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以郡主身份說都已經多少有些不妥了,何況以子爵夫人的身份,你夫君隻是子爵,但你擦亮眼睛,人家夫君可是國公。
襄遠侯夫人不覺扶額。
卻偏偏不得不緩和氣氛,笑說:
「趙國公夫人教養子女的本事,我一向都是極嘆服的。」
趙國公夫人雖然十分不喜歡清河郡主,但於情於理都不能不給這姑嫂二人麵子,於是唾麵自幹道:
「金姐姐客氣了。」
又對清河郡主道:
「家裏女孩兒頑皮,怕叨擾郡主。郡主若是不棄,可改日來我家登門,我誠心相邀。」
趙國公夫人說起話來不卑不亢。
清河郡主皺皺眉,沒搭話。
趙國公夫人見她不說話,遂也不再理她。
約莫申時宴就散了,襄遠侯夫人又去趙國公夫人說了許多好話,更親自相送,襄遠侯夫人如此,趙國公夫人唯有一嘆。送走趙國公夫人,襄遠侯夫人金氏與清河郡主很懇切的談了一回。
清河郡主先抱怨:
「嫂子你看她那個樣子,自來是個眼裏沒人的,連個兒子都沒有,也不知道她囂張個什麽勁兒。」
襄遠侯夫人聽她抱怨,趙國公夫人出身琅琊金家,和他們帝都金家多年前是一個老祖宗。金氏的娘家人鮮有在帝都的,還記得金氏剛到帝都時,也曾把金子爵府當娘家走動,後來實在是和清河郡主合不來,自己家裏又一堆子亂事,何況當時的趙國公可還不是趙國公呢。種種情由之下,兩家來往也就淡了。
倒是襄遠侯夫人與趙國公夫人的友誼得以一直保持。
襄遠侯夫人很知道自己這個弟媳婦的性子,兒子迷,眼裏從來隻有兒子沒有女兒,覺得男子就是比女子高不止一等。襄遠侯夫人自己不知道弟媳婦這想法是對是錯,但端看弟媳婦把兒子教養成什麽樣,家裏又是何等光景,就知道弟媳婦十分糊塗。
但再糊塗,這也是金家的宗婦,又是郡主。
「她也有她的苦衷,郡主認識她多少年了,她這些年的辛苦咱們也是瞧在眼裏的。」
清河郡主冷哼一聲,又說:
「我兒雖是娶繼室,也不致於非要娶庶女吧。遠的不說,你也是繼室,但卻是正經嫡出呢。」
端聽清河郡主這句話,就知此人情商之低了。相對的,襄遠侯夫人情商之高,直叫人嘆為觀止。她不過一笑,仿佛是聽人在說今天天氣真好這般,扶一扶髮簪,心緒未受一絲影響。
「郡主細想,他家兩個庶女都有親兄弟,而金襄又沒有嫡子,到時候趙國公府的爵位無非就是兩個庶子選其一,所以這門親事,真正實惠。」
清河郡主略皺一皺眉。
「你這話說的也是,隻是他家既然兩個庶子,焉能知道到時候誰做世子。」
「這就是我想與郡主商量的事了。」
清河郡主十分不解。
「趙家內宅,簡單清明。趙家兩個庶子都還不過十歲,生辰隻隔一天,長一點的是一位已故的姨娘所出,他姐姐是趙家三小姐,年十九。另一位是趙家另一位還活著張姨娘所出,他姐姐是趙家四小姐,年十四。」
「四小姐年輕,那趙三小姐聽說是在鄉下長大的,十九歲,是老女了。」
清河郡主想也不想。
襄遠侯夫人便也不說什麽,但其實她是更看好趙三小姐的。隻是這話如今還不好說,於是也隻是拍拍清河郡主的手,說:
「郡主方也有個數的好。」
說清河郡主傻,但偏偏她在某些方麵十分清明,她涼涼地瞟了大姑姐一眼,皮笑肉不笑地說了一句:
「我能有什麽數,這事你們兄妹合計著來吧。你們兄妹的本事,別人不知道,我是知道的。」
金家兄妹之鑽營一向都叫帝都城嘆服。清河郡主她爹當年深覺女兒是個二百五,立誌要給女兒找個精幹的女婿,於是就相中了當時還是世子的金子爵。金子爵也不負嶽父所望,雖說沒將自己家裏爵位升上一等,但這些年來也混的有聲有色。
襄遠侯夫人遂不再言語,姑嫂說些別事,也就各自散了。
這事且按下不提,趙國公夫人一回府就見張姨娘和趙惜如在老夫人身邊盡孝,倒不是說盡孝不好,隻是這兩人都是那種口蜜腹劍,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事反常必有妖,兩人這樣,無非就是有所圖謀了。
趙國公夫人皺皺眉,卻還是帶了三個女孩兒過來侍疾。老夫人看見孫瑤最為歡喜,看見趙惜緣也還高興,就是看見趙如意的時候,立刻沉了臉,連帶著兒媳婦都得不著一個好臉色。
趙國公夫人並不畏懼,她早就過了畏懼婆婆的年紀。這些年風風雨雨的熬過來,在趙國公府,趙國公夫人已有大權獨掌的意味。
隻是老夫人說不出讓趙如意滾出去那種話,又偏偏趙如意長在府外,自幼沒有婢女服侍,於是做起這些事來比幾個姐姐妹妹精心,鬧的老夫人誇她也不是,罵她更不是,因此十分堵心。好在侍疾也有限製,待過了一會,是老夫人休養的時間,眾人也都散去了。
趙國公夫人此時心不在孫姨娘和趙惜如身上,更不在老夫人身上,她的心,全在即將回來省親的女兒身上。如今她有意提拔趙如意,便要趙如意過來跟她做個臂膀,也學一學府裏的事物。
襄遠侯夫人不覺扶額。
卻偏偏不得不緩和氣氛,笑說:
「趙國公夫人教養子女的本事,我一向都是極嘆服的。」
趙國公夫人雖然十分不喜歡清河郡主,但於情於理都不能不給這姑嫂二人麵子,於是唾麵自幹道:
「金姐姐客氣了。」
又對清河郡主道:
「家裏女孩兒頑皮,怕叨擾郡主。郡主若是不棄,可改日來我家登門,我誠心相邀。」
趙國公夫人說起話來不卑不亢。
清河郡主皺皺眉,沒搭話。
趙國公夫人見她不說話,遂也不再理她。
約莫申時宴就散了,襄遠侯夫人又去趙國公夫人說了許多好話,更親自相送,襄遠侯夫人如此,趙國公夫人唯有一嘆。送走趙國公夫人,襄遠侯夫人金氏與清河郡主很懇切的談了一回。
清河郡主先抱怨:
「嫂子你看她那個樣子,自來是個眼裏沒人的,連個兒子都沒有,也不知道她囂張個什麽勁兒。」
襄遠侯夫人聽她抱怨,趙國公夫人出身琅琊金家,和他們帝都金家多年前是一個老祖宗。金氏的娘家人鮮有在帝都的,還記得金氏剛到帝都時,也曾把金子爵府當娘家走動,後來實在是和清河郡主合不來,自己家裏又一堆子亂事,何況當時的趙國公可還不是趙國公呢。種種情由之下,兩家來往也就淡了。
倒是襄遠侯夫人與趙國公夫人的友誼得以一直保持。
襄遠侯夫人很知道自己這個弟媳婦的性子,兒子迷,眼裏從來隻有兒子沒有女兒,覺得男子就是比女子高不止一等。襄遠侯夫人自己不知道弟媳婦這想法是對是錯,但端看弟媳婦把兒子教養成什麽樣,家裏又是何等光景,就知道弟媳婦十分糊塗。
但再糊塗,這也是金家的宗婦,又是郡主。
「她也有她的苦衷,郡主認識她多少年了,她這些年的辛苦咱們也是瞧在眼裏的。」
清河郡主冷哼一聲,又說:
「我兒雖是娶繼室,也不致於非要娶庶女吧。遠的不說,你也是繼室,但卻是正經嫡出呢。」
端聽清河郡主這句話,就知此人情商之低了。相對的,襄遠侯夫人情商之高,直叫人嘆為觀止。她不過一笑,仿佛是聽人在說今天天氣真好這般,扶一扶髮簪,心緒未受一絲影響。
「郡主細想,他家兩個庶女都有親兄弟,而金襄又沒有嫡子,到時候趙國公府的爵位無非就是兩個庶子選其一,所以這門親事,真正實惠。」
清河郡主略皺一皺眉。
「你這話說的也是,隻是他家既然兩個庶子,焉能知道到時候誰做世子。」
「這就是我想與郡主商量的事了。」
清河郡主十分不解。
「趙家內宅,簡單清明。趙家兩個庶子都還不過十歲,生辰隻隔一天,長一點的是一位已故的姨娘所出,他姐姐是趙家三小姐,年十九。另一位是趙家另一位還活著張姨娘所出,他姐姐是趙家四小姐,年十四。」
「四小姐年輕,那趙三小姐聽說是在鄉下長大的,十九歲,是老女了。」
清河郡主想也不想。
襄遠侯夫人便也不說什麽,但其實她是更看好趙三小姐的。隻是這話如今還不好說,於是也隻是拍拍清河郡主的手,說:
「郡主方也有個數的好。」
說清河郡主傻,但偏偏她在某些方麵十分清明,她涼涼地瞟了大姑姐一眼,皮笑肉不笑地說了一句:
「我能有什麽數,這事你們兄妹合計著來吧。你們兄妹的本事,別人不知道,我是知道的。」
金家兄妹之鑽營一向都叫帝都城嘆服。清河郡主她爹當年深覺女兒是個二百五,立誌要給女兒找個精幹的女婿,於是就相中了當時還是世子的金子爵。金子爵也不負嶽父所望,雖說沒將自己家裏爵位升上一等,但這些年來也混的有聲有色。
襄遠侯夫人遂不再言語,姑嫂說些別事,也就各自散了。
這事且按下不提,趙國公夫人一回府就見張姨娘和趙惜如在老夫人身邊盡孝,倒不是說盡孝不好,隻是這兩人都是那種口蜜腹劍,無事不登三寶殿的人,事反常必有妖,兩人這樣,無非就是有所圖謀了。
趙國公夫人皺皺眉,卻還是帶了三個女孩兒過來侍疾。老夫人看見孫瑤最為歡喜,看見趙惜緣也還高興,就是看見趙如意的時候,立刻沉了臉,連帶著兒媳婦都得不著一個好臉色。
趙國公夫人並不畏懼,她早就過了畏懼婆婆的年紀。這些年風風雨雨的熬過來,在趙國公府,趙國公夫人已有大權獨掌的意味。
隻是老夫人說不出讓趙如意滾出去那種話,又偏偏趙如意長在府外,自幼沒有婢女服侍,於是做起這些事來比幾個姐姐妹妹精心,鬧的老夫人誇她也不是,罵她更不是,因此十分堵心。好在侍疾也有限製,待過了一會,是老夫人休養的時間,眾人也都散去了。
趙國公夫人此時心不在孫姨娘和趙惜如身上,更不在老夫人身上,她的心,全在即將回來省親的女兒身上。如今她有意提拔趙如意,便要趙如意過來跟她做個臂膀,也學一學府裏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