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中醫理論中,有著“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說法,“健康人的正氣來源於胃,胃為水穀之海,乃人體氣血生化之源”不謀而合。胃在人體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消化食物、吸收營養的主要場所,還與人體的氣血生成、正氣維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從中醫的角度來看,胃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動力。當人體攝入食物後,胃通過其強大的消化功能,將食物轉化為可以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精微物質,這些物質進一步轉化為氣血,滋養全身髒腑經絡,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胃氣的強弱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狀況。


    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胃氣,就意味著他的消化吸收功能嚴重受損,無法從食物中獲取足夠的營養和能量來維持生命活動。這種情況下,人體的正氣會逐漸衰弱,抵抗力也會下降,容易受到各種疾病的侵襲。嚴重者,確實可能導致生命危險。


    當然,現代醫學對於胃的認識也非常深刻。胃不僅是消化係統的重要組成部分,還與人體的內分泌、免疫等多個係統有著密切的聯係。因此,保持胃的健康對於維護人體的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春天的脈象確實有其獨特之處,與自然界萬物生長、陽氣升發的季節特點相呼應。春天有胃氣的脈,應當是弦而柔和的微弦脈,這種脈象既體現了春季陽氣初升、生機盎然的特性,又保持了脈象的柔和與胃氣的充足,被視為無病之平脈,是身體健康的表現。


    然而,當脈象弦象過於明顯而缺乏柔和之胃氣時,往往提示肝髒可能存在問題。肝髒在中醫中主疏泄、藏血,與春季的生長、升發之氣相應。若肝髒功能失調,則脈象會反映出弦硬、不柔和的特點,提示我們需要關注肝髒的健康狀況。


    當脈象呈現出純弦而無柔和之象,且具有真髒脈的特點時,這確實是一個需要引起高度重視的信號。


    真髒脈,顧名思義,是指髒腑功能嚴重衰竭、正氣衰敗時所表現出的脈象。它通常呈現出一種無胃、無神、無根的狀態,即脈象弦硬、急促、不穩定,缺乏應有的柔和與節律。這種脈象的出現,往往預示著病情已經發展到了危重階段,患者的生命力正在逐漸衰弱。


    具體來說,純弦而無柔和之象的脈象,可能表明肝髒功能已經嚴重受損。在中醫中,肝髒主疏泄、藏血,與脈象的弦象有著密切的關係。當肝髒功能衰竭時,脈象就會呈現出弦硬而無柔和的特點。此外,真髒脈的出現還可能與其他髒腑的嚴重病變有關,如心、脾、肺、腎等髒器的功能衰竭。


    此外,如果春天的脈象雖有胃氣,但兼見輕虛以浮的毛脈,這則是一種春見秋脈的病理現象。毛脈主肺,屬秋金之氣,春季本應見弦脈,而見毛脈則提示肺氣過旺或肺髒功能失調,與春季的生長之氣不相協調。根據中醫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論,木(肝)被金(肺)所傷,預示著到了秋季,人體可能會因肺氣過旺而引發疾病。如果毛脈太過明顯,甚至可能立即發病,表現為與肺髒相關的症狀。


    “肝旺於春,春天髒真之氣散於肝,以養筋膜,故肝藏筋膜之氣”,這是中醫對春季與肝髒關係的深刻認識。春季萬物複蘇,陽氣升發,與肝髒疏泄、升發的特性相應,因此春季是肝髒之氣最為旺盛的時候,肝髒的氣血充盈,能夠滋養筋膜,使人體筋肉強健,活動自如。


    而到了夏天,根據中醫五行學說,夏季屬火,與心相應,心髒之氣在夏季最為旺盛。此時,有胃氣的脈應該是鉤而柔和的,這種脈象既體現了夏季陽氣旺盛的特點,又保持了脈象的柔和與胃氣的充足,是夏季健康脈象的表現。然而,如果脈象鉤象過於明顯而缺乏柔和之胃氣,可能提示心髒存在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當脈象呈現出純鉤而無柔和之象,且具備真髒脈的特點時,這確實是一個極為嚴重的信號,預示著病情已經發展到了危重階段,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真髒脈,是中醫診斷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它通常出現在髒腑功能嚴重衰竭、正氣極度衰敗的情況下。真髒脈的脈象特點是:脈體堅硬、無柔和之象,失去了正常脈象的胃、神、根三大要素。在夏季,如果脈象呈現出純鉤而無柔和的真髒脈特點,往往意味著心髒功能已經受到了嚴重的損害。


    夏季屬火,與心相應,是心髒之氣最為旺盛的季節。然而,當心髒功能嚴重受損時,脈象就會失去其應有的柔和與節律,變得堅硬而鉤曲。這種脈象的出現,不僅反映了心髒功能的衰竭,還預示著病情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此外,如果夏季的脈象雖有胃氣,但兼見沉象的石脈,這是一種夏見冬脈的病理現象。石脈主腎,屬冬水之氣,夏季本應見鉤脈,而見石脈則提示腎氣過旺或腎髒功能失調,與夏季的火熱之氣不相協調。根據中醫的五行相生相克理論,火(心)被水(腎)所傷,預示著到了冬季,人體可能會因腎氣過旺而引發疾病。如果石脈太過明顯,甚至可能立即發病,表現為與腎髒相關的症狀。


    心主血脈,這是中醫對心髒生理功能的基本認識。心髒通過其搏動,推動血液在全身脈管中運行,為人體各組織器官提供充足的血液供應,以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血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而心之所藏則是血脈之氣,這裏的“氣”在中醫中是一個廣泛而抽象的概念,可以理解為推動和調控人體生命活動的能量或動力。


    在夏季,由於氣溫升高,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心髒的負擔也會相應增加。因此,夏季是養護心髒的重要時期。


    此外,中醫還強調“春夏養陽”,即在春夏季節應注重養護人體的陽氣。心髒作為陽髒,其陽氣旺盛與否直接關係到人體的健康狀況。


    在中醫理論中,長夏時節(通常指夏末秋初的過渡時期)與脾髒的關係尤為密切。脾髒作為後天之本,主運化、升清,對人體的消化吸收及氣血生成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長夏時期,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與脾髒喜燥惡濕的特性相契合,因此脾髒在長夏的功能活動最為旺盛。


    關於長夏有胃氣的脈,應該是微軟弱的脈,這種脈象既體現了脾髒溫和、濡養的特點,又保持了脈象的柔和與胃氣的充足,是無病之平脈的表現。然而,如果脈象若甚無力而缺少柔和之胃氣,往往提示脾髒功能受損,可能伴有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腹脹等症狀。


    長夏時節,本是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的過渡時期,人體內的髒腑功能也應隨之調整。然而,如果在這一時期見到無胃氣的代脈,即脈象出現有規律的停歇,這是一個極為嚴重的信號,預示著病情已經發展到了危重階段。


    代脈,是指脈象在正常跳動過程中出現有規律的停歇,這種停歇通常不是偶然的,而是由於髒腑功能嚴重衰竭、正氣極度衰敗所導致的。在中醫理論中,正氣是人體抵禦外邪、維持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當正氣衰敗時,人體的抗病能力和自我調節能力都會大幅下降,病情往往會迅速惡化。


    長夏時節見到代脈,往往意味著患者的髒腑功能已經嚴重受損,可能伴有嚴重的消化吸收障礙、氣血生成不足等問題。此時,患者可能會出現食欲不振、腹脹、乏力、消瘦等症狀,甚至可能出現生命危險。


    此外,如果長夏的脈象在軟弱中兼見沉石,這是一種長夏見冬脈的病理現象。沉石脈主腎,屬冬水之氣,而長夏本應見微耎弱的脾脈。這種脈象的出現,可能意味著火土氣衰(即心脾功能減弱),而水反侮之(即腎髒功能相對亢進),預示著到了冬天,人體可能會因腎髒功能失調而引發疾病。如果這種脈象表現過於明顯,甚至可能立即發病,表現為與腎髒相關的症狀,如腰膝酸軟、畏寒肢冷等。


    脾旺於長夏,故長夏髒真之氣濡養於脾。脾髒不僅主運化水穀精微,還主肌肉。肌肉作為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營養和功能的維持離不開脾髒的滋養。因此,脾藏肌肉之氣,脾髒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到肌肉的生長、發育和功能的發揮。在長夏時節,我們更應注重養護脾髒,保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以維護脾髒的健康和肌肉的正常功能。


    秋季的脈象與肺髒的功能狀態緊密相連。秋天有胃氣的脈,應該是輕虛以浮而柔和的微毛脈,這種脈象既體現了秋季陽氣收斂、陰氣漸長的自然特點,又保持了脈象的柔和與胃氣的充足,是無病之平脈的表現。


    然而,如果脈象輕虛以浮而缺少柔和之胃氣,往往提示肺髒功能存在問題。肺主氣,司呼吸,朝百脈,主治節,是人體內外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當肺髒功能受損時,脈象就會失去其應有的柔和與節律,變得輕浮而無力。這種脈象的出現,可能伴隨著咳嗽、氣喘、胸悶等症狀,需要及時調理。


    更為嚴重的是,如果見到純毛脈而無胃氣的真髒脈,這通常預示著病情危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真髒脈是髒腑功能嚴重衰竭、正氣衰敗的征象,其脈象特點是堅硬無柔和之象,失去了正常脈象的胃、神、根三大要素。在秋季出現真髒脈,往往意味著肺髒功能已經嚴重受損,病情已經發展到了非常嚴重的程度。


    如果毛脈中兼見弦象,這是一種金氣衰而木反侮的病理現象。在中醫五行學說中,金代表肺髒,木代表肝髒。秋季本應金氣旺盛,但如果金氣衰弱,而木氣相對亢進,就會出現木反侮金的現象。這種脈象的出現,預示著到了春天,人體可能會因肝氣過旺而引發疾病。如果弦脈太甚,甚至可能立即發病,表現為與肝髒相關的症狀,如脅痛、易怒、頭暈等。


    因此,在秋季,我們應注重養護肺髒,保持心情愉悅,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以免對肺髒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要密切關注脈象的變化,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治療。通過中醫的望聞問切四診合參,結合現代醫學的檢查手段,可以更加準確地評估患者的病情,製定科學合理的治療方案。


    秋季,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與肺髒主氣、司呼吸、朝百脈的功能相契合,因此秋季是肺髒功能最為旺盛的時期。


    肺居上焦,這是中醫對人體髒腑位置的劃分。上焦主要包括心、肺兩髒,位於胸腔內,是氣血運行的重要部位。肺髒作為上焦的主要髒腑之一,其位置和功能特點決定了它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秋季髒真之氣上藏於肺,這是中醫對秋季人體生理變化的一種描述。髒真之氣,即髒腑的精氣,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動力。秋季,隨著自然界陽氣的收斂,人體的精氣也趨向於內收,藏於肺髒之中。這不僅有助於肺髒功能的發揮,也為人體在冬季的貯藏和儲備提供了物質基礎。


    肺主氣而朝百脈,這是中醫對肺髒生理功能的基本認識。肺髒通過呼吸運動,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內的濁氣,實現人體與外界的氣體交換。同時,肺髒還通過其宣發肅降的功能,將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輸送到全身各髒腑組織,以維持人體的生命活動。朝百脈,即肺髒與全身各經脈相連通,是氣血運行的重要樞紐。


    營行脈中,衛行脈外,皆自肺宣布。營氣與衛氣是人體內的兩種重要物質,營氣主內,滋養髒腑組織;衛氣主外,護衛肌表,抵禦外邪入侵。這兩種物質的生成、運行和分布,都離不開肺髒的宣布和調節。肺髒通過其宣發肅降的功能,將營氣與衛氣輸送到全身各處,以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冬季與腎髒相應,確實有著一套詳盡而微妙的脈象解讀體係。讓我們來聊聊這“衛氣”與“微石脈”。


    冬天時,人體若保持健康狀態,其脈象應呈現出“沉石而柔和的微石脈”。這裏的“沉石”指的是脈象深沉有力,如同冬日裏穩固的基石,反映出腎氣內斂、收藏的特性;而“柔和”則是指脈象中帶有一種溫和流暢之感,這是胃氣充和、生命力旺盛的表現,象征著體內陰陽平衡,無病之態,故稱之為“平脈”。


    然而,當脈象雖沉石卻失去了那份柔和,變得生硬無生氣時,便提示腎髒可能出現了病理變化。這是因為腎髒作為先天之本,其功能的異常會直接影響脈象的柔和度,這是中醫“察色按脈,先別陰陽”診斷思路的體現。


    進一步說,如果脈象純為堅硬無柔的“真髒脈”,即完全失去了正常脈象的柔和與節律,這往往是病情危重,生命力衰敗的征兆,預示著預後不良,主死。


    至於“沉石脈中兼見鉤脈”,這裏的“鉤脈”通常指的是脈象的一種形態,類似於鉤狀,它反映了體內水液代謝的異常以及五行相克關係的失衡。在冬季,本應腎水旺盛,若此時水氣衰而心火反侮(即心火過旺,克製了本應克它的腎水),則預示著體內平衡被打破,到了夏季,隨著自然界陽氣旺盛,這種失衡可能加劇,從而引發疾病。


    “鉤脈太甚,現時就會發病”,則是強調了脈象異常程度與疾病發生時間的緊密關係,提示我們脈象的細微變化往往能預示疾病的發展趨勢。


    最後,提到“腎旺於冬而居人體的下焦”,這不僅是對中醫五行、髒腑理論的運用,也揭示了腎髒在冬季作為主導髒腑的重要地位。腎藏精,主骨生髓,其功能的強弱直接影響到人體的生長發育、生殖繁衍以及骨骼的強健。因此,冬季保護好腎髒,維持其藏精納氣的功能,對於維護整體健康至關重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黃帝內經百姓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澄明之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澄明之路並收藏黃帝內經百姓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