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母親,我也該過去了。」
隋老太太不舍地垂下手:「好,好,你且去罷,記得我方才同你說的話。」
「孫兒定不敢忘。」
隋意笑說罷,接過小廝手中的行裝,又側首朝靜站於一旁的陸小姑娘笑了笑,得她彎唇回應,這才轉身往貢院朱門走去。
待他清雋挺拔的背影自門後消失,陸宜禎緩緩地收回目光,緊攥帕子的手指也微微一鬆。
秋季的日束投落於腳下,凝成深重的影子。
……
三天兩夜不能見隋意,陸宜禎的心裏頭總覺得空茫茫地。
所幸徐宛音得了空、會來府裏尋她一起做繡品,日子才不至於那麽難捱。
臨近入宮,段毓兒被家中看管得愈發嚴實,並找不到時機偷溜出來,得知了她們二人背著她偷偷相聚,還作了一首酸不溜秋的口水詩、遣人送過來。
……
製科考試的題目,每日都會公示於貢院門外。
而這些試題,要不了半天,便會傳遍整個京都、甚至於傳到京外諸州去。
這幾日,京中酒樓茶館內最熱烈的討論,便是關於這製舉試題的。
即使陸小姑娘閑坐於家中,亦是不免能夠聽聞一二。
製舉考試第一日,考的是策論,論的是時弊。
這與往年科舉的題目相差並不大,因而公示當天,並沒有引起民間市井的波瀾。
第二日,則不再是紙筆作答。
而考,破案。
公示榜曰:「眾考生集於庭中,大理寺卿為正考官、持疑案簿,簿中所載、皆為趙京十年來未能勘破之懸案。考官將案情一一示於眾考生,考生若有疑惑、細究之處,可敲鈴詢問。錄官所記言行,即為考生答卷。」
這般考法……簡直是前無古人。
故而公示一出,立即掀起了滔天熱議。
有人說:「此考法前所未有,將讀書人等同於推官,是強人所難!」
又有人說:「這做官與破案,是一個道理,要膽大心細、更要深入民情,若是能把案子破好,那麽做官兒,也必定做得不差!」
還有人說:「製科考試本就是選非常之才,題目不困難、不刁鑽,那才見鬼!」
一時間眾口紛紜、難辨對錯。
第三日,考的是一道碎玉題。
即「武官懷中藏玉,考生不論辦法,需將玉擊碎,方為破題。」
這道公示一出,街頭巷尾、茶樓飯館,頓時變得空前沸騰。
傍晚時分,陸宜禎坐車去貢院接人的路途中,不時還能聽見拉長了聲調的打趣:
「各位兄台,小弟有一事不明,這製舉考試,究竟考的是文舉、還是武舉呢?」
「這製舉呀,既非文舉、也非武舉,而是——文武雙全舉!」
然後滿堂鬧笑。
鬧笑的聲音越是大,陸宜禎的心中便越是擔憂。
這般違背常理的考試,不要令小世子受傷了才好。
雖然兩三年前,陸家馬車被劫時,是他攔退了一群劫匪——但那始終不是小姑娘親眼所見之事,到底還是提心在口。
與她同行的隋燕氏,見她臉色略微發白,執手寬慰道:「這一次不中,不打緊的。就連科考,一次登榜的人也屈指可數呢,何況是這回的製考?大郎他好歹比小時候長進了,都曉得同我們自請去奉山讀書,你多寬限他些時日,明年的春闈,還有機會……再不然,家裏頭還可以為他請蔭封。」
可她哪裏是擔心這個?
陸宜禎隻覺手背上的溫度涼得可怕,不由匆匆地把手從隋燕氏的掌握裏抽了回來。
心裏塞塞地,又亂糟糟地。
想道,隋小世子這位繼母,難道一點兒也不擔心他傷到哪兒了嗎?
又想起三年前的夏天,從鍾樓有驚無險地回到家裏後,被父母、女使反覆告.誡「不能泄露是隋意救的她」——事.後,她還問他,「為什麽不希望這件事傳出去」。
他說,「自然是因為不想打草驚蛇」。
如今手背的涼意未散,好似有冰冷的鱗片滑蹭而過、留下滿手未幹的濕液。
陸小姑娘咬牙打了個寒顫。
……
貢院朱門緊閉。
門前街道,已然被形形色色的等待的身影所擠塞滿。人群時而探頭張望、時而竊語騷動。
申時中,厚重的朱漆大門「吱呀」一聲、向兩旁開啟。
貢院內首先跑出來了兩個手持長戟的守衛。
沒過多久,便有應考的學生挎著包袱現出身形。
街前的行人斷斷續續地招手、高呼,聲音一時嘹亮。
直到一個鼻青臉腫、腦纏滲血繃帶的壯碩男子,狼狽不堪地拄拐出現後,貢院門前的所有動靜、皆是滯了一滯。
人堆裏頭發花白的老婦人「哦喲」一聲,著急忙慌地迎上去,替他取下負重,不忍地抹淚道:「不就是進去考個試麽,怎麽糟蹋成這副樣子?」
「祖母,你別大驚小怪的,回去說、回去說……」
祖孫兩個互相攙扶著、顫顫巍巍地走遠了。
待二人離開,貢院門前當即像注了水的油鍋、「劈裏啪啦」炸起來。
「往年送我家三哥兒去科考,不過是回來後人消瘦些,這製考怎麽還能傷人呢?」
「你沒瞧見門前那公示啊?第三日算是武舉了!」
隋老太太不舍地垂下手:「好,好,你且去罷,記得我方才同你說的話。」
「孫兒定不敢忘。」
隋意笑說罷,接過小廝手中的行裝,又側首朝靜站於一旁的陸小姑娘笑了笑,得她彎唇回應,這才轉身往貢院朱門走去。
待他清雋挺拔的背影自門後消失,陸宜禎緩緩地收回目光,緊攥帕子的手指也微微一鬆。
秋季的日束投落於腳下,凝成深重的影子。
……
三天兩夜不能見隋意,陸宜禎的心裏頭總覺得空茫茫地。
所幸徐宛音得了空、會來府裏尋她一起做繡品,日子才不至於那麽難捱。
臨近入宮,段毓兒被家中看管得愈發嚴實,並找不到時機偷溜出來,得知了她們二人背著她偷偷相聚,還作了一首酸不溜秋的口水詩、遣人送過來。
……
製科考試的題目,每日都會公示於貢院門外。
而這些試題,要不了半天,便會傳遍整個京都、甚至於傳到京外諸州去。
這幾日,京中酒樓茶館內最熱烈的討論,便是關於這製舉試題的。
即使陸小姑娘閑坐於家中,亦是不免能夠聽聞一二。
製舉考試第一日,考的是策論,論的是時弊。
這與往年科舉的題目相差並不大,因而公示當天,並沒有引起民間市井的波瀾。
第二日,則不再是紙筆作答。
而考,破案。
公示榜曰:「眾考生集於庭中,大理寺卿為正考官、持疑案簿,簿中所載、皆為趙京十年來未能勘破之懸案。考官將案情一一示於眾考生,考生若有疑惑、細究之處,可敲鈴詢問。錄官所記言行,即為考生答卷。」
這般考法……簡直是前無古人。
故而公示一出,立即掀起了滔天熱議。
有人說:「此考法前所未有,將讀書人等同於推官,是強人所難!」
又有人說:「這做官與破案,是一個道理,要膽大心細、更要深入民情,若是能把案子破好,那麽做官兒,也必定做得不差!」
還有人說:「製科考試本就是選非常之才,題目不困難、不刁鑽,那才見鬼!」
一時間眾口紛紜、難辨對錯。
第三日,考的是一道碎玉題。
即「武官懷中藏玉,考生不論辦法,需將玉擊碎,方為破題。」
這道公示一出,街頭巷尾、茶樓飯館,頓時變得空前沸騰。
傍晚時分,陸宜禎坐車去貢院接人的路途中,不時還能聽見拉長了聲調的打趣:
「各位兄台,小弟有一事不明,這製舉考試,究竟考的是文舉、還是武舉呢?」
「這製舉呀,既非文舉、也非武舉,而是——文武雙全舉!」
然後滿堂鬧笑。
鬧笑的聲音越是大,陸宜禎的心中便越是擔憂。
這般違背常理的考試,不要令小世子受傷了才好。
雖然兩三年前,陸家馬車被劫時,是他攔退了一群劫匪——但那始終不是小姑娘親眼所見之事,到底還是提心在口。
與她同行的隋燕氏,見她臉色略微發白,執手寬慰道:「這一次不中,不打緊的。就連科考,一次登榜的人也屈指可數呢,何況是這回的製考?大郎他好歹比小時候長進了,都曉得同我們自請去奉山讀書,你多寬限他些時日,明年的春闈,還有機會……再不然,家裏頭還可以為他請蔭封。」
可她哪裏是擔心這個?
陸宜禎隻覺手背上的溫度涼得可怕,不由匆匆地把手從隋燕氏的掌握裏抽了回來。
心裏塞塞地,又亂糟糟地。
想道,隋小世子這位繼母,難道一點兒也不擔心他傷到哪兒了嗎?
又想起三年前的夏天,從鍾樓有驚無險地回到家裏後,被父母、女使反覆告.誡「不能泄露是隋意救的她」——事.後,她還問他,「為什麽不希望這件事傳出去」。
他說,「自然是因為不想打草驚蛇」。
如今手背的涼意未散,好似有冰冷的鱗片滑蹭而過、留下滿手未幹的濕液。
陸小姑娘咬牙打了個寒顫。
……
貢院朱門緊閉。
門前街道,已然被形形色色的等待的身影所擠塞滿。人群時而探頭張望、時而竊語騷動。
申時中,厚重的朱漆大門「吱呀」一聲、向兩旁開啟。
貢院內首先跑出來了兩個手持長戟的守衛。
沒過多久,便有應考的學生挎著包袱現出身形。
街前的行人斷斷續續地招手、高呼,聲音一時嘹亮。
直到一個鼻青臉腫、腦纏滲血繃帶的壯碩男子,狼狽不堪地拄拐出現後,貢院門前的所有動靜、皆是滯了一滯。
人堆裏頭發花白的老婦人「哦喲」一聲,著急忙慌地迎上去,替他取下負重,不忍地抹淚道:「不就是進去考個試麽,怎麽糟蹋成這副樣子?」
「祖母,你別大驚小怪的,回去說、回去說……」
祖孫兩個互相攙扶著、顫顫巍巍地走遠了。
待二人離開,貢院門前當即像注了水的油鍋、「劈裏啪啦」炸起來。
「往年送我家三哥兒去科考,不過是回來後人消瘦些,這製考怎麽還能傷人呢?」
「你沒瞧見門前那公示啊?第三日算是武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