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頗受榮寵的瑞王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 作者:愛吃鐵板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朱由校在京城也是不斷收到好消息,得益於前幾年準備充分的原因,這次貨幣改革很順利。
不僅是將市麵上的銅錢都替換了,劣質錢幣都被銷毀了,現在銅錢統一都是天啟通寶。
而且用銀元回收了大量的白銀,光這一波就讓朝廷賺了不知道多少錢,按照戶部的核算,至少上億。
而且對於目前越來越繁榮的商業貿易也是一大利好,那些成色不一的白銀都被統一了,對於雙方交易也是一大好處。
就在朱由校有些誌得意滿的時候,到了四月中旬,又有人給他哐哐幾巴掌。
“你確定查清楚了?”朱由校瞪大眼睛望著鄭耀先問道。
“確定了!”
鄭耀先肯定的回答頓時讓朱由校麵色鐵青。
至於是什麽事,當然是有人私鑄銀元了。
前麵都說了,目前大明對這方麵的打擊力度相當大,再加上現在正處於貨幣改革的時期,不論是朱由校還是朝廷大臣,都沒想到會有人頂風作案。
當然那些普通人肯定沒有這麽大膽子,那是誰做的呢?當然是那些默默無聞的藩王了。
“說說詳細情況!”
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朱由校對著鄭耀先說道。
“最先是上個月中旬,也就是貨幣改革不久,當時有人在勳陽發現有不少人在當地大山中鬼鬼祟祟的,所以當地錦衣衛百戶就派人跟著,當時他以為是流竄的土匪。後來經過幾天調查,發現這些人將許多白銀運到了大山當中。”
頓了頓,鄭耀先接著說道,“開始他以為是哪個大戶人家被搶了,可是經過調查,當地並沒有發生這種事。”
“因為這段時間臣有讓各地錦衣衛注意大規模白銀流通,所以那個錦衣衛百戶上了心,抽調了一個總旗的人對周圍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他們將白銀都運到了一個隱蔽的山穀中。”
“那個地方守衛很嚴密,大約有數百人看守,錦衣衛犧牲了三個人才弄清楚裏麵的情況。”
“詳細說說!”朱由校越聽越生氣。
“是,裏麵大概有一百多被囚禁的工匠,都在鑄造錢幣,錦衣衛在裏麵發現了不少之前私鑄的銅錢,不過因為現在市麵上都是天啟通寶,這些銅錢都廢了,所以正在融了準備重鑄。除此之外,就是發現這些人在嚐試鑄造銀元,不過由於銀元麵世時間還短,他們還沒成功。”
“後來,那個錦衣衛百戶將情況上報給了湖廣千戶所,當地千戶跟著這條線一路查到了襄王府,那些白銀都是從襄王府出來的。”
朱由校氣的那是咬牙切齒,“可以確定襄王知道嗎?”
“後來啟用了襄王府裏的暗線,確定了就是當代襄王朱翊銘下的命令!而那處鑄錢場所,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是上代襄王設立的,這些年鑄造了不少劣質錢幣斂財,不過由於襄王府行事很謹慎,他們的私鑄錢都是運到西南等地用出去的,保密做的好,所以之前一直沒查到。”
朱由校已經不知道說什麽了,自從連廢幾個藩王,又遷了幾個藩王到京城,加上去年就連傳承久遠的周王和蜀王都自願回到了京城,在他想來,這些藩王應該是徹底怕了。
可惜朱由校還是低估了這些家夥,他們總能在不同的地方給他帶來驚喜。
這種事肯定要嚴厲處理的,不然這些家夥尾巴都得翹起來。考慮了一會,朱由校覺得還是交給瑞王處理比較妥當。
畢竟這是皇家王爺,讓朝廷大臣處理比較有損皇家顏麵。自從當了這幾年皇帝,朱由校對於曆史上那些皇帝處理自家人的偏心也算有了了解。
因為在這個皇帝就是一切的封建社會,皇家的威嚴很重要,這關係到皇室統治的穩定。
就像曆史上朱元璋處理那些犯事王爺一樣,除了偏愛自家人以外,還有就是當時明朝初立,朱元璋正在通過幾次大案收攏權力。
如果大肆處理那些藩王,不是說他朱元璋教子無方嘛,這嚴重影響朱元璋的威嚴。
或許在後世看來,嚴厲處理能拉攏百姓民心,鞏固統治。
但在封建社會,所謂的民心可不是百姓,而是士大夫階層的民心,至於普通百姓,那就是韭菜。
當時朱元璋正在打擊士大夫階層,幾次大案將元末投降的文臣差不多清洗完了,這個時候正是樹立皇家威信的時候,肯定不能讓皇室蒙羞。
現在朱由校也一樣,雖然看不上這些藩王,但自己處理是一回事,讓朝臣處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讓人將大宗正瑞王叫過來!”
在一邊站著的李恭連忙領命,來到乾清宮外,叫來一個小太監去傳旨。
瑞王此時正在宗人府處理事務,自從將那些宗室接到京城後,他這個大宗正也忙了起來,不僅是各地藩王的事他要管,那些宗室子弟有犯事的也是他管理。
當聽到朱由校要見他的時候,瑞王心裏咯噔一下,估計又是哪裏的藩王犯事了。
畢竟一般沒大事,朱由校很少讓人在他忙碌的時候叫他,就是那些大臣都是一樣。
現在大部分人都明白了這位陛下的行事準則,一般朱由校把事吩咐下去後,就隻看結果,除了大事很少關心過程,畢竟除了錦衣衛和東廠,還有禦史和六科監管,有違法的直接抓。
所以瑞王也不敢耽擱,跟著小太監往乾清宮走去。
這也就是離得近,要是瑞王在城外的話,那都是騎馬的。
這是朱由校給他的權利,允許瑞王在禦道上騎馬,這還是整個天啟朝的唯一一例,就連英國公張維賢或者是信王朱由檢都沒有這個權利。
也是瑞王自從朱由校登基以來做的很符合他的心意,讓朱由校對宗室就沒怎麽操心過。
不管曆史上的瑞王是什麽樣子,反正現在的瑞王恪守禮節,遵紀守法,怎麽看都是一代賢王的樣子,這也是朱由校對他的褒獎。
同時也是樹立一個例子,表示他朱由校也是願意重用皇室子弟的,所以瑞王已經成了宗室表率了。
不僅是將市麵上的銅錢都替換了,劣質錢幣都被銷毀了,現在銅錢統一都是天啟通寶。
而且用銀元回收了大量的白銀,光這一波就讓朝廷賺了不知道多少錢,按照戶部的核算,至少上億。
而且對於目前越來越繁榮的商業貿易也是一大利好,那些成色不一的白銀都被統一了,對於雙方交易也是一大好處。
就在朱由校有些誌得意滿的時候,到了四月中旬,又有人給他哐哐幾巴掌。
“你確定查清楚了?”朱由校瞪大眼睛望著鄭耀先問道。
“確定了!”
鄭耀先肯定的回答頓時讓朱由校麵色鐵青。
至於是什麽事,當然是有人私鑄銀元了。
前麵都說了,目前大明對這方麵的打擊力度相當大,再加上現在正處於貨幣改革的時期,不論是朱由校還是朝廷大臣,都沒想到會有人頂風作案。
當然那些普通人肯定沒有這麽大膽子,那是誰做的呢?當然是那些默默無聞的藩王了。
“說說詳細情況!”
強行讓自己冷靜下來,朱由校對著鄭耀先說道。
“最先是上個月中旬,也就是貨幣改革不久,當時有人在勳陽發現有不少人在當地大山中鬼鬼祟祟的,所以當地錦衣衛百戶就派人跟著,當時他以為是流竄的土匪。後來經過幾天調查,發現這些人將許多白銀運到了大山當中。”
頓了頓,鄭耀先接著說道,“開始他以為是哪個大戶人家被搶了,可是經過調查,當地並沒有發生這種事。”
“因為這段時間臣有讓各地錦衣衛注意大規模白銀流通,所以那個錦衣衛百戶上了心,抽調了一個總旗的人對周圍進行了詳細調查,發現他們將白銀都運到了一個隱蔽的山穀中。”
“那個地方守衛很嚴密,大約有數百人看守,錦衣衛犧牲了三個人才弄清楚裏麵的情況。”
“詳細說說!”朱由校越聽越生氣。
“是,裏麵大概有一百多被囚禁的工匠,都在鑄造錢幣,錦衣衛在裏麵發現了不少之前私鑄的銅錢,不過因為現在市麵上都是天啟通寶,這些銅錢都廢了,所以正在融了準備重鑄。除此之外,就是發現這些人在嚐試鑄造銀元,不過由於銀元麵世時間還短,他們還沒成功。”
“後來,那個錦衣衛百戶將情況上報給了湖廣千戶所,當地千戶跟著這條線一路查到了襄王府,那些白銀都是從襄王府出來的。”
朱由校氣的那是咬牙切齒,“可以確定襄王知道嗎?”
“後來啟用了襄王府裏的暗線,確定了就是當代襄王朱翊銘下的命令!而那處鑄錢場所,已經存在幾十年了,是上代襄王設立的,這些年鑄造了不少劣質錢幣斂財,不過由於襄王府行事很謹慎,他們的私鑄錢都是運到西南等地用出去的,保密做的好,所以之前一直沒查到。”
朱由校已經不知道說什麽了,自從連廢幾個藩王,又遷了幾個藩王到京城,加上去年就連傳承久遠的周王和蜀王都自願回到了京城,在他想來,這些藩王應該是徹底怕了。
可惜朱由校還是低估了這些家夥,他們總能在不同的地方給他帶來驚喜。
這種事肯定要嚴厲處理的,不然這些家夥尾巴都得翹起來。考慮了一會,朱由校覺得還是交給瑞王處理比較妥當。
畢竟這是皇家王爺,讓朝廷大臣處理比較有損皇家顏麵。自從當了這幾年皇帝,朱由校對於曆史上那些皇帝處理自家人的偏心也算有了了解。
因為在這個皇帝就是一切的封建社會,皇家的威嚴很重要,這關係到皇室統治的穩定。
就像曆史上朱元璋處理那些犯事王爺一樣,除了偏愛自家人以外,還有就是當時明朝初立,朱元璋正在通過幾次大案收攏權力。
如果大肆處理那些藩王,不是說他朱元璋教子無方嘛,這嚴重影響朱元璋的威嚴。
或許在後世看來,嚴厲處理能拉攏百姓民心,鞏固統治。
但在封建社會,所謂的民心可不是百姓,而是士大夫階層的民心,至於普通百姓,那就是韭菜。
當時朱元璋正在打擊士大夫階層,幾次大案將元末投降的文臣差不多清洗完了,這個時候正是樹立皇家威信的時候,肯定不能讓皇室蒙羞。
現在朱由校也一樣,雖然看不上這些藩王,但自己處理是一回事,讓朝臣處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讓人將大宗正瑞王叫過來!”
在一邊站著的李恭連忙領命,來到乾清宮外,叫來一個小太監去傳旨。
瑞王此時正在宗人府處理事務,自從將那些宗室接到京城後,他這個大宗正也忙了起來,不僅是各地藩王的事他要管,那些宗室子弟有犯事的也是他管理。
當聽到朱由校要見他的時候,瑞王心裏咯噔一下,估計又是哪裏的藩王犯事了。
畢竟一般沒大事,朱由校很少讓人在他忙碌的時候叫他,就是那些大臣都是一樣。
現在大部分人都明白了這位陛下的行事準則,一般朱由校把事吩咐下去後,就隻看結果,除了大事很少關心過程,畢竟除了錦衣衛和東廠,還有禦史和六科監管,有違法的直接抓。
所以瑞王也不敢耽擱,跟著小太監往乾清宮走去。
這也就是離得近,要是瑞王在城外的話,那都是騎馬的。
這是朱由校給他的權利,允許瑞王在禦道上騎馬,這還是整個天啟朝的唯一一例,就連英國公張維賢或者是信王朱由檢都沒有這個權利。
也是瑞王自從朱由校登基以來做的很符合他的心意,讓朱由校對宗室就沒怎麽操心過。
不管曆史上的瑞王是什麽樣子,反正現在的瑞王恪守禮節,遵紀守法,怎麽看都是一代賢王的樣子,這也是朱由校對他的褒獎。
同時也是樹立一個例子,表示他朱由校也是願意重用皇室子弟的,所以瑞王已經成了宗室表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