬人,分成幾段同時鋪設,目前已經鋪設了上千裏,不過還沒有連接起來,距離完全通車預計還需要三年。”
對於鐵路,朱由校也沒辦法,這東西急不得,安北都司畢竟距離大明北土太遠。
以那裏的後勤情況,目前不適合繼續增加駐軍。
“軍方有沒有信心打敗奧斯曼?”
“陛下放心,皇家陸軍保證不讓陛下失望!”
對於這點,張維賢甚至敢立軍令狀,就大明現在的軍備情況,要是滿桂那四萬騎兵還能打敗仗,他張維賢爬都得爬到安北都司,砍死滿桂再自殺。
朱由校也就是問問,他也不覺得明軍會敗,也就是安北都司麵積實在太大,防守不好辦。
“告訴滿桂,隻要奧斯曼有異動,可以主動出擊,給朕狠狠教訓教訓奧斯曼,不過不用占領!”
目前的情況,西北邊防實在不適合再擴大,太難治理,除非等安北都司鐵路修好。
所以朱由校不求占領奧斯曼,隻要狠狠打擊到他們不敢動就行。
“臣遵旨!”
“首輔,西北就按朕說的辦,照常進行!”
“是!”
“距離上次天啟五年的人口普查,已經過去十四年,這些年人口增長速度很快,加上拓土甚多,田地增加不少,朕有意再普查一遍人口和土地。”
下麵官員原本以為開年就是例行開一個大朝會,之前漲工資已經是讓人意外了,沒想到突然來了這麽個大任務。
站在前麵的內閣六部官員麵麵相覷,這活得把他們累死。
倒是另一邊的軍方勳貴和武將,看好戲似的盯著那些文官,這和他們關係不大。
“陛下,現在國土麵積大增,人口分散,普查比較困難。不知陛下是想根據各地衙門登記在冊的數據統計一下,還是深入調查?”內閣首輔張威站出來問道,這兩種方式,工作量可不一樣。
“深入調查,之前那次估計還有許多邊遠地區沒查清楚,加上這些年增加的人口,這次必須深入各地,即使是大山裏也要查出來,不能有遺漏。”
以之前的技術情況,加上朱由校隻給了一年時間,肯定有遺漏的,這次他下定決心,要查清楚。
“陛下,那可能需要不少時間!”
“現在各地官員充足,朕給你們兩年時間,一定要查清楚,目前偏遠山區大部分百姓都被遷出來,借著這次普查,將剩下那些也都遷出來,安排到其他地方。”
“臣等遵旨!”
“一定要交代清楚,各地官員做好準備,朕不希望之後大明還有黑戶!”
“是!”
“還有土地情況,把耕種的田地都查出來,這次魚鱗冊和黃冊,全部都要以最新的數據登記。”
別看朱由校給的時間隻有兩年,但現在大明各地衙門的效率不是之前能比的,對各地的掌控力也不是明初可比的。
“都察院派禦史到各地監察,保證不出錯漏!”
“是!”左都禦史餘慶站出來領命。
現在的都察院幹的就是得罪人的活,他們的升遷已經被朱由校限製了,想升官,就得好好幹活。
這時張威說道,“陛下,這麽大規模普查,需要各地巡防營配合,還請陛下下旨!”
雖然巡防營是兵部與五軍都督府同管,平時調動一府一縣巡防營他們就能做主。但這次是全國一起調動,沒朱由校的命令,誰敢動,那就等著錦衣衛和東廠上門吧,畢竟巡防營也是軍事單位。
這點朱由校沒有意見,“朕同意了,之後會傳旨各地,還有什麽要求?”
“陛下,南洋和中南半島、平倭都司等地目前還屬於軍事管理,需要當地軍隊協助!”
朱由校點點頭“朕會通知孫傳庭和賀世賢等人!”
“陛下,安北都指揮使司是否要納入統計?”安北都指揮使司雖然有不少蒙古人,但其他民族更多。
朱由校想了想,“將那裏的蒙古人都登記在冊,至於其他人,暫不統計,先勞作五年再說。對了,那裏也有不少信綠教的,和之前西北一樣,全部控製起來,一輩子勞役,消滅那裏的綠教信仰!”
“臣等遵旨!”
“那就下朝吧,做好準備,下個月初一開始普查!”
開完朝會,朱由校剛回乾清宮,李恭就來稟報,“陛下,首輔和陸軍大臣英國公求見!”
朱由校有些疑惑,這兩人來幹什麽。雖然不知道,但還是讓他們進來。
“參見陛下!”
“免禮,都坐吧!”
等人坐下後,朱由校問道,“你們兩人這時候過來有事嗎?”
張威先說道,“陛下之前在朝堂上說要消滅安北都司的綠教,臣等也是讚同。不過目前安北都司和綠教源頭奧斯曼帝國已經很近,之前滿桂發電報說,已經有不少奧斯曼人意圖進入那裏,臣覺得一旦奧斯曼知道大明滅綠教,恐怕會怒而興兵。”
當然不是張威怕了奧斯曼,而是這種可能和一個國家開戰的情況是一定要得到朱由校的意思。
這時張維賢說道,“是啊,陛下,臣等過來就是想問問那裏是個什麽章程?”
兩人不說,朱由校還真忘了奧斯曼這個不算鄰居的鄰居。
一旦大明消滅綠教的消息傳過去,那個宗教盛行的國家一定會和大明開戰。
不過朱由校可不會因為奧斯曼更改國策,“不管其他,安北都司照常行事,我大明還不會因為其他國家改變國策,留下那些禍害!”
“那是否要準備戰爭?”張維賢問道。
“目前安北都司有多少軍隊?”
“回陛下,除了之前兩營騎兵,抽調的一營守備軍目前也已經抵達,目前那裏有軍隊六萬餘人。”
“後勤物資怎麽樣?”
“去年一整年都在轉運,目前那裏儲備的糧食足夠一年使用,武器彈藥足夠打一場大規模戰爭。”
“電報和鐵路呢?”
“電報已經鋪設完畢,至於鐵路,年前臣問過,從和林鋪設的通往安北都司的支線因為調動了安北都司幾十萬人,分成幾段同時鋪設,目前已經鋪設了上千裏,不過還沒有連接起來,距離完全通車預計還需要三年。”
對於鐵路,朱由校也沒辦法,這東西急不得,安北都司畢竟距離大明北土太遠。
以那裏的後勤情況,目前不適合繼續增加駐軍。
“軍方有沒有信心打敗奧斯曼?”
“陛下放心,皇家陸軍保證不讓陛下失望!”
對於這點,張維賢甚至敢立軍令狀,就大明現在的軍備情況,要是滿桂那四萬騎兵還能打敗仗,他張維賢爬都得爬到安北都司,砍死滿桂再自殺。
朱由校也就是問問,他也不覺得明軍會敗,也就是安北都司麵積實在太大,防守不好辦。
“告訴滿桂,隻要奧斯曼有異動,可以主動出擊,給朕狠狠教訓教訓奧斯曼,不過不用占領!”
目前的情況,西北邊防實在不適合再擴大,太難治理,除非等安北都司鐵路修好。
所以朱由校不求占領奧斯曼,隻要狠狠打擊到他們不敢動就行。
“臣遵旨!”
“首輔,西北就按朕說的辦,照常進行!”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