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意:「官家沒能留下他。」
少帝頷首:「是,我留不下他。三年前他對我說,我欲立典察司,這想法很好,隻是,還少了最關鍵的一環——那便是尋到執掌典察司之人。這柄劍太過鋒利,需要合適的人來為我握住,否則隻會招致如太.祖年間那樣的無窮禍患。如今我見著你,便省得了,他這話並不錯。」
「血滴子也曾是一柄利劍,可它如今散在天下各處,不知什麽時候就會被有心人利用起來,成為對付我、對付大趙的工具。這回案子,你也瞧見了,那幾條地道的手筆。」
「昨夜我思來想去,覺著與其如此,不如我先發製人,絕了那些陰溝老鼠的心思才好。」
適時,去而復返的成德海敲門而入。
幾本薄薄的冊子被放置在隋意麵前的茶幾之上,頁邊髮捲。
「這些,便是我這幾年找到的所有關於血滴子的記錄。」
「阿意,替我去奉山罷。」
「我贈你一柄劍,從今往後,你可以用它來護住你所在意的事物,亦護住我這大趙河山。」
……
承天門邊。
寧嘉輕搖著手中的綾羅小扇,百無聊賴間,不由得抬起鞋尖磨起了腳下的石板地。
似乎是因為長久的等待,她的額際已布了些細細的汗珠。
忽地,身旁望風的女使搖了搖她的袖擺,低聲提醒:「縣主,來了來了,我瞧見靖國公世子了!」
寧嘉當即精神一震,伸長脖子一眺,從長道盡頭遠遠走來的清雋身影,不是她昨夜夢見的人又是誰?
回想起晨間冷汗沾衣的情景,寧嘉既覺恍惚,又覺有幾分隱秘的侷促。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從石獅子後顯出身形,朝遠處走來的少年遙遙地俯了一身。
小世子腳步微頓,最後停在了她身前一丈的地方。
「縣主?」
嗓音溫潤有禮,透著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好似化雪時的清泉。
但寧嘉知道真相併不是這樣。
她從小世子俊俏的麵容上收回複雜目光,揮手屏退了身後的女使,又望向送人出宮的成德海。
「成公公,可否讓我單獨與世子說幾句話?」
成德海笑意不改:「這種事,老奴可做不了主。」
她偏頭又看向能做主的人,而小世子隻是笑了笑,露出唇角梨渦。
「就在此處說罷,沒什麽好避諱成公公的。何況我一介外男,若是叫縣主落了旁人口實便不好了。」
話裏行間竟全像是在為她考慮。
寧嘉抿抿唇,杵在原地,半晌,從喉中輕輕吐出一句:「那日的事,多謝。」
小世子狀似不解:「縣主謝我做什麽?」
寧嘉便猛然記起來昨日夜裏在文德殿中、她那位皇帝小叔告誡過她的話。
「沒什麽。」她飛快地說完,讓開了路,「世子請罷。」
少年向她頷首。
「那就告辭了。」
……
榆林巷,靖國公府。
「你們當真是好得很哪,丟人都丟到宮裏頭去了。」
隋老太太把手上的梨木拐杖往地板一拄,發出「咚」的一聲。
靖國公眼皮一跳,忙忙躬下腰杆:「母親息怒,此事怪兒子思慮不周。實在是當時情況突然,沒考慮到還有外人在場,兒子今後一定不再莽撞行事。」
隋燕氏立即抬首道:「母親,此事我也有錯,要是我能早點兒勸住公爺,也不至於在外人麵前鬧了這麽大的笑話,母親若要罰,便連我一起罰了罷。」
隋老太太冷冷笑了:「罰?我可不敢罰你們。我一身老骨頭,哪裏比得上你們這些府中主事的呢?指不定你們還要在背後偷偷罵我,這老婆子真是好大的威風哪,半隻腳入土的人了,還要來摻和前廳的事。」
靖國公誠惶誠恐地跪了下去。
「兒子不敢!」
隋燕氏自知沒有說話的份,亦趕緊跟著跪下了,慌亂中還不忘攙了攙身旁腰腿不好的公爺,看得座上的隋老太太又是心頭一陣冷怒。
端起手邊茶盞抿了口淡茶,勉強壓下不快,老太太方緩緩開口。
「你到底是真不敢還是假不敢,我也不想追究。我老婆子年紀大了,本不該插手你們前廳後院之事,但這回,事情既傳到了外頭去,有損我隋家的顏麵,我便是豁出了這張老臉,也要與你們說道說道。」
「兒子恭聽母親教誨。」
「公爺,你也是做家主的人了,什麽場合,該說什麽樣的話、做什麽樣的事,我打從你年幼時,便日日教導,可你這年紀越長,倒越像是活回去了。」
「兒子慚愧。」
「行了,你不用同我慚愧,心裏有數便好。」老太太扶著拐杖站了起來,「我今日要你記得的,不隻是這個——」
「我且問你,意哥兒是什麽身份?」
似是被這問題問蒙了頭,靖國公望了老太太一眼,斟酌道:
「大郎他,自然是我公爵府的世子。」
「錯了!你錯了!」
隋老太太悲怒地連拄了幾下拐杖。
「意哥兒他是世子也好、是國子監的學生也好,是什麽都好,可在這一切之前,他首先是你的孩子!」
「可你呢?身為一個父親,不顧旁人眼色,處處給他難堪,你不信任他、懷疑他、詰難於他,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他不說,可我都替他記著。」
少帝頷首:「是,我留不下他。三年前他對我說,我欲立典察司,這想法很好,隻是,還少了最關鍵的一環——那便是尋到執掌典察司之人。這柄劍太過鋒利,需要合適的人來為我握住,否則隻會招致如太.祖年間那樣的無窮禍患。如今我見著你,便省得了,他這話並不錯。」
「血滴子也曾是一柄利劍,可它如今散在天下各處,不知什麽時候就會被有心人利用起來,成為對付我、對付大趙的工具。這回案子,你也瞧見了,那幾條地道的手筆。」
「昨夜我思來想去,覺著與其如此,不如我先發製人,絕了那些陰溝老鼠的心思才好。」
適時,去而復返的成德海敲門而入。
幾本薄薄的冊子被放置在隋意麵前的茶幾之上,頁邊髮捲。
「這些,便是我這幾年找到的所有關於血滴子的記錄。」
「阿意,替我去奉山罷。」
「我贈你一柄劍,從今往後,你可以用它來護住你所在意的事物,亦護住我這大趙河山。」
……
承天門邊。
寧嘉輕搖著手中的綾羅小扇,百無聊賴間,不由得抬起鞋尖磨起了腳下的石板地。
似乎是因為長久的等待,她的額際已布了些細細的汗珠。
忽地,身旁望風的女使搖了搖她的袖擺,低聲提醒:「縣主,來了來了,我瞧見靖國公世子了!」
寧嘉當即精神一震,伸長脖子一眺,從長道盡頭遠遠走來的清雋身影,不是她昨夜夢見的人又是誰?
回想起晨間冷汗沾衣的情景,寧嘉既覺恍惚,又覺有幾分隱秘的侷促。
她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緩緩地從石獅子後顯出身形,朝遠處走來的少年遙遙地俯了一身。
小世子腳步微頓,最後停在了她身前一丈的地方。
「縣主?」
嗓音溫潤有禮,透著恰到好處的距離感,好似化雪時的清泉。
但寧嘉知道真相併不是這樣。
她從小世子俊俏的麵容上收回複雜目光,揮手屏退了身後的女使,又望向送人出宮的成德海。
「成公公,可否讓我單獨與世子說幾句話?」
成德海笑意不改:「這種事,老奴可做不了主。」
她偏頭又看向能做主的人,而小世子隻是笑了笑,露出唇角梨渦。
「就在此處說罷,沒什麽好避諱成公公的。何況我一介外男,若是叫縣主落了旁人口實便不好了。」
話裏行間竟全像是在為她考慮。
寧嘉抿抿唇,杵在原地,半晌,從喉中輕輕吐出一句:「那日的事,多謝。」
小世子狀似不解:「縣主謝我做什麽?」
寧嘉便猛然記起來昨日夜裏在文德殿中、她那位皇帝小叔告誡過她的話。
「沒什麽。」她飛快地說完,讓開了路,「世子請罷。」
少年向她頷首。
「那就告辭了。」
……
榆林巷,靖國公府。
「你們當真是好得很哪,丟人都丟到宮裏頭去了。」
隋老太太把手上的梨木拐杖往地板一拄,發出「咚」的一聲。
靖國公眼皮一跳,忙忙躬下腰杆:「母親息怒,此事怪兒子思慮不周。實在是當時情況突然,沒考慮到還有外人在場,兒子今後一定不再莽撞行事。」
隋燕氏立即抬首道:「母親,此事我也有錯,要是我能早點兒勸住公爺,也不至於在外人麵前鬧了這麽大的笑話,母親若要罰,便連我一起罰了罷。」
隋老太太冷冷笑了:「罰?我可不敢罰你們。我一身老骨頭,哪裏比得上你們這些府中主事的呢?指不定你們還要在背後偷偷罵我,這老婆子真是好大的威風哪,半隻腳入土的人了,還要來摻和前廳的事。」
靖國公誠惶誠恐地跪了下去。
「兒子不敢!」
隋燕氏自知沒有說話的份,亦趕緊跟著跪下了,慌亂中還不忘攙了攙身旁腰腿不好的公爺,看得座上的隋老太太又是心頭一陣冷怒。
端起手邊茶盞抿了口淡茶,勉強壓下不快,老太太方緩緩開口。
「你到底是真不敢還是假不敢,我也不想追究。我老婆子年紀大了,本不該插手你們前廳後院之事,但這回,事情既傳到了外頭去,有損我隋家的顏麵,我便是豁出了這張老臉,也要與你們說道說道。」
「兒子恭聽母親教誨。」
「公爺,你也是做家主的人了,什麽場合,該說什麽樣的話、做什麽樣的事,我打從你年幼時,便日日教導,可你這年紀越長,倒越像是活回去了。」
「兒子慚愧。」
「行了,你不用同我慚愧,心裏有數便好。」老太太扶著拐杖站了起來,「我今日要你記得的,不隻是這個——」
「我且問你,意哥兒是什麽身份?」
似是被這問題問蒙了頭,靖國公望了老太太一眼,斟酌道:
「大郎他,自然是我公爵府的世子。」
「錯了!你錯了!」
隋老太太悲怒地連拄了幾下拐杖。
「意哥兒他是世子也好、是國子監的學生也好,是什麽都好,可在這一切之前,他首先是你的孩子!」
「可你呢?身為一個父親,不顧旁人眼色,處處給他難堪,你不信任他、懷疑他、詰難於他,這一樁樁一件件的,他不說,可我都替他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