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京內大坊,立下高台,由花魁獻舞,隻不過花魁不再鬥豔而是全部身披素衣;
有才子三五成群,聚眾高歌從軍詩詞,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大燕的文人在外一直被他國所瞧不起,仿佛文教這類的事務在大燕天生就水土不服;
但伴隨著科舉製度的一年年運作下去,大燕的文風,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去增長。
但大燕的文人,還是不喜佩扇子而喜歡佩刀,不喜乘轎子,而喜馭烈馬。
因為大燕的那位攝政王爺,不僅著有兵書,為天下讀書人做兵事啟蒙,更是文道之上才華橫溢,讓幹國文聖大罵將高雅之物玩成了流水詞調。
大燕的攝政王爺並不是很喜歡做「詩詞」,因為他覺得這樣很沒品;
這其實是心裏話,但傳揚出去後被外人解讀上特意對標打擊的幹國,暗諷:百無一用是書生。
再者,
近些年來,自皇宮禦書房內,不斷的有陛下與攝政王之間的信箋流出。
信的格式,很正式,完全可以直接拓印上史書,陛下與王爺在信中一同為大燕的現在與未來殫精竭慮,共謀方向。
不過,真正讓民間所關注的,還是信中偶爾會流出來的攝政王的佳作。
佳作,那是真的佳作,每一篇都是千古名篇;再配合上攝政王的故事在茶樓酒肆裏無與倫比的人氣,使得其詩詞每每都能很快地鋪揚開去。
所以,現如今攝政王爺,不僅僅是大燕軍中的第一山頭,同時還是大燕文人的……行為楷模。
流金河畔的望春樓上,
一身便服的姬成玦伸手輕輕拍打著欄杆,
手裏端著一杯葡萄釀,
對著站在其身邊的首輔大人毛明才笑道:
「朕希望我大燕的文人,能做詩詞,能著文章,能明道德,同時也能騎馬持刀安天下,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該有的樣子;
而不是幹國那幫酸氣腐儒,隻知道比個什麽多大年紀後一樹梨花壓海棠。」
「陛下聖明,其實,這本該就是讀書人該有的樣子才是。」
「可惜了,姓鄭的是不願意來做朝中做官的,否則……」
「攝政王爺若是要入朝,那臣這個首輔位置,隻能乖乖地遞給他了。」
「哈哈哈哈,不提這個,不提這個。」
皇帝轉身,走入包廂,毛明才緊隨其後。
包廂裏人不多,魏公公帶著年公公正在擺放著碗筷。
皇帝坐下了,毛明才也坐下了。
年公公則和魏公公一起,站在旁邊。
「年堯。」
「奴才在。」
「坐。」
「奴才遵旨。」
年堯坐了下來。
「現如今,我大燕正和你楚國打第二場國戰,你覺得如何?」
年堯回答道:
「回陛下的話,國戰進行時,京城內的官員可以休沐,百姓可以放燈,陛下治下的大燕,比之當年,比之先帝爺時,要從容太多了。」
「朕相信,這是你的心裏話。」
「是,國力較量上,大燕,已在楚國之上,更何況,戰場現如今還在楚國境內。
陛下給奴才看的奏報,拉鋸點,在三郡之地,楚國富裕之地在北方,與幹國恰恰相反。
且這次大燕軍隊,是以堂堂之師開入,並非像過往那般,擊之就退,對楚國國力上的傷害,將無比巨大。」
「繼續說,邊吃邊說。」
姬成玦用筷子夾起一隻蝦,旁邊魏公公準備上前幫忙剝,卻被姬成玦挪開;
皇帝親自剝蝦,扭下蝦頭,蘸了蘸醋,送到嘴邊吮了一口再丟下;
隨後,再慢慢地剝蝦身,抽出蝦線,再蘸了蘸醋,最後送入口中咀嚼。
「其實,楚國現在所用之法,就是奴才當年在楚國當大將軍時麵對大燕軍隊時的戰法,能拖就拖,能熬就熬。」
「你覺得,能熬下去麽?」皇帝又夾了一隻蝦,繼續剝。
「奴才覺得,是能熬下去的,雖然對楚國國力損耗極大,但主動出擊的話,代價太大,且勝算,著實太低。」
「嗬嗬。」
皇帝將新剝好的蝦,蘸醋後丟入身邊毛明才的碗裏,
又從魏忠河那裏接過一條濕毛巾,擦了擦手,
道;
「你怎麽沒守住?」
「奴才是貪心了。」
「那你怎麽能保證你的繼任者,就不會貪心呢?」
「奴才……確實無法保證。」
「其實,打仗的事兒,朕不懂,朕也懶得去學了,因為朕是皇帝,做皇子時沒那個機會,做皇帝後,還真不能亂學東西,最怕學了個半桶水一知半解,反而會害了國家。
嗬嗬,就跟幹國的那位太上道君皇帝一樣。」
幹國官家最經典也是流傳最廣的兩個例子,
一個是當年隻是一個守備的攝政王入京麵見幹國官家,當麵譏諷其不知兵;
然後幹國官家「冷笑」一聲,自以為智珠在握,下令三邊兵馬不得回援,讓不到七萬的燕軍,大搖大擺地在幹國北方領土上,打進來了,又撤回去了,同時,放任了鎮北軍靖南軍借道開晉。
第二個例子,就是幹國官家親自揮師,企圖圍殲當時還是平西王的攝政王,最後攝政王成功突圍的同時,還分兵將幹人的國都給端了;
有才子三五成群,聚眾高歌從軍詩詞,抑揚頓挫,鏗鏘有力;
大燕的文人在外一直被他國所瞧不起,仿佛文教這類的事務在大燕天生就水土不服;
但伴隨著科舉製度的一年年運作下去,大燕的文風,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去增長。
但大燕的文人,還是不喜佩扇子而喜歡佩刀,不喜乘轎子,而喜馭烈馬。
因為大燕的那位攝政王爺,不僅著有兵書,為天下讀書人做兵事啟蒙,更是文道之上才華橫溢,讓幹國文聖大罵將高雅之物玩成了流水詞調。
大燕的攝政王爺並不是很喜歡做「詩詞」,因為他覺得這樣很沒品;
這其實是心裏話,但傳揚出去後被外人解讀上特意對標打擊的幹國,暗諷:百無一用是書生。
再者,
近些年來,自皇宮禦書房內,不斷的有陛下與攝政王之間的信箋流出。
信的格式,很正式,完全可以直接拓印上史書,陛下與王爺在信中一同為大燕的現在與未來殫精竭慮,共謀方向。
不過,真正讓民間所關注的,還是信中偶爾會流出來的攝政王的佳作。
佳作,那是真的佳作,每一篇都是千古名篇;再配合上攝政王的故事在茶樓酒肆裏無與倫比的人氣,使得其詩詞每每都能很快地鋪揚開去。
所以,現如今攝政王爺,不僅僅是大燕軍中的第一山頭,同時還是大燕文人的……行為楷模。
流金河畔的望春樓上,
一身便服的姬成玦伸手輕輕拍打著欄杆,
手裏端著一杯葡萄釀,
對著站在其身邊的首輔大人毛明才笑道:
「朕希望我大燕的文人,能做詩詞,能著文章,能明道德,同時也能騎馬持刀安天下,這,才是真正的讀書人該有的樣子;
而不是幹國那幫酸氣腐儒,隻知道比個什麽多大年紀後一樹梨花壓海棠。」
「陛下聖明,其實,這本該就是讀書人該有的樣子才是。」
「可惜了,姓鄭的是不願意來做朝中做官的,否則……」
「攝政王爺若是要入朝,那臣這個首輔位置,隻能乖乖地遞給他了。」
「哈哈哈哈,不提這個,不提這個。」
皇帝轉身,走入包廂,毛明才緊隨其後。
包廂裏人不多,魏公公帶著年公公正在擺放著碗筷。
皇帝坐下了,毛明才也坐下了。
年公公則和魏公公一起,站在旁邊。
「年堯。」
「奴才在。」
「坐。」
「奴才遵旨。」
年堯坐了下來。
「現如今,我大燕正和你楚國打第二場國戰,你覺得如何?」
年堯回答道:
「回陛下的話,國戰進行時,京城內的官員可以休沐,百姓可以放燈,陛下治下的大燕,比之當年,比之先帝爺時,要從容太多了。」
「朕相信,這是你的心裏話。」
「是,國力較量上,大燕,已在楚國之上,更何況,戰場現如今還在楚國境內。
陛下給奴才看的奏報,拉鋸點,在三郡之地,楚國富裕之地在北方,與幹國恰恰相反。
且這次大燕軍隊,是以堂堂之師開入,並非像過往那般,擊之就退,對楚國國力上的傷害,將無比巨大。」
「繼續說,邊吃邊說。」
姬成玦用筷子夾起一隻蝦,旁邊魏公公準備上前幫忙剝,卻被姬成玦挪開;
皇帝親自剝蝦,扭下蝦頭,蘸了蘸醋,送到嘴邊吮了一口再丟下;
隨後,再慢慢地剝蝦身,抽出蝦線,再蘸了蘸醋,最後送入口中咀嚼。
「其實,楚國現在所用之法,就是奴才當年在楚國當大將軍時麵對大燕軍隊時的戰法,能拖就拖,能熬就熬。」
「你覺得,能熬下去麽?」皇帝又夾了一隻蝦,繼續剝。
「奴才覺得,是能熬下去的,雖然對楚國國力損耗極大,但主動出擊的話,代價太大,且勝算,著實太低。」
「嗬嗬。」
皇帝將新剝好的蝦,蘸醋後丟入身邊毛明才的碗裏,
又從魏忠河那裏接過一條濕毛巾,擦了擦手,
道;
「你怎麽沒守住?」
「奴才是貪心了。」
「那你怎麽能保證你的繼任者,就不會貪心呢?」
「奴才……確實無法保證。」
「其實,打仗的事兒,朕不懂,朕也懶得去學了,因為朕是皇帝,做皇子時沒那個機會,做皇帝後,還真不能亂學東西,最怕學了個半桶水一知半解,反而會害了國家。
嗬嗬,就跟幹國的那位太上道君皇帝一樣。」
幹國官家最經典也是流傳最廣的兩個例子,
一個是當年隻是一個守備的攝政王入京麵見幹國官家,當麵譏諷其不知兵;
然後幹國官家「冷笑」一聲,自以為智珠在握,下令三邊兵馬不得回援,讓不到七萬的燕軍,大搖大擺地在幹國北方領土上,打進來了,又撤回去了,同時,放任了鎮北軍靖南軍借道開晉。
第二個例子,就是幹國官家親自揮師,企圖圍殲當時還是平西王的攝政王,最後攝政王成功突圍的同時,還分兵將幹人的國都給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