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禮。”船宮正殿,劉備含笑示意:“賜座。”
“謝主公。”二人再拜就坐。
“遠渡荒洲,立港築城,為官數載,心思如何?”薊王笑問。
“回稟主公,五味俱全。”兄長公孫康,有感而發。
“個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薊王笑道。
“主公明見。”二人拜服。
“聞澶洲島夷,時常來攻。可有此事。”稍作寒暄,薊王直入正題。
“正是如此。”公孫康正色奏曰:“毗舍邪人,麵黑如漆。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行蹤無定,常乘舟往來海上,又以海舟入寇。登岸殺掠,恣行凶暴,戕人無數,淫其婦女,但有不軌,臣皆已殺之。”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乃時下共識。何必等薊王來問。
澶洲島夷,稱“毗舍邪”或“毗舍耶”。後稱“米沙鄢”。亦分諸種。散布列島,互有攻伐。尚無部落聯盟。更無共主。
所謂“登岸殺掠,恣行凶暴”,乃是言指,常有周遭列島毗舍邪人,渡海來攻與漢人互市之部族。
言下之意。毗舍邪人大致分成兩撥。其一,與我交好;其二,與我交惡。
公孫康言道:“澶洲列島,不計其數。其中大島有三。我等立港之地,乃是北島。島夷溫順,善耕種,卻不善鬥。中島之夷,善舟船,亦喜抄掠。見港中富庶,常生異心。”
“所為何來?”薊王又問。
“乃為尋奪鐵器。”公孫康答曰。
果不其然。
所謂“刀耕火種”。又說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島夷貪慕漢人鋼鐵之利,又苦於不得其法,無從鍛造,遂起抄掠之心。
此風不可長。
劉備目視一眾謀臣:“諸君可有妙計。”
將郭嘉無言。軍師祭酒戲誌才,起身答曰:“港中必有內應,且多為傭工。否則焉知船上所載,究竟是何物。隻需略施小計,足可一戰勝之。”
劉備心領神會:“當如滅海賊之戰。”
“主公明見。”戲誌才笑道:“若在其中,再行離間。引島夷內鬥,結成世仇。則無憂矣。”
劉備已會其意:“可是偏殺之計。”
“正是。”戲誌才再拜。
“如此,且依計行事。”
“喏。”
橫海艦隊,千帆競渡,火雲壓頂。宵小辟易,如何敢生是非。
為行偏殺之計,且令其出海暫避。
待橫海艦隊離港,一幹人等,這才稍鬆一口氣。奈何船宮猶在,不敢恣意。
近日,港口風聞。船宮名喚三足踆烏。乃薊王行宮。船上金碧輝煌,宛如仙宮。自頓遜而來。滿載奇珍異寶,返回薊國雲雲。
卸船時,忽有一箱墜裂。散落一地,皆是清鋼良鐵。引來貪光無數。
當夜。便有小船悄然離港。奔赴中島報信。
自船宮爵室目睹,劉備欣然一笑:“計成矣。”
言罷,又心生異樣。
便是此毫厘之間,又如何能瞞過同床共枕之人。安素笑問:“夫君何故如此?”
“島夷乃徼外野人。心思單純,喜怒皆行於色。用計取之,似有欺淩之嫌。”劉備如實相告。
“常聞‘勝之不武’,又聞‘上兵伐謀’。島夷不服王化,不懷敬畏。夫君稍作懲戒,亦是情理之中。”安素寬慰道。
“貴人言之有理。”劉備亦是豪傑。聞此言,渙然冰釋,心結盡解。
知曉船宮裝滿清鋼良鐵,乃其一。船宮製霸,海上塢堡。島夷仰望不及,如何敢群起來攻。
稍後,待裝卸畢。船宮揚帆起航,消失於**大海之中。
又過一日。與漢人交好之近海部落,聞訊紛紛來求。
便有港中小船,將所卸清鋼良鐵,轉運各部。
得鐵器之部族,載歌載舞,通宵達旦。如此大肆慶祝,如何能瞞過有心之人。
眼見為實,乃其二也。
又過數日。稍遠部族,亦趕來求購。
漢人首領,來者不拒。言,不日當遣船隊,輸往各部。
皆大歡喜,乃其三也。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種種傳聞,推波助瀾。中島毗舍邪人首領,如何能不眼紅心饞,歹意徒生。
漢人堅船利炮,勢單力孤,不能與敵。唯出其不意,抱團取暖。
於是乎。中島毗舍邪人,奔走串聯。結成數萬聯軍,欲千舟並發,蜂擁而上。
一日便有數百部落抵達。
聲勢浩大,全無顧忌。胡吃海塞,載歌載舞。仿佛勝利早已裝進口袋,唾手可得。
安素言,勝之不武。典出《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意同“不戰而屈人之兵”。稍後又引申為用不正當手段取勝:“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
聞中島毗舍邪人,明目張膽,毫不避嫌。劉備不禁苦笑。果然勝之不武。
可想而知,對港中細作傳回種種消息,皆信以為真。
於是提前乘筏出海。抵達船隊必經之路。一處天然海灣。拖筏上岸,伏於密林之中。
待運輸船隊駛入。
數千木筏,一擁而上。筏上島夷,高舉木弓、板楯,厲聲叫囂。一時鬼哭狼嚎,雞飛狗跳。
不等抵近。忽見遠處火光衝天。
叢叢火雲逆升,蔽日遮天。
橫海艦隊,去而複返。
島夷目瞪口呆。鴉雀無聲。
稍後與殲滅海賊,大同小異。
唯一區別,此次未先溺斃。而是問清聯軍諸情。部落名稱,大小,諸如此類。而後薊王再傳王命。
最大部落,溺斃一半。中小部落,次減。唯聯軍發起部落,悉數放歸。無一傷亡。
一眾豪酋,所思所想。可想而知。
尤其折損過半的毗舍邪大部。一腔血仇,無處安放。
不出數日,便揮師來攻。族中青壯雖半數折損,然含恨而來,氣勢洶洶。始作俑者,發起部落雖憑人數優勢,血戰得勝。卻也傷亡慘重。
見有機可乘。餘下部族,群起來攻。
發起部落連番血戰,終於不支。
危急關頭,忽有漢人商船靠岸。送來精工兵甲。
部落豪酋,涕泗橫流。割麵血誓,願為藩屏,永世不反。
隨後大肆反攻,擊潰大小部族百餘。血戰得勝,覓得一線生機。
慘敗部族,痛定思痛。渡海來投,求見薊王當麵。亦願投效,永為藩屏。隻求賜神兵利器,解滅族之禍。
見豪酋,各個捶胸慟哭,匍匐在地。
薊王一時,五味俱全。
“謝主公。”二人再拜就坐。
“遠渡荒洲,立港築城,為官數載,心思如何?”薊王笑問。
“回稟主公,五味俱全。”兄長公孫康,有感而發。
“個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薊王笑道。
“主公明見。”二人拜服。
“聞澶洲島夷,時常來攻。可有此事。”稍作寒暄,薊王直入正題。
“正是如此。”公孫康正色奏曰:“毗舍邪人,麵黑如漆。語言不通,商販不及。行蹤無定,常乘舟往來海上,又以海舟入寇。登岸殺掠,恣行凶暴,戕人無數,淫其婦女,但有不軌,臣皆已殺之。”
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乃時下共識。何必等薊王來問。
澶洲島夷,稱“毗舍邪”或“毗舍耶”。後稱“米沙鄢”。亦分諸種。散布列島,互有攻伐。尚無部落聯盟。更無共主。
所謂“登岸殺掠,恣行凶暴”,乃是言指,常有周遭列島毗舍邪人,渡海來攻與漢人互市之部族。
言下之意。毗舍邪人大致分成兩撥。其一,與我交好;其二,與我交惡。
公孫康言道:“澶洲列島,不計其數。其中大島有三。我等立港之地,乃是北島。島夷溫順,善耕種,卻不善鬥。中島之夷,善舟船,亦喜抄掠。見港中富庶,常生異心。”
“所為何來?”薊王又問。
“乃為尋奪鐵器。”公孫康答曰。
果不其然。
所謂“刀耕火種”。又說欲善其事,必利其器。島夷貪慕漢人鋼鐵之利,又苦於不得其法,無從鍛造,遂起抄掠之心。
此風不可長。
劉備目視一眾謀臣:“諸君可有妙計。”
將郭嘉無言。軍師祭酒戲誌才,起身答曰:“港中必有內應,且多為傭工。否則焉知船上所載,究竟是何物。隻需略施小計,足可一戰勝之。”
劉備心領神會:“當如滅海賊之戰。”
“主公明見。”戲誌才笑道:“若在其中,再行離間。引島夷內鬥,結成世仇。則無憂矣。”
劉備已會其意:“可是偏殺之計。”
“正是。”戲誌才再拜。
“如此,且依計行事。”
“喏。”
橫海艦隊,千帆競渡,火雲壓頂。宵小辟易,如何敢生是非。
為行偏殺之計,且令其出海暫避。
待橫海艦隊離港,一幹人等,這才稍鬆一口氣。奈何船宮猶在,不敢恣意。
近日,港口風聞。船宮名喚三足踆烏。乃薊王行宮。船上金碧輝煌,宛如仙宮。自頓遜而來。滿載奇珍異寶,返回薊國雲雲。
卸船時,忽有一箱墜裂。散落一地,皆是清鋼良鐵。引來貪光無數。
當夜。便有小船悄然離港。奔赴中島報信。
自船宮爵室目睹,劉備欣然一笑:“計成矣。”
言罷,又心生異樣。
便是此毫厘之間,又如何能瞞過同床共枕之人。安素笑問:“夫君何故如此?”
“島夷乃徼外野人。心思單純,喜怒皆行於色。用計取之,似有欺淩之嫌。”劉備如實相告。
“常聞‘勝之不武’,又聞‘上兵伐謀’。島夷不服王化,不懷敬畏。夫君稍作懲戒,亦是情理之中。”安素寬慰道。
“貴人言之有理。”劉備亦是豪傑。聞此言,渙然冰釋,心結盡解。
知曉船宮裝滿清鋼良鐵,乃其一。船宮製霸,海上塢堡。島夷仰望不及,如何敢群起來攻。
稍後,待裝卸畢。船宮揚帆起航,消失於**大海之中。
又過一日。與漢人交好之近海部落,聞訊紛紛來求。
便有港中小船,將所卸清鋼良鐵,轉運各部。
得鐵器之部族,載歌載舞,通宵達旦。如此大肆慶祝,如何能瞞過有心之人。
眼見為實,乃其二也。
又過數日。稍遠部族,亦趕來求購。
漢人首領,來者不拒。言,不日當遣船隊,輸往各部。
皆大歡喜,乃其三也。
如此一而再,再而三。種種傳聞,推波助瀾。中島毗舍邪人首領,如何能不眼紅心饞,歹意徒生。
漢人堅船利炮,勢單力孤,不能與敵。唯出其不意,抱團取暖。
於是乎。中島毗舍邪人,奔走串聯。結成數萬聯軍,欲千舟並發,蜂擁而上。
一日便有數百部落抵達。
聲勢浩大,全無顧忌。胡吃海塞,載歌載舞。仿佛勝利早已裝進口袋,唾手可得。
安素言,勝之不武。典出《左傳·燭之武退秦師》。意同“不戰而屈人之兵”。稍後又引申為用不正當手段取勝:“城小而固,勝之不武,弗勝為笑。”
聞中島毗舍邪人,明目張膽,毫不避嫌。劉備不禁苦笑。果然勝之不武。
可想而知,對港中細作傳回種種消息,皆信以為真。
於是提前乘筏出海。抵達船隊必經之路。一處天然海灣。拖筏上岸,伏於密林之中。
待運輸船隊駛入。
數千木筏,一擁而上。筏上島夷,高舉木弓、板楯,厲聲叫囂。一時鬼哭狼嚎,雞飛狗跳。
不等抵近。忽見遠處火光衝天。
叢叢火雲逆升,蔽日遮天。
橫海艦隊,去而複返。
島夷目瞪口呆。鴉雀無聲。
稍後與殲滅海賊,大同小異。
唯一區別,此次未先溺斃。而是問清聯軍諸情。部落名稱,大小,諸如此類。而後薊王再傳王命。
最大部落,溺斃一半。中小部落,次減。唯聯軍發起部落,悉數放歸。無一傷亡。
一眾豪酋,所思所想。可想而知。
尤其折損過半的毗舍邪大部。一腔血仇,無處安放。
不出數日,便揮師來攻。族中青壯雖半數折損,然含恨而來,氣勢洶洶。始作俑者,發起部落雖憑人數優勢,血戰得勝。卻也傷亡慘重。
見有機可乘。餘下部族,群起來攻。
發起部落連番血戰,終於不支。
危急關頭,忽有漢人商船靠岸。送來精工兵甲。
部落豪酋,涕泗橫流。割麵血誓,願為藩屏,永世不反。
隨後大肆反攻,擊潰大小部族百餘。血戰得勝,覓得一線生機。
慘敗部族,痛定思痛。渡海來投,求見薊王當麵。亦願投效,永為藩屏。隻求賜神兵利器,解滅族之禍。
見豪酋,各個捶胸慟哭,匍匐在地。
薊王一時,五味俱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