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李老漢的一天(一)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 作者:愛吃鐵板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清晨,天還沒亮,李老漢被一陣響聲吵醒,看了看天色,也沒了睡意,開始穿衣服起床。
衣服是普通麻布做的,穿在身上沒有去年過年買的那件棉布做的舒服,不過今天要下地除草,他可舍不得穿棉布衣服下地。
簡單洗漱之後,來到廚房,就看到妻子已經煮好了早飯,簡單的米粥加上幾個大餅子。
李老漢幫著切了點鹹菜出來,然後端到外麵桌子上。
這時家裏其他人也起來了,李老漢家裏有八口人,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大兒子今年二十三歲,已經娶了媳婦,還給他生了兩個小孫子,大孫子都七歲了,小孫子三歲。
二兒子今年十八,還沒成家,不過已經說好了對象,準備年底就迎新人進門。
再加上十六歲的小女兒,一家八口也算是其樂融融。
等人都來了後,李老漢直接說道,“都吃吧!”
眾人這才開始吃飯,這是李老漢家裏的規矩,也是大多人家的規矩。當然以前可能還有女人不上桌的規矩,現在都沒了。
李老漢美美的喝了一口粥,又咬了一口大餅子,感受到食物的香氣,心裏一陣滿足。
“老大,你今天還去修路嗎?”
老大趕緊將嘴裏的餅子咽下去,然後說道,“嗯,縣裏工曹來的大人說,趁著現在大家農活還不忙,縣裏準備將這條通往縣城的路趕緊修好!”
“修好了也是好事,走起來都方便!”李家老二抬頭接了一句。
“行,那你接著去,地裏有我們夠用了。”
“嗯!”
這時李家小女兒抬頭說道,“爹,廠裏管事的說我下個月就能轉正了!”
“真的,那工錢有多少?”母親趕緊問道,就連大嫂也是羨慕的看著她。
“比現在學徒工漲一半!”
李老漢吧唧下嘴,“不錯,賺了錢交一半給你娘,剩下的攢著當私房錢。”
“嗯!”小女兒高興的眉開眼笑的。
李老漢心裏很高興,他家小女兒進了鎮上李老爺開的紡織廠,去年剛開的時候要招一百個年輕姑娘,其他人家都是很遲疑,生怕有詐,即使李老爺名聲不錯。
他卻是第一時間就將小女兒送了過去,好在小女兒從小就心靈手巧,很順利的就被選上了。
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等第一個月小女兒拿工錢回來的時候,村裏那些遲疑的人真是悔不當初。
現在已經有許多人盯上他小女兒了,經常有人想來結親。一旦女兒轉正的消息傳出去,恐怕還要更多。
想到這裏,李老漢就是眉開眼笑的。不過他不急著將女兒嫁出去,準備等兩年。
這幾年官府經常來宣傳女人年紀太小就成婚生子對身體不好,還容易難產。他還是很心疼這個女兒的,舍不得出意外。
再說現在生活好了,又不是養不起,何況女兒還能賺錢。
吃完飯,小女兒去鎮上工作,順便帶著老大的大兒子,他今年開始在鎮上的小學讀書,正好順路。
因為家裏這幾年也攢了不少錢,所以當初他也是咬咬牙就將孫子送去讀書,希望家裏能出個文曲星。
老大修路的地方和鎮上不在一個方向,於是來到村口,和村裏人結伴而去。
現在官府修路都是有工錢的,在這不算忙的時候,大多人都願意去賺一份外快。
李老漢夫妻和大媳婦以及二兒子則是拿起鋤頭朝著自家田地而去,至於小孫子,被他娘背在背上。
李老漢家在當初朝廷土地改革的時候咬牙買了五十畝地。他家位於浙江溫州,基本都是水田,雖然當初土地價格被打下來了,但水田依舊還是比北方大部分旱地貴。
加上家裏這些人也忙不過來,五十畝足夠了。
這幾年雖然不能說年年都是風調雨順,但在官府的各種水利工程的幫助下,基本都順利收獲。
而且朝廷還統一收糧食,價格也不差,每年除了還皇家銀行的貸款,還能有不少結餘。
生活好了,日子有了奔頭,李老漢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以前那個佝僂的小老頭不見了,現在整天都是昂首挺胸的,村裏人都說李老漢和變了一個人似的。
不過村裏基本都這樣,一天三頓,頓頓吃飽,偶爾還能吃點肉,這在以前饑一頓飽一頓的時候,那是想都不敢想,變化能不大嘛!
李老漢家裏的地都在村子西邊,離得不遠,很快就到了。
田裏的稻子已經抽穗了,眼看收獲的時間不遠了。
今年老天爺沒在溫州搞什麽幺蛾子,眼看又是一個豐收年。
大家也沒多話,到了立刻就下地幹活。至於孩子,則是放到一片空地上,村裏這邊有地的家裏孩子都在,由幾個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帶著玩。
周圍都是村裏人,也不怕有什麽危險,農村的孩子都這樣。
李老漢邊幹活邊和隔壁的村裏人聊天,“我家閨女說她下個月就轉正了!”
剛一聊上,李老漢就迫不及待的炫耀起來。
隔壁的王老頭麵色不好看,他就是當初因為遲疑沒送女兒去的之一,不過還是恭喜了李老漢,“那你家這日子可是要好起來了!”
“那是!”李老漢頗為得意。
“話說我之和你說的事考慮的怎麽樣了?”王老頭連忙問道。
李老漢也是想起來了,王老頭家小兒子看上自己小女兒了。
“我家荷花今年才十六,我老漢打算過兩年再給她說親。”
“那麽晚?”
“衙門不都是說了嘛,太早成親不好,現在衙門可不會騙人。”
王老頭搖搖頭,頗為可惜的說道,“那真是太可惜了,我家小子今年十八了,可不能等了。”
“現在日子都變好了,其他家閨女有的是,你再找找。”
“嘿,也行,現在誰家的日子都不差,就是東頭那個不幹人事的老賴不也被衙門那什麽,對,是勞動改造給教育好了嘛!”
“還真是,現在他一個人種了幾畝地,也算正常生活了。”
“對了,聽說隔壁村有人偷人被抓到了!”
李老漢立刻來了精神,“真的?是誰?”
於是兩人開始了八卦。
衣服是普通麻布做的,穿在身上沒有去年過年買的那件棉布做的舒服,不過今天要下地除草,他可舍不得穿棉布衣服下地。
簡單洗漱之後,來到廚房,就看到妻子已經煮好了早飯,簡單的米粥加上幾個大餅子。
李老漢幫著切了點鹹菜出來,然後端到外麵桌子上。
這時家裏其他人也起來了,李老漢家裏有八口人,兩個兒子一個女兒。
大兒子今年二十三歲,已經娶了媳婦,還給他生了兩個小孫子,大孫子都七歲了,小孫子三歲。
二兒子今年十八,還沒成家,不過已經說好了對象,準備年底就迎新人進門。
再加上十六歲的小女兒,一家八口也算是其樂融融。
等人都來了後,李老漢直接說道,“都吃吧!”
眾人這才開始吃飯,這是李老漢家裏的規矩,也是大多人家的規矩。當然以前可能還有女人不上桌的規矩,現在都沒了。
李老漢美美的喝了一口粥,又咬了一口大餅子,感受到食物的香氣,心裏一陣滿足。
“老大,你今天還去修路嗎?”
老大趕緊將嘴裏的餅子咽下去,然後說道,“嗯,縣裏工曹來的大人說,趁著現在大家農活還不忙,縣裏準備將這條通往縣城的路趕緊修好!”
“修好了也是好事,走起來都方便!”李家老二抬頭接了一句。
“行,那你接著去,地裏有我們夠用了。”
“嗯!”
這時李家小女兒抬頭說道,“爹,廠裏管事的說我下個月就能轉正了!”
“真的,那工錢有多少?”母親趕緊問道,就連大嫂也是羨慕的看著她。
“比現在學徒工漲一半!”
李老漢吧唧下嘴,“不錯,賺了錢交一半給你娘,剩下的攢著當私房錢。”
“嗯!”小女兒高興的眉開眼笑的。
李老漢心裏很高興,他家小女兒進了鎮上李老爺開的紡織廠,去年剛開的時候要招一百個年輕姑娘,其他人家都是很遲疑,生怕有詐,即使李老爺名聲不錯。
他卻是第一時間就將小女兒送了過去,好在小女兒從小就心靈手巧,很順利的就被選上了。
事實證明他的決定是正確的,等第一個月小女兒拿工錢回來的時候,村裏那些遲疑的人真是悔不當初。
現在已經有許多人盯上他小女兒了,經常有人想來結親。一旦女兒轉正的消息傳出去,恐怕還要更多。
想到這裏,李老漢就是眉開眼笑的。不過他不急著將女兒嫁出去,準備等兩年。
這幾年官府經常來宣傳女人年紀太小就成婚生子對身體不好,還容易難產。他還是很心疼這個女兒的,舍不得出意外。
再說現在生活好了,又不是養不起,何況女兒還能賺錢。
吃完飯,小女兒去鎮上工作,順便帶著老大的大兒子,他今年開始在鎮上的小學讀書,正好順路。
因為家裏這幾年也攢了不少錢,所以當初他也是咬咬牙就將孫子送去讀書,希望家裏能出個文曲星。
老大修路的地方和鎮上不在一個方向,於是來到村口,和村裏人結伴而去。
現在官府修路都是有工錢的,在這不算忙的時候,大多人都願意去賺一份外快。
李老漢夫妻和大媳婦以及二兒子則是拿起鋤頭朝著自家田地而去,至於小孫子,被他娘背在背上。
李老漢家在當初朝廷土地改革的時候咬牙買了五十畝地。他家位於浙江溫州,基本都是水田,雖然當初土地價格被打下來了,但水田依舊還是比北方大部分旱地貴。
加上家裏這些人也忙不過來,五十畝足夠了。
這幾年雖然不能說年年都是風調雨順,但在官府的各種水利工程的幫助下,基本都順利收獲。
而且朝廷還統一收糧食,價格也不差,每年除了還皇家銀行的貸款,還能有不少結餘。
生活好了,日子有了奔頭,李老漢精神狀態都不一樣了,以前那個佝僂的小老頭不見了,現在整天都是昂首挺胸的,村裏人都說李老漢和變了一個人似的。
不過村裏基本都這樣,一天三頓,頓頓吃飽,偶爾還能吃點肉,這在以前饑一頓飽一頓的時候,那是想都不敢想,變化能不大嘛!
李老漢家裏的地都在村子西邊,離得不遠,很快就到了。
田裏的稻子已經抽穗了,眼看收獲的時間不遠了。
今年老天爺沒在溫州搞什麽幺蛾子,眼看又是一個豐收年。
大家也沒多話,到了立刻就下地幹活。至於孩子,則是放到一片空地上,村裏這邊有地的家裏孩子都在,由幾個年紀大一點的孩子帶著玩。
周圍都是村裏人,也不怕有什麽危險,農村的孩子都這樣。
李老漢邊幹活邊和隔壁的村裏人聊天,“我家閨女說她下個月就轉正了!”
剛一聊上,李老漢就迫不及待的炫耀起來。
隔壁的王老頭麵色不好看,他就是當初因為遲疑沒送女兒去的之一,不過還是恭喜了李老漢,“那你家這日子可是要好起來了!”
“那是!”李老漢頗為得意。
“話說我之和你說的事考慮的怎麽樣了?”王老頭連忙問道。
李老漢也是想起來了,王老頭家小兒子看上自己小女兒了。
“我家荷花今年才十六,我老漢打算過兩年再給她說親。”
“那麽晚?”
“衙門不都是說了嘛,太早成親不好,現在衙門可不會騙人。”
王老頭搖搖頭,頗為可惜的說道,“那真是太可惜了,我家小子今年十八了,可不能等了。”
“現在日子都變好了,其他家閨女有的是,你再找找。”
“嘿,也行,現在誰家的日子都不差,就是東頭那個不幹人事的老賴不也被衙門那什麽,對,是勞動改造給教育好了嘛!”
“還真是,現在他一個人種了幾畝地,也算正常生活了。”
“對了,聽說隔壁村有人偷人被抓到了!”
李老漢立刻來了精神,“真的?是誰?”
於是兩人開始了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