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8章 再一次出宮巡視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 作者:愛吃鐵板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光是在京城朱由校有些不放心,再加上好幾年沒出京城了,朱由校決定再出去巡視一遍。
很快朱由校帶著虎賁左衛以及勇士營一個衛騎兵,加上一個錦衣衛千戶,帶著包括內閣方家清以及戶部侍郎、工部侍郎等人出了京城,一萬多人浩浩蕩蕩的先往河南而去。
之所以帶這麽多人,主要是朱由校怕死,現在表麵上大明一片安定,但底下暗流湧動,想要他命的不知道有多少。
畢竟改革時間還是太短,那些餘孽還沒全部死去。隻要朱由校一死,保證有人作亂。
所以朱由校現在很小心,一點機會都不給。像許多穿越小說主角都喜歡以身為引,朱由校堅決不幹,本質上他還是那個膽小怕死的現代人。
一路上各種景色不斷,北直隸雖然也受到了幹旱的影響,但這裏怎麽說都是天子腳下,而且工坊很多,百姓受到的影響不大。
花了五天時間,朱由校一行人進入河南歸德府境內,就看到到處都是工地的景象。
修路,挖水庫等不斷出現,年輕力壯的幹活,婦女老人幫著做後勤,小孩子全被集中起來,由府衙安排人教他們讀書,省的添亂。
百姓也沒有骨瘦如柴的樣子,看的朱由校很滿意,他還特意接見了幾個百姓中德高望重的老人。
幾位老人家見到朱由校都是有些誠惶誠恐,朱由校細聲慢語的和他們聊了一會家常,才平靜下來!
“幾位老人家,這段時間官府安排的怎麽樣,隻管說,有不法之事朕給你們做主!”
“回陛下,官府做的夠好了,大家夥都很滿意。以前受災的時候,那都是沒人管的,哪像現在,天天還能吃兩頓飽飯。”
朱由校點點頭,“那關於這修路等事怎麽看?”
“很好啊,雖然有點累,但以前種田不也一樣,而且幹活不僅管吃的,還有工錢可以拿,這在老漢年輕的時候想都不敢想,都是陛下天恩!”
“這是朕應該做的,都是朕的子民,保證你們活下去是朕的責任!”
“草民等人多謝陛下!”
“這些年老天爺不想讓人活下去,各種天災不斷,不過朕不怕,你們現在修的水庫就是為了防止下次天災的,都好好做,有什麽需要可以和官府提!”
在歸德府安撫災民後,朱由校繼續前進,一路上也是一樣的操作,反正就是告訴百姓,朝廷不會放棄他們。
百姓也都是感恩戴德,畢竟這和朱由校登基之前的差距傻子都能感受到,現在受災的時候比以前沒受災活的還好,那還能有什麽要求。
這一路上除了安撫災民,就是給各地留下大量糧食,然後一路直奔開封而去,這裏有朱由校最關心的黃河。
雖然以前就聽說黃河都到開封頭上了,但沒到實地考察,還是難以想象。
等朱由校到達開封後,看到那誇張的黃河,他都不知道該不該誇當地百姓膽大,這都敢住。
隻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朱由校就在河道總管衙門的官員帶領下,登上了黃河大堤。
看著水量可憐的黃河,幾乎隻到人的腰部,朱由校問道,“怎麽水量這麽少,這眼看都要斷流了!”
“回陛下,今年開春後,黃河水流就不斷減少,八月的時候比現在還嚴重,陝西段已經不能灌溉兩邊田地了。”
“你們有什麽想法?”
“目前關於上遊臣等沒辦法,現在經過商量,決定趁著現在水流減少,開始加固大堤,同時清理河道裏的泥沙。不過人工清理很慢,這也是和當地衙門商量的,主要是給那些百姓找點事做!”
朱由校看著兩岸不斷勞作的百姓,有運泥土石頭的,有從河裏挖泥沙的。
“一定要保證百姓都吃好,不要有大的傷亡!”
“陛下放心,所有參與的百姓一天三頓飯,都管飽!”
“嗯!”看著景象慘淡的黃河,朱由校不由得破口大罵,“都怪宋朝那些該死的家夥,蓋了他們本朝的百姓,又坑了金、元兩朝,現在還在坑我們大明,讓人給我在這裏樹立文彥博以及杜充的跪像,他們要永遠為黃河兩岸的百姓贖罪!”
雖然罪魁禍首是宋朝皇帝,但屁股決定腦袋,朱由校現在是皇帝,哪怕他再討厭那些宋朝皇帝,也不可能明麵上侮辱他們。就像嶽飛廟前的跪像,永遠不可能樹立罪魁禍首趙構的跪像。
沿著黃河,朱由校在這裏考察了三天,也聽取了河道衙門關於黃河的治理情況和建議。
目前黃河治理的還不錯,前幾年水流量大的時候,用束水衝沙法,清理了大量泥沙,而且各個危險地段都做了加固。
目前主要就是河南境內,這裏的河床堆積太高了,太危險了。
連續忙碌了三天,朱由校才回到開封原本的周王府。自從周王一脈回到京城後,這處王府就被內宮太監接管了,當作朱由校出行的行宮!
在開封休整了五天,同時接見了河南主要官員,聽取了他們關於賑災的各種安排,見沒有什麽紕漏,朱由校等人再次啟程,一路直奔潼關而去。
在山海關之前,潼關就是天下第一關,這裏控遏中原和關中,是一等一的重要地方。
自從朱由校整頓軍隊後,這裏一直都很受到重視,即使內地沒有戰事,潼關也是常年駐紮有一個衛的守關軍。
這衛守關軍,全部都是係統人員,其他事沒有,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潼關的安全。
朱由校在潼關也是停留了三天,考察了當地的防務,同時讓人調集災民對潼關開始大規模修繕。
這裏太重要了,現在陝西、河南天災不斷,災民眾多,雖然朝廷賑災有方,但也要防止野心家和那些對朱由校不滿的人生事。
隻要潼關在手,切斷兩地聯係,即使兩省徹底大亂,朱由校都不怕。
眼看這裏情況很好,朱由校又給他們留下大批糧食以及各種守城武器,確保萬無一失。
之後,朱由校一路直奔西安而去。
很快朱由校帶著虎賁左衛以及勇士營一個衛騎兵,加上一個錦衣衛千戶,帶著包括內閣方家清以及戶部侍郎、工部侍郎等人出了京城,一萬多人浩浩蕩蕩的先往河南而去。
之所以帶這麽多人,主要是朱由校怕死,現在表麵上大明一片安定,但底下暗流湧動,想要他命的不知道有多少。
畢竟改革時間還是太短,那些餘孽還沒全部死去。隻要朱由校一死,保證有人作亂。
所以朱由校現在很小心,一點機會都不給。像許多穿越小說主角都喜歡以身為引,朱由校堅決不幹,本質上他還是那個膽小怕死的現代人。
一路上各種景色不斷,北直隸雖然也受到了幹旱的影響,但這裏怎麽說都是天子腳下,而且工坊很多,百姓受到的影響不大。
花了五天時間,朱由校一行人進入河南歸德府境內,就看到到處都是工地的景象。
修路,挖水庫等不斷出現,年輕力壯的幹活,婦女老人幫著做後勤,小孩子全被集中起來,由府衙安排人教他們讀書,省的添亂。
百姓也沒有骨瘦如柴的樣子,看的朱由校很滿意,他還特意接見了幾個百姓中德高望重的老人。
幾位老人家見到朱由校都是有些誠惶誠恐,朱由校細聲慢語的和他們聊了一會家常,才平靜下來!
“幾位老人家,這段時間官府安排的怎麽樣,隻管說,有不法之事朕給你們做主!”
“回陛下,官府做的夠好了,大家夥都很滿意。以前受災的時候,那都是沒人管的,哪像現在,天天還能吃兩頓飽飯。”
朱由校點點頭,“那關於這修路等事怎麽看?”
“很好啊,雖然有點累,但以前種田不也一樣,而且幹活不僅管吃的,還有工錢可以拿,這在老漢年輕的時候想都不敢想,都是陛下天恩!”
“這是朕應該做的,都是朕的子民,保證你們活下去是朕的責任!”
“草民等人多謝陛下!”
“這些年老天爺不想讓人活下去,各種天災不斷,不過朕不怕,你們現在修的水庫就是為了防止下次天災的,都好好做,有什麽需要可以和官府提!”
在歸德府安撫災民後,朱由校繼續前進,一路上也是一樣的操作,反正就是告訴百姓,朝廷不會放棄他們。
百姓也都是感恩戴德,畢竟這和朱由校登基之前的差距傻子都能感受到,現在受災的時候比以前沒受災活的還好,那還能有什麽要求。
這一路上除了安撫災民,就是給各地留下大量糧食,然後一路直奔開封而去,這裏有朱由校最關心的黃河。
雖然以前就聽說黃河都到開封頭上了,但沒到實地考察,還是難以想象。
等朱由校到達開封後,看到那誇張的黃河,他都不知道該不該誇當地百姓膽大,這都敢住。
隻休息了一晚,第二天朱由校就在河道總管衙門的官員帶領下,登上了黃河大堤。
看著水量可憐的黃河,幾乎隻到人的腰部,朱由校問道,“怎麽水量這麽少,這眼看都要斷流了!”
“回陛下,今年開春後,黃河水流就不斷減少,八月的時候比現在還嚴重,陝西段已經不能灌溉兩邊田地了。”
“你們有什麽想法?”
“目前關於上遊臣等沒辦法,現在經過商量,決定趁著現在水流減少,開始加固大堤,同時清理河道裏的泥沙。不過人工清理很慢,這也是和當地衙門商量的,主要是給那些百姓找點事做!”
朱由校看著兩岸不斷勞作的百姓,有運泥土石頭的,有從河裏挖泥沙的。
“一定要保證百姓都吃好,不要有大的傷亡!”
“陛下放心,所有參與的百姓一天三頓飯,都管飽!”
“嗯!”看著景象慘淡的黃河,朱由校不由得破口大罵,“都怪宋朝那些該死的家夥,蓋了他們本朝的百姓,又坑了金、元兩朝,現在還在坑我們大明,讓人給我在這裏樹立文彥博以及杜充的跪像,他們要永遠為黃河兩岸的百姓贖罪!”
雖然罪魁禍首是宋朝皇帝,但屁股決定腦袋,朱由校現在是皇帝,哪怕他再討厭那些宋朝皇帝,也不可能明麵上侮辱他們。就像嶽飛廟前的跪像,永遠不可能樹立罪魁禍首趙構的跪像。
沿著黃河,朱由校在這裏考察了三天,也聽取了河道衙門關於黃河的治理情況和建議。
目前黃河治理的還不錯,前幾年水流量大的時候,用束水衝沙法,清理了大量泥沙,而且各個危險地段都做了加固。
目前主要就是河南境內,這裏的河床堆積太高了,太危險了。
連續忙碌了三天,朱由校才回到開封原本的周王府。自從周王一脈回到京城後,這處王府就被內宮太監接管了,當作朱由校出行的行宮!
在開封休整了五天,同時接見了河南主要官員,聽取了他們關於賑災的各種安排,見沒有什麽紕漏,朱由校等人再次啟程,一路直奔潼關而去。
在山海關之前,潼關就是天下第一關,這裏控遏中原和關中,是一等一的重要地方。
自從朱由校整頓軍隊後,這裏一直都很受到重視,即使內地沒有戰事,潼關也是常年駐紮有一個衛的守關軍。
這衛守關軍,全部都是係統人員,其他事沒有,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保證潼關的安全。
朱由校在潼關也是停留了三天,考察了當地的防務,同時讓人調集災民對潼關開始大規模修繕。
這裏太重要了,現在陝西、河南天災不斷,災民眾多,雖然朝廷賑災有方,但也要防止野心家和那些對朱由校不滿的人生事。
隻要潼關在手,切斷兩地聯係,即使兩省徹底大亂,朱由校都不怕。
眼看這裏情況很好,朱由校又給他們留下大批糧食以及各種守城武器,確保萬無一失。
之後,朱由校一路直奔西安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