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李世民問政趙崢
大唐,開局帶小公主去現代 作者:暢遊書海的書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趙崢看來,讓均田製不敗壞,隻有一種手段,那就是從根本上改革均田製。
完全實施土地國有,不允許私人流通。
同時取消對貴族永業田的授封、對百姓的新授之田全部改為口分田。
下一步再打擊大地主,豪強。
但是這個在大唐現實嗎?完全不現實!
李世民要是這麽幹他那全天下的都會反對他。
貴族官員不會讓你輕易就動了他們的利益,沒有這些永業田賞賜,誰給你賣力?
百姓也看不了那麽遠,他們隻知道自己的20畝可以傳家的永業田要沒了!
府兵製直接提前崩潰了,可能這項決定實行的第二天,李家皇族就都沒了!
均田製這個政策從實行的時候就決定了,它必然崩潰,而且不需要很長時間!
甚至是沒有土地兼並的情況下!
均田製是每人授田100畝,20畝永業田,80畝口分田。
死後口分田要還給國家,但是還有20畝收不回來呢,地還是越分越少啊!
其次府兵製還綁定了一個製度叫勳官製。
就是說通過你立下的戰功,給你分配土地。
看戰爭頻率,貞觀年間兵役重嗎?
很重!
但是府兵有動力啊!
貞觀年間的封賞是很重的!因為地還很多。
尤其是將領,打了勝仗,可能一次就是幾百畝土地的賞賜,這都是永業田。
所以你看到貞觀年間府兵戰鬥力都是非常爆表,逮誰幹誰,周邊都被揍了一遍。
但是到了後麵,你就算立功12轉,幹到了上柱國,國家也沒足夠的土地分給你了。
舉個例子,《天寶六載敦煌郡敦煌縣龍勒鄉都鄉裏籍》記載,有一個叫程大忠府兵的,勳官是上柱國。
按照上柱國,規定是封賞31頃地,但是他實際隻分到不到六頃地。
說好的封賞都沒了,府兵、將軍還怎麽給你賣命?
所以均田製一但開始崩壞,擁有強大戰鬥力的府兵就不複存在了。
大唐為了稅收還是會廢除租庸調,實行兩稅法,然後改府兵為募兵。
因為府兵都不願意服兵役了。
這也是趙崢為什麽會大力建議李世民推廣精耕細作。
精耕細作下,百姓他是沒有精力照顧上百畝的土地的,這個時候你完全可以以荒廢土地的名義收回部分口分田,同時也可以減少後麵再授田的數量。
但是勳官賞賜這個,趙崢真沒辦法,減少賞賜,將士沒動力,不減少,要不了多久土地還是不夠分,府兵還是會因此喪失戰鬥力。
無解!
一通分析後,趙崢表示道:“陛下,強製把所有土地收歸國有,減少對勳官的賞賜,但是這個大唐能到嗎?”
李世民無語,我要能做到不直接做了?還用問你?
“上次你也說,募兵也不是完全導致大唐滅亡的原因,如果府兵製崩潰後,募兵製可行不可行?”
募兵製趙崢覺得肯定是沒問題的。
畢竟後世殘唐五代包括宋,都是募兵製。
募兵製可能是個雙刃劍。說白了這幫兵就是誰給餉,就聽誰的。(舉個最直接的例子,魏博牙兵,時間再近一點的大明關寧鐵騎)
但是隻要中央王朝財政不崩潰,募兵製就是一把持在皇帝手中的利劍。
“募兵製肯定是可行的,但是大唐也要提前做好準備,均田製崩潰後,租庸調也會隨之崩壞,中央需要重新考慮稅收的問題。”
“後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後世跟大唐情況完全不一樣,這裏工業商業不興,所以沒辦法擺脫對農業稅收的依賴,哪怕到後世,糧食稅也是建國58年後才取消的。”
趙崢不是很想跟李世民說兩稅法,因為這個更加扯淡,雖然很多經濟學家,史學家都認為兩稅法是有進步意義的。
但是這個兩稅法害處更多!這稅收問題不如讓李世民自己去想解決辦法,自己又不是大唐的保姆。
趙崢覺得既然是地不夠分造成的,能不能獲得更多的耕地呢?
“陛下,南方還是有很大的開墾潛力的,後世南宋時甚至號稱蘇湖熟天下足。這次前朝遺民遼東四城的百姓不如讓他們去南方墾荒?”
南方成為糧倉是從南宋開始的,說明這個時代南方還有很大的糧食潛力可以挖掘,尤其是太湖周邊的幾個地區,如鬆江府、常州府、蘇州府、湖州府等等。
“南方墾荒朕已經命人在做了,但是這非一朝一夕之功,還是跟不上土地分配的速度。”
關於蘇湖熟天下足,湖廣熟天下足李世民也有聽趙崢講過。
之前在常熟試驗曲轅犁就是有意想在太湖流域推廣鐵犁牛耕深耕細作的種植方式。
連育苗的手段趙崢也教了出去。
“還有一種方式是對勳官的封賞從土地改為財貨,他們出征打仗立功,本質上是為了封賞,如果朝廷給出等價的物資封賞,我覺得他們應該也可以接受。”
趙崢明白這些古人對於土地的追求,但是如果錢貨給的多,是不是就可以替代對勳官土地的封賞?
同樣還有官員的。
“你這是把朕還有滿朝文武都當傻子?就你一個聰明人?朕早與玄齡商量過,難!”
李世民翻了個白眼,這主意自己已經跟房玄齡商量過了。
古人對於土地的執著是趙崢不能切身體會的。
土地是可以傳家的,但是金銀花完了就花完了,土地能提供的安全感是金錢所替代不了的。
再說直白一點,是農業經濟的脆弱,導致經濟極其不穩定,現在賞賜你一萬錢,你可買2000鬥糧食。
災年的時候糧食還能是4-5文\/鬥?可能是數百文,甚至千文,這個是時候的通脹是百姓所無法承受的。
隋末,鬥米千錢!時稱旦暮之間價盈數倍!
隋末到貞觀也有一代人了,且不提。
隻說近的,貞觀元年,關中饑,米鬥直絹一匹,一匹絹500文。
貞觀元年距今才8年,多少府兵親身體驗過這種感覺。
跟如今比,物價飆升百倍,你讓勳官怎麽接受不賞賜土地改為賞賜錢財?
趙崢無語,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救不了,等死吧,告辭!
完全實施土地國有,不允許私人流通。
同時取消對貴族永業田的授封、對百姓的新授之田全部改為口分田。
下一步再打擊大地主,豪強。
但是這個在大唐現實嗎?完全不現實!
李世民要是這麽幹他那全天下的都會反對他。
貴族官員不會讓你輕易就動了他們的利益,沒有這些永業田賞賜,誰給你賣力?
百姓也看不了那麽遠,他們隻知道自己的20畝可以傳家的永業田要沒了!
府兵製直接提前崩潰了,可能這項決定實行的第二天,李家皇族就都沒了!
均田製這個政策從實行的時候就決定了,它必然崩潰,而且不需要很長時間!
甚至是沒有土地兼並的情況下!
均田製是每人授田100畝,20畝永業田,80畝口分田。
死後口分田要還給國家,但是還有20畝收不回來呢,地還是越分越少啊!
其次府兵製還綁定了一個製度叫勳官製。
就是說通過你立下的戰功,給你分配土地。
看戰爭頻率,貞觀年間兵役重嗎?
很重!
但是府兵有動力啊!
貞觀年間的封賞是很重的!因為地還很多。
尤其是將領,打了勝仗,可能一次就是幾百畝土地的賞賜,這都是永業田。
所以你看到貞觀年間府兵戰鬥力都是非常爆表,逮誰幹誰,周邊都被揍了一遍。
但是到了後麵,你就算立功12轉,幹到了上柱國,國家也沒足夠的土地分給你了。
舉個例子,《天寶六載敦煌郡敦煌縣龍勒鄉都鄉裏籍》記載,有一個叫程大忠府兵的,勳官是上柱國。
按照上柱國,規定是封賞31頃地,但是他實際隻分到不到六頃地。
說好的封賞都沒了,府兵、將軍還怎麽給你賣命?
所以均田製一但開始崩壞,擁有強大戰鬥力的府兵就不複存在了。
大唐為了稅收還是會廢除租庸調,實行兩稅法,然後改府兵為募兵。
因為府兵都不願意服兵役了。
這也是趙崢為什麽會大力建議李世民推廣精耕細作。
精耕細作下,百姓他是沒有精力照顧上百畝的土地的,這個時候你完全可以以荒廢土地的名義收回部分口分田,同時也可以減少後麵再授田的數量。
但是勳官賞賜這個,趙崢真沒辦法,減少賞賜,將士沒動力,不減少,要不了多久土地還是不夠分,府兵還是會因此喪失戰鬥力。
無解!
一通分析後,趙崢表示道:“陛下,強製把所有土地收歸國有,減少對勳官的賞賜,但是這個大唐能到嗎?”
李世民無語,我要能做到不直接做了?還用問你?
“上次你也說,募兵也不是完全導致大唐滅亡的原因,如果府兵製崩潰後,募兵製可行不可行?”
募兵製趙崢覺得肯定是沒問題的。
畢竟後世殘唐五代包括宋,都是募兵製。
募兵製可能是個雙刃劍。說白了這幫兵就是誰給餉,就聽誰的。(舉個最直接的例子,魏博牙兵,時間再近一點的大明關寧鐵騎)
但是隻要中央王朝財政不崩潰,募兵製就是一把持在皇帝手中的利劍。
“募兵製肯定是可行的,但是大唐也要提前做好準備,均田製崩潰後,租庸調也會隨之崩壞,中央需要重新考慮稅收的問題。”
“後世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後世跟大唐情況完全不一樣,這裏工業商業不興,所以沒辦法擺脫對農業稅收的依賴,哪怕到後世,糧食稅也是建國58年後才取消的。”
趙崢不是很想跟李世民說兩稅法,因為這個更加扯淡,雖然很多經濟學家,史學家都認為兩稅法是有進步意義的。
但是這個兩稅法害處更多!這稅收問題不如讓李世民自己去想解決辦法,自己又不是大唐的保姆。
趙崢覺得既然是地不夠分造成的,能不能獲得更多的耕地呢?
“陛下,南方還是有很大的開墾潛力的,後世南宋時甚至號稱蘇湖熟天下足。這次前朝遺民遼東四城的百姓不如讓他們去南方墾荒?”
南方成為糧倉是從南宋開始的,說明這個時代南方還有很大的糧食潛力可以挖掘,尤其是太湖周邊的幾個地區,如鬆江府、常州府、蘇州府、湖州府等等。
“南方墾荒朕已經命人在做了,但是這非一朝一夕之功,還是跟不上土地分配的速度。”
關於蘇湖熟天下足,湖廣熟天下足李世民也有聽趙崢講過。
之前在常熟試驗曲轅犁就是有意想在太湖流域推廣鐵犁牛耕深耕細作的種植方式。
連育苗的手段趙崢也教了出去。
“還有一種方式是對勳官的封賞從土地改為財貨,他們出征打仗立功,本質上是為了封賞,如果朝廷給出等價的物資封賞,我覺得他們應該也可以接受。”
趙崢明白這些古人對於土地的追求,但是如果錢貨給的多,是不是就可以替代對勳官土地的封賞?
同樣還有官員的。
“你這是把朕還有滿朝文武都當傻子?就你一個聰明人?朕早與玄齡商量過,難!”
李世民翻了個白眼,這主意自己已經跟房玄齡商量過了。
古人對於土地的執著是趙崢不能切身體會的。
土地是可以傳家的,但是金銀花完了就花完了,土地能提供的安全感是金錢所替代不了的。
再說直白一點,是農業經濟的脆弱,導致經濟極其不穩定,現在賞賜你一萬錢,你可買2000鬥糧食。
災年的時候糧食還能是4-5文\/鬥?可能是數百文,甚至千文,這個是時候的通脹是百姓所無法承受的。
隋末,鬥米千錢!時稱旦暮之間價盈數倍!
隋末到貞觀也有一代人了,且不提。
隻說近的,貞觀元年,關中饑,米鬥直絹一匹,一匹絹500文。
貞觀元年距今才8年,多少府兵親身體驗過這種感覺。
跟如今比,物價飆升百倍,你讓勳官怎麽接受不賞賜土地改為賞賜錢財?
趙崢無語,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救不了,等死吧,告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