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 戰時貿易安排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 作者:愛吃鐵板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時間很快就來到六月中旬,這時平南軍已經徹底占據緬甸所有地方了。
六月二十日,付見英收到了進攻暹羅的隊伍的軍報,他們已經拿下了暹羅。
之所以這麽晚才拿下暹羅,那是因為暹羅自知不敵,和明軍玩起了遊擊戰,嚴重遲滯了明軍的速度,再加上王安逸的性格是屬於穩健型的,所以才慢。
“通知王安逸,讓他穩固好暹羅,同時派人偵查舊港宣慰司的情況!”
“是,不過咱們現在要進攻舊港宣慰司嗎?”
付見英搖搖頭,“等等,現在各地剛打下來,必須有大軍鎮壓才不會亂,現在守備軍還沒訓練好,咱們不能離開。而且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不適合繼續打了,必須等到天氣轉涼的時候!”
“可是陛下那裏?”
“我之前已經讓人把詳細的奏報送往京城了,現在應該快到了,陛下應該會同意的!”
“是!”
幾天後,朱由校收到了付見英的奏報。他看了之後,將張維賢和張威還有總管水師的李元找了過來。
“平南軍提督付見英來報,他們已經拿下了緬甸,暹羅也差不多了,不過現在天氣轉熱,他想到十月底再拿下舊港宣慰司,你們怎麽看?”
幾人考慮了一會,張威率先說道,“陛下,臣覺得付提督的想法不錯,一旦我大明開始對舊港宣慰司動手,那南洋的那些洋人都要警惕起來。”
“陛下,臣覺得付提督在前線,肯定比咱們了解情況,何況他也是身經百戰,咱們也要尊重他的意見!”張維賢說道,他現在經過學習也不是草包了。
“陛下,根據瓊州水師的來報,現在南洋那些洋人已經加緊了巡邏,看樣子是對我大明出兵中南半島很緊張,如果對舊港宣慰司動手,就要做好拿下整個南洋的準備!”
李元想起之前五軍都督府收到的情報,現在必須要慎重。
朱由校點點頭,“朕也收到了錦衣衛的情報,那些洋人已經在相互串聯了,不過我大明也不怕他們,就同意付見英的意見,十月底出兵,不過要分兩路,一舉將滿剌加國也拿下。”
“陛下,這樣的話,臣覺得要做好全麵開戰的準備!”
“讓登萊水師南下福建,在瓊州水師輔助平南軍拿下舊港宣慰司和滿剌加國後,如果那些洋人敢動,就將他們都滅了,李元你南下指揮兩支艦隊。”
“是,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朱由校接著說,“一旦打起來,那就要全麵開戰,安南那裏不穩,即使守備軍到位了,也需要留下一個營幫忙鎮壓,所以征南軍最多就隻能抽調兩個營。”
“平南軍要鎮守舊港宣慰司以及封鎖海峽,也不能動,所以南方兵力不夠。京營南軍三個步兵營全部抽調南下,從天津登船直達福建,一旦和洋人打起來,要和征南軍一起,將南洋那些島嶼全部拿下!”
“是!”
張維賢和李元激動的直接站起來了,畢竟這又是開疆擴土的大戰,他們武將勳貴又要露臉了。
“陛下,既然決定全麵開打,那其他各方麵都要準備好,特別是後勤!”張威說道。
“南方這兩年也沒大規模運糧到北方,現在各地官倉都是滿的,你等下通知戶部尚書周文,讓他配合!”
“還有藥物,從京城運過去,同時抽調大夫隨軍。”
“是!”
解決了軍事上的安排,朱由校又說道,“一旦開戰,勢必會阻礙海貿,內地那些工坊的產品也無法賣出去,你們說怎麽辦?”
張威站起來說道,“陛下,因為南方開戰,臣之前和其他人研究過,現在也有相應的對策。”
“哦,說說!”
“是,首先就是這幾年百姓的生活好了起來,基本都能吃飽飯,而且大部分家庭都有了餘錢,特別是南方的百姓,所以他們能夠消化很大一部分。”
“然後就是草原上現在也能消耗不少,再有就是西北自從拿下關西七衛後,這幾年就一直在修路,現在道路已經差不多了,而且察合台汗國這幾年日子不好過,被西邊兩個國家打的很慘,急需我們的支持。”
頓了頓,張威接著說,“現在西北軍白離對他們的壓力也很大,所以咱們可以派人聯係他們,我大明可以支持他們,不過察合台汗國也要和我大明通商,同時保護我們的商隊。”
朱由校點點頭,“根據錦衣衛這些年的情報,西域過去後還有很多國家,比如薩菲王朝、哈薩克汗國、奧斯曼帝國等,我們也可以與他們聯係上,那裏現在很缺我大明的瓷器、絲綢等東西。”
“陛下,除了恢複絲綢之路,還有就是緬甸旁邊的莫臥兒帝國,那裏人口眾多,也是通商的好地方,現在我大明對那裏還不會出兵,也需要交好!”
“行,有這幾個地方消化,也能解決問題了,而且南方戰事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很快就能恢複!”
朱由校對張威的對策很滿意,也確實是好主意。而且大明拿下南洋後,短期目標已經達到了,消化這裏需要很長時間,短時間大明沒有出兵的想法了,所以與這些地方交好通商也是好事。
“行,就這樣決定了,都去準備吧!”
“是!”
現在大明朝廷的效率很快,第三天,朝廷使者就出了京城,向著各地而去。
京營南軍三個營五天後就開始向著天津出發,這裏已經聚集了大批船隻。
同時戶部人員派了不少人南下,南方各地都在抽調糧食往福建和廣東運輸。登萊水師也分批次向南出發,直奔福建,。
同時朝廷的命令也送到了征南軍王英以及平南軍付見英手裏。兩人接到命令後,立刻開始做起了準備。
南方五軍都督府派來的人也是加快了四個都指揮使司的守備軍的訓練,他們也是接到了命令,六月底前必須全麵接管中南半島。
一時間,整個大明朝廷算是都動起來了。
六月二十日,付見英收到了進攻暹羅的隊伍的軍報,他們已經拿下了暹羅。
之所以這麽晚才拿下暹羅,那是因為暹羅自知不敵,和明軍玩起了遊擊戰,嚴重遲滯了明軍的速度,再加上王安逸的性格是屬於穩健型的,所以才慢。
“通知王安逸,讓他穩固好暹羅,同時派人偵查舊港宣慰司的情況!”
“是,不過咱們現在要進攻舊港宣慰司嗎?”
付見英搖搖頭,“等等,現在各地剛打下來,必須有大軍鎮壓才不會亂,現在守備軍還沒訓練好,咱們不能離開。而且現在天氣越來越熱了,不適合繼續打了,必須等到天氣轉涼的時候!”
“可是陛下那裏?”
“我之前已經讓人把詳細的奏報送往京城了,現在應該快到了,陛下應該會同意的!”
“是!”
幾天後,朱由校收到了付見英的奏報。他看了之後,將張維賢和張威還有總管水師的李元找了過來。
“平南軍提督付見英來報,他們已經拿下了緬甸,暹羅也差不多了,不過現在天氣轉熱,他想到十月底再拿下舊港宣慰司,你們怎麽看?”
幾人考慮了一會,張威率先說道,“陛下,臣覺得付提督的想法不錯,一旦我大明開始對舊港宣慰司動手,那南洋的那些洋人都要警惕起來。”
“陛下,臣覺得付提督在前線,肯定比咱們了解情況,何況他也是身經百戰,咱們也要尊重他的意見!”張維賢說道,他現在經過學習也不是草包了。
“陛下,根據瓊州水師的來報,現在南洋那些洋人已經加緊了巡邏,看樣子是對我大明出兵中南半島很緊張,如果對舊港宣慰司動手,就要做好拿下整個南洋的準備!”
李元想起之前五軍都督府收到的情報,現在必須要慎重。
朱由校點點頭,“朕也收到了錦衣衛的情報,那些洋人已經在相互串聯了,不過我大明也不怕他們,就同意付見英的意見,十月底出兵,不過要分兩路,一舉將滿剌加國也拿下。”
“陛下,這樣的話,臣覺得要做好全麵開戰的準備!”
“讓登萊水師南下福建,在瓊州水師輔助平南軍拿下舊港宣慰司和滿剌加國後,如果那些洋人敢動,就將他們都滅了,李元你南下指揮兩支艦隊。”
“是,臣定不負陛下厚望!”
朱由校接著說,“一旦打起來,那就要全麵開戰,安南那裏不穩,即使守備軍到位了,也需要留下一個營幫忙鎮壓,所以征南軍最多就隻能抽調兩個營。”
“平南軍要鎮守舊港宣慰司以及封鎖海峽,也不能動,所以南方兵力不夠。京營南軍三個步兵營全部抽調南下,從天津登船直達福建,一旦和洋人打起來,要和征南軍一起,將南洋那些島嶼全部拿下!”
“是!”
張維賢和李元激動的直接站起來了,畢竟這又是開疆擴土的大戰,他們武將勳貴又要露臉了。
“陛下,既然決定全麵開打,那其他各方麵都要準備好,特別是後勤!”張威說道。
“南方這兩年也沒大規模運糧到北方,現在各地官倉都是滿的,你等下通知戶部尚書周文,讓他配合!”
“還有藥物,從京城運過去,同時抽調大夫隨軍。”
“是!”
解決了軍事上的安排,朱由校又說道,“一旦開戰,勢必會阻礙海貿,內地那些工坊的產品也無法賣出去,你們說怎麽辦?”
張威站起來說道,“陛下,因為南方開戰,臣之前和其他人研究過,現在也有相應的對策。”
“哦,說說!”
“是,首先就是這幾年百姓的生活好了起來,基本都能吃飽飯,而且大部分家庭都有了餘錢,特別是南方的百姓,所以他們能夠消化很大一部分。”
“然後就是草原上現在也能消耗不少,再有就是西北自從拿下關西七衛後,這幾年就一直在修路,現在道路已經差不多了,而且察合台汗國這幾年日子不好過,被西邊兩個國家打的很慘,急需我們的支持。”
頓了頓,張威接著說,“現在西北軍白離對他們的壓力也很大,所以咱們可以派人聯係他們,我大明可以支持他們,不過察合台汗國也要和我大明通商,同時保護我們的商隊。”
朱由校點點頭,“根據錦衣衛這些年的情報,西域過去後還有很多國家,比如薩菲王朝、哈薩克汗國、奧斯曼帝國等,我們也可以與他們聯係上,那裏現在很缺我大明的瓷器、絲綢等東西。”
“陛下,除了恢複絲綢之路,還有就是緬甸旁邊的莫臥兒帝國,那裏人口眾多,也是通商的好地方,現在我大明對那裏還不會出兵,也需要交好!”
“行,有這幾個地方消化,也能解決問題了,而且南方戰事也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很快就能恢複!”
朱由校對張威的對策很滿意,也確實是好主意。而且大明拿下南洋後,短期目標已經達到了,消化這裏需要很長時間,短時間大明沒有出兵的想法了,所以與這些地方交好通商也是好事。
“行,就這樣決定了,都去準備吧!”
“是!”
現在大明朝廷的效率很快,第三天,朝廷使者就出了京城,向著各地而去。
京營南軍三個營五天後就開始向著天津出發,這裏已經聚集了大批船隻。
同時戶部人員派了不少人南下,南方各地都在抽調糧食往福建和廣東運輸。登萊水師也分批次向南出發,直奔福建,。
同時朝廷的命令也送到了征南軍王英以及平南軍付見英手裏。兩人接到命令後,立刻開始做起了準備。
南方五軍都督府派來的人也是加快了四個都指揮使司的守備軍的訓練,他們也是接到了命令,六月底前必須全麵接管中南半島。
一時間,整個大明朝廷算是都動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