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早晨。
燕國京城,皇宮。
禦書房。
剛剛上完早朝的李景炎端坐在禦桌前,回想著昨日與王城遠等人的坦誠相言,不免有些感慨!
想不到兩位實權二品軍侯,會如此識趣,在這關鍵的檔口選擇了激流勇退卸甲歸田,倒是省了自己一番功夫。
這也算是個不錯的收獲,如今西境和北境總體上可以算是安穩了,就剩下東境與南境需要花費更多心思。
踏踏――
禦書房內,清脆的腳步聲響起,內監小福子領著一群太監,托舉著層層疊疊的卷宗,來到禦桌前放下,笑道:
“陛下,這些都是近年來,南境邊軍主帥沐侯府沐風,和南境三川防線有關的卷宗與奏章,請陛下預覽。”
李景炎一邊翻動奏章,一邊頭也不抬的隨口道:“先帝年間被貶斥或流放,關押,致仕的改革派官員可到齊了,京中可有什麽流言?”
“回稟陛下。”小福子微微恭身笑道:“一幹人等,以於昨日午時便已全部到齊,如今下榻在四方館,好不熱鬧……”
“這幾日京中盛傳,陛下天縱英才,有紹興皇帝之風,都在言說陛下欲興變法之事,民間非議甚多……”
李景炎微微頷首:“既然人已到齊,那便按之前擬定的章程,去四方館宣旨吧!”
“奴婢遵旨。”小福子從禦桌上接過聖旨領命而去。
………………
禦書房內,李景炎仔細翻閱著關於南境的資料。
燕國開國神武三年,燕王朝為了徹底鏟除盤踞在南方的割據勢力梁王,命沐劍和葉英等人率三十萬大軍南下。
梁王自恃南方山高地險,坐擁三川天險防線,壓根沒把沐劍等人放在眼裏。
誰料沐劍要的就是這個稍縱即逝的良機,他趁著梁人心懷僥幸,一路斬將奪旗,僅用了一百多天就打到了梁國都城。
梁王大驚失色,可事到如今,後悔也晚了。眼見燕軍破城就在頃刻之間,梁王隻得帶著全家老小來到滇南,先親手縊死愛妃,而後高喊著“我宗室,無降理”飲鴆自盡。
隨著梁王之死,剩餘殘部世家門閥望風而降。神武四年,沐劍率領大軍徹底平定南方全境。
燕帝大喜之下,封沐劍為平南侯,令其鎮守滇雲兩地。
自此,“沐氏家族”正式開啟了與滇雲兩地世家門閥的爭鬥。
神武五年,沐劍入滇雲。此時的滇雲,尚未走出戰爭的陰霾,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為了盡快恢複經濟,沐劍大舉鼓勵人們屯田,滇雲百姓在沐英的帶動下,在短短十年間,屯田總數就超過了百萬畝。
與此同時,沐劍還在滇雲開設了諸多馬場,推行“馬政”,為燕國的戰備軍馬儲存,提供了充足的後援力量。
種種富國強民的好政策,不僅讓沐劍贏得了滇雲百姓的愛戴,可惜,沐劍能文能武,卻天不假年。神武二十五年,嘔血病逝。消息傳來,神武皇帝悲痛無比,下旨追封沐劍為寧安王。
紹興年間,紹興皇帝變法圖強整軍備武,平南侯沐陽素有壯誌,積極響應皇帝號召,也由此得到紹興皇帝的重用和扶持。
成為南方的軍方改革派代表,在紹興皇帝在北方大刀闊斧的改革期間,成為鎮壓南方世家門閥蠢蠢欲動的基石。
可惜,隨著“蠱傀之案”爆發至紹興皇帝的忽然暴斃,改革大勢嘎然而止,北方由此大亂,朝廷無暇顧及南方。
沐侯府失去了北方的支持,麵對南方各大門閥世家步步緊逼,最終隻能兵戎相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南方各大門閥世家,如波濤般的聯合反撲中,沐侯府漸漸落入下風,短短幾年叛軍先後攻下大古、定遠、南安,全滇震動。
隨後,沐府陷落。
幼子沐風,帶領家兵艱難殺出城外,長子沐天,次子沐辰,母親李氏,和妻子劉氏逃離中被亂兵砍死,三位女兒倉卒中逃入尼姑庵自盡,沐陽的弟弟沐澤和沐潤也都,及其子女盡皆戰死。
滇南之亂後,沐侯府殘餘勢力,隻能且戰且退,直至退至三川防線,沐侯府一脈也在此次叛亂中死傷慘重,沐陽也在最後一戰中戰死,僅留一支血脈,人丁單薄。
直至隆慶年間,隆慶皇帝徹底穩固北方形勢,開始著力解決南方尾大不掉之勢。
再次重用沐家幼子沐風,經年累月,一舉奪回了三川防線,並由沐侯府統領二十萬大軍,五大營鎮守三川防線,對外抵禦南楚北上,對內防壓南方三王至今。
沐家是開國僅存至今,碩果僅存的實權君侯。
沐風,時年祖籍安定,寧安王沐劍第十二世孫,其父沐陽,年僅三十歲的沐風世襲侯爵,現擔任鎮南大將軍,少年時便隨父征戰,履曆戰功,如今正值壯年。
禦案後李景炎手指輕擊桌麵,從沐侯府一脈的履曆來看,稱得上是世代忠烈。
現如今,北境和西境的兵權收縮中央,有兩位老丈人的配合,已無大礙,南境的兵權,不可操之過急,還得緩緩圖之。
想要徹底解決南方三王的問題,還得沐侯府的配合,三王是一鍋夾生飯,夾生就夾生,也要一口吃掉它。
“希望三位好王叔,入京大朝會後,能夠懸崖勒馬,免得自己這個好侄子難做啊!”
李景炎嘴角微翹。
思緒間一小太監默默來報:
“啟奏陛下,禮部尚書,李元洪求見!”
李景炎一怔,道:“宣。”
不一會兒。
看著胡須皆白,月前還精神抖擻,如今走路都是有些,顫顫巍巍的老尚書李元洪,自那晚談話後猶如泄了氣的皮球,不再有往日精神的老尚書。
李景炎眼神複雜,倒是沒有太大的觸動,於原身而言這位老尚書在孤苦無依危難之際,伸出援手將其帶入宗人府,是整個冬天裏的一把暖陽,而如今這暖陽中卻帶著一抹陰影,老尚書對小皇帝終究是有些愧疚的。
“臣,禮部尚書,李元洪,參見陛下。”老尚書目視少年天子,躬身行禮道。
李景炎目光溫和,笑道:“老姚公免禮,平身,來人,賜座。”
李元洪坐下後,將準備好的一封奏章遞到隨侍太監手中,道:
“啟奏陛下,明日便是朔日大朝,陛下初臨大寶,對此難免有生疏之處,這是朝會具體章程,呈請陛下預覽。”
“臣……”
李元洪還亦有奏,卻被殿外一道太監急迫的聲音打斷:
“陛下,東境潭州、翼州八百裏加急軍報!”
禮部尚書李元洪,悚然一驚。
燕國京城,皇宮。
禦書房。
剛剛上完早朝的李景炎端坐在禦桌前,回想著昨日與王城遠等人的坦誠相言,不免有些感慨!
想不到兩位實權二品軍侯,會如此識趣,在這關鍵的檔口選擇了激流勇退卸甲歸田,倒是省了自己一番功夫。
這也算是個不錯的收獲,如今西境和北境總體上可以算是安穩了,就剩下東境與南境需要花費更多心思。
踏踏――
禦書房內,清脆的腳步聲響起,內監小福子領著一群太監,托舉著層層疊疊的卷宗,來到禦桌前放下,笑道:
“陛下,這些都是近年來,南境邊軍主帥沐侯府沐風,和南境三川防線有關的卷宗與奏章,請陛下預覽。”
李景炎一邊翻動奏章,一邊頭也不抬的隨口道:“先帝年間被貶斥或流放,關押,致仕的改革派官員可到齊了,京中可有什麽流言?”
“回稟陛下。”小福子微微恭身笑道:“一幹人等,以於昨日午時便已全部到齊,如今下榻在四方館,好不熱鬧……”
“這幾日京中盛傳,陛下天縱英才,有紹興皇帝之風,都在言說陛下欲興變法之事,民間非議甚多……”
李景炎微微頷首:“既然人已到齊,那便按之前擬定的章程,去四方館宣旨吧!”
“奴婢遵旨。”小福子從禦桌上接過聖旨領命而去。
………………
禦書房內,李景炎仔細翻閱著關於南境的資料。
燕國開國神武三年,燕王朝為了徹底鏟除盤踞在南方的割據勢力梁王,命沐劍和葉英等人率三十萬大軍南下。
梁王自恃南方山高地險,坐擁三川天險防線,壓根沒把沐劍等人放在眼裏。
誰料沐劍要的就是這個稍縱即逝的良機,他趁著梁人心懷僥幸,一路斬將奪旗,僅用了一百多天就打到了梁國都城。
梁王大驚失色,可事到如今,後悔也晚了。眼見燕軍破城就在頃刻之間,梁王隻得帶著全家老小來到滇南,先親手縊死愛妃,而後高喊著“我宗室,無降理”飲鴆自盡。
隨著梁王之死,剩餘殘部世家門閥望風而降。神武四年,沐劍率領大軍徹底平定南方全境。
燕帝大喜之下,封沐劍為平南侯,令其鎮守滇雲兩地。
自此,“沐氏家族”正式開啟了與滇雲兩地世家門閥的爭鬥。
神武五年,沐劍入滇雲。此時的滇雲,尚未走出戰爭的陰霾,民生凋敝,百廢待興。為了盡快恢複經濟,沐劍大舉鼓勵人們屯田,滇雲百姓在沐英的帶動下,在短短十年間,屯田總數就超過了百萬畝。
與此同時,沐劍還在滇雲開設了諸多馬場,推行“馬政”,為燕國的戰備軍馬儲存,提供了充足的後援力量。
種種富國強民的好政策,不僅讓沐劍贏得了滇雲百姓的愛戴,可惜,沐劍能文能武,卻天不假年。神武二十五年,嘔血病逝。消息傳來,神武皇帝悲痛無比,下旨追封沐劍為寧安王。
紹興年間,紹興皇帝變法圖強整軍備武,平南侯沐陽素有壯誌,積極響應皇帝號召,也由此得到紹興皇帝的重用和扶持。
成為南方的軍方改革派代表,在紹興皇帝在北方大刀闊斧的改革期間,成為鎮壓南方世家門閥蠢蠢欲動的基石。
可惜,隨著“蠱傀之案”爆發至紹興皇帝的忽然暴斃,改革大勢嘎然而止,北方由此大亂,朝廷無暇顧及南方。
沐侯府失去了北方的支持,麵對南方各大門閥世家步步緊逼,最終隻能兵戎相見。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南方各大門閥世家,如波濤般的聯合反撲中,沐侯府漸漸落入下風,短短幾年叛軍先後攻下大古、定遠、南安,全滇震動。
隨後,沐府陷落。
幼子沐風,帶領家兵艱難殺出城外,長子沐天,次子沐辰,母親李氏,和妻子劉氏逃離中被亂兵砍死,三位女兒倉卒中逃入尼姑庵自盡,沐陽的弟弟沐澤和沐潤也都,及其子女盡皆戰死。
滇南之亂後,沐侯府殘餘勢力,隻能且戰且退,直至退至三川防線,沐侯府一脈也在此次叛亂中死傷慘重,沐陽也在最後一戰中戰死,僅留一支血脈,人丁單薄。
直至隆慶年間,隆慶皇帝徹底穩固北方形勢,開始著力解決南方尾大不掉之勢。
再次重用沐家幼子沐風,經年累月,一舉奪回了三川防線,並由沐侯府統領二十萬大軍,五大營鎮守三川防線,對外抵禦南楚北上,對內防壓南方三王至今。
沐家是開國僅存至今,碩果僅存的實權君侯。
沐風,時年祖籍安定,寧安王沐劍第十二世孫,其父沐陽,年僅三十歲的沐風世襲侯爵,現擔任鎮南大將軍,少年時便隨父征戰,履曆戰功,如今正值壯年。
禦案後李景炎手指輕擊桌麵,從沐侯府一脈的履曆來看,稱得上是世代忠烈。
現如今,北境和西境的兵權收縮中央,有兩位老丈人的配合,已無大礙,南境的兵權,不可操之過急,還得緩緩圖之。
想要徹底解決南方三王的問題,還得沐侯府的配合,三王是一鍋夾生飯,夾生就夾生,也要一口吃掉它。
“希望三位好王叔,入京大朝會後,能夠懸崖勒馬,免得自己這個好侄子難做啊!”
李景炎嘴角微翹。
思緒間一小太監默默來報:
“啟奏陛下,禮部尚書,李元洪求見!”
李景炎一怔,道:“宣。”
不一會兒。
看著胡須皆白,月前還精神抖擻,如今走路都是有些,顫顫巍巍的老尚書李元洪,自那晚談話後猶如泄了氣的皮球,不再有往日精神的老尚書。
李景炎眼神複雜,倒是沒有太大的觸動,於原身而言這位老尚書在孤苦無依危難之際,伸出援手將其帶入宗人府,是整個冬天裏的一把暖陽,而如今這暖陽中卻帶著一抹陰影,老尚書對小皇帝終究是有些愧疚的。
“臣,禮部尚書,李元洪,參見陛下。”老尚書目視少年天子,躬身行禮道。
李景炎目光溫和,笑道:“老姚公免禮,平身,來人,賜座。”
李元洪坐下後,將準備好的一封奏章遞到隨侍太監手中,道:
“啟奏陛下,明日便是朔日大朝,陛下初臨大寶,對此難免有生疏之處,這是朝會具體章程,呈請陛下預覽。”
“臣……”
李元洪還亦有奏,卻被殿外一道太監急迫的聲音打斷:
“陛下,東境潭州、翼州八百裏加急軍報!”
禮部尚書李元洪,悚然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