禦書房內,暖光透過雕花窗欞傾灑而入,竭力驅散著整夜積聚的清冷孤寂之氣。皇帝李景炎身著常服,端坐在龍案之前,身姿雖依舊挺拔,卻難掩那一絲疲憊之色。
他雙眉緊鎖,目光仿若被磁石牢牢吸引,緊緊鎖在手中的密折之上。這密折詳盡記錄著南方清平府與江淮府兩地鹽政的重重積弊,此刻看來,仿若一道催命符,直直地揪著皇帝的心。
清平、江淮二府,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瀕江臨海,鹽場密密麻麻如星羅棋布,本應是國家鹽賦的堅實根基,滋養著天下萬民。
可如今,現實卻令人痛心疾首。官商相互勾結,蛇鼠一窩,舊有的鹽政製度腐朽不堪,亂象叢生。鹽稅虧空逐年擴大,宛如一個無底黑洞,無情地吞噬著國家的經濟血脈;私鹽肆意橫行於市井街巷,如同野草般泛濫成災,公然挑釁國法的威嚴;百姓們隻能無奈承受高價官鹽,生活苦不堪言,而國庫這邊,不僅沒有從中獲利,反而被那些貪婪的碩鼠啃食得千瘡百孔。
“傳鹽鐵使,梁崇生、都察禦院禦史丞裴文淵、戶部右侍郎蘇景明即刻進宮麵聖!”李景炎龍顏一沉,威嚴之聲仿若洪鍾,瞬間打破了禦書房內的寂靜。
傳旨太監領命,匆匆奔出,腳步急促,帶起細微的氣流,使得室內的燭火搖曳不定,那燭火似也感知到這場即將掀起的驚濤駭浪,不安地跳動著。
俄頃,三人魚貫而入,一進殿便伏地叩首,恭行君臣大禮。鹽鐵使梁崇生身形微胖,此刻額頭上豆大的汗珠簌簌滾落,麵色蒼白如紙,惶恐之情溢於言表;都察禦院禦史丞裴文淵身姿挺拔,目光炯炯有神,透著洞察奸佞的犀利之光;戶部右侍郎蘇景明麵容凝重,手中緊攥著賬冊,似有滿腹經綸亟待傾訴。
“梁崇生,你且講講,如今清平、江淮鹽場產量如何,為何官鹽售賣量持續下滑,稅銀卻少得可憐?”李景炎聲音低沉,卻字字如雷,直擊要害。
梁崇生顫抖著身軀,伏地囁嚅道:“陛下,臣罪該萬死……近年鹽場器械老化嚴重,修繕資金屢被克扣,鹽工們生計艱難,多有怠工現象,產量自是下滑。且私鹽販子狡黠無比,買通各方關節,私鹽大量混入市場,搶占份額,百姓們趨利,都去購買私鹽,官鹽滯銷,稅銀征收自然艱難啊!”
“哼!”李景炎怒從心起,冷哼一聲,“朕看是你監管不力,甚至與不法之徒暗通款曲,裴愛卿,說說督察院所呈。”
裴文淵上前一步,拱手正色道:“啟稟陛下,自禦史台改製為督察院以來,督察院便收到諸多關於南方清平、江淮兩地鹽政官員受賄縱容私鹽之事,鹽場賬目混亂無序,官員虛報開支、中飽私囊之舉屢見不鮮,更甚者,在鹽運途中,官商勾結偷換私鹽,以次充好,致使大量稅款流失,臣已查實梁崇生亦參與其中,其罪當誅。”
戶部侍郎蘇景明緊接著進言:“陛下,臣核算賬目發現,兩地鹽政虧空已危及國庫根本,長此以往,必動搖國本。臣以為,當務之急,需革新鹽政,一要撥款更新鹽場器械,提振產量;二要嚴懲貪腐官吏,以儆效尤;三要戶部協同鹽政,重新規劃鹽運路線,設卡嚴查私鹽,保官鹽銷路暢通。”
良久,李景炎緩緩抬起頭,目光冷峻堅定,仿若能穿透這宮牆,直射向那腐朽叢生的鹽政之地。他的聲音低沉而果決,在空曠的大殿內回響:“朕決意革新鹽政。這鹽,關乎國本民生,豈容蛀蟲肆意妄為!”
階下,梁崇生早已癱軟在地,麵如死灰。他本以為憑借自己多年在官場的周旋,能將那些虧空、貪腐之事瞞天過海,卻沒料到今日在這禦書房,被皇帝的幾句話徹底擊垮。
“梁崇生。”李景炎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盯向他,“你身為鹽政要員,身負朕與萬民的重托,卻監守自盜、瀆職懈怠,致使鹽價飛漲,私鹽橫行,百姓苦不堪言。即日起,革去你所有官職,交刑部嚴查……”
梁崇生顫抖著雙唇,還欲開口求饒,可在李景炎那不容置疑的威嚴下,終是一個字也吐不出來,隻能任由錦衣衛拖了下去。而李景炎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已在籌謀這場革新的布局。
……………………
羿日。
晨光熹微,金色的光輝透過雲層,灑落在巍峨壯麗的宮殿群之上,將那太和殿的琉璃瓦映照得熠熠生輝。朝會的鍾聲雄渾而悠長,餘韻在宮牆間回蕩,宣告著新一日朝堂議事的開啟。
大殿之內,群臣早已按照品階高低,整齊劃一地排班而立,個個身著朝服,頭戴烏紗,神情或肅穆、或沉思、或忐忑,皆在靜待皇帝李炎的駕臨。
須臾,一陣沉穩有力的腳步聲傳來,李景炎身著龍袍,頭戴冕旒,步伐莊重地步入大殿,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冕旒上的珠簾微微晃動,擋住了他此刻的神色,卻擋不住那撲麵而來的威嚴氣息。
李景炎目光如炬,緩緩掃過殿下的群臣,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響徹整個大殿,
“朕聞近日朝堂暗流湧動,諸卿所司之事,多有差池,民生之怨,不絕於耳,何也?”李景炎的聲音帶著幾分慍怒,在殿內久久回蕩。
群臣聞此,紛紛跪地,惶恐高呼:“臣等有罪,望陛下恕罪!”一時間,大殿內請罪之聲此起彼伏。
“哼,有罪?朕要的是切實的作為,而非這假意的請罪!”李景炎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司農卿,你先說說,為何各地糧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倉廩所儲之糧,都到何處去了?”
司農寺,司農卿道:“陛下,臣……臣聽聞乃是奸商囤貨,哄抬物價,臣等已在著力查辦,隻是……”
“隻是什麽?莫不是要拿這等托辭敷衍朕!”李景炎打斷他的話,眼神愈發冷峻。
麵對皇帝冷硬的話語,司農卿雖有所預料,但當這一刻來臨,心依舊猛地一沉,隻覺頭皮發麻,雙腿發軟。
他強撐著身體,上前一步,“撲通”一聲跪地,聲音發顫:“陛下,臣……臣失職,有負聖恩,懇請辭官謝罪。”此刻他麵若死灰,不敢抬頭直視龍顏,隻盼著這場風波莫要將自己徹底吞噬,殿內靜謐無聲,眾人目光齊聚在他顫抖的身軀上,似在等待皇帝的最終裁決,得又空出一個官位。
李景炎,麵無表情的道:“準奏。”
這時,一直沉默的禦史中,一人奏道:“陛下,臣以為,此非司農卿,一人之責,各地司農官員監管不力,中飽私囊者大有人在,當徹查嚴辦,以平民憤。”
李景炎微微點頭,目光投向其他大臣:“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交頭接耳,片刻後,一官員上前:“陛下,劉禦史所言甚是,臣請旨,選派能吏奔赴各地,督查倉務,嚴懲不法。”
李景炎沉思片刻,沉聲道:“準奏。諸卿當各司其職,同心協力,若再有推諉懈怠、罔顧民生之事,朕絕不輕饒!即日起,朕會密切關注各地動向,望爾等好自為之。”
“遵旨!”群臣齊聲應和,朝會的凝重氣氛,在這齊聲高呼中,不斷凝結。
皇帝李景炎高坐龍椅,龍袍的金色繡紋在燭火映照下透著冷峻光芒,他麵色陰沉,目光緩緩掃過階下群臣,聲音低沉且威嚴:
“眾卿家可還記得,我朝立國之後,鹽稅一項,每年能穩穩入賬數百萬兩白銀,那可是充盈國庫、支撐各項大政實施的雄厚根基。彼時,百姓守著幾畝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鹽為三餐必需,稅源自然豐沛。可如今呢?瞧瞧這賬目,鹽稅竟然連八十萬兩都湊不齊,偌大的差距,究竟是何緣故!”
說到此處少年皇帝話語頓了頓,殿內頓時鴉雀無聲,群臣皆豎起耳朵,生怕錯過一字半句。“如今,東南沿海之清平、江淮兩地,鹽政弊病叢生,猶如附骨之疽,不斷侵蝕著我朝的根基。貪腐之風猖獗肆虐,鹽稅大量流失,致使國庫空虛,諸多民生工程、軍備開支皆受掣肘。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朕心甚憂。”
話語剛落,群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麵露驚惶之色,似是此刻才知曉局勢竟已如此嚴峻;有的搖頭歎息,為這兩地鹽政的糜爛而痛心;還有的目光閃爍,暗自揣測著皇帝此番整治的決心與後續的朝堂格局變動。
李炎見此情景,眉頭微微一皺,糾儀官一聲鞭響,大殿瞬間又恢複了安靜。他繼而望向站在前列的大理寺卿包拯與都察院左都禦史海瑞,目光中滿是期許與信任:
“包卿、劉卿,朕深知你二人一向剛正不阿、清廉能幹,在過往諸多事務中展現出非凡的謀略與膽識。如今,朕欲委二人為欽差前往這南方兩地厘清鹽政,徹查貪腐,還鹽政以清明,保鹽稅足額上繳國庫,解我朝鹽政之急。”
眾臣微微側目。
包拯聞旨,身姿挺拔,穩步出列。他身著一襲黑色朝服,領口與袖口處的白色滾邊顯得格外醒目,襯得他麵容冷峻如霜,猶如那暗夜中的包公,不怒自威。
他目光堅定地直視著皇帝,拱手行禮,聲音洪亮而沉穩:“臣領旨。鹽政一事,關乎民生福祉,關乎國用根基,臣承蒙聖恩,忝居大理寺卿之位,必當竭盡所能,不負陛下所托。隻是,臣亦深知這兩地鹽商、鹽場、官府之間關係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南方諸多勢力為謀取私利,早已結成攻守同盟,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軒然大波,不僅查案受阻,甚至累及地方民生。故臣懇請陛下明示查案之界限與方略,以便臣等行事有所依循,少走彎路。”
都察院左都禦史海瑞緊隨其後,上前一步,躬身行禮,態度恭敬而誠懇:“臣附議包大人所言。臣在平日裏亦聽聞長淮、淮西兩地私鹽泛濫成災,幾近失控之態,官商勾結,沆瀣一氣,諸多勢力相互庇佑,為非作歹。若無陛下聖意撐腰,若無明確之策指引,臣等此番前往,恐真如逆水行舟,舉步維艱。還望陛下詳加斟酌,給予臣等堅實後盾。”
李炎微微頷首,顯然對二人的謹慎態度頗為滿意,他早有思量,此刻不慌不忙地說道:“朕既委你二人此重任,自然知曉其中艱難險阻,亦已為你們籌備周全。”
他微微坐直身體,目光掃視群臣,以示鄭重:“其一,朕特允你二人便宜行事之權。此次查案,以隆慶十三年為界限,此前舊賬暫不做深究,先著力清查當下正在發生的貪腐行徑,穩住局麵,徐徐圖之。如此,既能避免過度翻舊賬引發的動蕩,又可集中精力直擊要害,讓那些妄圖蒙混過關的不法之徒無所遁形。”
“其二,考成法將嚴行於兩地涉鹽衙門。自即日起,官員績效將與其作為緊密掛鉤,但凡有再敢伸手貪墨、阻撓查案者,一經查實,絕不姑息。朕會派遣專人密切監督考成法執行情況,確保每一位官員都能盡職盡責,為厘清鹽政貢獻力量。有能者,朕必不吝嘉獎;有罪者,哪怕位高權重,也難逃國法懲處。”
“其三,你二人此行需著重梳理鹽稅征收、轉運流程。從鹽場產出,到鹽商收購,再到轉運分銷,每一個環節都要徹查清楚,截斷那些中飽私囊的罪惡之路,務必使鹽稅如實、足額地充盈國庫。同時,對於那些因鹽政腐敗而受苦的百姓,要妥善安置,安撫民心,切不可激化矛盾,引發民亂。”
包拯、海瑞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決然與堅毅,二人齊聲應道:“臣等遵旨。陛下思慮周全,臣等定當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哪怕前路荊棘滿布,刀山火海,亦絕不退縮半步。”
李景炎抬手輕輕一揮,神色關切:“你二人為欽差可節製州政,賜先斬後奏之權,朕亦會遣得力之軍護衛你二人周全,確保查案過程不受無端幹擾。另撥內帑專款,用作前期清查、安置鹽民等一應開銷。朕望卿等早日肅清鹽政亂象,還我朝一片清明海疆,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國庫充實豐饒。”
“臣謝,陛下隆恩。”兩人恭敬應聲道。
“荒狼,陰豺,聽旨。”李景炎身著玄色錦袍,身姿挺拔如鬆,麵龐冷峻,雙眸深邃似淵,微微頷首間,盡顯上位者的威嚴。
他目光如炬,緩緩望向武官行列,那裏,兩位身著華麗盔甲的百戰穿甲軍將領——荒狼和陰豺,宛如兩尊戰神屹立。
荒狼將軍,身形魁梧壯碩,足有八尺有餘,虎背熊腰。
陰豺將軍則與荒狼截然不同,身形略顯瘦削,卻透著一股陰鷙之氣。
李景炎開口,聲如洪鍾:“今令你二人,各率一萬百戰穿甲軍,隨行欽差隊伍護,衛出行,入駐清平,江淮府,並節製這兩州諸軍事,以防兩州悍匪鹽梟作亂。”
荒狼,陰豺,兩人聞令,單膝跪地,動作幹脆利落,發出“哐當”一聲悶響,雙手抱拳,高高舉過頭頂,同時朗聲道:“末將領旨!”
話音落下,朝堂之上,氣氛瞬間凝重如鉛,文武百官聞言,悚然一驚,仿若一道驚雷在心頭炸響。
陛下這是,明擺著,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文武百官眼角餘光,偷偷撇向站在前列的南方三王,心頭莫名。
他雙眉緊鎖,目光仿若被磁石牢牢吸引,緊緊鎖在手中的密折之上。這密折詳盡記錄著南方清平府與江淮府兩地鹽政的重重積弊,此刻看來,仿若一道催命符,直直地揪著皇帝的心。
清平、江淮二府,地理位置得天獨厚,瀕江臨海,鹽場密密麻麻如星羅棋布,本應是國家鹽賦的堅實根基,滋養著天下萬民。
可如今,現實卻令人痛心疾首。官商相互勾結,蛇鼠一窩,舊有的鹽政製度腐朽不堪,亂象叢生。鹽稅虧空逐年擴大,宛如一個無底黑洞,無情地吞噬著國家的經濟血脈;私鹽肆意橫行於市井街巷,如同野草般泛濫成災,公然挑釁國法的威嚴;百姓們隻能無奈承受高價官鹽,生活苦不堪言,而國庫這邊,不僅沒有從中獲利,反而被那些貪婪的碩鼠啃食得千瘡百孔。
“傳鹽鐵使,梁崇生、都察禦院禦史丞裴文淵、戶部右侍郎蘇景明即刻進宮麵聖!”李景炎龍顏一沉,威嚴之聲仿若洪鍾,瞬間打破了禦書房內的寂靜。
傳旨太監領命,匆匆奔出,腳步急促,帶起細微的氣流,使得室內的燭火搖曳不定,那燭火似也感知到這場即將掀起的驚濤駭浪,不安地跳動著。
俄頃,三人魚貫而入,一進殿便伏地叩首,恭行君臣大禮。鹽鐵使梁崇生身形微胖,此刻額頭上豆大的汗珠簌簌滾落,麵色蒼白如紙,惶恐之情溢於言表;都察禦院禦史丞裴文淵身姿挺拔,目光炯炯有神,透著洞察奸佞的犀利之光;戶部右侍郎蘇景明麵容凝重,手中緊攥著賬冊,似有滿腹經綸亟待傾訴。
“梁崇生,你且講講,如今清平、江淮鹽場產量如何,為何官鹽售賣量持續下滑,稅銀卻少得可憐?”李景炎聲音低沉,卻字字如雷,直擊要害。
梁崇生顫抖著身軀,伏地囁嚅道:“陛下,臣罪該萬死……近年鹽場器械老化嚴重,修繕資金屢被克扣,鹽工們生計艱難,多有怠工現象,產量自是下滑。且私鹽販子狡黠無比,買通各方關節,私鹽大量混入市場,搶占份額,百姓們趨利,都去購買私鹽,官鹽滯銷,稅銀征收自然艱難啊!”
“哼!”李景炎怒從心起,冷哼一聲,“朕看是你監管不力,甚至與不法之徒暗通款曲,裴愛卿,說說督察院所呈。”
裴文淵上前一步,拱手正色道:“啟稟陛下,自禦史台改製為督察院以來,督察院便收到諸多關於南方清平、江淮兩地鹽政官員受賄縱容私鹽之事,鹽場賬目混亂無序,官員虛報開支、中飽私囊之舉屢見不鮮,更甚者,在鹽運途中,官商勾結偷換私鹽,以次充好,致使大量稅款流失,臣已查實梁崇生亦參與其中,其罪當誅。”
戶部侍郎蘇景明緊接著進言:“陛下,臣核算賬目發現,兩地鹽政虧空已危及國庫根本,長此以往,必動搖國本。臣以為,當務之急,需革新鹽政,一要撥款更新鹽場器械,提振產量;二要嚴懲貪腐官吏,以儆效尤;三要戶部協同鹽政,重新規劃鹽運路線,設卡嚴查私鹽,保官鹽銷路暢通。”
良久,李景炎緩緩抬起頭,目光冷峻堅定,仿若能穿透這宮牆,直射向那腐朽叢生的鹽政之地。他的聲音低沉而果決,在空曠的大殿內回響:“朕決意革新鹽政。這鹽,關乎國本民生,豈容蛀蟲肆意妄為!”
階下,梁崇生早已癱軟在地,麵如死灰。他本以為憑借自己多年在官場的周旋,能將那些虧空、貪腐之事瞞天過海,卻沒料到今日在這禦書房,被皇帝的幾句話徹底擊垮。
“梁崇生。”李景炎的目光如炬,直直地盯向他,“你身為鹽政要員,身負朕與萬民的重托,卻監守自盜、瀆職懈怠,致使鹽價飛漲,私鹽橫行,百姓苦不堪言。即日起,革去你所有官職,交刑部嚴查……”
梁崇生顫抖著雙唇,還欲開口求饒,可在李景炎那不容置疑的威嚴下,終是一個字也吐不出來,隻能任由錦衣衛拖了下去。而李景炎望著他離去的背影,心中已在籌謀這場革新的布局。
……………………
羿日。
晨光熹微,金色的光輝透過雲層,灑落在巍峨壯麗的宮殿群之上,將那太和殿的琉璃瓦映照得熠熠生輝。朝會的鍾聲雄渾而悠長,餘韻在宮牆間回蕩,宣告著新一日朝堂議事的開啟。
大殿之內,群臣早已按照品階高低,整齊劃一地排班而立,個個身著朝服,頭戴烏紗,神情或肅穆、或沉思、或忐忑,皆在靜待皇帝李炎的駕臨。
須臾,一陣沉穩有力的腳步聲傳來,李景炎身著龍袍,頭戴冕旒,步伐莊重地步入大殿,端坐在那高高在上的龍椅之上。冕旒上的珠簾微微晃動,擋住了他此刻的神色,卻擋不住那撲麵而來的威嚴氣息。
李景炎目光如炬,緩緩掃過殿下的群臣,良久,他才緩緩開口,聲音低沉卻響徹整個大殿,
“朕聞近日朝堂暗流湧動,諸卿所司之事,多有差池,民生之怨,不絕於耳,何也?”李景炎的聲音帶著幾分慍怒,在殿內久久回蕩。
群臣聞此,紛紛跪地,惶恐高呼:“臣等有罪,望陛下恕罪!”一時間,大殿內請罪之聲此起彼伏。
“哼,有罪?朕要的是切實的作為,而非這假意的請罪!”李景炎猛地一拍龍椅扶手:“司農卿,你先說說,為何各地糧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各地倉廩所儲之糧,都到何處去了?”
司農寺,司農卿道:“陛下,臣……臣聽聞乃是奸商囤貨,哄抬物價,臣等已在著力查辦,隻是……”
“隻是什麽?莫不是要拿這等托辭敷衍朕!”李景炎打斷他的話,眼神愈發冷峻。
麵對皇帝冷硬的話語,司農卿雖有所預料,但當這一刻來臨,心依舊猛地一沉,隻覺頭皮發麻,雙腿發軟。
他強撐著身體,上前一步,“撲通”一聲跪地,聲音發顫:“陛下,臣……臣失職,有負聖恩,懇請辭官謝罪。”此刻他麵若死灰,不敢抬頭直視龍顏,隻盼著這場風波莫要將自己徹底吞噬,殿內靜謐無聲,眾人目光齊聚在他顫抖的身軀上,似在等待皇帝的最終裁決,得又空出一個官位。
李景炎,麵無表情的道:“準奏。”
這時,一直沉默的禦史中,一人奏道:“陛下,臣以為,此非司農卿,一人之責,各地司農官員監管不力,中飽私囊者大有人在,當徹查嚴辦,以平民憤。”
李景炎微微點頭,目光投向其他大臣:“眾卿以為如何?”
群臣交頭接耳,片刻後,一官員上前:“陛下,劉禦史所言甚是,臣請旨,選派能吏奔赴各地,督查倉務,嚴懲不法。”
李景炎沉思片刻,沉聲道:“準奏。諸卿當各司其職,同心協力,若再有推諉懈怠、罔顧民生之事,朕絕不輕饒!即日起,朕會密切關注各地動向,望爾等好自為之。”
“遵旨!”群臣齊聲應和,朝會的凝重氣氛,在這齊聲高呼中,不斷凝結。
皇帝李景炎高坐龍椅,龍袍的金色繡紋在燭火映照下透著冷峻光芒,他麵色陰沉,目光緩緩掃過階下群臣,聲音低沉且威嚴:
“眾卿家可還記得,我朝立國之後,鹽稅一項,每年能穩穩入賬數百萬兩白銀,那可是充盈國庫、支撐各項大政實施的雄厚根基。彼時,百姓守著幾畝薄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鹽為三餐必需,稅源自然豐沛。可如今呢?瞧瞧這賬目,鹽稅竟然連八十萬兩都湊不齊,偌大的差距,究竟是何緣故!”
說到此處少年皇帝話語頓了頓,殿內頓時鴉雀無聲,群臣皆豎起耳朵,生怕錯過一字半句。“如今,東南沿海之清平、江淮兩地,鹽政弊病叢生,猶如附骨之疽,不斷侵蝕著我朝的根基。貪腐之風猖獗肆虐,鹽稅大量流失,致使國庫空虛,諸多民生工程、軍備開支皆受掣肘。長此以往,國將不國,朕心甚憂。”
話語剛落,群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有的麵露驚惶之色,似是此刻才知曉局勢竟已如此嚴峻;有的搖頭歎息,為這兩地鹽政的糜爛而痛心;還有的目光閃爍,暗自揣測著皇帝此番整治的決心與後續的朝堂格局變動。
李炎見此情景,眉頭微微一皺,糾儀官一聲鞭響,大殿瞬間又恢複了安靜。他繼而望向站在前列的大理寺卿包拯與都察院左都禦史海瑞,目光中滿是期許與信任:
“包卿、劉卿,朕深知你二人一向剛正不阿、清廉能幹,在過往諸多事務中展現出非凡的謀略與膽識。如今,朕欲委二人為欽差前往這南方兩地厘清鹽政,徹查貪腐,還鹽政以清明,保鹽稅足額上繳國庫,解我朝鹽政之急。”
眾臣微微側目。
包拯聞旨,身姿挺拔,穩步出列。他身著一襲黑色朝服,領口與袖口處的白色滾邊顯得格外醒目,襯得他麵容冷峻如霜,猶如那暗夜中的包公,不怒自威。
他目光堅定地直視著皇帝,拱手行禮,聲音洪亮而沉穩:“臣領旨。鹽政一事,關乎民生福祉,關乎國用根基,臣承蒙聖恩,忝居大理寺卿之位,必當竭盡所能,不負陛下所托。隻是,臣亦深知這兩地鹽商、鹽場、官府之間關係錯綜複雜,盤根錯節,牽一發而動全身。南方諸多勢力為謀取私利,早已結成攻守同盟,稍有不慎,便可能引發軒然大波,不僅查案受阻,甚至累及地方民生。故臣懇請陛下明示查案之界限與方略,以便臣等行事有所依循,少走彎路。”
都察院左都禦史海瑞緊隨其後,上前一步,躬身行禮,態度恭敬而誠懇:“臣附議包大人所言。臣在平日裏亦聽聞長淮、淮西兩地私鹽泛濫成災,幾近失控之態,官商勾結,沆瀣一氣,諸多勢力相互庇佑,為非作歹。若無陛下聖意撐腰,若無明確之策指引,臣等此番前往,恐真如逆水行舟,舉步維艱。還望陛下詳加斟酌,給予臣等堅實後盾。”
李炎微微頷首,顯然對二人的謹慎態度頗為滿意,他早有思量,此刻不慌不忙地說道:“朕既委你二人此重任,自然知曉其中艱難險阻,亦已為你們籌備周全。”
他微微坐直身體,目光掃視群臣,以示鄭重:“其一,朕特允你二人便宜行事之權。此次查案,以隆慶十三年為界限,此前舊賬暫不做深究,先著力清查當下正在發生的貪腐行徑,穩住局麵,徐徐圖之。如此,既能避免過度翻舊賬引發的動蕩,又可集中精力直擊要害,讓那些妄圖蒙混過關的不法之徒無所遁形。”
“其二,考成法將嚴行於兩地涉鹽衙門。自即日起,官員績效將與其作為緊密掛鉤,但凡有再敢伸手貪墨、阻撓查案者,一經查實,絕不姑息。朕會派遣專人密切監督考成法執行情況,確保每一位官員都能盡職盡責,為厘清鹽政貢獻力量。有能者,朕必不吝嘉獎;有罪者,哪怕位高權重,也難逃國法懲處。”
“其三,你二人此行需著重梳理鹽稅征收、轉運流程。從鹽場產出,到鹽商收購,再到轉運分銷,每一個環節都要徹查清楚,截斷那些中飽私囊的罪惡之路,務必使鹽稅如實、足額地充盈國庫。同時,對於那些因鹽政腐敗而受苦的百姓,要妥善安置,安撫民心,切不可激化矛盾,引發民亂。”
包拯、海瑞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眼中看到了決然與堅毅,二人齊聲應道:“臣等遵旨。陛下思慮周全,臣等定當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哪怕前路荊棘滿布,刀山火海,亦絕不退縮半步。”
李景炎抬手輕輕一揮,神色關切:“你二人為欽差可節製州政,賜先斬後奏之權,朕亦會遣得力之軍護衛你二人周全,確保查案過程不受無端幹擾。另撥內帑專款,用作前期清查、安置鹽民等一應開銷。朕望卿等早日肅清鹽政亂象,還我朝一片清明海疆,讓百姓安居樂業,讓國庫充實豐饒。”
“臣謝,陛下隆恩。”兩人恭敬應聲道。
“荒狼,陰豺,聽旨。”李景炎身著玄色錦袍,身姿挺拔如鬆,麵龐冷峻,雙眸深邃似淵,微微頷首間,盡顯上位者的威嚴。
他目光如炬,緩緩望向武官行列,那裏,兩位身著華麗盔甲的百戰穿甲軍將領——荒狼和陰豺,宛如兩尊戰神屹立。
荒狼將軍,身形魁梧壯碩,足有八尺有餘,虎背熊腰。
陰豺將軍則與荒狼截然不同,身形略顯瘦削,卻透著一股陰鷙之氣。
李景炎開口,聲如洪鍾:“今令你二人,各率一萬百戰穿甲軍,隨行欽差隊伍護,衛出行,入駐清平,江淮府,並節製這兩州諸軍事,以防兩州悍匪鹽梟作亂。”
荒狼,陰豺,兩人聞令,單膝跪地,動作幹脆利落,發出“哐當”一聲悶響,雙手抱拳,高高舉過頭頂,同時朗聲道:“末將領旨!”
話音落下,朝堂之上,氣氛瞬間凝重如鉛,文武百官聞言,悚然一驚,仿若一道驚雷在心頭炸響。
陛下這是,明擺著,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文武百官眼角餘光,偷偷撇向站在前列的南方三王,心頭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