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隻是揚州這裏鹽商被一網打盡,其他地方大小鹽商隻要是犯法的都被抓了。


    抄家收入頗豐,隻是揚州光白銀就有近五千萬兩,其他的東西也不少。


    再加上大明其他地方,反正朱由校現在也不知道內庫有多少錢了,光庫房都擴充三次了。剛上位時窮的叮當響,現在朱由校可以說他是世界首富了。


    錦衣衛對鹽商的行動也挺嚇人,特別是那些心裏有鬼的,不過很快一則消息傳出來,大明那些士紳商人都沸騰了,那就是都知監開始招標各地鹽商了。


    雖然隻是一個城市的鹽商,和以前沒法比,但這相當於一個鐵飯碗,也算抱上都知監這個大腿了,現在誰不知道內廷都知監的生意有多大,靠上去就有機會往皇家身上靠,現在大明這情況,和皇家有關就是大事。


    各地有資格爭奪的都開始摩拳擦掌的準備,不過這種小事朱由校沒怎麽管,他在準備趁著機會把商稅改了。


    大明的商稅真的不合理,剛建國的時候朱元璋為了恢複經濟,將商稅定的很低,結果等大明發展起來後,文官集團也起來了,那些商人和文官勾結在一起,以祖製的名義,堅決反對提高商稅。


    嘉靖試過改革商稅,結果敗的很慘,心腹都死了。


    後期的大明基本就收不起來商稅,就以大明這體量,一年就那一點商稅,想想都可笑。


    不過朱由校現在改革基本沒有阻擋了,有實力阻止他改革商稅的都下地獄了,所以他現在隻要製定好章程頒布出去就行了。


    朱由校沒有自己乾綱獨斷,而是找來內閣和戶部尚書商量。


    “現在稅收這塊就剩商稅了,你們說說怎麽改革?”


    事關戶部收入,戶部尚書周文率先開口。


    “陛下,臣以為以前的三十稅一太低了,改為十稅一比較合適。”


    張威點了點頭,“臣也這樣覺得,不過普通商品可以十稅一,像是黃金、珠寶、香料、絲綢等奢侈品至少十稅三,反正這些東西和普通百姓無關,不會影響他們的生活。”


    朱由校也很讚同,就該對有錢人開刀,普通人才幾個錢。


    “朕覺得甚好!”


    “陛下,各地關卡稅也需要調整。”王子青補充道。


    “哦,愛卿覺得該怎麽調整?”


    “陛下,應該根據各地情況進行調整,而且城門、路卡、水卡也要根據實際情況有所不同。”


    “這樣吧,戶部成立商業司,以後專管天下商業,各地商鋪、商會等都要在各地商業司下屬部門有登記,發放營業執照,稅務局則是根據商業司的記錄收稅。”


    “至於關卡稅,各地商業司調查好情況後,匯報到京城,戶部根據實際情況製定稅率。”


    其實朱由校有想過取消關卡的,這樣對商品流通有好處。但是現在大明的情況,在通訊交通沒好起來之前,根本不適合這樣做。而且現在關卡稅可以說是主力稅收,不能取消。


    “是,臣回去就安排。”周文聽到朱由校的要求後,立刻答應,畢竟這也算是擴大戶部職權了。


    “各地市舶司現在怎麽樣了?”


    “回陛下,現在由於土地稅收改革的原因,那些地主士紳都在急於找賺錢的路子,所以選擇做海商的人越來越多,市舶司也越來越忙,光是這兩個月,就收了近三百萬白銀。”


    “這樣看來一年也就一千多萬,不是很多啊。”


    朱由校覺得有些少了,這和他目標不符。


    “陛下,現在才剛剛開始,那些海商的規模還小,主要是各地造船廠不夠用,急缺大船。還有就是市舶司時間不長,還有不少人在觀望。”


    “還有就是之前和荷蘭人還有西班牙人的戰爭影響到了和南洋那邊的貿易,現在大半的交易都是去倭國和朝鮮,等以後南洋那邊恢複後,還會增加不少。”


    朱由校聽明白了,他就說不應該這麽少。


    “這幾年大明沒有海外計劃,你們派人去南洋,和那些西方蠻夷溝通,盡量不要影響貿易,還要加大。之前查抄江南沒收了許多工紡,現在都知監正在整合那裏的工坊,都會整合成大工廠,加大生產效率,以後絲綢、棉布、瓷器的產量會大增,所以出口絕對不能受影響。”


    “是!”


    由於係統開放的時間是十八世紀之前,那時候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開始了,係統商城裏各種較為簡陋的工業機器都有。


    之前的兵工廠還有造船廠都是用的這些機器,所以生產效率很高,全力生產的話一個月裝備兩個營的武器都能生產出來。


    現在製約生產效率的是鋼鐵供應不上了,大明現在的鋼鐵相對來說還不夠好,也就是蘇剛滿足要求,產量不夠,所以現在朱由校正在加大鋼鐵生產,遼東鞍山、唐山、蘇北等地相繼擴建了五個大型鋼鐵廠,預計建成後每年產鐵五十萬噸,鋼十五萬噸。


    之前為什麽沒有推廣機器,就是鋼鐵供不上,而且機械廠也還在建設,總不能全靠朱由校兌換,能生產還是要生產。


    不過江南那邊現在整合的都是輕工業,比如紡織、瓷器等,對鋼鐵需求不大,所以現在在推廣大規模的機器工廠替代以前那種小作坊。


    根據估計,等那裏整合完畢,大明的紡織產量預計可以提升十倍,現在大明的棉花、麻等原材料已經不夠了,都知監正在囤積原材料,還高價向那些海商收購,所以現在那些海商都是帶著大量布匹、瓷器出去,然後帶著各種原材料回來。


    所以朱由校現在需要和那些國家保持貿易,至少在準備好打他們之前,不能受到影響。


    因為隻要那些輕工業工廠全力開工後,能夠吸收大量人員成為工人,就算那些農民不願意,也可以從山西、陝西等天災嚴重的地方招攬受災百姓成為工人,以大明的體量,不需要和英國人一樣玩羊吃人的遊戲。


    這樣既能賺錢,又能安排受災百姓,等他們賺到錢以後,還可以吸引其他農民成為工人,方便以後大規模工業化的開啟,所以海貿一定不能受到影響。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吃鐵板牛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吃鐵板牛並收藏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