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稅改
天啟:日月重照大明天 作者:愛吃鐵板牛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著軍隊的大範圍調動,那些士紳百姓都知道又要有大事發生了,之前白蓮教造反都沒這麽多軍隊調動。現在各地一片安靜,都怕被軍隊上門。
朝廷這邊在有條不紊的安排,派了不少人到各地,地方官府也都開始準備。
各地錦衣衛喚醒了那些暗子,全力監控大明各地,保證沒有遺漏。
邊軍也開始警戒,特別是遼東方向,防止萬一內地出現騷亂建奴和蒙古人趁火打劫。
這兩年草原上殺得是屍山血海,各個部落都打瘋了,許多小部落消失,都被大部落兼並了,林丹汗本來是最強的,結果被各方針對,不但沒有壯大,反而損失慘重。
建奴這兩年不斷抓捕野女真,倒是恢複了點生氣,另外就是在草原上打劫,蒙古人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有不少部落投靠了建奴,所以本來以後建立的蒙古八旗提前出現了,倒是漢八旗沒有了,畢竟他們那深山老林裏沒多少漢人。
大明這幾年一直冷眼旁觀,除了偶爾邊軍騎兵出去打草穀,就坐視他們開戰。
這是朱由校的命令,就是為了讓他們集中起來,反正當力量碾壓時,不論建奴和蒙古人怎麽壯大,大明都不虛,而且集中起來後好一次全部解決。
朱由校現在就忙著內部事情,等大明改革差不多的時候,再來一次大規模掃北,幾十萬大軍出擊,一次全部解決。
現在力量夠強了,就不用像永樂時期那樣誰強就打誰,維持平衡了,大明要打破平衡了。
所以現在也就是警戒,讓他們內耗去吧。
過了將近半個月,朱由校頒布聖旨,通傳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既登位,已有數載,大明已經兩百年了,以前的稅收製度不合適了,所以現在改革了,凡是每戶土地百畝以下十稅一,百畝到千畝十稅二,千畝到五千畝十稅三,五千畝以上,十稅五,佃戶租子不能超過十稅四,都好好遵守,頃此!”
朱由校懶得搞那些花裏胡哨的文字,百姓都聽不懂,直接學著老祖宗朱元璋,就是大白話。
隨著聖旨通傳天下,內閣行文各地,於是各地官府派遣大量人員到地方宣傳。
河南衛輝府某個村子,縣裏的人員正在宣傳。
“......所以就是這個情況,都明白了沒有?”
底下有村民有些擔心,“這不是稅又提高了?”
“都放心,沒高,陛下廢除了所有的苛捐雜稅,如果你們家裏不足百畝地,以後隻需要繳納你收成的一成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交了。”
“這是真的嗎?”
“當然了,陛下連人頭稅都廢除了,你們隻要不做其他,隻要繳納田稅。”
底下的村民大喜,這相比以前輕太多了,以前一畝能留下四成,都是當地官府有良心了。
“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村民們跪在地上呐喊。
“那我們佃戶還要交稅嗎?”
“不用,你們隻要繳納租子給主家就可以了,以後收稅按土地收,土地在誰名下就找誰收稅!”
村裏的地主王老爺急了,“那就是我家一千多畝地,隻能收不超過四成地租,而且還要交兩成稅?”
“沒錯,敢多收的,就等著進大牢流放吧!”
“還有就是陛下擔憂各位村民家裏地少,而且沒錢買地,特意成立了大明皇家銀行,你們可以去貸款,利息隻有百分之一,而且十年之內還清就可以了。”
“這不是高利貸吧?”
“放心,這是陛下出錢建的,比如你借百兩銀子,十年後還一百零一兩就可以了,不過這隻是買地的錢,如果你借錢做其他事,就沒這麽低的利息了。”
“還有就是陛下的皇莊會大量拋售土地,那些大地主估計也會賣,所以地價很快會下來,你們都可以按戶買不超過一百畝。”
“陛下大聖人在世啊!”這些村民喜極而泣,好日子要到了。
隨著官府人員的宣傳,各地百姓那真是和過年了一樣,不過各地士紳地主那就是死了爹媽一樣。
“這算什麽,劫富濟貧嗎?”
“皇帝怎麽如此行事,我家一萬多畝,按這樣來的話,不是每年都要虧錢嗎?”
“太過分了,絕對不行,我們不答應!”
“不答應又能怎麽樣,我算知道之前軍隊調動幹嘛了,這就是防著我們呢。”
“現在各地都有重兵,誰敢亂動誰就死。”
“我家是認命了,反正現在放開海貿了,多開點作坊也能賺錢,回頭留個三千畝,其他的都賣了。”一位士紳頗為無奈。
“我也準備賣了,現在皇莊正在大規模賣地,地價已經下降了,以後肯定越來越低,我直接賣給那些佃戶了!”
如果說地主們有的還能接受,那些讀書人簡直要瘋了。
“讀書人不交稅,這是祖製,陛下怎能刪改祖製,我大明以孝治天下,豈能如此行事!”
“就是,我們寒窗苦讀十幾年,怎能和那些泥腿子一樣!”
“不錯,我們要抗議,讓陛下收回成命。”
各地儒家讀書人和瘋了一樣,到處遊行,還有人甚至敢衝擊官府。
這就是大明的讀書人,都被慣壞了,以前但有他們不順心的事,他們就搞暴動,衝擊官府都是正常的,有時候甚至會把當地縣令打死。
以前那些皇帝迫於壓力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過朱由校可不管。
他有自己的基本盤,所以也可以學滿清用刀子和他們講道理。
之前朱由校就下了命令,凡是暴動的,都抓起來做一個月苦力,修橋補路總有適合他們的,敢衝擊官府的,直接抓起來,領頭的直接斬首,其他人流放東番,而且三代以內不許科舉。
因此當他們剛開始行動的時候,就被準備好的巡防營抓了,各地百姓也是積極參與,他們也是深恨這些想破壞他們好生活的家夥。
全國各地殺了幾百讀書人,流放了近萬人。不過最讓他們恐懼的還是三代以內不許科舉,這簡直是斷了根了,一時間讀書人都安分下來了。
朝廷這邊在有條不紊的安排,派了不少人到各地,地方官府也都開始準備。
各地錦衣衛喚醒了那些暗子,全力監控大明各地,保證沒有遺漏。
邊軍也開始警戒,特別是遼東方向,防止萬一內地出現騷亂建奴和蒙古人趁火打劫。
這兩年草原上殺得是屍山血海,各個部落都打瘋了,許多小部落消失,都被大部落兼並了,林丹汗本來是最強的,結果被各方針對,不但沒有壯大,反而損失慘重。
建奴這兩年不斷抓捕野女真,倒是恢複了點生氣,另外就是在草原上打劫,蒙古人都不是他們的對手,有不少部落投靠了建奴,所以本來以後建立的蒙古八旗提前出現了,倒是漢八旗沒有了,畢竟他們那深山老林裏沒多少漢人。
大明這幾年一直冷眼旁觀,除了偶爾邊軍騎兵出去打草穀,就坐視他們開戰。
這是朱由校的命令,就是為了讓他們集中起來,反正當力量碾壓時,不論建奴和蒙古人怎麽壯大,大明都不虛,而且集中起來後好一次全部解決。
朱由校現在就忙著內部事情,等大明改革差不多的時候,再來一次大規模掃北,幾十萬大軍出擊,一次全部解決。
現在力量夠強了,就不用像永樂時期那樣誰強就打誰,維持平衡了,大明要打破平衡了。
所以現在也就是警戒,讓他們內耗去吧。
過了將近半個月,朱由校頒布聖旨,通傳天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既登位,已有數載,大明已經兩百年了,以前的稅收製度不合適了,所以現在改革了,凡是每戶土地百畝以下十稅一,百畝到千畝十稅二,千畝到五千畝十稅三,五千畝以上,十稅五,佃戶租子不能超過十稅四,都好好遵守,頃此!”
朱由校懶得搞那些花裏胡哨的文字,百姓都聽不懂,直接學著老祖宗朱元璋,就是大白話。
隨著聖旨通傳天下,內閣行文各地,於是各地官府派遣大量人員到地方宣傳。
河南衛輝府某個村子,縣裏的人員正在宣傳。
“......所以就是這個情況,都明白了沒有?”
底下有村民有些擔心,“這不是稅又提高了?”
“都放心,沒高,陛下廢除了所有的苛捐雜稅,如果你們家裏不足百畝地,以後隻需要繳納你收成的一成就可以了,其他的都不用交了。”
“這是真的嗎?”
“當然了,陛下連人頭稅都廢除了,你們隻要不做其他,隻要繳納田稅。”
底下的村民大喜,這相比以前輕太多了,以前一畝能留下四成,都是當地官府有良心了。
“陛下聖明,萬歲萬歲萬萬歲!”村民們跪在地上呐喊。
“那我們佃戶還要交稅嗎?”
“不用,你們隻要繳納租子給主家就可以了,以後收稅按土地收,土地在誰名下就找誰收稅!”
村裏的地主王老爺急了,“那就是我家一千多畝地,隻能收不超過四成地租,而且還要交兩成稅?”
“沒錯,敢多收的,就等著進大牢流放吧!”
“還有就是陛下擔憂各位村民家裏地少,而且沒錢買地,特意成立了大明皇家銀行,你們可以去貸款,利息隻有百分之一,而且十年之內還清就可以了。”
“這不是高利貸吧?”
“放心,這是陛下出錢建的,比如你借百兩銀子,十年後還一百零一兩就可以了,不過這隻是買地的錢,如果你借錢做其他事,就沒這麽低的利息了。”
“還有就是陛下的皇莊會大量拋售土地,那些大地主估計也會賣,所以地價很快會下來,你們都可以按戶買不超過一百畝。”
“陛下大聖人在世啊!”這些村民喜極而泣,好日子要到了。
隨著官府人員的宣傳,各地百姓那真是和過年了一樣,不過各地士紳地主那就是死了爹媽一樣。
“這算什麽,劫富濟貧嗎?”
“皇帝怎麽如此行事,我家一萬多畝,按這樣來的話,不是每年都要虧錢嗎?”
“太過分了,絕對不行,我們不答應!”
“不答應又能怎麽樣,我算知道之前軍隊調動幹嘛了,這就是防著我們呢。”
“現在各地都有重兵,誰敢亂動誰就死。”
“我家是認命了,反正現在放開海貿了,多開點作坊也能賺錢,回頭留個三千畝,其他的都賣了。”一位士紳頗為無奈。
“我也準備賣了,現在皇莊正在大規模賣地,地價已經下降了,以後肯定越來越低,我直接賣給那些佃戶了!”
如果說地主們有的還能接受,那些讀書人簡直要瘋了。
“讀書人不交稅,這是祖製,陛下怎能刪改祖製,我大明以孝治天下,豈能如此行事!”
“就是,我們寒窗苦讀十幾年,怎能和那些泥腿子一樣!”
“不錯,我們要抗議,讓陛下收回成命。”
各地儒家讀書人和瘋了一樣,到處遊行,還有人甚至敢衝擊官府。
這就是大明的讀書人,都被慣壞了,以前但有他們不順心的事,他們就搞暴動,衝擊官府都是正常的,有時候甚至會把當地縣令打死。
以前那些皇帝迫於壓力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過朱由校可不管。
他有自己的基本盤,所以也可以學滿清用刀子和他們講道理。
之前朱由校就下了命令,凡是暴動的,都抓起來做一個月苦力,修橋補路總有適合他們的,敢衝擊官府的,直接抓起來,領頭的直接斬首,其他人流放東番,而且三代以內不許科舉。
因此當他們剛開始行動的時候,就被準備好的巡防營抓了,各地百姓也是積極參與,他們也是深恨這些想破壞他們好生活的家夥。
全國各地殺了幾百讀書人,流放了近萬人。不過最讓他們恐懼的還是三代以內不許科舉,這簡直是斷了根了,一時間讀書人都安分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