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這章純吐槽,個人價值觀,可跳過,與主線劇情沒什麽牽扯。
林蕭然吃了口蔬菜沙拉,語氣中聽不出絲毫情緒道:“前年興耀開始企劃工業的saas產品,看著產品從設計到上線,從第一個客戶到第n個客戶。然而在去年底時對於整個產品已經看不到方向和未來了,工業領域中不同行業的企業間的差異化很大。”
“產品本應該聚焦在某個行業,特定畫像的客戶進行售賣,奈何產品並無專業的運營團隊,無法持續迭代獲客運營策略,迫於發展和收入的壓力,產品開始接哪些本不屬於他畫像的客戶,這於產品不知是幸還是不幸……製造企業管理類型產品大多都是項目型交付的,因此我們的收入也是分為兩部分:產品收入和實施費。因為是saas產品,所以產品費用和實施費用均比傳統的本地實施的費用低,拿到的客戶也是腰部偏下的中小客戶,他們本身的管理能力就差,在產品演進過程中主要有幾個大問題……”
葉臨正在切牛排,稍微頓了一下,接話道:“研發成本高,實施成本高,產品續費難,渠道拓展難,產品範圍過大……所以我一直不太能理解,興耀科技為什麽會去做saas產品,現在的這個時間和大清亡了卻考中狀元有區別嗎?”
saas產品需要適應不同行業客戶,所以研發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產品通用能力要足夠強,這也意味著產品設計和研發投入都比較高,產品業務模型足夠通用加工具化配置支持加個性化的研發支持。
政府補貼的專精特新企業,這些企業在實施過程中由於管理能力差,無專項人員推進,老板有沒有出資也不夠重視,基本都會流失。
有規模的中型企業,這類企業在購買時基本都會選擇簽約3年,3年後大概率是部署到本地或者由於業務流程變化太大,需要換係統;
規模一般的小型客戶,這類客戶也會分兩種一種是經濟下滑時,最先要節省掉信息化的投入,而無法續費。
另外一種會覺得信息化可有可無,這種類型客戶的續費更多靠運營經理的持續運營。沒有運營團隊,僅有的一個解決方案經理更多精力在獲客上。
產品經理是多麵手,既要解決方案、也要做產品,必要時還要做運營和售後客服;當集團不同意跟產品運營做投入時,我曾表達過不滿\"如果不做運營投入,幹脆產品和研發的投入也不要了\",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保障產品gtm的效果。
同時實施人員需要高頻次的現場交互,去輔導客戶梳理數據、培訓、問題交互等,需要考慮到組織效率和邊界成本。
工業的管理產品售前重谘詢,所以對渠道也是有門檻的。另外由於前麵我們說的費用低的問題,很難給渠道留足夠的利潤,那麽渠道的積極性不高,這也導致了我們在渠道無法獲得有效的進展。
“有一句話叫\"當你的產品開始擴大範圍時,他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隻可惜這句話我看到的太晚了,明白的太晚了,最開始擴大範圍是因為集團有個團隊有個行業類型客戶很集中。通過調研,我們判斷可行性較高,我們為了適應這類型客戶的管理場景,增加了很多功能。然而再實際推廣過程中我們發現,連老板都要看機台的企業,信息化目前階段還是個奢侈品,市場拓展宣布失敗。即使擴大了場景的產品範圍雖然足夠通用,但對於售賣和迭代來講難度都增大了。”
林蕭然不由得歎了口氣,繼續道:“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這個錯誤確實是需要我來承擔的……而在去年年底時,我已經看不到產品的發展路徑了,同樣整個興耀科技也在跟產品團隊一起不停進行複盤,期望能探索出一條新路線。這時集團請來了一位產品專家,也是目前興耀科技的股東之一。
“他於我而言是個老師,更是一個大大的驚喜,從此產品開啟了新階段。我們一起複盤了產品的發展路徑,盤點了客戶情況、分析了產品的優勢劣勢,決定從小的產品繼續探索saas產品的線上運營,用c端的用戶體驗驅動的設計模式,重構b端產品,實現0線下交付,重構產品商業模式,另外產品經過2年的不同行業客戶多場景的捶打,產品的通用模型能力和工具型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大saas產品更新底層技術嚐試做私雲部署,做高客單價的項目,用以解決收入問題,這也算我們當時發展多行業時帶來的幸事……在項目過程中後,我發現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互聯網的寒冬要來了。”
“如果我沒有記錯,興耀科技的saas產品隻進行了小範圍的內測,並沒有正式上線。”
葉臨自然也會關注競爭公司的動態,當時他還挺看好興耀科技的saas項目,至於為什麽沒有落地,那就不得而知了。
林蕭然頓時覺得麵前的牛排瞬間沒了滋味,“其實在集團孵化產品於產品團隊是幸運的,我們稱之為有根創業,但同時帶來的阻礙也是很多的,如審批流程過長,我們想做個營銷活動,光論證的可行性加領導們的簽字就要1.5個月,等這個營銷能落地時,至少要2個月,這對於saas發展並不樂觀。在我們還沒有驗證這個商業模式可行性前,這個還未驗證的saas產品被按下了暫停鍵,即使我心中早就知道它的結果,但當這個消息來臨時,項目組的不少人還大哭了一場。說來慚愧,包括我自己,也沒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紅了眼眶。這個情緒有後悔、有不舍、有遺憾,產品進行過程,我盡力而為,但還是犯了很多錯誤,不少時候,組員的想法是對的,我仍舊堅信自己,當發現想彌補時,已經無力回天。”
“比這個更難的是我們的私有化產品由於跟集團內其他團隊的業務有相同部分,而且長期未產生收入,無法自賺自花而麵臨著被合並的結局……興耀集團目前已經砍掉了三塊不賺錢的業務,人員全部自行找崗,可目前寒冬即將來臨,哪還有崗位呢?其他部門也有裁員指標,從20%~40%不等。”
“因為是由我主導的項目組,並不想被合並,甚至還在想著要將大saas的產品做成工業組件,完善產品的gtm體係,最終達到產品可構建服務商生態賦能客戶的商業模式。想尋求產品的中長期發展,然而老韓跟我商量說,集團即使這次沒有砍掉我我們的項目組,但不代表半年後不會砍掉,需要在半年做到自負盈虧,短期不見效的事情都要停掉……我是興耀科技的cto,我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去帶其它項目組,但其它人怎麽辦呢?”
“所以,這就是你選擇跳出舒適圈,選擇出來創業的理由?”葉臨用餐刀將瓷盤中的牛排分割成小塊,小塊的。
林蕭然釋然一笑,繼續道:“目前的互聯網行業有兩個關鍵詞叫業務收縮調整和裁員潮,這兩個詞的出現頻率高得令人發指。這不僅僅是一兩家企業因為經營不善,采取的收縮陣線策略,放眼望去整個互聯網都如此。事實上,從去年幾個大廠的財報都不太好看,增長放緩,淨利潤下滑明顯,當啃肉的開始喝湯,原本還能喝湯的對著湯渣發愁,連湯渣都吃不上的隻好排隊倒閉咯。”
葉臨短暫的思考後,歎了口氣,接話道:“互聯網過去黃金十年始終在野蠻增長,每天都能誕生一個新軟件和新平台,需求旺盛、投資炙熱。遊戲、直播、團購和教育蓬勃興盛,那個最瘋狂的燒錢階段,恰巧也是每個網民最憧憬的年代,平台讓利、優惠半價,各種羊毛薄到手軟,對大佬是真心敬仰,但我現在現在卻巴不得這些人去死。”
林蕭然放下的手裏的刀叉,舉起一旁的酒杯,痛飲而盡,沉聲道:“反壟斷的鐮刀揮下,先擴張後壟斷的路子終於行不通了,當下變成一種存量廝殺,再也沒有新的生態位出現,強者恒強,弱者賣房還債……賽道領域爭相倒閉,今天是教育,明天是遊戲,後天是金融,逐個爆破,波及整個上下遊產業。”
“甲方沒錢了,乙方群狼環伺,互相比拚賬期墊款、免費方案、團隊作戰、熬夜趕工,甚至卷到了談業務的人要有一定姿色。為了努力活下去,收縮業務是首選,關停邊緣部門,砍除虧損項目,裁撤低產業務,優先保證基本盤的盈利,維持核心競爭。”
“對外是各種暗改規則,糊弄消費者,精準殺熟,賺盡最後一波錢。”
林蕭然的話,讓葉臨臉上的表情也變得越來越凝重,“目前互聯網的行情就是,即便是身經百戰的程序員也無法置身事外,底層崗位被精準圍剿,優先淘汰,高層崗位未能幸免,無論,還是雙一流碩博連讀,隻要性價比低,年齡大,卷不動,收拾包袱幾乎是唯一結局。”
“而在裁員大逃殺中幸存下來的,不意味著有新機會,反而更忐忑焦慮了,隻能賣力工作,爭奪現有資源,陷入更進一步的內卷內耗。資本樂意所見,順應形勢縮減福利,可能停止下午茶供應,可能是某天不包餐了,或是宣布取消房補……某些大廠早些年倡導996、福報論,現今在輿論衝擊下開始倡導人文關懷,口號喊得響,要減壓減負,停止無意義內耗,強製準時下班。聽起來挺像那麽一回事,卻經不起細思,畢竟擠占員工的私人時間沒有減少,隻是手段變得更討巧,更隱秘。要知道,互聯網大部分工作都能通過遠程辦公解決,在大環境廝殺慘烈,各大廠搶奪業務的前提下,員工強製下班後依然得在家加班。有脾氣的年輕人,當然可以早點下班,手機一關領導別煩我,隻要月度kpi能按時完成,隻要有信心自己的績效不會拿到c或d。”
林蕭然聳了聳肩,重重的歎了口氣,繼續道:“所以,還是那股熟悉配方,它本質不在於是否準時下班,是否取消大小周,而是工作量有沒有降低,員工回到家後,有沒有拒絕工作、拒絕不回複與工作有關的任何消息的權利。很可惜,員工隻是被強製離開工位,工作量沒有絲毫減少,而在家辦公期間的水電網成本全由自己承擔,沒有餐補和加班費……萬一過勞猝死,公司還能推脫,說已經讓員工準時下班了,在家出事與公司無關。”
話已至此,林蕭然和葉臨對視一眼,臉上滿是苦笑,因為他們都是這麽過來的,也清楚彼此的想法。
還有比大廠員工更慘的嗎?有,大廠的外包員工。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廠都喜歡外包這種形式,成本可控,性價比極高,還能規避風險,就好像百萬外賣大軍、百萬快遞小哥一樣。
這裏麵還是有區別的:一種是人力外包,招聘成本更低的人員。他們長期處於鄙視鏈下遊,自嘲為二等公民,不僅工牌與正式員工不一樣,活動區域相對有限,甚至在工位緊缺的時候,還得給正式員工讓位。他們承擔最苦最累的活,無償加班,做著重複性機械工作,五險一金按最低標準繳納,無緣年終獎,隻為了那點轉正希望。可轉正希望相當渺茫,外包員工往往像血包一樣用完就丟。
第二種是業務外包,交給外部公司處理。有時候這些外包公司在招聘過程中,直接蹭大廠旗號,說是某某子公司,某地區分公司,怎麽忽悠怎麽來,進去後發現待遇相差得太遠。
所以往往會有這樣奇怪現象,某互聯網大廠明明有幾萬人,規章製度嚴絲合縫,業務井井有條,審核層層環扣,卻因為某宣傳海報犯下了幼稚錯誤,引起全網輿論轟炸。
這背後很可能是總部下達宣傳命令,接著層層外包克扣經費,到最後所有活都是外包公司的臨時工負責,就好比原本100萬預算方案,結果是領著三千月薪的臨時工兜底。
像前段時間某電商平台,將業務給了外包公司,外包公司找了試用期程序員來編碼。等到項目結束後,外包公司以試用期不合格勸退員工,這名程序員氣到刪除了自己代碼,最後被判刑了,整個過程充滿滑稽荒誕,帶著少許悲涼。
那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裏?出在了,一個人的努力總有盡頭,卑劣手段卻永無止境。
當然了,互聯網行業是天命所歸,被全社會媒體聚焦,一有命案就會曝光,家屬也能得到相應補償,但其它行業不是如此。
無數行業卷得動不了,傳統製造業、餐飲業、服務行業,它們的工作量不比互聯網少,卻拿著更低工資,哪怕是維權也缺乏發聲渠道,在互聯網濺不起多少水花。
宇宙中最殘酷的法則不是黑暗森林,而是熵增理論:任何事物最終一定是從有序走向無序。
早幾年前,這個理論在雞湯老板界很受歡迎,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不努力和鹹魚有什麽區別,不要經常在家裏會躺退化的,被用來鞭策員工要上進賣命。
人到30歲,熬不動就是熬不動了,不要試圖違反身體規律,猝死往往是大概率事件。
很多都市達人注重健身,注重身體機能,而許多有魄力的大公司,也會專門提供健身室,方便打工人釋放壓力。
但恰恰相反,正經公司根本不會設置健身室,員工到點自然下班;不正經的公司,設置健身室和台球室等休閑場所,就是為了捆綁員工時間。
可能許多人沒意識到,在高強度工作後,本身心肺功能的損耗已經相當嚴重,全身如緊繃的弦被拉到極限,這時你再進行任何運動,不管有氧還是無氧,隻要心跳加速,血壓就會飆升,猝死風險極高。
某些大廠猝死案例,就是在健身室裏發生。
許多文章告訴打工人如何注重身體,如何早睡,如何養生,不要熬夜等等,是正確的廢話沒有用,天天加班到淩晨,還想怎麽保證睡眠?
這一輛輛浩蕩前行的車,沿途搜刮掠奪,寸草不生,將各種軟件塞進臃腫的車廂裏,擠滿了大數據彈窗、放貸廣告、醫療保健等亂七八糟玩意,就像不倒翁大而不能倒,最終一往無前地衝向懸崖,誓要來個玉石俱焚作威脅狀。
普通的欄杆已經阻擋不住了,隻有真正狠下心布置紮胎釘,放空油箱,接手失控方向盤,才能讓這輛車的貪婪減速,從違規亂撞變得遵守交通規則,回歸正常,不再想著壓榨司機。
當什麽時候整個行業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內卷無用、增長無望、拚人力無效的時候,才會收縮陣線,調整臃腫結構,管住資本野望,回到原本的模樣。
林蕭然看向窗外,目光落到玄武湖上,沉默許久才開口道:“所以,我迫切的想跳出現狀,想著換一個方向,看看能不能渡過這場的寒冬。”
林蕭然吃了口蔬菜沙拉,語氣中聽不出絲毫情緒道:“前年興耀開始企劃工業的saas產品,看著產品從設計到上線,從第一個客戶到第n個客戶。然而在去年底時對於整個產品已經看不到方向和未來了,工業領域中不同行業的企業間的差異化很大。”
“產品本應該聚焦在某個行業,特定畫像的客戶進行售賣,奈何產品並無專業的運營團隊,無法持續迭代獲客運營策略,迫於發展和收入的壓力,產品開始接哪些本不屬於他畫像的客戶,這於產品不知是幸還是不幸……製造企業管理類型產品大多都是項目型交付的,因此我們的收入也是分為兩部分:產品收入和實施費。因為是saas產品,所以產品費用和實施費用均比傳統的本地實施的費用低,拿到的客戶也是腰部偏下的中小客戶,他們本身的管理能力就差,在產品演進過程中主要有幾個大問題……”
葉臨正在切牛排,稍微頓了一下,接話道:“研發成本高,實施成本高,產品續費難,渠道拓展難,產品範圍過大……所以我一直不太能理解,興耀科技為什麽會去做saas產品,現在的這個時間和大清亡了卻考中狀元有區別嗎?”
saas產品需要適應不同行業客戶,所以研發成本一直居高不下,產品通用能力要足夠強,這也意味著產品設計和研發投入都比較高,產品業務模型足夠通用加工具化配置支持加個性化的研發支持。
政府補貼的專精特新企業,這些企業在實施過程中由於管理能力差,無專項人員推進,老板有沒有出資也不夠重視,基本都會流失。
有規模的中型企業,這類企業在購買時基本都會選擇簽約3年,3年後大概率是部署到本地或者由於業務流程變化太大,需要換係統;
規模一般的小型客戶,這類客戶也會分兩種一種是經濟下滑時,最先要節省掉信息化的投入,而無法續費。
另外一種會覺得信息化可有可無,這種類型客戶的續費更多靠運營經理的持續運營。沒有運營團隊,僅有的一個解決方案經理更多精力在獲客上。
產品經理是多麵手,既要解決方案、也要做產品,必要時還要做運營和售後客服;當集團不同意跟產品運營做投入時,我曾表達過不滿\"如果不做運營投入,幹脆產品和研發的投入也不要了\",在這種情況下,很難保障產品gtm的效果。
同時實施人員需要高頻次的現場交互,去輔導客戶梳理數據、培訓、問題交互等,需要考慮到組織效率和邊界成本。
工業的管理產品售前重谘詢,所以對渠道也是有門檻的。另外由於前麵我們說的費用低的問題,很難給渠道留足夠的利潤,那麽渠道的積極性不高,這也導致了我們在渠道無法獲得有效的進展。
“有一句話叫\"當你的產品開始擴大範圍時,他就開始走下坡路了!\"隻可惜這句話我看到的太晚了,明白的太晚了,最開始擴大範圍是因為集團有個團隊有個行業類型客戶很集中。通過調研,我們判斷可行性較高,我們為了適應這類型客戶的管理場景,增加了很多功能。然而再實際推廣過程中我們發現,連老板都要看機台的企業,信息化目前階段還是個奢侈品,市場拓展宣布失敗。即使擴大了場景的產品範圍雖然足夠通用,但對於售賣和迭代來講難度都增大了。”
林蕭然不由得歎了口氣,繼續道:“雖然不願意承認,但是這個錯誤確實是需要我來承擔的……而在去年年底時,我已經看不到產品的發展路徑了,同樣整個興耀科技也在跟產品團隊一起不停進行複盤,期望能探索出一條新路線。這時集團請來了一位產品專家,也是目前興耀科技的股東之一。
“他於我而言是個老師,更是一個大大的驚喜,從此產品開啟了新階段。我們一起複盤了產品的發展路徑,盤點了客戶情況、分析了產品的優勢劣勢,決定從小的產品繼續探索saas產品的線上運營,用c端的用戶體驗驅動的設計模式,重構b端產品,實現0線下交付,重構產品商業模式,另外產品經過2年的不同行業客戶多場景的捶打,產品的通用模型能力和工具型能力都得到了較大的提升,大saas產品更新底層技術嚐試做私雲部署,做高客單價的項目,用以解決收入問題,這也算我們當時發展多行業時帶來的幸事……在項目過程中後,我發現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互聯網的寒冬要來了。”
“如果我沒有記錯,興耀科技的saas產品隻進行了小範圍的內測,並沒有正式上線。”
葉臨自然也會關注競爭公司的動態,當時他還挺看好興耀科技的saas項目,至於為什麽沒有落地,那就不得而知了。
林蕭然頓時覺得麵前的牛排瞬間沒了滋味,“其實在集團孵化產品於產品團隊是幸運的,我們稱之為有根創業,但同時帶來的阻礙也是很多的,如審批流程過長,我們想做個營銷活動,光論證的可行性加領導們的簽字就要1.5個月,等這個營銷能落地時,至少要2個月,這對於saas發展並不樂觀。在我們還沒有驗證這個商業模式可行性前,這個還未驗證的saas產品被按下了暫停鍵,即使我心中早就知道它的結果,但當這個消息來臨時,項目組的不少人還大哭了一場。說來慚愧,包括我自己,也沒能控製住自己的情緒,紅了眼眶。這個情緒有後悔、有不舍、有遺憾,產品進行過程,我盡力而為,但還是犯了很多錯誤,不少時候,組員的想法是對的,我仍舊堅信自己,當發現想彌補時,已經無力回天。”
“比這個更難的是我們的私有化產品由於跟集團內其他團隊的業務有相同部分,而且長期未產生收入,無法自賺自花而麵臨著被合並的結局……興耀集團目前已經砍掉了三塊不賺錢的業務,人員全部自行找崗,可目前寒冬即將來臨,哪還有崗位呢?其他部門也有裁員指標,從20%~40%不等。”
“因為是由我主導的項目組,並不想被合並,甚至還在想著要將大saas的產品做成工業組件,完善產品的gtm體係,最終達到產品可構建服務商生態賦能客戶的商業模式。想尋求產品的中長期發展,然而老韓跟我商量說,集團即使這次沒有砍掉我我們的項目組,但不代表半年後不會砍掉,需要在半年做到自負盈虧,短期不見效的事情都要停掉……我是興耀科技的cto,我可以拍拍屁股走人,去帶其它項目組,但其它人怎麽辦呢?”
“所以,這就是你選擇跳出舒適圈,選擇出來創業的理由?”葉臨用餐刀將瓷盤中的牛排分割成小塊,小塊的。
林蕭然釋然一笑,繼續道:“目前的互聯網行業有兩個關鍵詞叫業務收縮調整和裁員潮,這兩個詞的出現頻率高得令人發指。這不僅僅是一兩家企業因為經營不善,采取的收縮陣線策略,放眼望去整個互聯網都如此。事實上,從去年幾個大廠的財報都不太好看,增長放緩,淨利潤下滑明顯,當啃肉的開始喝湯,原本還能喝湯的對著湯渣發愁,連湯渣都吃不上的隻好排隊倒閉咯。”
葉臨短暫的思考後,歎了口氣,接話道:“互聯網過去黃金十年始終在野蠻增長,每天都能誕生一個新軟件和新平台,需求旺盛、投資炙熱。遊戲、直播、團購和教育蓬勃興盛,那個最瘋狂的燒錢階段,恰巧也是每個網民最憧憬的年代,平台讓利、優惠半價,各種羊毛薄到手軟,對大佬是真心敬仰,但我現在現在卻巴不得這些人去死。”
林蕭然放下的手裏的刀叉,舉起一旁的酒杯,痛飲而盡,沉聲道:“反壟斷的鐮刀揮下,先擴張後壟斷的路子終於行不通了,當下變成一種存量廝殺,再也沒有新的生態位出現,強者恒強,弱者賣房還債……賽道領域爭相倒閉,今天是教育,明天是遊戲,後天是金融,逐個爆破,波及整個上下遊產業。”
“甲方沒錢了,乙方群狼環伺,互相比拚賬期墊款、免費方案、團隊作戰、熬夜趕工,甚至卷到了談業務的人要有一定姿色。為了努力活下去,收縮業務是首選,關停邊緣部門,砍除虧損項目,裁撤低產業務,優先保證基本盤的盈利,維持核心競爭。”
“對外是各種暗改規則,糊弄消費者,精準殺熟,賺盡最後一波錢。”
林蕭然的話,讓葉臨臉上的表情也變得越來越凝重,“目前互聯網的行情就是,即便是身經百戰的程序員也無法置身事外,底層崗位被精準圍剿,優先淘汰,高層崗位未能幸免,無論,還是雙一流碩博連讀,隻要性價比低,年齡大,卷不動,收拾包袱幾乎是唯一結局。”
“而在裁員大逃殺中幸存下來的,不意味著有新機會,反而更忐忑焦慮了,隻能賣力工作,爭奪現有資源,陷入更進一步的內卷內耗。資本樂意所見,順應形勢縮減福利,可能停止下午茶供應,可能是某天不包餐了,或是宣布取消房補……某些大廠早些年倡導996、福報論,現今在輿論衝擊下開始倡導人文關懷,口號喊得響,要減壓減負,停止無意義內耗,強製準時下班。聽起來挺像那麽一回事,卻經不起細思,畢竟擠占員工的私人時間沒有減少,隻是手段變得更討巧,更隱秘。要知道,互聯網大部分工作都能通過遠程辦公解決,在大環境廝殺慘烈,各大廠搶奪業務的前提下,員工強製下班後依然得在家加班。有脾氣的年輕人,當然可以早點下班,手機一關領導別煩我,隻要月度kpi能按時完成,隻要有信心自己的績效不會拿到c或d。”
林蕭然聳了聳肩,重重的歎了口氣,繼續道:“所以,還是那股熟悉配方,它本質不在於是否準時下班,是否取消大小周,而是工作量有沒有降低,員工回到家後,有沒有拒絕工作、拒絕不回複與工作有關的任何消息的權利。很可惜,員工隻是被強製離開工位,工作量沒有絲毫減少,而在家辦公期間的水電網成本全由自己承擔,沒有餐補和加班費……萬一過勞猝死,公司還能推脫,說已經讓員工準時下班了,在家出事與公司無關。”
話已至此,林蕭然和葉臨對視一眼,臉上滿是苦笑,因為他們都是這麽過來的,也清楚彼此的想法。
還有比大廠員工更慘的嗎?有,大廠的外包員工。幾乎所有互聯網大廠都喜歡外包這種形式,成本可控,性價比極高,還能規避風險,就好像百萬外賣大軍、百萬快遞小哥一樣。
這裏麵還是有區別的:一種是人力外包,招聘成本更低的人員。他們長期處於鄙視鏈下遊,自嘲為二等公民,不僅工牌與正式員工不一樣,活動區域相對有限,甚至在工位緊缺的時候,還得給正式員工讓位。他們承擔最苦最累的活,無償加班,做著重複性機械工作,五險一金按最低標準繳納,無緣年終獎,隻為了那點轉正希望。可轉正希望相當渺茫,外包員工往往像血包一樣用完就丟。
第二種是業務外包,交給外部公司處理。有時候這些外包公司在招聘過程中,直接蹭大廠旗號,說是某某子公司,某地區分公司,怎麽忽悠怎麽來,進去後發現待遇相差得太遠。
所以往往會有這樣奇怪現象,某互聯網大廠明明有幾萬人,規章製度嚴絲合縫,業務井井有條,審核層層環扣,卻因為某宣傳海報犯下了幼稚錯誤,引起全網輿論轟炸。
這背後很可能是總部下達宣傳命令,接著層層外包克扣經費,到最後所有活都是外包公司的臨時工負責,就好比原本100萬預算方案,結果是領著三千月薪的臨時工兜底。
像前段時間某電商平台,將業務給了外包公司,外包公司找了試用期程序員來編碼。等到項目結束後,外包公司以試用期不合格勸退員工,這名程序員氣到刪除了自己代碼,最後被判刑了,整個過程充滿滑稽荒誕,帶著少許悲涼。
那問題到底出在了哪裏?出在了,一個人的努力總有盡頭,卑劣手段卻永無止境。
當然了,互聯網行業是天命所歸,被全社會媒體聚焦,一有命案就會曝光,家屬也能得到相應補償,但其它行業不是如此。
無數行業卷得動不了,傳統製造業、餐飲業、服務行業,它們的工作量不比互聯網少,卻拿著更低工資,哪怕是維權也缺乏發聲渠道,在互聯網濺不起多少水花。
宇宙中最殘酷的法則不是黑暗森林,而是熵增理論:任何事物最終一定是從有序走向無序。
早幾年前,這個理論在雞湯老板界很受歡迎,經常用來形容一個人不努力和鹹魚有什麽區別,不要經常在家裏會躺退化的,被用來鞭策員工要上進賣命。
人到30歲,熬不動就是熬不動了,不要試圖違反身體規律,猝死往往是大概率事件。
很多都市達人注重健身,注重身體機能,而許多有魄力的大公司,也會專門提供健身室,方便打工人釋放壓力。
但恰恰相反,正經公司根本不會設置健身室,員工到點自然下班;不正經的公司,設置健身室和台球室等休閑場所,就是為了捆綁員工時間。
可能許多人沒意識到,在高強度工作後,本身心肺功能的損耗已經相當嚴重,全身如緊繃的弦被拉到極限,這時你再進行任何運動,不管有氧還是無氧,隻要心跳加速,血壓就會飆升,猝死風險極高。
某些大廠猝死案例,就是在健身室裏發生。
許多文章告訴打工人如何注重身體,如何早睡,如何養生,不要熬夜等等,是正確的廢話沒有用,天天加班到淩晨,還想怎麽保證睡眠?
這一輛輛浩蕩前行的車,沿途搜刮掠奪,寸草不生,將各種軟件塞進臃腫的車廂裏,擠滿了大數據彈窗、放貸廣告、醫療保健等亂七八糟玩意,就像不倒翁大而不能倒,最終一往無前地衝向懸崖,誓要來個玉石俱焚作威脅狀。
普通的欄杆已經阻擋不住了,隻有真正狠下心布置紮胎釘,放空油箱,接手失控方向盤,才能讓這輛車的貪婪減速,從違規亂撞變得遵守交通規則,回歸正常,不再想著壓榨司機。
當什麽時候整個行業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內卷無用、增長無望、拚人力無效的時候,才會收縮陣線,調整臃腫結構,管住資本野望,回到原本的模樣。
林蕭然看向窗外,目光落到玄武湖上,沉默許久才開口道:“所以,我迫切的想跳出現狀,想著換一個方向,看看能不能渡過這場的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