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令信件是六月二號這一天發送的,在河南的淮軍原本按照計劃,已經需要渡過黃河,最少出動一鎮和中軍鎮合起一萬五千人的兵力,再加上內衛和民夫五萬人左右,渡河北上,由河南進入河北,攻掠直隸其餘地方,一直北向到張家口與大同等地,切斷由北京往山西沿線的邊地,剩餘一鎮的兵力,直接由河南,到時分一團兵力渡河北上,與中軍鎮的騎兵一起夾擊山西,這樣,在年前幾個月內,整個北方除了外蒙之外,可以停兵休息了。
不過河南的事情辦的並不順手,一切不消說得。
淮軍軍驛在路上換了三次馬,六月三日中午時間,已經趕到歸德城外。
不過淮軍主力已經開始南下,趕往三河尖。
三河尖地處河南與湖北交界的信陽府內,後來設縣為固始縣。因為境內河道縱橫,是河南南部的商業重鎮,撚子在被趕出皖北後,便攻下此處做為老營。境內商民百姓極多,撚子打豪強搶商家,分發給貧苦百姓,之間幾次大破官軍,河南與湖北清軍不能製,所以原本被淮軍打的魂不附體的撚子殘餘居然又鹹魚翻身,重新闊了起來。
當然,這也是淮軍故意為之。當時淮軍之力不及北方,而且並未公然反清,很多事情不能痛快去做。倒是撚子既然扯了反旗,自然事事可以隨心所欲。於是撚子雖不是淮軍盟軍,在那兩年也委實是幫了些忙,撚子兵鋒盛時,在河南南部橫行,一度曾經打到過山東,除了皖北不敢去,連湖北的主意也是打過。
他們與太平軍同聲連氣,都是義軍,在淮軍打擊之下有點忌憚,若是換了以往,早就受太平軍的冊封,兩家盟好共謀天下了。
不過等淮軍入河南之後,一切不消說得,先是第九鎮在淮南一帶西向,把撚子看在三河尖不能動彈,然後第九鎮又索性又半打半勸,把撚子從三河尖往河南內部趕,十幾二十萬人的撚子淒涼的緊,竟是無法反抗,當時淮軍頗有讓撚子繳械徹底投降之意,不過撚軍五旗合議,卻總是議而不絕。
好在淮軍要和河南清軍會戰,總算是把撚子脖子上的絞索給暫時去掉了。觀察了半個月後,撚子五旗見機的快,趁著淮軍兩鎮合力把勝保和袁甲三往死裏揍的時候衝破防線,全部又回到了三河尖內內方圓數百裏內盤踞。
到這時候,什麽雄心壯誌也沒有了,躲在三河尖看看風頭再說。撚子內部裏倒有一些頗富雄心壯誌的青年頭目,不過現在輪不著他們當家,所謂過河攻略陝甘,或是到湖北再闖天下的想法,老輩們卻是沒有一個人讚同。
撚子起事,原本就是為天下太平著想,而不是一已富貴。後來起事的幾個大掌旗先後死去後,公推賴文光為首,山東一戰賴文光死,後來撚眾分散,不少頭領敗逃,張宗禹原本有逃命機會,不過想想天下事不可為,無謂多傷人命,索性就在皖南找了一個清官投案,坦然受死。
撚軍內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現在淮軍在淮安做的,撚子們並不太清楚,不過在淮北和鳳陽、廬州、泗州等地所行,這些皖北人出身的撚子們心裏卻是清楚的很。
為惡通敵心向大清的大士紳當然被內衛殺的血流滿地,再不敢作祟。而那些普通的中小地主,隻要有苦害佃戶逼死傷害人命的,卻也被殺掉不少。皖北原本各府都不富庶,而淮軍一至,兩年之間,整個皖北就沒有再逃荒的人群!淮軍不在乎天下士紳心寒,一個擁有這樣暴力機器的集團隻是等人投誠,愛來或不愛,悉聽尊便。事實上,淮軍越是在各地肅反,各地統治越是穩固,收益也是大為增加,人力和物力資源越發豐厚,而越是這樣,遠近聞名的所謂官紳士大夫,願意投靠淮軍的也是極多。
一門三兄弟的薛家,因為全家的身家性命都在淮軍之內,原本是中等地主的薛家索性隻留下百畝土地留做祖產,其餘一千多畝地全部分給佃農,而因為薛家在淮軍中的勢力,這樣的舉動,在江南官場與士紳中引起的震動當然不小,而敢與薛家為難的士紳當真是鳳毛麟角,內衛的殺氣,當真是讓人躲在江南也害怕啊。
這麽著一來,撚子裏願意繼續闖蕩的人就越發少了起來。當初大夥結夥立旗,就是為了百姓們過好日子,現在淮軍眼瞅著要得天下,而撚軍卻給淮軍扯後腿,實屬不該。
兩邊如果不是有著深仇大恨,當初皖北剿撚,死在淮軍槍下和刺刀下的撚子著實不少,撚軍都是一鄉一村集在一起,彼此間沾親帶故,這仇恨一時半會的消彌不了,再加上有些撚首過慣了好日子,稱孤道寡的日子過的很美,也實在不願意老實回家做農民了。一來二去,居然茫然沒有出路,好在三河尖短時間內可以存身,大眾撚子便逃回了三河尖,降也不降,散又不散,且又沒有攻掠天下的氣勢,擁有不少戰馬和悍勇之氣的十幾萬撚子,就這麽在三河尖龜縮成一團,這情形,倒也殊為可笑。
淮軍第六鎮和第九鎮徹底打跨了河南清軍後,兩邊各出一營半的兵力,合作一團,派了個參將團長領兵,旬日之內,下開封、洛陽、許昌各地,半個月功夫,河南黃河以北的區域全部落入淮軍之中。五月底時,又派了一團兵力西向,掃平道路,預備給將來兩鎮中的一鎮做為西進的前鋒。
這樣到了六月,已經傳來北伐淮軍重兵集團攻下天津的消息。身為軍人,沙盤木圖隨身帶著,甚至不必看,也知道打下天津意味著什麽?
天津實在是北京南麵的重鎮,天津一下,淮軍的兵鋒距離北京也就是十來天的事情了。從天津北上,過了南村就是通州,打下通州後,實際上就到了京郊了。所以擋在淮軍北伐主力前麵的,就是天津北麵的僧王野戰集團,兩邊的大戰一觸即發,說不清楚哪天就會打起來。北伐的三個鎮打的極其順利,一路上高歌猛進,下山東,直隸,至天津,雖然沒有打什麽險惡的大戰,不過擴地千裏,得大府名城州縣數百,這樣的戰績自然讓河南的兩個鎮眼紅。
說明白了,也就是眼紅同僚們會攻入北京。兩邊一對比,戰績差距就大的太多。河南的淮軍也有兩個鎮,如果擺脫了撚子的牽扯,一鎮北上,一鎮西進,在主力打下北京的同時,漂漂亮亮的把黃河北至長城一線的地方拿下來,再轉進山西,陝西,這樣,將來提起功績來,也就不比北伐兵團差的太多。
帶著這種急切的心理,兩鎮的淮軍再也沒有精神與撚子敷衍了,刨去兩個團的建製後,淮軍主力還有一萬五千人,再加上三千人的中軍鎮,一百多門火炮,這樣的兵力打清軍,對手還能放放排槍與火炮抵抗一下,換成撚子,那就隻是屠殺罷了。
兩鎮的總鎮大將身處戰場,而且張華軒早有軍令,也不須再次請令,於是就在張華軒手令到歸德之前,兩鎮主力一起南下,向著三河尖以急行軍的速度前行。中軍鎮的三千人則為前哨,已經提前一兩天出發,估計再過幾天,就能與撚子的前衛接觸,所以等軍驛趕到的時候,竟是撲了個空。
不過到當天的傍晚,軍驛就趕上了大隊。步兵行進就算是急行軍,也沒有快過驛馬的道理。雖然早走了一天半時間,不過追上大隊也就花了半天時間而已。
軍驛站在軍中自然也有專人接洽,知道是大帥親筆手令後,接信的中尉不敢怠慢,立刻就趕到大營裏稟報呈送。
淮軍的軍銜製度已經完全接近現代。以往分為總鎮、副總鎮、團、營、隊、棚,各級主管的軍銜當然好定,副職也是簡單,不過軍隊職能部門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不少文職夾雜其間,如果還是以職位來定,很多事情就不易為。於是又改軍銜,自團上之上,加設四銀星的大校,然後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如此這般,軍製已經完全現代化,整個指揮體係與軍隊的日常管理,便更加方便起來。
淮軍這一次兩鎮一起行動,不過各鎮的大營卻是各自分設,這文書信件是送到了在後頭的第六鎮。
因為是說明兩鎮總鎮一起接看,於是吳長慶並不擅專開啟,而是連忙讓自己的中軍傳令兵趕到三裏外的第九鎮大營,請總鎮周盛波過來,一起開啟。
信件送到時已經傍晚,兩個大營來回相距六裏,等周盛波領著自己的部屬趕到時,天色已經黑的透了。
他倒也灑脫,一進大營,便向著吳長慶笑道:“這麽晚了,咱們不如先吃飯,吃完了看大帥訓諭,看完再談,如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
不過河南的事情辦的並不順手,一切不消說得。
淮軍軍驛在路上換了三次馬,六月三日中午時間,已經趕到歸德城外。
不過淮軍主力已經開始南下,趕往三河尖。
三河尖地處河南與湖北交界的信陽府內,後來設縣為固始縣。因為境內河道縱橫,是河南南部的商業重鎮,撚子在被趕出皖北後,便攻下此處做為老營。境內商民百姓極多,撚子打豪強搶商家,分發給貧苦百姓,之間幾次大破官軍,河南與湖北清軍不能製,所以原本被淮軍打的魂不附體的撚子殘餘居然又鹹魚翻身,重新闊了起來。
當然,這也是淮軍故意為之。當時淮軍之力不及北方,而且並未公然反清,很多事情不能痛快去做。倒是撚子既然扯了反旗,自然事事可以隨心所欲。於是撚子雖不是淮軍盟軍,在那兩年也委實是幫了些忙,撚子兵鋒盛時,在河南南部橫行,一度曾經打到過山東,除了皖北不敢去,連湖北的主意也是打過。
他們與太平軍同聲連氣,都是義軍,在淮軍打擊之下有點忌憚,若是換了以往,早就受太平軍的冊封,兩家盟好共謀天下了。
不過等淮軍入河南之後,一切不消說得,先是第九鎮在淮南一帶西向,把撚子看在三河尖不能動彈,然後第九鎮又索性又半打半勸,把撚子從三河尖往河南內部趕,十幾二十萬人的撚子淒涼的緊,竟是無法反抗,當時淮軍頗有讓撚子繳械徹底投降之意,不過撚軍五旗合議,卻總是議而不絕。
好在淮軍要和河南清軍會戰,總算是把撚子脖子上的絞索給暫時去掉了。觀察了半個月後,撚子五旗見機的快,趁著淮軍兩鎮合力把勝保和袁甲三往死裏揍的時候衝破防線,全部又回到了三河尖內內方圓數百裏內盤踞。
到這時候,什麽雄心壯誌也沒有了,躲在三河尖看看風頭再說。撚子內部裏倒有一些頗富雄心壯誌的青年頭目,不過現在輪不著他們當家,所謂過河攻略陝甘,或是到湖北再闖天下的想法,老輩們卻是沒有一個人讚同。
撚子起事,原本就是為天下太平著想,而不是一已富貴。後來起事的幾個大掌旗先後死去後,公推賴文光為首,山東一戰賴文光死,後來撚眾分散,不少頭領敗逃,張宗禹原本有逃命機會,不過想想天下事不可為,無謂多傷人命,索性就在皖南找了一個清官投案,坦然受死。
撚軍內這樣的人,並不在少數。現在淮軍在淮安做的,撚子們並不太清楚,不過在淮北和鳳陽、廬州、泗州等地所行,這些皖北人出身的撚子們心裏卻是清楚的很。
為惡通敵心向大清的大士紳當然被內衛殺的血流滿地,再不敢作祟。而那些普通的中小地主,隻要有苦害佃戶逼死傷害人命的,卻也被殺掉不少。皖北原本各府都不富庶,而淮軍一至,兩年之間,整個皖北就沒有再逃荒的人群!淮軍不在乎天下士紳心寒,一個擁有這樣暴力機器的集團隻是等人投誠,愛來或不愛,悉聽尊便。事實上,淮軍越是在各地肅反,各地統治越是穩固,收益也是大為增加,人力和物力資源越發豐厚,而越是這樣,遠近聞名的所謂官紳士大夫,願意投靠淮軍的也是極多。
一門三兄弟的薛家,因為全家的身家性命都在淮軍之內,原本是中等地主的薛家索性隻留下百畝土地留做祖產,其餘一千多畝地全部分給佃農,而因為薛家在淮軍中的勢力,這樣的舉動,在江南官場與士紳中引起的震動當然不小,而敢與薛家為難的士紳當真是鳳毛麟角,內衛的殺氣,當真是讓人躲在江南也害怕啊。
這麽著一來,撚子裏願意繼續闖蕩的人就越發少了起來。當初大夥結夥立旗,就是為了百姓們過好日子,現在淮軍眼瞅著要得天下,而撚軍卻給淮軍扯後腿,實屬不該。
兩邊如果不是有著深仇大恨,當初皖北剿撚,死在淮軍槍下和刺刀下的撚子著實不少,撚軍都是一鄉一村集在一起,彼此間沾親帶故,這仇恨一時半會的消彌不了,再加上有些撚首過慣了好日子,稱孤道寡的日子過的很美,也實在不願意老實回家做農民了。一來二去,居然茫然沒有出路,好在三河尖短時間內可以存身,大眾撚子便逃回了三河尖,降也不降,散又不散,且又沒有攻掠天下的氣勢,擁有不少戰馬和悍勇之氣的十幾萬撚子,就這麽在三河尖龜縮成一團,這情形,倒也殊為可笑。
淮軍第六鎮和第九鎮徹底打跨了河南清軍後,兩邊各出一營半的兵力,合作一團,派了個參將團長領兵,旬日之內,下開封、洛陽、許昌各地,半個月功夫,河南黃河以北的區域全部落入淮軍之中。五月底時,又派了一團兵力西向,掃平道路,預備給將來兩鎮中的一鎮做為西進的前鋒。
這樣到了六月,已經傳來北伐淮軍重兵集團攻下天津的消息。身為軍人,沙盤木圖隨身帶著,甚至不必看,也知道打下天津意味著什麽?
天津實在是北京南麵的重鎮,天津一下,淮軍的兵鋒距離北京也就是十來天的事情了。從天津北上,過了南村就是通州,打下通州後,實際上就到了京郊了。所以擋在淮軍北伐主力前麵的,就是天津北麵的僧王野戰集團,兩邊的大戰一觸即發,說不清楚哪天就會打起來。北伐的三個鎮打的極其順利,一路上高歌猛進,下山東,直隸,至天津,雖然沒有打什麽險惡的大戰,不過擴地千裏,得大府名城州縣數百,這樣的戰績自然讓河南的兩個鎮眼紅。
說明白了,也就是眼紅同僚們會攻入北京。兩邊一對比,戰績差距就大的太多。河南的淮軍也有兩個鎮,如果擺脫了撚子的牽扯,一鎮北上,一鎮西進,在主力打下北京的同時,漂漂亮亮的把黃河北至長城一線的地方拿下來,再轉進山西,陝西,這樣,將來提起功績來,也就不比北伐兵團差的太多。
帶著這種急切的心理,兩鎮的淮軍再也沒有精神與撚子敷衍了,刨去兩個團的建製後,淮軍主力還有一萬五千人,再加上三千人的中軍鎮,一百多門火炮,這樣的兵力打清軍,對手還能放放排槍與火炮抵抗一下,換成撚子,那就隻是屠殺罷了。
兩鎮的總鎮大將身處戰場,而且張華軒早有軍令,也不須再次請令,於是就在張華軒手令到歸德之前,兩鎮主力一起南下,向著三河尖以急行軍的速度前行。中軍鎮的三千人則為前哨,已經提前一兩天出發,估計再過幾天,就能與撚子的前衛接觸,所以等軍驛趕到的時候,竟是撲了個空。
不過到當天的傍晚,軍驛就趕上了大隊。步兵行進就算是急行軍,也沒有快過驛馬的道理。雖然早走了一天半時間,不過追上大隊也就花了半天時間而已。
軍驛站在軍中自然也有專人接洽,知道是大帥親筆手令後,接信的中尉不敢怠慢,立刻就趕到大營裏稟報呈送。
淮軍的軍銜製度已經完全接近現代。以往分為總鎮、副總鎮、團、營、隊、棚,各級主管的軍銜當然好定,副職也是簡單,不過軍隊職能部門越來越多,甚至還有不少文職夾雜其間,如果還是以職位來定,很多事情就不易為。於是又改軍銜,自團上之上,加設四銀星的大校,然後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如此這般,軍製已經完全現代化,整個指揮體係與軍隊的日常管理,便更加方便起來。
淮軍這一次兩鎮一起行動,不過各鎮的大營卻是各自分設,這文書信件是送到了在後頭的第六鎮。
因為是說明兩鎮總鎮一起接看,於是吳長慶並不擅專開啟,而是連忙讓自己的中軍傳令兵趕到三裏外的第九鎮大營,請總鎮周盛波過來,一起開啟。
信件送到時已經傍晚,兩個大營來回相距六裏,等周盛波領著自己的部屬趕到時,天色已經黑的透了。
他倒也灑脫,一進大營,便向著吳長慶笑道:“這麽晚了,咱們不如先吃飯,吃完了看大帥訓諭,看完再談,如何?”(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