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家定然肝腦塗地,為國為陛下為大楚,解憂!」
楚皇點了點頭,很是隨意地招招手,旁邊的侍者將檀香更替。
「這些日子以來,你陪在朕身邊,可有所得?」
「回陛下的話,臣覺得要是繼續陪著陛下回郢都,陛下的風評,可能就會變壞了。」
「嗬嗬,哈哈哈……」
楚皇笑了起來,
隨後,
開口道;
「這兒是大楚,又不是晉地,再說了,一時的風言風語又算得了什麽,嘴長在別人身上,就是朕,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等以後你做出了成績,為大楚建立了功勳,自然不會有人再在這上頭去置喙以及遐想什麽了。」
「為了陛下聲譽,臣必然竭盡全力。」
「說說吧,你父去渭河任職時就曾與朕說過,你有策略要呈送,這些日子朕故意沒問,想要你再細細思量一番;
如今,
你自己覺得,可否呈送上來?」
「可。」
「這般自信麽?」
「陛下可知,如今我大楚,最缺的是什麽?」
未等楚皇回答,
謝玉安先行回道:
「是自信。」
謝玉安站起身,少年人豐神俊朗之氣顯露無遺。
「臣請陛下恕臣之罪!」
「朕向來不喜什麽以言獲罪,說吧,說個痛快。」
「謝陛下。」
謝玉安將手中橘子放在了桌案上,
開口道;
「鍊氣士喜歡觀風雲辨氣,認為氣之一字蘊含世間最根本之道理;
江湖人喜歡講個排場,喜歡爭個氣勢,正所謂,輸人不輸陣。
而臣以為,國事,亦是國勢。
一國之勢,是蒸蒸日上還是頹廢下行,如東海滔滔之浪。
百多年前,幹國新建,幹太祖一統古夏豐腴之地,麾下兵強馬壯,開國之勢,自當上行,開國之精兵強將,亦是讓人生畏。
然則,幹國太宗皇帝一舉北伐為燕所葬送,自此之後,幹國勢被攔腰斬斷,靡靡至今朝。」
「話,有些遠了。」楚皇提醒道。
身為皇帝,他的時間很珍貴,而且,他不喜歡言談對象動輒引據經典,聽得太多,也就容易膩了。
「陛下,臣要說的是,第一次望江之戰前,燕國先皇明顯是想將其大皇子推上位,壓製靖南王一係,但燕人在第一次望江之戰戰敗後,燕國先皇連發三道聖旨,死了兩個宣旨太監,最終才得以請動靖南王出山再度統兵。
因為燕人懂得,要想競這大爭之世,必然得具大爭之勢;
這些年來,燕人南征北戰,國力空虛,卻總是強撐著一口氣,硬生生地挺了過來。
燕人怕的,不是戰敗,戰敗後他們馬上還會再來,他們怕的是,燕國的這一股勢,被打斷了後續不回來。
在臣看來,屈柱國戰死玉盤城,這本不算什麽,再打回來就是了,但接下來我大楚和燕國的國戰,年大將軍卻以縮頭烏龜之策硬耗燕軍,這看似是老成之法,實則,是將我大楚剩下的這口氣,也盡數地散去了。
燕國的平西侯曾自稱其麾下鐵騎滿萬不可敵;
實則,是咱們自己,將他們推到了上頭去,是咱們自己在一遍遍地告訴自己,咱們,打不過燕人。
故而,
這次他平西侯率軍出上穀郡一路向西,如入無人之境,但凡沿途有駐軍敢主動出擊阻攔片刻,讓軍情得以傳遞出去,獨孤家的大軍,也不至於在範城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隻能說,是年大將軍自己在燕人麵前主動低了頭,其最後的下場,也隻是在……種因得果罷了。」
「策略。」
「為今之計,當思主動出擊,盡可能地於一地謀求一勝,以挽回人心、軍心、國勢。」
「年堯就是這麽做的。」
「年大將軍是兵行險著,玩火……」
楚皇深深地看了一眼謝玉安,道:「如何做?」
「柿子,得挑軟的捏,鎮南關既然有平西侯府鎮守,那咱們就換個地方啃,比如……南門關。
昔日,燕國強,是鎮北軍靖南軍強;
如今,燕國強,是平西侯府強;
但燕人又怎可能舉國上下都是精銳?
第一次望江之戰,我大楚兒郎亦是能夠將燕軍趕入望江餵魚的!」
「朕累了,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
待得謝玉安下去後,熊廷山從後頭走了出來。
「五弟,聽著如何?」
「回陛下的話,臣弟認為,這謝家的千裏駒,不過如此。
通篇聽下來,皆是泛泛之言,看似很有道理,實則,都飄在天上,和幹國所盛產的文士,很像。
且讓臣弟聽起來最不舒服的一點是,年堯那個奴才被抓了,還被那姓鄭的當眾行了閹刑,確實是我楚國之大辱,但辱不在年堯;
他,是想迎合上意,將髒水往年堯那個奴才身上潑。
此舉,非君子也。」
楚皇點點頭,
雙手掂著自己的下顎,
看著自己的五弟,
道;
「五弟,你知道朕現在在想什麽麽?」
「陛下,臣弟不知。」
「朕在想,這小子,是不是故意在朕麵前,藏拙。」
楚皇點了點頭,很是隨意地招招手,旁邊的侍者將檀香更替。
「這些日子以來,你陪在朕身邊,可有所得?」
「回陛下的話,臣覺得要是繼續陪著陛下回郢都,陛下的風評,可能就會變壞了。」
「嗬嗬,哈哈哈……」
楚皇笑了起來,
隨後,
開口道;
「這兒是大楚,又不是晉地,再說了,一時的風言風語又算得了什麽,嘴長在別人身上,就是朕,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
等以後你做出了成績,為大楚建立了功勳,自然不會有人再在這上頭去置喙以及遐想什麽了。」
「為了陛下聲譽,臣必然竭盡全力。」
「說說吧,你父去渭河任職時就曾與朕說過,你有策略要呈送,這些日子朕故意沒問,想要你再細細思量一番;
如今,
你自己覺得,可否呈送上來?」
「可。」
「這般自信麽?」
「陛下可知,如今我大楚,最缺的是什麽?」
未等楚皇回答,
謝玉安先行回道:
「是自信。」
謝玉安站起身,少年人豐神俊朗之氣顯露無遺。
「臣請陛下恕臣之罪!」
「朕向來不喜什麽以言獲罪,說吧,說個痛快。」
「謝陛下。」
謝玉安將手中橘子放在了桌案上,
開口道;
「鍊氣士喜歡觀風雲辨氣,認為氣之一字蘊含世間最根本之道理;
江湖人喜歡講個排場,喜歡爭個氣勢,正所謂,輸人不輸陣。
而臣以為,國事,亦是國勢。
一國之勢,是蒸蒸日上還是頹廢下行,如東海滔滔之浪。
百多年前,幹國新建,幹太祖一統古夏豐腴之地,麾下兵強馬壯,開國之勢,自當上行,開國之精兵強將,亦是讓人生畏。
然則,幹國太宗皇帝一舉北伐為燕所葬送,自此之後,幹國勢被攔腰斬斷,靡靡至今朝。」
「話,有些遠了。」楚皇提醒道。
身為皇帝,他的時間很珍貴,而且,他不喜歡言談對象動輒引據經典,聽得太多,也就容易膩了。
「陛下,臣要說的是,第一次望江之戰前,燕國先皇明顯是想將其大皇子推上位,壓製靖南王一係,但燕人在第一次望江之戰戰敗後,燕國先皇連發三道聖旨,死了兩個宣旨太監,最終才得以請動靖南王出山再度統兵。
因為燕人懂得,要想競這大爭之世,必然得具大爭之勢;
這些年來,燕人南征北戰,國力空虛,卻總是強撐著一口氣,硬生生地挺了過來。
燕人怕的,不是戰敗,戰敗後他們馬上還會再來,他們怕的是,燕國的這一股勢,被打斷了後續不回來。
在臣看來,屈柱國戰死玉盤城,這本不算什麽,再打回來就是了,但接下來我大楚和燕國的國戰,年大將軍卻以縮頭烏龜之策硬耗燕軍,這看似是老成之法,實則,是將我大楚剩下的這口氣,也盡數地散去了。
燕國的平西侯曾自稱其麾下鐵騎滿萬不可敵;
實則,是咱們自己,將他們推到了上頭去,是咱們自己在一遍遍地告訴自己,咱們,打不過燕人。
故而,
這次他平西侯率軍出上穀郡一路向西,如入無人之境,但凡沿途有駐軍敢主動出擊阻攔片刻,讓軍情得以傳遞出去,獨孤家的大軍,也不至於在範城下被打了個措手不及。
隻能說,是年大將軍自己在燕人麵前主動低了頭,其最後的下場,也隻是在……種因得果罷了。」
「策略。」
「為今之計,當思主動出擊,盡可能地於一地謀求一勝,以挽回人心、軍心、國勢。」
「年堯就是這麽做的。」
「年大將軍是兵行險著,玩火……」
楚皇深深地看了一眼謝玉安,道:「如何做?」
「柿子,得挑軟的捏,鎮南關既然有平西侯府鎮守,那咱們就換個地方啃,比如……南門關。
昔日,燕國強,是鎮北軍靖南軍強;
如今,燕國強,是平西侯府強;
但燕人又怎可能舉國上下都是精銳?
第一次望江之戰,我大楚兒郎亦是能夠將燕軍趕入望江餵魚的!」
「朕累了,你先退下吧。」
「臣告退。」
待得謝玉安下去後,熊廷山從後頭走了出來。
「五弟,聽著如何?」
「回陛下的話,臣弟認為,這謝家的千裏駒,不過如此。
通篇聽下來,皆是泛泛之言,看似很有道理,實則,都飄在天上,和幹國所盛產的文士,很像。
且讓臣弟聽起來最不舒服的一點是,年堯那個奴才被抓了,還被那姓鄭的當眾行了閹刑,確實是我楚國之大辱,但辱不在年堯;
他,是想迎合上意,將髒水往年堯那個奴才身上潑。
此舉,非君子也。」
楚皇點點頭,
雙手掂著自己的下顎,
看著自己的五弟,
道;
「五弟,你知道朕現在在想什麽麽?」
「陛下,臣弟不知。」
「朕在想,這小子,是不是故意在朕麵前,藏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