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歐洲三大電影節,整體關注度都不高,但業內卻給以高度的評價,認為是最具包容性的一年,比如戛納電影節最佳影片是來自泰國的電影《記憶前世的人》,柏林電影節最佳影片《蜜蜂》來自土耳其,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是來自美國索菲亞·科波拉執導的《再某處》。
為何突然有此類言論,這歸功於最近好萊塢正在進行的的訴訟案,聯美公司與黑石集團的正麵交鋒,雖然是商業糾紛案件,但折射出好萊塢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過度商業化。
所以來自歐洲的媒體就趁機拋出此類觀點,維係電影藝術的地區在歐洲而不是美國,從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近幾年全球化加快,已經具備挑戰奧斯卡的實力。
歐洲三大電影節其實在規模上並不亞於奧斯卡,但在受關注受追捧的程度上卻始終不如奧斯卡。歐洲的普通民眾很多都喜歡收看奧斯卡,但美國民眾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卻知之甚少,很多人並不知道有這麽些電影節。
當然了,這也不能說明什麽,美國人並不代表全世界,而且他們當中擁有護照的人不足三成,可以說是一幫沒見過世麵的家夥。
所以歐洲人總是把美國人形容成一群粗鄙的暴發戶,哪裏懂什麽藝術。
不可否認,在這些方麵,歐洲的確做的相當不錯,幾乎壟斷全球奢侈品市場,同樣是一個包包,一瓶香水,價格差別可以讓人抽筋。
但偏偏在電影方麵,就是玩不過美國人,看看目前影史最賣座的電影,沒有一部是來自歐洲自產的影片,問題出在哪裏,這真不符合作為世界電影發源地的名頭。
於是乎,就有了商業與藝術電影的爭論。
說到底還是歐洲人自傲又自卑的情緒在作怪,商業上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好萊塢,隻好將“藝術”這塊招牌豎立起來聊以安慰。
相比建國不到三百年的美國,歐洲可是有幾千年的曆史,足夠支撐他們用看“鄉巴佬”的目光看美國人。為了和粗鄙的隻知道賺錢的美國人區別開來,歐洲的“藝術家”們自然要裝得高雅一些。
有如此想法並不奇怪,否則該怎麽繼續保持該有的體麵。
何況,他們感到氣憤的事情遠不於此,今年來自好萊塢三大導演,沒有一個參加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他們賺歐洲人的錢,卻不履行義務,簡直不可原諒。
古旋風這下真百口莫辯,幹脆躲在片場不露麵,斯皮爾伯格幹脆跑到澳大利亞度假,至於卡梅隆直接從公眾視野消失。
“這種道德綁架行為不可接受,古旋風出席過幾次歐洲電影節,並不是毫無感恩的舉動,並不能每年都要求他出席,請記住,不能強製任何人做任何事,這是最普世的價值觀。”——《好萊塢報道》當然要為自家老板辯護。
這家好萊塢最大娛樂報紙,開始恢複往日的銳氣,通過線上訂閱和數字經濟模式結合,終於有了適應時代的造血功能,而有今天的重生,真多虧擁有一位偉大慷慨的老板。
隻是這裏麵有一個問題,古旋風是收到邀請函,隻是懶得動彈,才沒有出席,這怎麽洗地,都無法洗幹淨,總之一句話,他就是不重視,甚至看不起。
但古旋風也有話說,他對任何電影頒獎典禮都一視同仁,隻是區別在於當時的心情和時間安排,多他一個少他一個問題不大吧。
而麵對法國、德國、意大利媒體的質疑,美國媒體當然要反擊,認為好萊塢沒有成立發展國際電影節,就是在顧及歐洲電影的臉麵。否則,以好萊塢龐大的財力和影響力,很容易就能掌控這個獎項領域。
言下之意就是別把好心當成驢肝肺,不然讓你們沒的玩。
媒體打口水仗,並不影響好萊塢電影繼續收割歐洲觀眾的韭菜,目前在歐洲院線上映的影片,依舊是好萊塢電影占據大頭,就是好看,你能怎麽辦。
“你是不是應該公開回應一下,歐洲也是重要的電影票倉,再說,這事是你失禮在先。”伊萬卡也感覺自己老公做的不地道,人家真心實意的邀請,卻連個人影都沒見,麵子當然有些過不去。
又是在餐桌上,因為一家三口最近隻能在吃晚餐的時候才會相聚一起。
古旋風忙著自己的新電影,而伊萬卡也打理自己的公司事務,小古笛整個白天幾乎待在學校。
小古笛跟著問道:“爸爸,你又做錯事了嗎。”
“嗬嗬,是啊,拒絕別人的邀請,”古旋風有點無奈笑了笑。
“所以你要記住,以後不能輕易接受別人的邀請,不然就像爸爸現在這樣,裏外不是人。”
伊萬卡嬌嗔道:“還不是你太懶散,什麽事都不上心,人家這麽批評也沒錯,你們就是對人家的邀請不屑一顧。”
“沒那麽嚴重,隻是路途太遠,有點懶得參加,奧斯卡出門就到,不是每年都參加了嗎,”古旋風也真不知該怎麽解釋,隻能稍微解釋一下,真不是對人家的邀請故意拒絕的。
雖然現實是這樣,但他心裏真沒這麽想過,所以也分無意和故意。
“這就是人家心裏不平衡的原因,明白了吧。”
“明白,老婆大人,可以先吃飯了嗎。”
“我又沒攔著你,真是的。”
“嗬嗬,兒子,趕緊吃飯,不然菜都涼了,”古旋風笑著給好大兒夾一塊燒鵝腿,自己也拿起另一塊大口朵頤起來。
伊萬卡看著父子倆狼吞虎咽的模樣,好氣又好笑,真不知該怎麽說好了。
最終,古旋風還是做出回應,表示自己未來會積極參與推廣電影事業的相關活動,回饋全球廣大電影觀眾對自己的支持等雲雲。
隨著他的現身,其他兩位主角,也隨後公開回應,措辭也差不多,都認為自己應該多參與有利電影發展的活動,就是絕口不提沒有出席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問題。
但網友卻指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如此糾結好萊塢名人是否會接受邀請的事情,更加突顯自身勢微的現實,不提升自己,光靠這種輿論壓力,根本無濟於事。
另外,全世界電影工業也並非隻有好萊塢一家,眼界應該要放大一點。
但靠歐洲電影無法與之抗衡,那就聯合亞洲和南美洲,來個“三英戰呂布”豈不是更有機會,恐怕到時候,好萊塢也要避其鋒芒了。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不是別人太強大,而是自己太卑微了。
為何突然有此類言論,這歸功於最近好萊塢正在進行的的訴訟案,聯美公司與黑石集團的正麵交鋒,雖然是商業糾紛案件,但折射出好萊塢無法回避的一個問題,那就是過度商業化。
所以來自歐洲的媒體就趁機拋出此類觀點,維係電影藝術的地區在歐洲而不是美國,從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近幾年全球化加快,已經具備挑戰奧斯卡的實力。
歐洲三大電影節其實在規模上並不亞於奧斯卡,但在受關注受追捧的程度上卻始終不如奧斯卡。歐洲的普通民眾很多都喜歡收看奧斯卡,但美國民眾對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卻知之甚少,很多人並不知道有這麽些電影節。
當然了,這也不能說明什麽,美國人並不代表全世界,而且他們當中擁有護照的人不足三成,可以說是一幫沒見過世麵的家夥。
所以歐洲人總是把美國人形容成一群粗鄙的暴發戶,哪裏懂什麽藝術。
不可否認,在這些方麵,歐洲的確做的相當不錯,幾乎壟斷全球奢侈品市場,同樣是一個包包,一瓶香水,價格差別可以讓人抽筋。
但偏偏在電影方麵,就是玩不過美國人,看看目前影史最賣座的電影,沒有一部是來自歐洲自產的影片,問題出在哪裏,這真不符合作為世界電影發源地的名頭。
於是乎,就有了商業與藝術電影的爭論。
說到底還是歐洲人自傲又自卑的情緒在作怪,商業上無論如何也競爭不過好萊塢,隻好將“藝術”這塊招牌豎立起來聊以安慰。
相比建國不到三百年的美國,歐洲可是有幾千年的曆史,足夠支撐他們用看“鄉巴佬”的目光看美國人。為了和粗鄙的隻知道賺錢的美國人區別開來,歐洲的“藝術家”們自然要裝得高雅一些。
有如此想法並不奇怪,否則該怎麽繼續保持該有的體麵。
何況,他們感到氣憤的事情遠不於此,今年來自好萊塢三大導演,沒有一個參加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他們賺歐洲人的錢,卻不履行義務,簡直不可原諒。
古旋風這下真百口莫辯,幹脆躲在片場不露麵,斯皮爾伯格幹脆跑到澳大利亞度假,至於卡梅隆直接從公眾視野消失。
“這種道德綁架行為不可接受,古旋風出席過幾次歐洲電影節,並不是毫無感恩的舉動,並不能每年都要求他出席,請記住,不能強製任何人做任何事,這是最普世的價值觀。”——《好萊塢報道》當然要為自家老板辯護。
這家好萊塢最大娛樂報紙,開始恢複往日的銳氣,通過線上訂閱和數字經濟模式結合,終於有了適應時代的造血功能,而有今天的重生,真多虧擁有一位偉大慷慨的老板。
隻是這裏麵有一個問題,古旋風是收到邀請函,隻是懶得動彈,才沒有出席,這怎麽洗地,都無法洗幹淨,總之一句話,他就是不重視,甚至看不起。
但古旋風也有話說,他對任何電影頒獎典禮都一視同仁,隻是區別在於當時的心情和時間安排,多他一個少他一個問題不大吧。
而麵對法國、德國、意大利媒體的質疑,美國媒體當然要反擊,認為好萊塢沒有成立發展國際電影節,就是在顧及歐洲電影的臉麵。否則,以好萊塢龐大的財力和影響力,很容易就能掌控這個獎項領域。
言下之意就是別把好心當成驢肝肺,不然讓你們沒的玩。
媒體打口水仗,並不影響好萊塢電影繼續收割歐洲觀眾的韭菜,目前在歐洲院線上映的影片,依舊是好萊塢電影占據大頭,就是好看,你能怎麽辦。
“你是不是應該公開回應一下,歐洲也是重要的電影票倉,再說,這事是你失禮在先。”伊萬卡也感覺自己老公做的不地道,人家真心實意的邀請,卻連個人影都沒見,麵子當然有些過不去。
又是在餐桌上,因為一家三口最近隻能在吃晚餐的時候才會相聚一起。
古旋風忙著自己的新電影,而伊萬卡也打理自己的公司事務,小古笛整個白天幾乎待在學校。
小古笛跟著問道:“爸爸,你又做錯事了嗎。”
“嗬嗬,是啊,拒絕別人的邀請,”古旋風有點無奈笑了笑。
“所以你要記住,以後不能輕易接受別人的邀請,不然就像爸爸現在這樣,裏外不是人。”
伊萬卡嬌嗔道:“還不是你太懶散,什麽事都不上心,人家這麽批評也沒錯,你們就是對人家的邀請不屑一顧。”
“沒那麽嚴重,隻是路途太遠,有點懶得參加,奧斯卡出門就到,不是每年都參加了嗎,”古旋風也真不知該怎麽解釋,隻能稍微解釋一下,真不是對人家的邀請故意拒絕的。
雖然現實是這樣,但他心裏真沒這麽想過,所以也分無意和故意。
“這就是人家心裏不平衡的原因,明白了吧。”
“明白,老婆大人,可以先吃飯了嗎。”
“我又沒攔著你,真是的。”
“嗬嗬,兒子,趕緊吃飯,不然菜都涼了,”古旋風笑著給好大兒夾一塊燒鵝腿,自己也拿起另一塊大口朵頤起來。
伊萬卡看著父子倆狼吞虎咽的模樣,好氣又好笑,真不知該怎麽說好了。
最終,古旋風還是做出回應,表示自己未來會積極參與推廣電影事業的相關活動,回饋全球廣大電影觀眾對自己的支持等雲雲。
隨著他的現身,其他兩位主角,也隨後公開回應,措辭也差不多,都認為自己應該多參與有利電影發展的活動,就是絕口不提沒有出席歐洲三大電影節的問題。
但網友卻指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如此糾結好萊塢名人是否會接受邀請的事情,更加突顯自身勢微的現實,不提升自己,光靠這種輿論壓力,根本無濟於事。
另外,全世界電影工業也並非隻有好萊塢一家,眼界應該要放大一點。
但靠歐洲電影無法與之抗衡,那就聯合亞洲和南美洲,來個“三英戰呂布”豈不是更有機會,恐怕到時候,好萊塢也要避其鋒芒了。
但是要做到這一點,談何容易,不是別人太強大,而是自己太卑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