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封裏是一灘燒成灰燼的信紙,被收集得整整齊齊。
「信封並不難搜,就擺在中堂最顯眼的桌麵,但其內已經沒有任何有價值的證據和線索,隻剩下被爐火燒成灰燼的信紙。指使玉佩的密會成員已經預料到了我們的介入,並且提前留下了這封信。」宋淨蓮冷笑一聲,緩緩道:「這是戰書,也是挑釁。」
「『影子』的保密級別太高,但事情牽扯到『道宗』,就變得複雜起來,我們倆想要查案……」硃砂無奈聳了聳肩,「但那些狂熱的信教徒,嚴格把守太清閣門,禁止我和淨蓮入內。此事很難處理。」
寧奕緩緩將信封摺疊。
以宋淨蓮和硃砂在佛門的身份,地位,其實此案本不該有什麽阻力。
但偏偏,查案查到了西嶺道宗頭上!
原本佛門身份所帶來的助力,反而成了阻力。
「所以你們找我來……」寧奕淡然笑道:「是希望我能叩開太清閣大門,對吧?」
「我們會是這樣的人嗎?」宋淨蓮笑眯眯道:「此言差矣。寧兄才智過人,膽識驚人,魄力異於常人……」
「我說,停停。」寧奕有些頭疼,「你不會是想當甩手掌櫃,直接把這案子甩給我吧?」
「那倒不至於。」宋淨蓮嘆了口氣,坦誠道:「我和硃砂身份特殊,在道宗頭上查下去,難免會招惹是非,如果此案涉及其他宗門,自當接下,隻是如今線索停在道宗……」
寧奕意味深長望向宋伊人。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小子終於變了啊……這在為靈山著想。
「此事……」寧奕拍了拍宋淨蓮肩頭,沉聲道:「就交給我吧!」
……
……
「昆海樓辦案,太清閣敢擋?」
一位昆海樓官員,神情冷峻,半隻腳懸在太清閣門檻之上。
兩位麻袍道者,各自伸出一手,將其攔住。
四境之內,最難招惹的三撥存在,一是靈山苦修者,二是麻袍道者,三是皇權死士……天大地大,皇權最大,可即便是皇權行事,也要按自己定下的規矩來。
昆海樓的探子可是如今天都嗅覺最靈敏的惡犬,於霈與道宗密會的聯繫,自然瞞不過顧謙。
可惜的是,宋淨蓮辦不了的案子。
昆海樓……同樣也辦不了。
麻袍道者根本就不吃昆海樓這一套:「抱歉,太清閣乃陛下欽定禁地,外人禁止入內。」
這位昆海樓官員搬出皇權,搬出律法,兩位麻袍道者如石墩一般,眼觀鼻鼻觀心,置若罔聞,動也不動。
直至一輛馬車停下。
大名鼎鼎的昆海樓顧左使就坐在車上,他掀開車簾,麵朝兩位道者,麵無表情說了一句話。
「二位涉嫌雲州案,疑似於霈同謀,如今被捕了。」
伴隨顧謙抬手落定,嘩啦一聲,太清閣左右兩邊,大街小巷,湧出一群披刀佩劍的昆海樓使者,將太清閣門層層圍住,不由分說,就要將兩位道者帶走——
顧謙麵容儒雅,但眼中滿蘊雷厲風行之意。
在天都。
昆海樓便是太子之手。
這偌大都城,千萬宅邸,焉有不能伸探之理?
道宗的修道者也從太清閣內湧出,兩撥人馬吵鬧擁擠,鬧得不可開交——
正在此際。
一道如擂鼓般的低喝,在馬車方向響起。
「誰敢攔路,通通拷走!」
剎那喧鬧轉為寂靜。
顧謙下了馬車,簡單披了一件黑袍,神情陰沉,看起來心情陰鬱至極。
如今顧謙身上,已不知不覺多了七分威壓。
單單是一個眼神掃過,便讓人不敢對視。
在這壓倒性的氣勢之下,太清閣門前一片噤聲……昆海樓使者自發為左使大人讓出一條道路,洶湧澎湃的人潮中,肩罩黑袍的顧謙,緩步走到府邸之前。
他的麵前,門戶已開。
但門檻仍然不得越過……因為在顧謙麵前,立著一座高山。
府邸簷角懸掛的兩盞飄搖燈籠,火光四曳,映照出蘇牧那張漠然麵孔。
「太清閣主事人,也要阻攔本官辦案?」顧謙淡淡道:「一併拷了吧。」
「顧大人,好大的官威。」
蘇牧亙立在太清閣門前,輕飄飄道:「您把我送入地牢容易,送出地牢可就難了……道宗尊嚴,絕不接受任何侮辱,一旦您敢拷我,我便敢死在昆海樓地牢裏。」
顧謙皺起眉頭。
他知道,西嶺的道士都是強驢,尤其是「蘇牧」這種狂熱教徒,在道宗尊嚴和自身性命麵前,真的會選擇犧牲後者來保全前者。
自己查案歸查案,若是清查太清閣,雲州案繼續一無所獲,而且太清閣話事人還死在昆海樓牢獄之中……事後壓力,極難承擔。
「不過清查樓閣,至於如此興師動眾麽?」顧謙攏了攏肩頭衣袍,輕聲道:「蘇牧大人在怕什麽?」
「道宗問心無愧,蘇牧沒什麽好怕的。」蘇牧淡然道:「不放你的人進,是因為他們太髒了,誰知道會不會再放一場大火,像當年一樣,焚燒太清閣,栽贓陷害?」
顧謙心頭一顫。
公孫越死後,他的罪行被公布與眾。
焚燒太清閣的那樁舊案,最終也被太子公布而出,情報司的沈靈和徐瑾恢復了名譽,成為了犧牲火潮中的英烈……而公孫越和其一手成立的監察司,則背負著罵名,被雕刻在史柱之上,最痛恨公孫越的人,其中就有道宗教徒。
「信封並不難搜,就擺在中堂最顯眼的桌麵,但其內已經沒有任何有價值的證據和線索,隻剩下被爐火燒成灰燼的信紙。指使玉佩的密會成員已經預料到了我們的介入,並且提前留下了這封信。」宋淨蓮冷笑一聲,緩緩道:「這是戰書,也是挑釁。」
「『影子』的保密級別太高,但事情牽扯到『道宗』,就變得複雜起來,我們倆想要查案……」硃砂無奈聳了聳肩,「但那些狂熱的信教徒,嚴格把守太清閣門,禁止我和淨蓮入內。此事很難處理。」
寧奕緩緩將信封摺疊。
以宋淨蓮和硃砂在佛門的身份,地位,其實此案本不該有什麽阻力。
但偏偏,查案查到了西嶺道宗頭上!
原本佛門身份所帶來的助力,反而成了阻力。
「所以你們找我來……」寧奕淡然笑道:「是希望我能叩開太清閣大門,對吧?」
「我們會是這樣的人嗎?」宋淨蓮笑眯眯道:「此言差矣。寧兄才智過人,膽識驚人,魄力異於常人……」
「我說,停停。」寧奕有些頭疼,「你不會是想當甩手掌櫃,直接把這案子甩給我吧?」
「那倒不至於。」宋淨蓮嘆了口氣,坦誠道:「我和硃砂身份特殊,在道宗頭上查下去,難免會招惹是非,如果此案涉及其他宗門,自當接下,隻是如今線索停在道宗……」
寧奕意味深長望向宋伊人。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小子終於變了啊……這在為靈山著想。
「此事……」寧奕拍了拍宋淨蓮肩頭,沉聲道:「就交給我吧!」
……
……
「昆海樓辦案,太清閣敢擋?」
一位昆海樓官員,神情冷峻,半隻腳懸在太清閣門檻之上。
兩位麻袍道者,各自伸出一手,將其攔住。
四境之內,最難招惹的三撥存在,一是靈山苦修者,二是麻袍道者,三是皇權死士……天大地大,皇權最大,可即便是皇權行事,也要按自己定下的規矩來。
昆海樓的探子可是如今天都嗅覺最靈敏的惡犬,於霈與道宗密會的聯繫,自然瞞不過顧謙。
可惜的是,宋淨蓮辦不了的案子。
昆海樓……同樣也辦不了。
麻袍道者根本就不吃昆海樓這一套:「抱歉,太清閣乃陛下欽定禁地,外人禁止入內。」
這位昆海樓官員搬出皇權,搬出律法,兩位麻袍道者如石墩一般,眼觀鼻鼻觀心,置若罔聞,動也不動。
直至一輛馬車停下。
大名鼎鼎的昆海樓顧左使就坐在車上,他掀開車簾,麵朝兩位道者,麵無表情說了一句話。
「二位涉嫌雲州案,疑似於霈同謀,如今被捕了。」
伴隨顧謙抬手落定,嘩啦一聲,太清閣左右兩邊,大街小巷,湧出一群披刀佩劍的昆海樓使者,將太清閣門層層圍住,不由分說,就要將兩位道者帶走——
顧謙麵容儒雅,但眼中滿蘊雷厲風行之意。
在天都。
昆海樓便是太子之手。
這偌大都城,千萬宅邸,焉有不能伸探之理?
道宗的修道者也從太清閣內湧出,兩撥人馬吵鬧擁擠,鬧得不可開交——
正在此際。
一道如擂鼓般的低喝,在馬車方向響起。
「誰敢攔路,通通拷走!」
剎那喧鬧轉為寂靜。
顧謙下了馬車,簡單披了一件黑袍,神情陰沉,看起來心情陰鬱至極。
如今顧謙身上,已不知不覺多了七分威壓。
單單是一個眼神掃過,便讓人不敢對視。
在這壓倒性的氣勢之下,太清閣門前一片噤聲……昆海樓使者自發為左使大人讓出一條道路,洶湧澎湃的人潮中,肩罩黑袍的顧謙,緩步走到府邸之前。
他的麵前,門戶已開。
但門檻仍然不得越過……因為在顧謙麵前,立著一座高山。
府邸簷角懸掛的兩盞飄搖燈籠,火光四曳,映照出蘇牧那張漠然麵孔。
「太清閣主事人,也要阻攔本官辦案?」顧謙淡淡道:「一併拷了吧。」
「顧大人,好大的官威。」
蘇牧亙立在太清閣門前,輕飄飄道:「您把我送入地牢容易,送出地牢可就難了……道宗尊嚴,絕不接受任何侮辱,一旦您敢拷我,我便敢死在昆海樓地牢裏。」
顧謙皺起眉頭。
他知道,西嶺的道士都是強驢,尤其是「蘇牧」這種狂熱教徒,在道宗尊嚴和自身性命麵前,真的會選擇犧牲後者來保全前者。
自己查案歸查案,若是清查太清閣,雲州案繼續一無所獲,而且太清閣話事人還死在昆海樓牢獄之中……事後壓力,極難承擔。
「不過清查樓閣,至於如此興師動眾麽?」顧謙攏了攏肩頭衣袍,輕聲道:「蘇牧大人在怕什麽?」
「道宗問心無愧,蘇牧沒什麽好怕的。」蘇牧淡然道:「不放你的人進,是因為他們太髒了,誰知道會不會再放一場大火,像當年一樣,焚燒太清閣,栽贓陷害?」
顧謙心頭一顫。
公孫越死後,他的罪行被公布與眾。
焚燒太清閣的那樁舊案,最終也被太子公布而出,情報司的沈靈和徐瑾恢復了名譽,成為了犧牲火潮中的英烈……而公孫越和其一手成立的監察司,則背負著罵名,被雕刻在史柱之上,最痛恨公孫越的人,其中就有道宗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