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稻香春曆史
重生08:從負二代到商業帝王 作者:墨色的梧桐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知道你們對北方市場的局勢已經有所了解,但其實要提起真正的京派糕點,燕京稻香春才是真正的老字號,”王瀟桐開口說道,臉上帶著一絲認真,“這家店鋪成立於1916年,比我們熟知的燕京稻香曆史還要久遠。”
王亮和王春芳對視了一眼,顯然對這個信息很感興趣。王芳問道:“稻香春?我們聽過,但不太熟悉,你能詳細說說嗎?”
王瀟桐點了點頭,開始講述起燕京稻香春的曆史。
“稻香春的創始人叫張森隆,又名春山,是江蘇丹徒縣人。1915年,他來到燕京。張森隆不僅頭腦靈活,而且手藝精湛,擅長製作南方食品。正是憑借這股獨特的技藝,他很快在東安市場的基礎上開設了一家名叫‘森春陽’的食品店,這也是稻香春的前身。”
“‘森春陽’這個名字,其實是根據南方有‘生春陽’的傳統命名,張森隆將‘生生’改為‘森’,可能是為了貼合自己的名字。而到了1916年,他正式成立了‘稻香春’這個糕點食品店,專門經營南方風味的糕點食品。至於為什麽用‘春’字而不是‘村’字,我猜是因為他本人的別名‘春山’有關。”
“當時,燕京市場上還有很多其他稻香的店鋪,名字魚龍混雜。為了突出稻香春的獨特性,張森隆建立了自己的獨立品牌。”
王瀟桐繼續講述道:“稻香春的名聲迅速傳開,尤其是在燕京城的南方人中間很受歡迎。店裏的糕點以蘇式風味為主,兼有廣式和西式糕點,極大地豐富了當時的食品市場。到1917年,張森隆用自己的名字開了‘森隆飯館’,並且在東四牌樓和東四北大街設立了分號,稻香春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到了1920年,張森隆更進一步,將稻香春翻建為三層樓房。一樓是南味食品售貨廳,二樓開設了西餐館,三樓是中餐館。這個大膽的布局讓稻香春成為京城聞名的大型南味食品店。當時,不僅是普通百姓,甚至一些達官顯貴也成為稻香春的常客。”
王亮聽到這裏,不禁驚歎道:“沒想到稻香春的曆史這麽悠久,而且在燕京市場上曾經有這麽大的影響力。”
王瀟桐笑著點頭:“是的,稻香春當時確實非常強大,尤其是在東安市場的火災事件中,它幾次都幸運躲過大火,得以保存下來,因此也有‘大火不燒旺鋪’的傳說。”
“後來,隨著新中國成立,稻香春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王瀟桐接著說道,“新中國成立後,稻香春門市部依舊在東安市場內,後來市場改建成了東風市場,稻香春的食品部依然保留了下來。為了擴大生產規模,稻香春還將一些大飯莊的房屋租借作為庫房和加工廠,生產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稻香春的產品種類繁多,特別是在蘇式風味的糕點和肉製品方麵,做得非常精致。比如眉毛肉餅、牛舌餅、玫瑰餅、烏麻餅和中秋月餅,這些都是他們的招牌產品。除此之外,還有素什錦、叉燒肉、南京板鴨等熟肉製品,吸引了大量的顧客。”
王春芳若有所思地說道:“聽你這麽一講,稻香春的產品線確實很廣,能在燕京市場站穩腳跟是有道理的。”
王瀟桐點了點頭:“不僅如此,稻香春還在1970年代開始進一步擴張,除了原有的東安市場店麵,他們在燈市口大街和北城的和平裏也開設了分號,生意日益紅火。1982年,他們又在朝外亮馬河畔建了新廠,生產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王亮接著問道:“那後來燕京的稻香呢?稻香的名字是不是從稻香春演變來的?”
王瀟桐笑了笑,回答道:“其實燕京稻香的創立是直接來源於稻香春。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為恢複和擴大傳統南味食品的生產,解決待業知識青年的就業問題,在曾任稻香春副經理的東城區副區長張立宏(張森隆子)鼓勵下,已退休的原稻香春學徒劉振英出山,鑒於當時老字號稻香春不景氣,決定襲用郭雨生所創的燕京“稻香”字號,以燕京市東城區北新橋街道生產服務聯社和燕京市工商業聯合會東城區辦事處名義,共同開辦了燕京東城區稻香南味食品店。
1983年4月15日由燕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發營業執照,1984年在東四北大街營業店變更名稱為燕京市稻香南味食品店。開業初期,在稻香春學徒後任副經理的宋士武等技術顧問的幫助下,企業迅速發展壯大。1994年組建為燕京稻香食品集團公司,2005年10月改製後成立燕京稻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劉振英曆任經理、總經理、董事長兼總裁等職,則被譽稱為第五代傳人。
劉振英,燕京昌平人。據檔案,劉振英自報“九歲入學,十六歲在燕京東安市場稻香春學徒”。 1982年從東城副食品公司退休後再度創業卓有勞績。但是,從上述對老燕京諸家稻香字號的尋根溯源,以及對稻香春創辦人張森隆和學徒劉振英的事跡探究,可知今日的“燕京稻香”作為一家全新的現代食品企業,與曆史上燕京的“稻香”老字號沒有任何淵源和延續的、明確的承繼關係,所謂從郭玉生、汪榮清和朱有清等再到劉振英的五代乃至六代傳承譜序也是編造的、錯誤的,完全不能成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燕京稻香逐步成為我們今天熟知的老字號品牌,主打北方糕點市場。”
王芳點了點頭:“原來如此,燕京稻香和稻香春雖然名字相近,但走的是不同的發展路線。”
王瀟桐微微一笑:“是的。稻香春一直保持南方食品特色,而燕京稻香則是以北方風味為主,走的路完全不同。不過,稻香春在燕京的影響力依舊存在,它所代表的南味糕點傳統技藝,依然是市場上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隨著王瀟桐的講述,王亮和王春芳逐漸對燕京稻香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王瀟桐繼續說道:“稻香春目前雖然名氣不如燕京稻香那麽大,但它的品質、曆史和工藝在老北京人心中還是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別是在一些高端糕點領域,稻香春依然是許多消費者的首選。”
王春芳思索片刻,問道:“既然稻香春有這麽深厚的曆史和技藝,那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麽合作?”
王瀟桐點頭回答:“我建議,我們蘇稻香可以與稻香春進行深度合作,特別是在糕點代加工領域。稻香春的軟點類產品一直很有市場,產能也足夠大,完全可以滿足我們在北方市場的需求。通過這次合作,我們不僅可以借力稻香春的工藝,還能進一步打開北方市場。”
王亮聽後表示讚同:“這個思路很好,稻香春的技術和資源,結合我們蘇稻香的品牌和市場推廣,能形成強大的互補。這樣一來,我們在北方市場的布局就會更加紮實。”
王春芳也露出滿意的神情:“好,既然這樣,接下來就讓小桐代表蘇稻香開始著手聯係稻香春,看看具體的合作細節。”
王亮和王春芳對視了一眼,顯然對這個信息很感興趣。王芳問道:“稻香春?我們聽過,但不太熟悉,你能詳細說說嗎?”
王瀟桐點了點頭,開始講述起燕京稻香春的曆史。
“稻香春的創始人叫張森隆,又名春山,是江蘇丹徒縣人。1915年,他來到燕京。張森隆不僅頭腦靈活,而且手藝精湛,擅長製作南方食品。正是憑借這股獨特的技藝,他很快在東安市場的基礎上開設了一家名叫‘森春陽’的食品店,這也是稻香春的前身。”
“‘森春陽’這個名字,其實是根據南方有‘生春陽’的傳統命名,張森隆將‘生生’改為‘森’,可能是為了貼合自己的名字。而到了1916年,他正式成立了‘稻香春’這個糕點食品店,專門經營南方風味的糕點食品。至於為什麽用‘春’字而不是‘村’字,我猜是因為他本人的別名‘春山’有關。”
“當時,燕京市場上還有很多其他稻香的店鋪,名字魚龍混雜。為了突出稻香春的獨特性,張森隆建立了自己的獨立品牌。”
王瀟桐繼續講述道:“稻香春的名聲迅速傳開,尤其是在燕京城的南方人中間很受歡迎。店裏的糕點以蘇式風味為主,兼有廣式和西式糕點,極大地豐富了當時的食品市場。到1917年,張森隆用自己的名字開了‘森隆飯館’,並且在東四牌樓和東四北大街設立了分號,稻香春的名聲也越來越大。”
“到了1920年,張森隆更進一步,將稻香春翻建為三層樓房。一樓是南味食品售貨廳,二樓開設了西餐館,三樓是中餐館。這個大膽的布局讓稻香春成為京城聞名的大型南味食品店。當時,不僅是普通百姓,甚至一些達官顯貴也成為稻香春的常客。”
王亮聽到這裏,不禁驚歎道:“沒想到稻香春的曆史這麽悠久,而且在燕京市場上曾經有這麽大的影響力。”
王瀟桐笑著點頭:“是的,稻香春當時確實非常強大,尤其是在東安市場的火災事件中,它幾次都幸運躲過大火,得以保存下來,因此也有‘大火不燒旺鋪’的傳說。”
“後來,隨著新中國成立,稻香春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王瀟桐接著說道,“新中國成立後,稻香春門市部依舊在東安市場內,後來市場改建成了東風市場,稻香春的食品部依然保留了下來。為了擴大生產規模,稻香春還將一些大飯莊的房屋租借作為庫房和加工廠,生產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
“稻香春的產品種類繁多,特別是在蘇式風味的糕點和肉製品方麵,做得非常精致。比如眉毛肉餅、牛舌餅、玫瑰餅、烏麻餅和中秋月餅,這些都是他們的招牌產品。除此之外,還有素什錦、叉燒肉、南京板鴨等熟肉製品,吸引了大量的顧客。”
王春芳若有所思地說道:“聽你這麽一講,稻香春的產品線確實很廣,能在燕京市場站穩腳跟是有道理的。”
王瀟桐點了點頭:“不僅如此,稻香春還在1970年代開始進一步擴張,除了原有的東安市場店麵,他們在燈市口大街和北城的和平裏也開設了分號,生意日益紅火。1982年,他們又在朝外亮馬河畔建了新廠,生產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王亮接著問道:“那後來燕京的稻香呢?稻香的名字是不是從稻香春演變來的?”
王瀟桐笑了笑,回答道:“其實燕京稻香的創立是直接來源於稻香春。在國家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為恢複和擴大傳統南味食品的生產,解決待業知識青年的就業問題,在曾任稻香春副經理的東城區副區長張立宏(張森隆子)鼓勵下,已退休的原稻香春學徒劉振英出山,鑒於當時老字號稻香春不景氣,決定襲用郭雨生所創的燕京“稻香”字號,以燕京市東城區北新橋街道生產服務聯社和燕京市工商業聯合會東城區辦事處名義,共同開辦了燕京東城區稻香南味食品店。
1983年4月15日由燕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核發營業執照,1984年在東四北大街營業店變更名稱為燕京市稻香南味食品店。開業初期,在稻香春學徒後任副經理的宋士武等技術顧問的幫助下,企業迅速發展壯大。1994年組建為燕京稻香食品集團公司,2005年10月改製後成立燕京稻香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劉振英曆任經理、總經理、董事長兼總裁等職,則被譽稱為第五代傳人。
劉振英,燕京昌平人。據檔案,劉振英自報“九歲入學,十六歲在燕京東安市場稻香春學徒”。 1982年從東城副食品公司退休後再度創業卓有勞績。但是,從上述對老燕京諸家稻香字號的尋根溯源,以及對稻香春創辦人張森隆和學徒劉振英的事跡探究,可知今日的“燕京稻香”作為一家全新的現代食品企業,與曆史上燕京的“稻香”老字號沒有任何淵源和延續的、明確的承繼關係,所謂從郭玉生、汪榮清和朱有清等再到劉振英的五代乃至六代傳承譜序也是編造的、錯誤的,完全不能成立。經過幾十年的發展,燕京稻香逐步成為我們今天熟知的老字號品牌,主打北方糕點市場。”
王芳點了點頭:“原來如此,燕京稻香和稻香春雖然名字相近,但走的是不同的發展路線。”
王瀟桐微微一笑:“是的。稻香春一直保持南方食品特色,而燕京稻香則是以北方風味為主,走的路完全不同。不過,稻香春在燕京的影響力依舊存在,它所代表的南味糕點傳統技藝,依然是市場上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隨著王瀟桐的講述,王亮和王春芳逐漸對燕京稻香春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王瀟桐繼續說道:“稻香春目前雖然名氣不如燕京稻香那麽大,但它的品質、曆史和工藝在老北京人心中還是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特別是在一些高端糕點領域,稻香春依然是許多消費者的首選。”
王春芳思索片刻,問道:“既然稻香春有這麽深厚的曆史和技藝,那你覺得我們可以怎麽合作?”
王瀟桐點頭回答:“我建議,我們蘇稻香可以與稻香春進行深度合作,特別是在糕點代加工領域。稻香春的軟點類產品一直很有市場,產能也足夠大,完全可以滿足我們在北方市場的需求。通過這次合作,我們不僅可以借力稻香春的工藝,還能進一步打開北方市場。”
王亮聽後表示讚同:“這個思路很好,稻香春的技術和資源,結合我們蘇稻香的品牌和市場推廣,能形成強大的互補。這樣一來,我們在北方市場的布局就會更加紮實。”
王春芳也露出滿意的神情:“好,既然這樣,接下來就讓小桐代表蘇稻香開始著手聯係稻香春,看看具體的合作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