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伯爺麾下兵馬裏,當即開展了如火如荼地盜墓運動,為了更好地激發士卒們挖掘墓葬的積極性,軍隊裏還開始了評比。
誰挖得最多,誰挖得最快,誰挖得最準,都會被記錄下來,之後由鄭伯爺親自授勳。
至於說什麽忌諱不忌諱的,
那就是開玩笑了,
這些大頭兵們戰場上和戰場下哪個沒見過血沒殺過人?
這種人,哪裏會在乎什麽忌諱不忌諱這種事兒。
再者,
挖墳掘墓以充軍餉,
向天地銀行借錢,
本就是自古以來亂世軍閥之定例。
這些被挖了祖墳的楚地貴族們,絕大部分,都選擇了敢怒不敢言,就這般聚攏著,看著自家祖墳被挖出,看著自己先祖的白骨被隨意地丟扔在了地麵上曝曬。
有幾個有種的家族,敢反抗,但瞬間被滅了滿門上下。
鄭伯爺記得當年在虎頭城,自己鼓譟著士卒沖了當地一戶人家,入夜後,自己還去了那片廢墟,思索了許久。
現在嘛,
真的是無論什麽事兒都是不經做的,
做的次數多了,
也就麻木了。
而那些選擇了妥協,選擇了忍氣吞聲的楚地貴族們,鄭伯爺則是手下留情了,不殺他們,也不抓他們。
說白了,
自己和大舅哥是互相利用不假,
鄭伯爺也清楚大舅哥是拿自己這個妹夫當刀,替他清掃掉以後治理楚國的障礙。
但,
自己這把刀,是有思想的。
我隻切我想要的肉,剩下的皮和裏麵變質了的那塊,可不會替你刮幹淨。
這些封地被霍霍,家財被掠奪,祖墳都被刨掉的貴族們,接下來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尋找他們的皇帝,跪著去哭訴。
當然了,鄭凡也清楚,自己那位大舅哥絕不會允許這些貴族休養生息死灰復燃的,但,就是噁心噁心你,怎麽滴?
四娘這陣子可是忙得不可開交,
她要統計搜刮來的財貨,
因為數目龐大,最重要的還是種類繁多,所以統計得難度,真的很大。
鄭伯爺也特意抽空問了下一個大概的數字,
讓四娘折合成白銀和黃金,
結果,
讓鄭伯爺嘴巴張大了好久。
不過,一想到這得給幾十萬伐楚大軍分,那麽多總兵分,其實,數字也就可以接受了。
這時候就得祭出早些時候在翠柳堡隨後在盛樂城最後在雪海關時,鄭家軍的光榮傳統——中飽私囊。
幹過後勤或者分發的,其實都清楚,想不貪點,很難;
外麵的人也清楚,你不貪,不大可能。
高明的人就能做到,他知道你大概是貪了,但帳麵上卻很是好看幹淨的樣子;
這樣,外麵人不會覺得你沒貪,但肯定隻貪了很少。
以鄭伯爺如今的地位而言,多占一點份額,沒誰會不服氣的;
一念至此,鄭伯爺就忍不住叫四娘把這個帳就做得再狠點。
以後晉東的民生發展,可就得全靠它了。
當然了,一下子湧入過多的金銀財貨,勢必會造成購買力的下降,但這種金融上的問題就不是現在以及接下來幾年晉東一地所需要考慮的事情了,還是多多益善;
實在不行,那鄭伯爺就受點委屈,回去在府裏多修幾座黃金馬桶。
民夫運力,是個很大的問題,士卒們自己是可以帶點兒的,對這一點,鄭伯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軍紀官隻會抓那些夾帶得太過分的,兩匹馬,好傢夥,馬蹄子邁起來都費勁了,你這算是要幹什麽?
要知道現在還是在楚地呢,議和是議和了,但誰知道楚人會不會隨時翻臉?
當初咱們自己怎麽對楚人的心裏沒點數麽?
真要是忽然起了戰事,你這戰馬還能衝鋒得起來?
軍士們肯定要參與押運的,但數目不能多,所以盡可能地抓一些楚人做民夫,也就是奴隸,運回上穀郡或者運回晉地後,這些楚人,其實本身也就是「人口財富」,肯定會被留下來的。
鄭伯爺本想學百年前初代鎮北侯對幹國三邊那般來個大肆擄掠人口,但年堯大軍在過了渭河後,馬上就安營紮寨了。
那已經不是針了,而是一根巨大的鐵杵,就立在那兒。
使得燕軍根本就沒辦法放開手腳去胡來,必須要對其保持最大的戰備警惕。
但,
其實也足夠了。
大軍的撤退,是有序的,鄭伯爺看了看名單上,搜颳了大概七成半的目標,有些太遠的,就沒去,有些太偏的,也沒去,有些位置太幸運的,正好被年堯大軍卡住的,自然也就不去了。
一切的一切,安全第一,不給楚軍任何軍事發動的機會。
大軍滿載而歸,分批次渡過渭河,回歸上穀郡。
在鄭伯爺渡過渭河,重新回到了荊城地界的那一日,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
燕楚兩軍,以渭河為界,雙方都安下寨子,開始了新一輪的對峙。
燕軍抽身而出了,
楚人得以再度將自己的大門收緊,
雖然沒了鎮南關這座雄關,但當大楚的水師橫立於渭河河麵上後,楚軍士卒心底還是都長舒了一口氣。
以後還會不會打,誰也說不準,但至少目前來看,短時間內是不會了。
誰挖得最多,誰挖得最快,誰挖得最準,都會被記錄下來,之後由鄭伯爺親自授勳。
至於說什麽忌諱不忌諱的,
那就是開玩笑了,
這些大頭兵們戰場上和戰場下哪個沒見過血沒殺過人?
這種人,哪裏會在乎什麽忌諱不忌諱這種事兒。
再者,
挖墳掘墓以充軍餉,
向天地銀行借錢,
本就是自古以來亂世軍閥之定例。
這些被挖了祖墳的楚地貴族們,絕大部分,都選擇了敢怒不敢言,就這般聚攏著,看著自家祖墳被挖出,看著自己先祖的白骨被隨意地丟扔在了地麵上曝曬。
有幾個有種的家族,敢反抗,但瞬間被滅了滿門上下。
鄭伯爺記得當年在虎頭城,自己鼓譟著士卒沖了當地一戶人家,入夜後,自己還去了那片廢墟,思索了許久。
現在嘛,
真的是無論什麽事兒都是不經做的,
做的次數多了,
也就麻木了。
而那些選擇了妥協,選擇了忍氣吞聲的楚地貴族們,鄭伯爺則是手下留情了,不殺他們,也不抓他們。
說白了,
自己和大舅哥是互相利用不假,
鄭伯爺也清楚大舅哥是拿自己這個妹夫當刀,替他清掃掉以後治理楚國的障礙。
但,
自己這把刀,是有思想的。
我隻切我想要的肉,剩下的皮和裏麵變質了的那塊,可不會替你刮幹淨。
這些封地被霍霍,家財被掠奪,祖墳都被刨掉的貴族們,接下來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尋找他們的皇帝,跪著去哭訴。
當然了,鄭凡也清楚,自己那位大舅哥絕不會允許這些貴族休養生息死灰復燃的,但,就是噁心噁心你,怎麽滴?
四娘這陣子可是忙得不可開交,
她要統計搜刮來的財貨,
因為數目龐大,最重要的還是種類繁多,所以統計得難度,真的很大。
鄭伯爺也特意抽空問了下一個大概的數字,
讓四娘折合成白銀和黃金,
結果,
讓鄭伯爺嘴巴張大了好久。
不過,一想到這得給幾十萬伐楚大軍分,那麽多總兵分,其實,數字也就可以接受了。
這時候就得祭出早些時候在翠柳堡隨後在盛樂城最後在雪海關時,鄭家軍的光榮傳統——中飽私囊。
幹過後勤或者分發的,其實都清楚,想不貪點,很難;
外麵的人也清楚,你不貪,不大可能。
高明的人就能做到,他知道你大概是貪了,但帳麵上卻很是好看幹淨的樣子;
這樣,外麵人不會覺得你沒貪,但肯定隻貪了很少。
以鄭伯爺如今的地位而言,多占一點份額,沒誰會不服氣的;
一念至此,鄭伯爺就忍不住叫四娘把這個帳就做得再狠點。
以後晉東的民生發展,可就得全靠它了。
當然了,一下子湧入過多的金銀財貨,勢必會造成購買力的下降,但這種金融上的問題就不是現在以及接下來幾年晉東一地所需要考慮的事情了,還是多多益善;
實在不行,那鄭伯爺就受點委屈,回去在府裏多修幾座黃金馬桶。
民夫運力,是個很大的問題,士卒們自己是可以帶點兒的,對這一點,鄭伯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軍紀官隻會抓那些夾帶得太過分的,兩匹馬,好傢夥,馬蹄子邁起來都費勁了,你這算是要幹什麽?
要知道現在還是在楚地呢,議和是議和了,但誰知道楚人會不會隨時翻臉?
當初咱們自己怎麽對楚人的心裏沒點數麽?
真要是忽然起了戰事,你這戰馬還能衝鋒得起來?
軍士們肯定要參與押運的,但數目不能多,所以盡可能地抓一些楚人做民夫,也就是奴隸,運回上穀郡或者運回晉地後,這些楚人,其實本身也就是「人口財富」,肯定會被留下來的。
鄭伯爺本想學百年前初代鎮北侯對幹國三邊那般來個大肆擄掠人口,但年堯大軍在過了渭河後,馬上就安營紮寨了。
那已經不是針了,而是一根巨大的鐵杵,就立在那兒。
使得燕軍根本就沒辦法放開手腳去胡來,必須要對其保持最大的戰備警惕。
但,
其實也足夠了。
大軍的撤退,是有序的,鄭伯爺看了看名單上,搜颳了大概七成半的目標,有些太遠的,就沒去,有些太偏的,也沒去,有些位置太幸運的,正好被年堯大軍卡住的,自然也就不去了。
一切的一切,安全第一,不給楚軍任何軍事發動的機會。
大軍滿載而歸,分批次渡過渭河,回歸上穀郡。
在鄭伯爺渡過渭河,重新回到了荊城地界的那一日,天上,下起了鵝毛大雪。
燕楚兩軍,以渭河為界,雙方都安下寨子,開始了新一輪的對峙。
燕軍抽身而出了,
楚人得以再度將自己的大門收緊,
雖然沒了鎮南關這座雄關,但當大楚的水師橫立於渭河河麵上後,楚軍士卒心底還是都長舒了一口氣。
以後還會不會打,誰也說不準,但至少目前來看,短時間內是不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