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浩洋有些訝異,上下打量著李小飛,這小子行啊,很有心計,以前怎麽沒發現呢。
對於李小飛拜方寒為師的事情,方浩洋是樂見其成的,方寒年輕,還隻是實習生,這事說出去總是有人詬病的,可說穿了這也是人家方寒和李小飛的事情,以方寒的本事教李小飛那是綽綽有餘。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別說隻是拜師,就是認幹爹誰也攔不住不是?
李小飛現在是江中院急診科的資深住院醫,現在又成了方寒的學生,這是好事啊。
方寒現在是郭文淵的學生,又是李小飛的老師,而郭文淵和李小飛又都是江中院的人,這等於無形中又多了一個籌碼。
「小李你來醫院幾年了?」方浩洋問。
「不算實習,已經五年多了。」李小飛急忙道。
方浩洋摸著下巴:「你是本科畢業吧?」
「嗯,江州省醫科大的。」李小飛點頭。
算起來李小飛其實是林光亮等不少實習生的學長,江中院的根據地就在江州省,因而每年的實習生中很大一批都是來自於江州醫科大,其他一些中醫院校亦或者中醫科係的實習生比例相應少一些。
這麽多年下來,哪怕江中院的留院率不高,也有不少江州醫科大的學生成了江中院的住院醫乃至主治醫,當然,截止現在副主任級別的還沒有。
現在江中院的副主任級別以上,很大一批都來自於一些杏林老名家門下,比如羅元辰的學生、鄭學平的學生等等諸如此類。
還有就是類似於方浩洋、李文軍等人這樣直接被江中院挖來的大才,真正從學院派走出來在江中院擔任主治的暫時還沒有一個人。
從這一點其實也能看出中醫人成長之慢。
說到學院派,這裏簡單說一下。
杏林界中醫流派眾多,源遠流長,很多流派已經有數百上千年的歷史了。
比如傷寒派、經方派、火神派、河間派、溫病派等等,有名的中醫流派就有七八個之多,再加上一些不算很出名的,那就更多了。
到了近代,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流派稱呼,學院派。
學院派嚴格算起來其實都不能算是一個流派,隻是為了區別於傳統中醫流派的一個統稱,簡單的說,自從中醫式院校建立之後,從醫學院走出來的人都統稱為學院派。
這個從醫學院走出來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並不是說你從醫學院畢業就算是學院派了,很多醫學院畢業的學生被一些傳統流派的名家看中,拜師學藝,這個時候就不能算是學院派了。
學院派諸如之前的關寶成,一路從學院學習,本科之後碩士研究生,一直到博士,同時在社會上創出名堂。
學院派和傳統流派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模式的區別,傳統流派的教育方式依舊是傳承,而學院派則比較現代化一些,和正兒八經的西醫學院沒什麽區別。
在杏林界,傳統流派的中醫人一般是不怎麽瞧得上學院派的,認為學院派都沒什麽真本事,也就是炒作厲害,文憑高,學歷高,能力其實一般般。
事實上學院派走出的中醫高手確實不多,代表人物就算是關寶成了,這位很能折騰,也有些本事。
同樣,學院派走出來的一些人也不怎麽瞧得上傳統流派的中醫人,認為傳統流派的中醫人學歷低、守舊、不懂得變通,是土包子。
很有意思,中國人自古就喜歡拉幫結派,這也算是老傳統了,即便是現在中醫式微,中醫人也是內鬥不息。
當然,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也不算什麽壞事,有競爭力就有壓力,正所謂生於安樂,死於憂患,巔峰時期的中醫那可是百家爭鳴,各個流派名醫層出不窮,其實也和這種競爭不無關係。
這就和先秦時期一樣,那個時候百家爭鳴,聖人層出不窮,可到了後來儒家占據主導地位之後,上千年來出現的聖人也就那麽幾個。
方浩洋笑容溫和:「江州醫科大畢業,來醫院五年多了,有資格評主治了。」
李小飛瞬間就激動了,激動的臉色漲紅。
他早就有資格評主治了,可以前誰關心過他?
中醫比不西醫,中醫人就業麵要比西醫臨床的醫生就業麵窄的多。
全國各地並不缺少三甲級大醫院,別的地方不說,單說江州省,三甲級的醫院就有六七家之多,北上廣那就更多了。
醫院多,自然對人才的渴望也就大。
可全國那麽多三甲級醫院,中醫科室有規模的卻不多,甚至很多三甲級醫院的中醫科室都隻是樣子貨,大小貓兩三隻。
就拿江州省省醫院來說,省醫院作為衛生廳直屬醫院,算是牌子比較硬的了,可中醫科滿打滿算也就十幾個人,至於一些在保健局掛職的專家大都不怎麽在科室逗留。
醫附院那就更慘了,中醫科也就四五個人,完全就是擺設,隻是為了存在而存在。
這也是這兩年國家政策開始扶持,要求各級都建立中醫科室,哪怕是鎮一級的醫院也有中醫科室存在,可這個科室有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夫就很難說了。
甚至在一些鎮醫院,中醫科室的牌子是有了,卻根本沒有中醫大夫,上級檢查的時候都是西醫大夫穿著白大褂充數。
形成規模的中醫醫院少,中醫科室少,那麽中醫人的就業麵也就窄了。
對於李小飛拜方寒為師的事情,方浩洋是樂見其成的,方寒年輕,還隻是實習生,這事說出去總是有人詬病的,可說穿了這也是人家方寒和李小飛的事情,以方寒的本事教李小飛那是綽綽有餘。
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別說隻是拜師,就是認幹爹誰也攔不住不是?
李小飛現在是江中院急診科的資深住院醫,現在又成了方寒的學生,這是好事啊。
方寒現在是郭文淵的學生,又是李小飛的老師,而郭文淵和李小飛又都是江中院的人,這等於無形中又多了一個籌碼。
「小李你來醫院幾年了?」方浩洋問。
「不算實習,已經五年多了。」李小飛急忙道。
方浩洋摸著下巴:「你是本科畢業吧?」
「嗯,江州省醫科大的。」李小飛點頭。
算起來李小飛其實是林光亮等不少實習生的學長,江中院的根據地就在江州省,因而每年的實習生中很大一批都是來自於江州醫科大,其他一些中醫院校亦或者中醫科係的實習生比例相應少一些。
這麽多年下來,哪怕江中院的留院率不高,也有不少江州醫科大的學生成了江中院的住院醫乃至主治醫,當然,截止現在副主任級別的還沒有。
現在江中院的副主任級別以上,很大一批都來自於一些杏林老名家門下,比如羅元辰的學生、鄭學平的學生等等諸如此類。
還有就是類似於方浩洋、李文軍等人這樣直接被江中院挖來的大才,真正從學院派走出來在江中院擔任主治的暫時還沒有一個人。
從這一點其實也能看出中醫人成長之慢。
說到學院派,這裏簡單說一下。
杏林界中醫流派眾多,源遠流長,很多流派已經有數百上千年的歷史了。
比如傷寒派、經方派、火神派、河間派、溫病派等等,有名的中醫流派就有七八個之多,再加上一些不算很出名的,那就更多了。
到了近代,又出現了一個新的流派稱呼,學院派。
學院派嚴格算起來其實都不能算是一個流派,隻是為了區別於傳統中醫流派的一個統稱,簡單的說,自從中醫式院校建立之後,從醫學院走出來的人都統稱為學院派。
這個從醫學院走出來並不是那麽簡單的,並不是說你從醫學院畢業就算是學院派了,很多醫學院畢業的學生被一些傳統流派的名家看中,拜師學藝,這個時候就不能算是學院派了。
學院派諸如之前的關寶成,一路從學院學習,本科之後碩士研究生,一直到博士,同時在社會上創出名堂。
學院派和傳統流派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模式的區別,傳統流派的教育方式依舊是傳承,而學院派則比較現代化一些,和正兒八經的西醫學院沒什麽區別。
在杏林界,傳統流派的中醫人一般是不怎麽瞧得上學院派的,認為學院派都沒什麽真本事,也就是炒作厲害,文憑高,學歷高,能力其實一般般。
事實上學院派走出的中醫高手確實不多,代表人物就算是關寶成了,這位很能折騰,也有些本事。
同樣,學院派走出來的一些人也不怎麽瞧得上傳統流派的中醫人,認為傳統流派的中醫人學歷低、守舊、不懂得變通,是土包子。
很有意思,中國人自古就喜歡拉幫結派,這也算是老傳統了,即便是現在中醫式微,中醫人也是內鬥不息。
當然,從一定程度上講,這也不算什麽壞事,有競爭力就有壓力,正所謂生於安樂,死於憂患,巔峰時期的中醫那可是百家爭鳴,各個流派名醫層出不窮,其實也和這種競爭不無關係。
這就和先秦時期一樣,那個時候百家爭鳴,聖人層出不窮,可到了後來儒家占據主導地位之後,上千年來出現的聖人也就那麽幾個。
方浩洋笑容溫和:「江州醫科大畢業,來醫院五年多了,有資格評主治了。」
李小飛瞬間就激動了,激動的臉色漲紅。
他早就有資格評主治了,可以前誰關心過他?
中醫比不西醫,中醫人就業麵要比西醫臨床的醫生就業麵窄的多。
全國各地並不缺少三甲級大醫院,別的地方不說,單說江州省,三甲級的醫院就有六七家之多,北上廣那就更多了。
醫院多,自然對人才的渴望也就大。
可全國那麽多三甲級醫院,中醫科室有規模的卻不多,甚至很多三甲級醫院的中醫科室都隻是樣子貨,大小貓兩三隻。
就拿江州省省醫院來說,省醫院作為衛生廳直屬醫院,算是牌子比較硬的了,可中醫科滿打滿算也就十幾個人,至於一些在保健局掛職的專家大都不怎麽在科室逗留。
醫附院那就更慘了,中醫科也就四五個人,完全就是擺設,隻是為了存在而存在。
這也是這兩年國家政策開始扶持,要求各級都建立中醫科室,哪怕是鎮一級的醫院也有中醫科室存在,可這個科室有沒有拿得出手的大夫就很難說了。
甚至在一些鎮醫院,中醫科室的牌子是有了,卻根本沒有中醫大夫,上級檢查的時候都是西醫大夫穿著白大褂充數。
形成規模的中醫醫院少,中醫科室少,那麽中醫人的就業麵也就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