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支楚人軍隊,嚴格意義上來說,不是正兒八經地楚人組成的楚軍,而是由山越某族組建起來的兵馬。
楚地窮山惡水之處,是山越族最後的棲息地,攝政王上台後,伴隨著五皇子率梧桐郡歸順朝廷,再加上攝政王一係列的政策,楚人和山越部族之間,開始快速地進行著一種或被動或主動地融合。
山越族的勇士,也越來越多的開始被朝廷組織起來,進入楚軍序列。
幹人以前也搞過這一手,鄭侯爺當年也見過幹人徵調過來的土兵,那些土兵也是健步如飛,作戰勇猛,渾不要命。幹人平定地方叛亂時,也喜歡用土兵。
但在真正的大國戰場上,土兵缺少指揮太容易上頭等等缺點就會暴露無遺,鄭侯爺剛起家時,可是靠幹國的土兵刷了好一波人頭。
但很明顯,年堯麾下的這支山越人組建的「山地兵」,已經經過年堯親自的調教,等於是補上了短板,而他們的優勢,也就可以盡可能地發揮出來。
其實,燕人和楚人真正的哨騎探馬廝殺區域,在上穀郡以及渭河一線,這片山脈,倒是會顯得平和不少,因為鄭侯爺親自從這裏走過,人數少一些,倒是能過來,但是大規模的兵馬,基本不可能從這裏走,因為無論是戰馬還是騾子,爬山涉水都會整廢,同時大軍從這裏走,就算真走出來了,後勤補給是不可能跟上來的。
就如同走天斷山脈入雪原一樣,三萬兵馬,就幾乎耗盡了當時盛樂城的儲備,同時隻能在去時路上進行屯糧打點,等大軍出了山脈進入雪原後,後方就算是有堆積如山的糧食也來不及從這裏再運輸出去接濟。
郭東那一隊被安排在這裏,也是有原因的,許安到底是照顧自己的兄弟,沒有將其投送到死亡率最高的區域。
但誰能想到,
被世人笑稱為「年大王八」的年大將軍,竟然親率不到三千的步卒,靜悄悄地翻山越嶺,真的從這裏趟出來了。
一支成建製的兵馬出現,在失去了山林的遮掩後,是不可能再悄無聲息了。
有遊騎和哨騎發現了他們,且迅速對上頭做出了示警。
一位駐紮在附近的校尉,親率麾下百餘騎想要來阻截,常年以來對外戰爭的勝利,導致燕人軍中上下輕敵之心日甚,這位燕人校尉可能想的是阻攔騷擾,以待援軍,但心裏,可能也有著一種百騎擴大戰果的想法。
畢竟,自家侯爺當年可曾創造出百騎破城的輝煌戰績,榜樣,就在那裏!
貪心,誰都有,可問題是,他麵對的是年堯,且年堯這次親率的兵馬,明顯不一般。
最終,騎馬的一方竟然被包圍了,隨後,隻有數名騎士得以逃脫出去,那名校尉則當場戰死。
一時間,後方震動。
本部駐紮在後,同時也被平西侯爺要求負責對這段山脈進行防務警惕的公孫誌聞得消息後,親自率軍出寨。
這之間,耽擱的時間不長,也就一個晚上,但當公孫誌率軍過來,以及麾下其他兩路兵馬也都包抄到位形成包圍網後,卻發現那支楚軍竟然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硬是連根毫毛都沒抓住!
公孫誌心裏一涼,
眼下,就兩種可能。
一是那支楚軍原路退回了山脈;
但這顯然不大可能,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嶺出來了,怎麽可能在沒吃什麽大虧的前提下就又灰溜溜地回去?
而另一種可能就是……
他們已經提前跑出了自己的包圍圈。
公孫誌緊咬著後槽牙,
在此時,他腦子裏想到的,不是戰場上的後果,而是因為自己布置上的疏漏到最後,自己可能會吃的掛落。
這是侯府成立後侯爺第一次聚將動兵,很可能,會殺一隻雞。
「吩咐下去,回頭,命崔盛向北,其餘各部,跟隨我向西!」
已經顧不得自己是不是那隻雞了,
公孫誌清楚,
現如今大軍聚集在前線,後方並非沒有兵馬,但必然極為鬆懈。
最重要的是,
那支楚軍,
跑得是真快!
……
火,
還未熄滅,
四周,都是屍體。
鄭侯爺著甲騎著貔貅,來到了這處軍寨。
這處軍寨原先是一個村子,但因為晉地尤其是晉東的幾次大戰,人口大量流亡和被擄掠,哪怕這兩年平西侯府在奉新城吸納人口重現了繁榮,但晉東很多塊地方,比如這個村子,依舊沒有復原。
備戰時,
大軍糧草物資運輸需要一個個據點作為線路上的依託,這個村子就在這條線上,在此基礎上,就立了軍寨。
軍寨士卒不多,隻有百來號人,而且都是輔兵,並非正規序列的戰卒,長駐的民夫數目倒是不少,有七八百號人。
另外,還有一支剛剛執行完一場押運任務的民夫,差不多四百多號人在這裏休整,等待著下一輪押運任務。
現在,
焚毀的軍寨裏,
到處都是他們的屍體。
鄭侯爺翻身下了貔貅,掃視四周。
雖然軍寨被大火燒了大半,但依舊可以看出來,軍寨的防禦設施,其實很簡陋。
與其說這裏是軍寨,倒不如說是驛站;
而且,
楚人是夜襲的。
楚地窮山惡水之處,是山越族最後的棲息地,攝政王上台後,伴隨著五皇子率梧桐郡歸順朝廷,再加上攝政王一係列的政策,楚人和山越部族之間,開始快速地進行著一種或被動或主動地融合。
山越族的勇士,也越來越多的開始被朝廷組織起來,進入楚軍序列。
幹人以前也搞過這一手,鄭侯爺當年也見過幹人徵調過來的土兵,那些土兵也是健步如飛,作戰勇猛,渾不要命。幹人平定地方叛亂時,也喜歡用土兵。
但在真正的大國戰場上,土兵缺少指揮太容易上頭等等缺點就會暴露無遺,鄭侯爺剛起家時,可是靠幹國的土兵刷了好一波人頭。
但很明顯,年堯麾下的這支山越人組建的「山地兵」,已經經過年堯親自的調教,等於是補上了短板,而他們的優勢,也就可以盡可能地發揮出來。
其實,燕人和楚人真正的哨騎探馬廝殺區域,在上穀郡以及渭河一線,這片山脈,倒是會顯得平和不少,因為鄭侯爺親自從這裏走過,人數少一些,倒是能過來,但是大規模的兵馬,基本不可能從這裏走,因為無論是戰馬還是騾子,爬山涉水都會整廢,同時大軍從這裏走,就算真走出來了,後勤補給是不可能跟上來的。
就如同走天斷山脈入雪原一樣,三萬兵馬,就幾乎耗盡了當時盛樂城的儲備,同時隻能在去時路上進行屯糧打點,等大軍出了山脈進入雪原後,後方就算是有堆積如山的糧食也來不及從這裏再運輸出去接濟。
郭東那一隊被安排在這裏,也是有原因的,許安到底是照顧自己的兄弟,沒有將其投送到死亡率最高的區域。
但誰能想到,
被世人笑稱為「年大王八」的年大將軍,竟然親率不到三千的步卒,靜悄悄地翻山越嶺,真的從這裏趟出來了。
一支成建製的兵馬出現,在失去了山林的遮掩後,是不可能再悄無聲息了。
有遊騎和哨騎發現了他們,且迅速對上頭做出了示警。
一位駐紮在附近的校尉,親率麾下百餘騎想要來阻截,常年以來對外戰爭的勝利,導致燕人軍中上下輕敵之心日甚,這位燕人校尉可能想的是阻攔騷擾,以待援軍,但心裏,可能也有著一種百騎擴大戰果的想法。
畢竟,自家侯爺當年可曾創造出百騎破城的輝煌戰績,榜樣,就在那裏!
貪心,誰都有,可問題是,他麵對的是年堯,且年堯這次親率的兵馬,明顯不一般。
最終,騎馬的一方竟然被包圍了,隨後,隻有數名騎士得以逃脫出去,那名校尉則當場戰死。
一時間,後方震動。
本部駐紮在後,同時也被平西侯爺要求負責對這段山脈進行防務警惕的公孫誌聞得消息後,親自率軍出寨。
這之間,耽擱的時間不長,也就一個晚上,但當公孫誌率軍過來,以及麾下其他兩路兵馬也都包抄到位形成包圍網後,卻發現那支楚軍竟然像是人間蒸發了一般,硬是連根毫毛都沒抓住!
公孫誌心裏一涼,
眼下,就兩種可能。
一是那支楚軍原路退回了山脈;
但這顯然不大可能,辛辛苦苦地翻山越嶺出來了,怎麽可能在沒吃什麽大虧的前提下就又灰溜溜地回去?
而另一種可能就是……
他們已經提前跑出了自己的包圍圈。
公孫誌緊咬著後槽牙,
在此時,他腦子裏想到的,不是戰場上的後果,而是因為自己布置上的疏漏到最後,自己可能會吃的掛落。
這是侯府成立後侯爺第一次聚將動兵,很可能,會殺一隻雞。
「吩咐下去,回頭,命崔盛向北,其餘各部,跟隨我向西!」
已經顧不得自己是不是那隻雞了,
公孫誌清楚,
現如今大軍聚集在前線,後方並非沒有兵馬,但必然極為鬆懈。
最重要的是,
那支楚軍,
跑得是真快!
……
火,
還未熄滅,
四周,都是屍體。
鄭侯爺著甲騎著貔貅,來到了這處軍寨。
這處軍寨原先是一個村子,但因為晉地尤其是晉東的幾次大戰,人口大量流亡和被擄掠,哪怕這兩年平西侯府在奉新城吸納人口重現了繁榮,但晉東很多塊地方,比如這個村子,依舊沒有復原。
備戰時,
大軍糧草物資運輸需要一個個據點作為線路上的依託,這個村子就在這條線上,在此基礎上,就立了軍寨。
軍寨士卒不多,隻有百來號人,而且都是輔兵,並非正規序列的戰卒,長駐的民夫數目倒是不少,有七八百號人。
另外,還有一支剛剛執行完一場押運任務的民夫,差不多四百多號人在這裏休整,等待著下一輪押運任務。
現在,
焚毀的軍寨裏,
到處都是他們的屍體。
鄭侯爺翻身下了貔貅,掃視四周。
雖然軍寨被大火燒了大半,但依舊可以看出來,軍寨的防禦設施,其實很簡陋。
與其說這裏是軍寨,倒不如說是驛站;
而且,
楚人是夜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