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中戰死的丘八亦或者是其他百姓,可以捐資入學堂,自義兒裏擇選,讓其改姓供奉牌位姓氏。」
這個模式,最早是因為戰死的丘八們的撫恤金,沒有親眷可以接收,幹脆從學堂孤兒裏選一個來承接其姓氏,撫恤金就當是給孩子的生活費了。
本質上,王府並未因此多付出什麽,撫恤金本就是該給的,這些孤兒,是瞎子早早地就定好班底要收留以作日後根基的。
所以,無非是走了個形式;
但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外麵的人來資助。
「這賞月樓裏有個老鴇,最早時在盛樂城就入紅帳子了,她當時捐了一筆銀子,資助了一個義兒,就是這新郎官兒。
這新郎官兒去歲時出學,在軍中歷練了一年,前不久選入了王府錦衣親衛,又得一名參將大人看重,收為乘龍快婿。
今日是他的大婚之日,但這新郎官卻執意要在今日接自己的阿母回府。」
「接他阿母,在今日?」李掌櫃迷糊了。
「是,沒血親幹係的……阿母。其實,新郎官早先就來過好幾次,想將其阿母接出去與自己住,但這老姐們兒卻覺得自己身份會汙了他的前程,說什麽都不願意離開隨他去。
可誰成想,今兒個新郎官在大婚之日,竟然帶著新娘子來接人了,先前那老姐們兒派人傳話,給出了一筆婚慶銀子,但再次拒絕了跟他回家。
這新郎官執拗,
就帶著新娘子在門口跪著了;
還說,
說他這條命,一半是王爺給的,日後但凡王爺所需,他將不惜為王爺豁出這條命;
另一半的命,是阿母給的,自己如今成年,既已大婚,家中怎能沒有阿母坐在那裏吃一杯新媳婦奉的茶?
說那老姐們兒不出來,他今日這婚,就不結了。」
李掌櫃聽完後嘆了口氣,有些唏噓地感慨道:「這新郎,倒是個忠義之人。」
說著,李掌櫃看向身側的吳兆年。
吳兆年伸手輕輕拍了拍窗邊,
此時,
似乎是新郎的堅持甚至是「威脅」,
終於讓那位無法拒絕下去了。
從賞月樓裏,走出來一位明顯有了些年紀的女人,新郎官和新娘子起身,將她送到了另一頂轎子上。
隨即,新郎翻身上馬,意氣風發地向四周喊道:
「今日起我周長安,娘和媳婦兒,就都有了!」
「好!」
「好樣的!」
四周圍觀的奉新城百姓發出了稱讚之聲,倒是沒人去譏諷嘲笑什麽。
吳兆年記得,當年曾有一位幹國的大官為躲避仇家迫害,流落到島上,當了自己三年的老師後病故。
他曾對自己說過一句話,至今都記憶猶新。
他說,所謂的路不拾遺,民風淳樸,上下有信,忠孝禮儀,都是在活水中養出來的,而大幹,已然是死水一潭之姿態了。
且看如今奉新城之民風,再看當下燕國之勢,晉東之勢,吳兆年終於理解了那位老師這句話的含義。
自己北上時,遇到了自己的阿弟吳襄,自己那個倒黴的弟弟,曾在幹國時被平西王所俘,後又得放生。
在阿弟的形容裏,平西王爺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自入晉東以來所見所看,哪裏是什麽梟雄,翻遍史書,又有哪家開國君主在發家立業時,能有這位平西王爺這般踏實穩固的?
可惜了,
燕晉之地太遠,吳家又在海上,此等投注之機會,不是吳家願不願意湊上去的問題了,而是人家,屑不屑在此時正眼瞧你?
思慮之間,吳兆年這才留意到李掌櫃還在看著自己,當即笑道:
「是個好男兒啊。」
……
「是個好孩子。」
王爺正在練箭,聽著肖一波匯報著今日奉新城發生的一些新鮮事。
一箭射出,正中靶心;
王爺又問道;
「他丈人是哪家?」
「是徐參將。」
「哦,有點印象。」王爺繼續張弓搭箭,「他作何反應?」
本以為挑中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乘龍快婿,而且還是父母雙亡的孤兒,自己閨女嫁過去也不用受公婆的氣被立規矩;
誰曉得半路殺出一個親家,而且還是那樣的身份。
「氣得不輕。」
「哈哈。」王爺笑了,這一箭,射偏了一點,但依舊是中靶心紅圓了,「然後呢?」
「徐參將本想帶人去要個說法的,但被金總兵攔下了。」
「金術可也在?」
「在那兒吃席的。」
「哦。」
王爺清楚,既然金術可在,那位參將,就翻騰不起來了。
鄭凡又射出一箭,
而後放下硬弓,扭了扭脖頸,
吩咐道:
「以王府的名義,送一份賀禮過去。」
「屬下遵命。」
「另外,讓麗箐送一件頭飾,給新郎官的阿母送去。」
「屬下明白。」
「最後,讓仙霸持孤的王令,取鞭上那位徐參將的門,替孤抽他十鞭子。
沒眼力見兒的東西,心裏再不痛快也得給憋在心裏不是,他家閨女就比他懂事兒多了。」
其實,這裏頭的意思還有很多。
這個模式,最早是因為戰死的丘八們的撫恤金,沒有親眷可以接收,幹脆從學堂孤兒裏選一個來承接其姓氏,撫恤金就當是給孩子的生活費了。
本質上,王府並未因此多付出什麽,撫恤金本就是該給的,這些孤兒,是瞎子早早地就定好班底要收留以作日後根基的。
所以,無非是走了個形式;
但也因此吸引了不少外麵的人來資助。
「這賞月樓裏有個老鴇,最早時在盛樂城就入紅帳子了,她當時捐了一筆銀子,資助了一個義兒,就是這新郎官兒。
這新郎官兒去歲時出學,在軍中歷練了一年,前不久選入了王府錦衣親衛,又得一名參將大人看重,收為乘龍快婿。
今日是他的大婚之日,但這新郎官卻執意要在今日接自己的阿母回府。」
「接他阿母,在今日?」李掌櫃迷糊了。
「是,沒血親幹係的……阿母。其實,新郎官早先就來過好幾次,想將其阿母接出去與自己住,但這老姐們兒卻覺得自己身份會汙了他的前程,說什麽都不願意離開隨他去。
可誰成想,今兒個新郎官在大婚之日,竟然帶著新娘子來接人了,先前那老姐們兒派人傳話,給出了一筆婚慶銀子,但再次拒絕了跟他回家。
這新郎官執拗,
就帶著新娘子在門口跪著了;
還說,
說他這條命,一半是王爺給的,日後但凡王爺所需,他將不惜為王爺豁出這條命;
另一半的命,是阿母給的,自己如今成年,既已大婚,家中怎能沒有阿母坐在那裏吃一杯新媳婦奉的茶?
說那老姐們兒不出來,他今日這婚,就不結了。」
李掌櫃聽完後嘆了口氣,有些唏噓地感慨道:「這新郎,倒是個忠義之人。」
說著,李掌櫃看向身側的吳兆年。
吳兆年伸手輕輕拍了拍窗邊,
此時,
似乎是新郎的堅持甚至是「威脅」,
終於讓那位無法拒絕下去了。
從賞月樓裏,走出來一位明顯有了些年紀的女人,新郎官和新娘子起身,將她送到了另一頂轎子上。
隨即,新郎翻身上馬,意氣風發地向四周喊道:
「今日起我周長安,娘和媳婦兒,就都有了!」
「好!」
「好樣的!」
四周圍觀的奉新城百姓發出了稱讚之聲,倒是沒人去譏諷嘲笑什麽。
吳兆年記得,當年曾有一位幹國的大官為躲避仇家迫害,流落到島上,當了自己三年的老師後病故。
他曾對自己說過一句話,至今都記憶猶新。
他說,所謂的路不拾遺,民風淳樸,上下有信,忠孝禮儀,都是在活水中養出來的,而大幹,已然是死水一潭之姿態了。
且看如今奉新城之民風,再看當下燕國之勢,晉東之勢,吳兆年終於理解了那位老師這句話的含義。
自己北上時,遇到了自己的阿弟吳襄,自己那個倒黴的弟弟,曾在幹國時被平西王所俘,後又得放生。
在阿弟的形容裏,平西王爺是一個真正的梟雄。
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自入晉東以來所見所看,哪裏是什麽梟雄,翻遍史書,又有哪家開國君主在發家立業時,能有這位平西王爺這般踏實穩固的?
可惜了,
燕晉之地太遠,吳家又在海上,此等投注之機會,不是吳家願不願意湊上去的問題了,而是人家,屑不屑在此時正眼瞧你?
思慮之間,吳兆年這才留意到李掌櫃還在看著自己,當即笑道:
「是個好男兒啊。」
……
「是個好孩子。」
王爺正在練箭,聽著肖一波匯報著今日奉新城發生的一些新鮮事。
一箭射出,正中靶心;
王爺又問道;
「他丈人是哪家?」
「是徐參將。」
「哦,有點印象。」王爺繼續張弓搭箭,「他作何反應?」
本以為挑中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乘龍快婿,而且還是父母雙亡的孤兒,自己閨女嫁過去也不用受公婆的氣被立規矩;
誰曉得半路殺出一個親家,而且還是那樣的身份。
「氣得不輕。」
「哈哈。」王爺笑了,這一箭,射偏了一點,但依舊是中靶心紅圓了,「然後呢?」
「徐參將本想帶人去要個說法的,但被金總兵攔下了。」
「金術可也在?」
「在那兒吃席的。」
「哦。」
王爺清楚,既然金術可在,那位參將,就翻騰不起來了。
鄭凡又射出一箭,
而後放下硬弓,扭了扭脖頸,
吩咐道:
「以王府的名義,送一份賀禮過去。」
「屬下遵命。」
「另外,讓麗箐送一件頭飾,給新郎官的阿母送去。」
「屬下明白。」
「最後,讓仙霸持孤的王令,取鞭上那位徐參將的門,替孤抽他十鞭子。
沒眼力見兒的東西,心裏再不痛快也得給憋在心裏不是,他家閨女就比他懂事兒多了。」
其實,這裏頭的意思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