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棋力,已然見漲了。」
這是一位絕情的帝王,這也是一位狠辣的帝王,但這同時也是一位很好相處的帝王。
和他下棋,你不用去讓棋,也不用去故意討好。
「讓寧老見笑了,朕可是有好些日子沒碰過棋盤了。」
說著,
燕皇目光看向自己身側跪坐著的那位中年男子,
隻見其癱坐著身子,眼睛閉著,嘴唇不時地因為呼吸而輕輕翻動,靜耳聽,還能聽得到鼾聲。
亭子外雖說下著雪,但亭子四周都被被帛遮蓋著,亭子內鋪著羊毛毯,裏頭還有三個炭盆,可以說是相當暖和了。
「趙九郎。」
中年男子身體一顫,睜開了眼,然後有些不滿地嘟囔道:
「陛下,臣好不容易才睡著。」
這位中年男子,赫然就是大燕朝堂宰輔。
「這些日子,也是苦了你了。」
燕皇沒在意對方的態度。
「苦不算什麽,怕的是想苦沒地方苦,不怕陛下笑話,這些日子,臣身子雖然累得快散架了,但心裏,是甘之如飴。」
「漂亮話,就不要說了。」
「陛下,您知道的,臣對您,從不說什麽漂亮話。」
「好了好了。」姬潤豪揮揮手,看向禮部尚書,道:「朕沒記錯的話,寧老當初曾在幹國中過舉?」
寧尚書撫須點頭道:
「讓陛下見笑了,臣年輕時,確實有些不羈。」
幹國實行的是科舉製,舉人,相當於省考。
燕人,是能去幹國參加科舉的。
這一切,還得從一百年前說起,初代鎮北侯破幹國大軍之後,馬踏幹國北方三郡,強行迫使三郡上原本的幹國人遷移入燕。
後來,雙方大戰結束後,幹國估計是為了宣揚「王化」或者是想以「文化」入侵的方式擴張自己的影響力,所以規定允許原本的北方三郡子弟,可以入幹參加科舉。
這個傳統,一直被延續了下去,且慢慢地開放到燕國文人,不拘祖籍,都可以進入幹國參加科舉。
可以說,幹國人除了武力不行以外,其他方麵,都很精通。
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歷代燕皇在這方麵,都保持著一種開放的態度。
一個真敢收人考,一個還真敢放人考。
至於人才流失與否,確實有,但總是會有人回來的。
寧方盛年輕時,曾在幹國一路考到了舉人,隻不過最後沒去上京繼續考試。
「寧老這話就說得嚴重了,我大燕以前沒有科舉,這是我大燕的不是,虧待了寧老這樣的讀書人。」
「陛下言重了,言重了。」
寧尚書馬上跪伏下去。
「罷了罷了,起來吧,寧老,朕的意思是,等明年,朕準備開科舉,到時候還請寧老負責操持,這請老致士的摺子,寧老就先收回去吧。
朕的脾氣,寧老也是清楚的,三請三辭的戲碼,朕實在是懶得去折騰。」
「臣,為大燕讀書人,謝主隆恩!」
寧尚書伸手接過了自己之前請辭的摺子。
寧家,其實也算是門閥,隻不過不是頂尖的門閥,且在鎮北軍馬踏門閥時,主動上交了大部分的土地財產,所以得到了寬恕。
但寧尚書自覺不能再戀棧了,所以上書請辭。
隻是,眼下既然皇帝陛下要開科舉,大燕數百年來,第一遭科舉,寧尚書沒有理由不繼續在這個位置上幹下去,這件事的意義,實在是太過重大了。
以前,燕國皇帝不是沒人知道科舉製的好處,但奈何門閥勢力強盛,科舉,等於是和門閥搶奪政治資源,這是掘門閥的根,門閥自然不會同意。
但現在,問題被解決了。
姬潤豪伸手指了指趙九郎,笑道:
「你也是出自懷涯書院的,怎麽著沒去幹國考場上走一遭?」
趙九郎笑了笑,道:
「費那功夫作甚,臣想做點事兒,可不想做那紙糊尚書。」
寧尚書的臉當即一紅。
禮部尚書,是六部之中清貴第一,但也是實權最少的一個。
尤其是「禮儀」文化,在燕國,並不被很看重。
去幹國考了科舉,回國後做官是可以的,但想真的做什麽實權衙門,也近乎不可能了,畢竟,背景和立場,難免會有些含糊。
趙九郎這話,無疑是在打寧尚書的臉,但因為趙九郎在朝中勢力和威望都很大,且在主持清算門閥的過程中更是彰顯出了極大的存在感,所以寧尚書也不敢對趙九郎的話發出什麽不滿。
「你啊你,就不會好好說話?」
「陛下,事兒太多,臣沒精力去拐彎抹角。」
「朕知道你辛苦。」
姬潤豪站起身,
他站起來後,趙九郎和寧尚書也都站起身。
「掀開。」
外麵的太監馬上將亭外的被帛給掀開。
外麵,依舊在下著雪,隻是這天色,似乎陰沉得多了。
亭子外,有一張輦。
燕皇走在輦上,坐了下去。
「寧老先坐一會兒,禦膳房那兒很快會送薑湯過來,先驅驅寒氣,再出宮吧。」
寧尚書在見到趙九郎陪著皇帝走到亭外後,知曉自己此時不能說不,馬上謝恩道:
「吾皇仁慈。」
這是一位絕情的帝王,這也是一位狠辣的帝王,但這同時也是一位很好相處的帝王。
和他下棋,你不用去讓棋,也不用去故意討好。
「讓寧老見笑了,朕可是有好些日子沒碰過棋盤了。」
說著,
燕皇目光看向自己身側跪坐著的那位中年男子,
隻見其癱坐著身子,眼睛閉著,嘴唇不時地因為呼吸而輕輕翻動,靜耳聽,還能聽得到鼾聲。
亭子外雖說下著雪,但亭子四周都被被帛遮蓋著,亭子內鋪著羊毛毯,裏頭還有三個炭盆,可以說是相當暖和了。
「趙九郎。」
中年男子身體一顫,睜開了眼,然後有些不滿地嘟囔道:
「陛下,臣好不容易才睡著。」
這位中年男子,赫然就是大燕朝堂宰輔。
「這些日子,也是苦了你了。」
燕皇沒在意對方的態度。
「苦不算什麽,怕的是想苦沒地方苦,不怕陛下笑話,這些日子,臣身子雖然累得快散架了,但心裏,是甘之如飴。」
「漂亮話,就不要說了。」
「陛下,您知道的,臣對您,從不說什麽漂亮話。」
「好了好了。」姬潤豪揮揮手,看向禮部尚書,道:「朕沒記錯的話,寧老當初曾在幹國中過舉?」
寧尚書撫須點頭道:
「讓陛下見笑了,臣年輕時,確實有些不羈。」
幹國實行的是科舉製,舉人,相當於省考。
燕人,是能去幹國參加科舉的。
這一切,還得從一百年前說起,初代鎮北侯破幹國大軍之後,馬踏幹國北方三郡,強行迫使三郡上原本的幹國人遷移入燕。
後來,雙方大戰結束後,幹國估計是為了宣揚「王化」或者是想以「文化」入侵的方式擴張自己的影響力,所以規定允許原本的北方三郡子弟,可以入幹參加科舉。
這個傳統,一直被延續了下去,且慢慢地開放到燕國文人,不拘祖籍,都可以進入幹國參加科舉。
可以說,幹國人除了武力不行以外,其他方麵,都很精通。
但與之相對應的,是歷代燕皇在這方麵,都保持著一種開放的態度。
一個真敢收人考,一個還真敢放人考。
至於人才流失與否,確實有,但總是會有人回來的。
寧方盛年輕時,曾在幹國一路考到了舉人,隻不過最後沒去上京繼續考試。
「寧老這話就說得嚴重了,我大燕以前沒有科舉,這是我大燕的不是,虧待了寧老這樣的讀書人。」
「陛下言重了,言重了。」
寧尚書馬上跪伏下去。
「罷了罷了,起來吧,寧老,朕的意思是,等明年,朕準備開科舉,到時候還請寧老負責操持,這請老致士的摺子,寧老就先收回去吧。
朕的脾氣,寧老也是清楚的,三請三辭的戲碼,朕實在是懶得去折騰。」
「臣,為大燕讀書人,謝主隆恩!」
寧尚書伸手接過了自己之前請辭的摺子。
寧家,其實也算是門閥,隻不過不是頂尖的門閥,且在鎮北軍馬踏門閥時,主動上交了大部分的土地財產,所以得到了寬恕。
但寧尚書自覺不能再戀棧了,所以上書請辭。
隻是,眼下既然皇帝陛下要開科舉,大燕數百年來,第一遭科舉,寧尚書沒有理由不繼續在這個位置上幹下去,這件事的意義,實在是太過重大了。
以前,燕國皇帝不是沒人知道科舉製的好處,但奈何門閥勢力強盛,科舉,等於是和門閥搶奪政治資源,這是掘門閥的根,門閥自然不會同意。
但現在,問題被解決了。
姬潤豪伸手指了指趙九郎,笑道:
「你也是出自懷涯書院的,怎麽著沒去幹國考場上走一遭?」
趙九郎笑了笑,道:
「費那功夫作甚,臣想做點事兒,可不想做那紙糊尚書。」
寧尚書的臉當即一紅。
禮部尚書,是六部之中清貴第一,但也是實權最少的一個。
尤其是「禮儀」文化,在燕國,並不被很看重。
去幹國考了科舉,回國後做官是可以的,但想真的做什麽實權衙門,也近乎不可能了,畢竟,背景和立場,難免會有些含糊。
趙九郎這話,無疑是在打寧尚書的臉,但因為趙九郎在朝中勢力和威望都很大,且在主持清算門閥的過程中更是彰顯出了極大的存在感,所以寧尚書也不敢對趙九郎的話發出什麽不滿。
「你啊你,就不會好好說話?」
「陛下,事兒太多,臣沒精力去拐彎抹角。」
「朕知道你辛苦。」
姬潤豪站起身,
他站起來後,趙九郎和寧尚書也都站起身。
「掀開。」
外麵的太監馬上將亭外的被帛給掀開。
外麵,依舊在下著雪,隻是這天色,似乎陰沉得多了。
亭子外,有一張輦。
燕皇走在輦上,坐了下去。
「寧老先坐一會兒,禦膳房那兒很快會送薑湯過來,先驅驅寒氣,再出宮吧。」
寧尚書在見到趙九郎陪著皇帝走到亭外後,知曉自己此時不能說不,馬上謝恩道:
「吾皇仁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