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天下大勢
穿越成崇禎,看我力挽狂瀾 作者:槿衣宇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不過隻是一個小小的典史,這國政朝局之事,實在不是我能隨意妄加評議的。”閻應元一邊連連擺手,臉上滿是惶恐與謙遜之色,一邊往後退了小半步,仿佛想把自己隱藏起來。
“大丈夫身懷經世濟民的非凡才能,怎可在這山林泉溪之間空度歲月、默默無聞?如今天下大亂,山河破碎不堪,一片狼藉。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啟朕愚鈍的心智,給予教誨。”崇禎目光誠摯而熱烈,言辭懇切,眼中的渴望如燃燒的火焰,緊緊盯著閻應元。
閻應元本不想多言,但見崇禎如此誠心,再加上他內心深處始終期望著大明江山能免受生靈塗炭之苦,沉思良久後緩緩開口:“我仔細觀察如今之天下局勢,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雖當下看似勢力龐大,如洶湧潮水般來勢洶洶,但他們決然不可能長久。當前,真正可能成為我大明心腹之患的,實則是那大清。”
“如今的闖......李自成可比那清軍勢大許多,為何你反而認為他們不如清軍呢?”李來亨在一旁眉頭緊皺,眼睛睜得大大的,滿臉的不解與不服氣,著急地問道。
“闖賊能夠發展成如今這般勢力,並非是他們自身有多麽厲害,多麽英明神武。”閻應元微微抬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悲憫與歎息,接著說道,“實在是這些年來,天災人禍不斷,各地災害頻繁發生。百姓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連基本的衣食都無法保障,毫無生存之路。不造反就隻有死路一條,造反或許還能拚出一條活路,所以才被裹脅著參與叛亂。而且這些反賊根本不懂得從事生產,維持民生。他們所有的物資、糧草等一切所需,皆是靠著強行裹脅百姓以及燒殺劫掠而來。即便他們一時之間看起來氣勢洶洶,兵力眾多,可這種發展模式必定難以持久。”
閻應元微微停頓,輕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他們沒有穩定的根基,沒有建立起合理的經濟體係和治理模式。軍隊如同一盤散沙,雖然人數眾多,但缺乏有效的組織和訓練。他們的崛起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和混亂之上,得不到廣大民眾真心的擁護和支持。一旦遭遇困境,比如糧草短缺、戰爭失利等情況,內部就會迅速瓦解,分崩離析。從長遠來看,他們無法承擔起治理天下、恢複民生的重任,隻是一群為了生存和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烏合之眾。他們四處征戰劫掠,破壞了大量的農田和城鎮,使得本就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更加破敗不堪,百姓生活愈發艱難。”
“而張獻忠那邊,同樣是如此。他的軍隊也是流寇性質,四處流竄,沒有固定的根據地來發展生產、積蓄力量。他們的行為更多的是破壞,而不是建設。每到一處,雖然能憑借武力暫時威懾住當地,但無法真正贏得民心,建立起有效的統治秩序。而且他們內部矛盾重重,各將領之間爭權奪利,為了一點利益就可能兵戎相見。這種混亂的局麵,注定了他們無法成就大業,隻能短暫地掀起一些波瀾,卻無法成為主宰天下的力量。”
“反觀那清軍,他們不但極為注重軍事上的發展,訓練有素,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猛,而且更重視對人才的任用。如今更是收降吳三桂,順利進駐京城,實力大增。今後……隻怕無人能輕易製衡他們了……”閻應元長歎了口氣,神色凝重,仿佛看到了一片陰雲正朝著大明江山滾滾而來。
“麗亨所言甚是。”崇禎聞言不禁眼前一亮,他知道閻應元軍事上厲害,沒想到對天下大勢把握得如此精準,忍不住說道:“朕自京城陷落之後,常常夜不能寐,現在看來,那大順軍本就成不了什麽氣候!”
“......那大順軍主要依賴沒收官府和富戶的財產來獲取資金,缺乏穩定的稅收來源和經濟基礎。這種方式在短期內可以解決軍隊的給養問題,但難以維持長期的軍事行動和政權運轉。戰爭對經濟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而大順軍在占領區未能及時恢複和發展經濟,導致物價飛漲、民生凋敝,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和擁護。”崇禎微微頷首,分析著大順軍的劣勢。
李自成在推翻明朝後,對形勢估計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清軍的威脅。在山海關之戰中,李自成對吳三桂的實力和可能出現的變數判斷失誤,導致軍事部署不當,最終在清軍和吳三桂聯軍的夾擊下遭受慘敗。大順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招募的士兵,缺乏訓練和戰鬥經驗。而且軍隊成分複雜,既有農民起義軍,也有收編的明軍等,各部分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和戰鬥力存在差異。
反觀滿清,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人的努力,清軍在軍事上取得了很大發展。他們建立了八旗製度,這一製度使得軍隊組織嚴密、戰鬥力強。同時,清軍在武器裝備、軍事戰略等方麵也不斷改進和提升。反觀那清軍,他們組織紀律嚴明,又大量任用漢官,滿族統治者重視漢族人才的任用,采取招降收買政策,吸引了不少漢族官員和將領投靠,如洪承疇、祖大壽等,這些人在清軍入關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明確了奪取中原的政治目標,並製定了相應的戰略規劃。
二人越說越是投機,不經意間天色已黑,閻應元趕忙讓人安排晚飯。
如今閻應元在海會庵借住,除了家眷,他手下還有數十個家丁,生活也不是很寬裕,所以晚飯也是很簡單。
飯後,崇禎正色說道:“我知道閻典史難以抉擇,可如今時不我待,這大明的天下需要有識之士才能收拾,我這次來就是請你出山,挽天傾於既倒。希望你能答應!”
“陛......可否容我與家人商議之後再給您答複?”與崇禎的一番長談之後,閻應元對於幫助崇禎已經有所心動,他想了想說道。
“那好,我們今晚就在此叨擾一晚,待明日給我答複如何?”
“大丈夫身懷經世濟民的非凡才能,怎可在這山林泉溪之間空度歲月、默默無聞?如今天下大亂,山河破碎不堪,一片狼藉。願先生以天下蒼生為念,開啟朕愚鈍的心智,給予教誨。”崇禎目光誠摯而熱烈,言辭懇切,眼中的渴望如燃燒的火焰,緊緊盯著閻應元。
閻應元本不想多言,但見崇禎如此誠心,再加上他內心深處始終期望著大明江山能免受生靈塗炭之苦,沉思良久後緩緩開口:“我仔細觀察如今之天下局勢,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雖當下看似勢力龐大,如洶湧潮水般來勢洶洶,但他們決然不可能長久。當前,真正可能成為我大明心腹之患的,實則是那大清。”
“如今的闖......李自成可比那清軍勢大許多,為何你反而認為他們不如清軍呢?”李來亨在一旁眉頭緊皺,眼睛睜得大大的,滿臉的不解與不服氣,著急地問道。
“闖賊能夠發展成如今這般勢力,並非是他們自身有多麽厲害,多麽英明神武。”閻應元微微抬頭,眼神中帶著一絲悲憫與歎息,接著說道,“實在是這些年來,天災人禍不斷,各地災害頻繁發生。百姓們身處水深火熱之中,連基本的衣食都無法保障,毫無生存之路。不造反就隻有死路一條,造反或許還能拚出一條活路,所以才被裹脅著參與叛亂。而且這些反賊根本不懂得從事生產,維持民生。他們所有的物資、糧草等一切所需,皆是靠著強行裹脅百姓以及燒殺劫掠而來。即便他們一時之間看起來氣勢洶洶,兵力眾多,可這種發展模式必定難以持久。”
閻應元微微停頓,輕歎了一口氣,繼續說道:“他們沒有穩定的根基,沒有建立起合理的經濟體係和治理模式。軍隊如同一盤散沙,雖然人數眾多,但缺乏有效的組織和訓練。他們的崛起是建立在百姓的痛苦和混亂之上,得不到廣大民眾真心的擁護和支持。一旦遭遇困境,比如糧草短缺、戰爭失利等情況,內部就會迅速瓦解,分崩離析。從長遠來看,他們無法承擔起治理天下、恢複民生的重任,隻是一群為了生存和利益而聚集在一起的烏合之眾。他們四處征戰劫掠,破壞了大量的農田和城鎮,使得本就千瘡百孔的大明江山更加破敗不堪,百姓生活愈發艱難。”
“而張獻忠那邊,同樣是如此。他的軍隊也是流寇性質,四處流竄,沒有固定的根據地來發展生產、積蓄力量。他們的行為更多的是破壞,而不是建設。每到一處,雖然能憑借武力暫時威懾住當地,但無法真正贏得民心,建立起有效的統治秩序。而且他們內部矛盾重重,各將領之間爭權奪利,為了一點利益就可能兵戎相見。這種混亂的局麵,注定了他們無法成就大業,隻能短暫地掀起一些波瀾,卻無法成為主宰天下的力量。”
“反觀那清軍,他們不但極為注重軍事上的發展,訓練有素,軍隊紀律嚴明,作戰勇猛,而且更重視對人才的任用。如今更是收降吳三桂,順利進駐京城,實力大增。今後……隻怕無人能輕易製衡他們了……”閻應元長歎了口氣,神色凝重,仿佛看到了一片陰雲正朝著大明江山滾滾而來。
“麗亨所言甚是。”崇禎聞言不禁眼前一亮,他知道閻應元軍事上厲害,沒想到對天下大勢把握得如此精準,忍不住說道:“朕自京城陷落之後,常常夜不能寐,現在看來,那大順軍本就成不了什麽氣候!”
“......那大順軍主要依賴沒收官府和富戶的財產來獲取資金,缺乏穩定的稅收來源和經濟基礎。這種方式在短期內可以解決軍隊的給養問題,但難以維持長期的軍事行動和政權運轉。戰爭對經濟生產造成了極大破壞,而大順軍在占領區未能及時恢複和發展經濟,導致物價飛漲、民生凋敝,失去了民眾的支持和擁護。”崇禎微微頷首,分析著大順軍的劣勢。
李自成在推翻明朝後,對形勢估計不足,沒有充分認識到清軍的威脅。在山海關之戰中,李自成對吳三桂的實力和可能出現的變數判斷失誤,導致軍事部署不當,最終在清軍和吳三桂聯軍的夾擊下遭受慘敗。大順軍雖然人數眾多,但其中很大一部分是新招募的士兵,缺乏訓練和戰鬥經驗。而且軍隊成分複雜,既有農民起義軍,也有收編的明軍等,各部分之間的協同作戰能力和戰鬥力存在差異。
反觀滿清,經過努爾哈赤、皇太極父子兩代人的努力,清軍在軍事上取得了很大發展。他們建立了八旗製度,這一製度使得軍隊組織嚴密、戰鬥力強。同時,清軍在武器裝備、軍事戰略等方麵也不斷改進和提升。反觀那清軍,他們組織紀律嚴明,又大量任用漢官,滿族統治者重視漢族人才的任用,采取招降收買政策,吸引了不少漢族官員和將領投靠,如洪承疇、祖大壽等,這些人在清軍入關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明確了奪取中原的政治目標,並製定了相應的戰略規劃。
二人越說越是投機,不經意間天色已黑,閻應元趕忙讓人安排晚飯。
如今閻應元在海會庵借住,除了家眷,他手下還有數十個家丁,生活也不是很寬裕,所以晚飯也是很簡單。
飯後,崇禎正色說道:“我知道閻典史難以抉擇,可如今時不我待,這大明的天下需要有識之士才能收拾,我這次來就是請你出山,挽天傾於既倒。希望你能答應!”
“陛......可否容我與家人商議之後再給您答複?”與崇禎的一番長談之後,閻應元對於幫助崇禎已經有所心動,他想了想說道。
“那好,我們今晚就在此叨擾一晚,待明日給我答複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