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而大閼氏待價而沽。讓劉備放她歸鄉。
開口很直率,理解起來亦不難。
若大閼氏重歸副伏羅氏部,高車十二姓又與他檀石槐還有何幹係!
曹孟德遙斬二袁。可比眼前形勢。
曹操和袁紹爭霸河北時,公孫康任遼東太守,不服曹操。曹操打敗袁紹,紹之子袁尚、袁熙,逃奔烏桓。曹操大破烏桓後,烏桓單於和袁氏兄弟一起逃到了遼東。有人勸曹操乘勝征遼東,擒拿袁氏兄弟。
曹操卻說:我正要讓公孫康斬送袁尚、袁熙首級,無需親自動手。
於是退兵。
公孫康聽聞曹操撤兵。果然斬殺袁尚、袁熙和烏桓單於,把首級送到了曹操那裏。
眾將感到很奇怪,便問曹操:您撤兵而公孫康送袁氏兄弟首級,是何道理?
曹操說:公孫康向來懼袁尚勢大,如我派兵急攻遼東,公孫康必定與二袁合力抵抗。我不攻,他們便會互相攻殺,這是情勢決定,必然的。
眾將皆服。
高車副伏羅氏與檀石槐結親,乃是懼鮮卑勢大。劉備若提大軍追殺,高車十二姓必定與檀石槐合力抵抗漢軍。若劉備放歸大閼氏,按兵不動以示好。副伏羅氏定會斬殺檀石槐一家,將首級送到白檀城下。
無它。如今的副伏羅氏,懼怕劉備之大漢,勝過懼怕檀石槐之鮮卑!
正如公孫康懼怕曹操,勝過懼怕二袁,一般無二!
故而曹操一退兵,便斬殺二袁以示好。
與曹操不同的是。此時還有一個大閼氏,橫亙其中。不放歸,必落口實。高車副伏羅氏也不會相信,漢庭有示好之意。故而,想要達成劉備既定的戰略目標,大閼氏隻能放歸。
當然,雖同是放歸。卻有‘私放’和‘公釋’之分。
私放,便是劉備自行把大閼氏放回。所謂公釋,便要與三位諸將商議,甚至六百裏上報,由朝廷定奪。一來二回,若耗時頗長。檀石槐早借來救兵。木已成舟。高車已綁上鮮卑的戰車,再示好也無用。
悔之晚矣。
須趁高車尚未決斷,趕在檀石槐之前,早早將大閼氏放歸,以安高車各部之心。才有示好之意。
事不宜遲。走出大閼氏帳篷,劉備急忙前往中軍大帳。
不料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三路主將皆在。
各自喝著侯府的蜂蜜香茗,似有難言之隱。
見劉備進來,急忙起身。
劉備依次回禮,被三人請上主座。
賓主落座,三人欲言又止,劉備亦心事重重。場麵稍顯尷尬。
劉備畢竟年少。又涉及軍國大事,便等不及先開口:三位大人。本侯有一事,想與各位商議。
三人急忙放下茶杯:少君侯有何事?
劉備這便將大閼氏諸事,細細說來。其中關竅,亦和盤托出。
果然,劉備話音剛落,留著三撇美髯,頗有儒將風範的護烏桓校尉夏育,這便言道:少君侯所言極是。檀石槐一日不除,北疆一日未平。此次北伐,亦未盡全功。若他再與高車、夫餘、濊貊等塞外諸胡勾結,沆瀣一氣,那此戰,我大漢便是敗了。
破鮮卑中郎將田晏急於立功,豈能善罷甘休。這便抱拳道:少君侯言之有理。我等,可先把大閼氏放歸,再上表朝廷,曉以利害。我料朝廷諸公亦無非議。
曾平會稽妖賊許氏之亂的匈奴中郎將臧旻,亦頓首:孫子曰‘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便是三公怪罪,我等一心為國,又有何所懼哉!
劉備欣然點頭:如此,便勞煩臧將軍擬表,我等一同簽押如何?
三人齊聲道:有何不可!
史書稱臧旻,富有學識,胸懷大誌,“有幹事才”。表書交給他擬定,自是再合適不過。
帳中最歡喜之人,莫過劉備。與三人隻是初見,竟如此誌同道合。本以為會頗費口舌,不料一點就透。其中利害幹係,更是盡知。真乃我大漢之幸。
待臧旻擬好表書,眾人看過,皆無異議。這便各取帥印,蓋上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胡騎校尉劉備印。
火漆封存,發六百裏加急,送往洛陽朝堂。
心事已了,通體舒泰。劉備喜上眉梢。抬頭一看,卻見三人雖各自賠笑,眉宇間仍有愁雲。
三人必有求於他。劉備了然於胸,這便問道:三位將軍,意欲何為?
左右看過,破鮮卑中郎將田晏這便抱拳道:隆冬將至,鮮卑遠遁。此戰斬首數萬,俘虜上萬,牛羊遍野,解救大汗邊民無數。我軍大勝。戰事至此,可告一段落。不瞞少君侯,我等此來便是想問,此戰……該如何上表?
劉備正要開口,見三人表情頗多擔心慚愧,這便醒悟。
三人是來分討軍功的。
此戰,若無劉備神來之筆,三人必慘敗而歸。即便如此,鮮卑大軍合圍前,三路大軍敗相已露。又是劉備以數千家兵,獨抗十萬鮮卑。連施妙計,拖住鮮卑。三路漢軍方能及時趕到,一蹴而就。
劉備略作思量,這便言道:將軍兵發三路時,令我兵出盧龍塞接應,如何?
少君侯這是要把大功讓給自己啊!
三人不禁動容,紛紛抱拳道:少君侯功成不居,可我等又豈敢貪天之功!
劉備笑問:依諸位將軍之見,又當如何?
三人似早已擬定腹稿。還是由破鮮卑中郎將田晏開口:少君侯授予我等錦囊妙計前,可否再……手書一封密信。信中讓我等拖住三部鮮卑,助少君侯行搗巢之策?
田晏的意義是,劉備派遣閻柔兄弟送出密信前,或者說大軍出征之前,便與三將有書信往來。並告知三人,自己將與右北平烏桓兵出盧龍塞,占據白檀舊城,截殺一路東移的鮮卑王庭。待計成,又書信通知三將星夜馳援。裏應外合,大敗鮮卑。
兩份手書密信,一前一後,便可自圓其說。
若三人提前知曉。於是乎:三將分兵三路出討鮮卑,實為‘打草驚蛇’之計。迫使王庭東移。埋伏在半道的少君侯與右北平烏桓,則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直搗敵巢,殺大單於獨子,掠走大閼氏。檀石槐惱羞成怒,招來三部鮮卑,控弦十萬,大軍圍城。血戰七日。三路漢軍及時殺到,大敗鮮卑,斬首數萬。
若整個過程乃是三人事先與劉備定計。此計略從一開始,便十分完美。
變被動為主動。事前知曉和事後知曉。功勞千差萬別。
事前知曉,乃是主謀。事後知曉,乃是從謀。
主謀,從謀。功勞自然大大不同。
開口很直率,理解起來亦不難。
若大閼氏重歸副伏羅氏部,高車十二姓又與他檀石槐還有何幹係!
曹孟德遙斬二袁。可比眼前形勢。
曹操和袁紹爭霸河北時,公孫康任遼東太守,不服曹操。曹操打敗袁紹,紹之子袁尚、袁熙,逃奔烏桓。曹操大破烏桓後,烏桓單於和袁氏兄弟一起逃到了遼東。有人勸曹操乘勝征遼東,擒拿袁氏兄弟。
曹操卻說:我正要讓公孫康斬送袁尚、袁熙首級,無需親自動手。
於是退兵。
公孫康聽聞曹操撤兵。果然斬殺袁尚、袁熙和烏桓單於,把首級送到了曹操那裏。
眾將感到很奇怪,便問曹操:您撤兵而公孫康送袁氏兄弟首級,是何道理?
曹操說:公孫康向來懼袁尚勢大,如我派兵急攻遼東,公孫康必定與二袁合力抵抗。我不攻,他們便會互相攻殺,這是情勢決定,必然的。
眾將皆服。
高車副伏羅氏與檀石槐結親,乃是懼鮮卑勢大。劉備若提大軍追殺,高車十二姓必定與檀石槐合力抵抗漢軍。若劉備放歸大閼氏,按兵不動以示好。副伏羅氏定會斬殺檀石槐一家,將首級送到白檀城下。
無它。如今的副伏羅氏,懼怕劉備之大漢,勝過懼怕檀石槐之鮮卑!
正如公孫康懼怕曹操,勝過懼怕二袁,一般無二!
故而曹操一退兵,便斬殺二袁以示好。
與曹操不同的是。此時還有一個大閼氏,橫亙其中。不放歸,必落口實。高車副伏羅氏也不會相信,漢庭有示好之意。故而,想要達成劉備既定的戰略目標,大閼氏隻能放歸。
當然,雖同是放歸。卻有‘私放’和‘公釋’之分。
私放,便是劉備自行把大閼氏放回。所謂公釋,便要與三位諸將商議,甚至六百裏上報,由朝廷定奪。一來二回,若耗時頗長。檀石槐早借來救兵。木已成舟。高車已綁上鮮卑的戰車,再示好也無用。
悔之晚矣。
須趁高車尚未決斷,趕在檀石槐之前,早早將大閼氏放歸,以安高車各部之心。才有示好之意。
事不宜遲。走出大閼氏帳篷,劉備急忙前往中軍大帳。
不料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三路主將皆在。
各自喝著侯府的蜂蜜香茗,似有難言之隱。
見劉備進來,急忙起身。
劉備依次回禮,被三人請上主座。
賓主落座,三人欲言又止,劉備亦心事重重。場麵稍顯尷尬。
劉備畢竟年少。又涉及軍國大事,便等不及先開口:三位大人。本侯有一事,想與各位商議。
三人急忙放下茶杯:少君侯有何事?
劉備這便將大閼氏諸事,細細說來。其中關竅,亦和盤托出。
果然,劉備話音剛落,留著三撇美髯,頗有儒將風範的護烏桓校尉夏育,這便言道:少君侯所言極是。檀石槐一日不除,北疆一日未平。此次北伐,亦未盡全功。若他再與高車、夫餘、濊貊等塞外諸胡勾結,沆瀣一氣,那此戰,我大漢便是敗了。
破鮮卑中郎將田晏急於立功,豈能善罷甘休。這便抱拳道:少君侯言之有理。我等,可先把大閼氏放歸,再上表朝廷,曉以利害。我料朝廷諸公亦無非議。
曾平會稽妖賊許氏之亂的匈奴中郎將臧旻,亦頓首:孫子曰‘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便是三公怪罪,我等一心為國,又有何所懼哉!
劉備欣然點頭:如此,便勞煩臧將軍擬表,我等一同簽押如何?
三人齊聲道:有何不可!
史書稱臧旻,富有學識,胸懷大誌,“有幹事才”。表書交給他擬定,自是再合適不過。
帳中最歡喜之人,莫過劉備。與三人隻是初見,竟如此誌同道合。本以為會頗費口舌,不料一點就透。其中利害幹係,更是盡知。真乃我大漢之幸。
待臧旻擬好表書,眾人看過,皆無異議。這便各取帥印,蓋上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胡騎校尉劉備印。
火漆封存,發六百裏加急,送往洛陽朝堂。
心事已了,通體舒泰。劉備喜上眉梢。抬頭一看,卻見三人雖各自賠笑,眉宇間仍有愁雲。
三人必有求於他。劉備了然於胸,這便問道:三位將軍,意欲何為?
左右看過,破鮮卑中郎將田晏這便抱拳道:隆冬將至,鮮卑遠遁。此戰斬首數萬,俘虜上萬,牛羊遍野,解救大汗邊民無數。我軍大勝。戰事至此,可告一段落。不瞞少君侯,我等此來便是想問,此戰……該如何上表?
劉備正要開口,見三人表情頗多擔心慚愧,這便醒悟。
三人是來分討軍功的。
此戰,若無劉備神來之筆,三人必慘敗而歸。即便如此,鮮卑大軍合圍前,三路大軍敗相已露。又是劉備以數千家兵,獨抗十萬鮮卑。連施妙計,拖住鮮卑。三路漢軍方能及時趕到,一蹴而就。
劉備略作思量,這便言道:將軍兵發三路時,令我兵出盧龍塞接應,如何?
少君侯這是要把大功讓給自己啊!
三人不禁動容,紛紛抱拳道:少君侯功成不居,可我等又豈敢貪天之功!
劉備笑問:依諸位將軍之見,又當如何?
三人似早已擬定腹稿。還是由破鮮卑中郎將田晏開口:少君侯授予我等錦囊妙計前,可否再……手書一封密信。信中讓我等拖住三部鮮卑,助少君侯行搗巢之策?
田晏的意義是,劉備派遣閻柔兄弟送出密信前,或者說大軍出征之前,便與三將有書信往來。並告知三人,自己將與右北平烏桓兵出盧龍塞,占據白檀舊城,截殺一路東移的鮮卑王庭。待計成,又書信通知三將星夜馳援。裏應外合,大敗鮮卑。
兩份手書密信,一前一後,便可自圓其說。
若三人提前知曉。於是乎:三將分兵三路出討鮮卑,實為‘打草驚蛇’之計。迫使王庭東移。埋伏在半道的少君侯與右北平烏桓,則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直搗敵巢,殺大單於獨子,掠走大閼氏。檀石槐惱羞成怒,招來三部鮮卑,控弦十萬,大軍圍城。血戰七日。三路漢軍及時殺到,大敗鮮卑,斬首數萬。
若整個過程乃是三人事先與劉備定計。此計略從一開始,便十分完美。
變被動為主動。事前知曉和事後知曉。功勞千差萬別。
事前知曉,乃是主謀。事後知曉,乃是從謀。
主謀,從謀。功勞自然大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