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天下武藝出道家
穿越:我是老實農夫?你們想多了 作者:滿頭黑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禦劍飛行?”青雲道長麵露訝然,“那是傳說中陸地神仙之流才有的神通,我等武者可做不到。況且天底下也從未出現過陸地神仙!”
陳玉華望向洞室中間的七個琉璃球,帶著幾分懷疑問道:“連青陽觀曆代祖師也不是嗎?”
青雲道長搖了搖頭:“莫說青陽觀曆代祖師了,即便是道家曆代祖師,也未曾有人修至陸地神仙之境。那不過是凡夫俗子的臆想罷了。”
“您確定?”陳玉華仍有些不信,暗自思忖是不是青雲道長因自身未達那個境界,才會這麽說。
見陳玉華這副模樣,青雲道長不禁哈哈大笑:“哈哈!倘若世間真有陸地神仙,祖師清陽道人當年乃當世之翹楚,怎會不知?”
陳玉華見青雲道長說得斬釘截鐵,隻得接受這個世界並非修仙世界的事實。
不過他心有不甘,又問道:“照您這麽說,武者便是這世間最強的了。那像我這樣的,算是何種境界?”
“築基初期,臨近初期巔峰。”青雲道長仔細打量了陳玉華一會兒,讚許地回答道,“你倒是進步了很多!”
“築基?”陳玉華麵露驚愕,“築基之後可是金丹境界?難道金丹境界不是陸地神仙?”
“哈哈哈!”青雲道長又是一陣大笑,“誰跟你說有金丹境界的?道經裏有明確記載,築基境界是能感應到內息的階段,待築基圓滿後,便是築台境界。武者內息的雄厚程度,取決於其道台的高度。”
他指了指無穀道長正在煉化的《北鬥心經》書冊:“等你服用丹藥後,便可快速完成築基,進入築台境界,能省去十年苦修。”
“道經?”陳玉華聽到一個熟悉的詞,“是道家的經典嗎?可有《道德經》?”
他猜測這個世界雖有道家和佛教,甚至也有原世界的某些神仙,但或許存在不少差異。
“《道德經》是何種經書?”青雲道長表情有些慎重,看陳玉華的眼神也有些不明所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陳玉華有些激動地念出《道德經》的開篇,卻在青雲道長的注視下收住了後麵的經文。
他意識到自己不知不覺間暴露了一些秘密。
他緊張地望向青雲道長,隨後又慢慢放鬆下來。
青雲道長既然早已算出他是轉世之人,若想對他不利,早就動手了,又怎會讓無穀道長將青陽觀傳承百年的唯一一枚丹藥給他服用?
想來陳氏宗族確實和青陽觀乃是一體,否則不會如此舍得在他的身上投注。
洞室內氣氛變得有些尷尬,陳玉華心想不能讓青雲道長認定自己是轉世之人,便說道:“這《道德經》是我從海外客商那裏購得的經書,我見有‘道’和‘經’二字,便以為是道家經典。道長切勿隨意揣測。”
關鍵時刻,還得靠海外客商來背鍋。
“去年年底之前,我還隻是個略識些字的普通人,若不是與海外客商交易,哪有如今這般境地?”
見陳玉華還在辯解,青雲道長也不與他爭論,轉而主動換了話題。
“你方才誦讀的兩句似有深意,《道德經》或許是貧道未曾讀過的經書。”
他並未貶低陳玉華提及的《道德經》,接著神色變得莊重起來:“道家武藝的精髓在於道法自然,諸多道家先賢從世間萬物中汲取精髓,演化成武學,故而有‘天下武藝出道家’的說法。”
陳玉華默默點頭。
在原世界,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而在這個世界,卻是“天下武藝出道家”。
他一個外來者又能說什麽呢?總不能再爭辯引起青雲道長的好奇吧。
“所以,小居士莫要看那些心存惡念之人編纂的似是而非的經書!”青雲道長做了總結,竟將《道德經》當成是對道家心懷惡意之人編寫的書。
陳玉華聽得有些發懵。
《道德經》在原世界可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源頭,被尊為萬經之王,可在青雲道長口中,卻成了一本不靠譜的書。
陳玉華覺得有些對不住老子,但也無從辯駁,不過他也聽出這個世界有人在挑戰道家的地位,於是想到了佛家。
他好奇地問道:“小子曾聽聞佛家的武藝也頗為厲害,甚至有人說武藝是佛家為了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眾生,傳授給世人用以抵抗凶獸的。”
“荒謬至極!”青雲道長氣憤地甩了一下拂塵,“佛家那幫人全是趴在愚昧無知百姓身上吸血的寄生蟲!他們這般宣揚,不過是為了收受信徒供奉找借口!”
青雲道長自覺有些激動,便放緩了語氣:“道觀一般不會輕易接受供奉,一旦接受某個家族的供奉,便要承擔起護佑該家族的責任。而佛家寺廟毫無規矩,但凡有供奉就照單全收,信徒遭遇災禍,若能皈依佛門,才會庇佑,否則便稱與佛無緣,任其自生自滅。”
陳玉華心想這個世界的佛家倒是和原世界有幾分相似,不過道觀卻似乎有所不同。
青雲道長見陳玉華若有所思,便舉例說道:“青陽觀隻接受陳氏宗族的供奉,兩者休戚與共。哪怕是貧道,隻要陳柏軒居士一封信,也會立刻趕赴陽水村相助。”
陳玉華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這個說法,但心中仍有疑問。
“那為何陽江府崔氏的崔三爺當日前往陽水村時,道長沒有前去呢?”
青雲道長歎了口氣:“崔氏也有供奉的道觀,名為三眼觀。崔氏是千年世家,因而三眼觀的道士眾多,築台境的高手也不少。當日有三十名三眼觀的道士來青陽觀論經,並非貧道不願前往。”
陳玉華不禁咋舌,又問道:“那咱們青陽觀有多少道士呢?”
“連道童都算上,不過三十人罷了。”青雲道長又是一聲歎息。
陳玉華想到青陽觀當日被人堵門,還派出青雲道長的兩名徒弟冠傑道士和冠英道姑前去幫忙,可見是真心想要護佑陳氏宗族。
他滿懷欽佩地看著青雲道長,剛要開口說話,便聽到無穀道長在喚他:“小居士,丹藥已成,你且過來!”
陳玉華望向洞室中間的七個琉璃球,帶著幾分懷疑問道:“連青陽觀曆代祖師也不是嗎?”
青雲道長搖了搖頭:“莫說青陽觀曆代祖師了,即便是道家曆代祖師,也未曾有人修至陸地神仙之境。那不過是凡夫俗子的臆想罷了。”
“您確定?”陳玉華仍有些不信,暗自思忖是不是青雲道長因自身未達那個境界,才會這麽說。
見陳玉華這副模樣,青雲道長不禁哈哈大笑:“哈哈!倘若世間真有陸地神仙,祖師清陽道人當年乃當世之翹楚,怎會不知?”
陳玉華見青雲道長說得斬釘截鐵,隻得接受這個世界並非修仙世界的事實。
不過他心有不甘,又問道:“照您這麽說,武者便是這世間最強的了。那像我這樣的,算是何種境界?”
“築基初期,臨近初期巔峰。”青雲道長仔細打量了陳玉華一會兒,讚許地回答道,“你倒是進步了很多!”
“築基?”陳玉華麵露驚愕,“築基之後可是金丹境界?難道金丹境界不是陸地神仙?”
“哈哈哈!”青雲道長又是一陣大笑,“誰跟你說有金丹境界的?道經裏有明確記載,築基境界是能感應到內息的階段,待築基圓滿後,便是築台境界。武者內息的雄厚程度,取決於其道台的高度。”
他指了指無穀道長正在煉化的《北鬥心經》書冊:“等你服用丹藥後,便可快速完成築基,進入築台境界,能省去十年苦修。”
“道經?”陳玉華聽到一個熟悉的詞,“是道家的經典嗎?可有《道德經》?”
他猜測這個世界雖有道家和佛教,甚至也有原世界的某些神仙,但或許存在不少差異。
“《道德經》是何種經書?”青雲道長表情有些慎重,看陳玉華的眼神也有些不明所以。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陳玉華有些激動地念出《道德經》的開篇,卻在青雲道長的注視下收住了後麵的經文。
他意識到自己不知不覺間暴露了一些秘密。
他緊張地望向青雲道長,隨後又慢慢放鬆下來。
青雲道長既然早已算出他是轉世之人,若想對他不利,早就動手了,又怎會讓無穀道長將青陽觀傳承百年的唯一一枚丹藥給他服用?
想來陳氏宗族確實和青陽觀乃是一體,否則不會如此舍得在他的身上投注。
洞室內氣氛變得有些尷尬,陳玉華心想不能讓青雲道長認定自己是轉世之人,便說道:“這《道德經》是我從海外客商那裏購得的經書,我見有‘道’和‘經’二字,便以為是道家經典。道長切勿隨意揣測。”
關鍵時刻,還得靠海外客商來背鍋。
“去年年底之前,我還隻是個略識些字的普通人,若不是與海外客商交易,哪有如今這般境地?”
見陳玉華還在辯解,青雲道長也不與他爭論,轉而主動換了話題。
“你方才誦讀的兩句似有深意,《道德經》或許是貧道未曾讀過的經書。”
他並未貶低陳玉華提及的《道德經》,接著神色變得莊重起來:“道家武藝的精髓在於道法自然,諸多道家先賢從世間萬物中汲取精髓,演化成武學,故而有‘天下武藝出道家’的說法。”
陳玉華默默點頭。
在原世界,有“天下武功出少林”的說法,而在這個世界,卻是“天下武藝出道家”。
他一個外來者又能說什麽呢?總不能再爭辯引起青雲道長的好奇吧。
“所以,小居士莫要看那些心存惡念之人編纂的似是而非的經書!”青雲道長做了總結,竟將《道德經》當成是對道家心懷惡意之人編寫的書。
陳玉華聽得有些發懵。
《道德經》在原世界可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源頭,被尊為萬經之王,可在青雲道長口中,卻成了一本不靠譜的書。
陳玉華覺得有些對不住老子,但也無從辯駁,不過他也聽出這個世界有人在挑戰道家的地位,於是想到了佛家。
他好奇地問道:“小子曾聽聞佛家的武藝也頗為厲害,甚至有人說武藝是佛家為了拯救處於水火之中的眾生,傳授給世人用以抵抗凶獸的。”
“荒謬至極!”青雲道長氣憤地甩了一下拂塵,“佛家那幫人全是趴在愚昧無知百姓身上吸血的寄生蟲!他們這般宣揚,不過是為了收受信徒供奉找借口!”
青雲道長自覺有些激動,便放緩了語氣:“道觀一般不會輕易接受供奉,一旦接受某個家族的供奉,便要承擔起護佑該家族的責任。而佛家寺廟毫無規矩,但凡有供奉就照單全收,信徒遭遇災禍,若能皈依佛門,才會庇佑,否則便稱與佛無緣,任其自生自滅。”
陳玉華心想這個世界的佛家倒是和原世界有幾分相似,不過道觀卻似乎有所不同。
青雲道長見陳玉華若有所思,便舉例說道:“青陽觀隻接受陳氏宗族的供奉,兩者休戚與共。哪怕是貧道,隻要陳柏軒居士一封信,也會立刻趕赴陽水村相助。”
陳玉華點了點頭,表示認同這個說法,但心中仍有疑問。
“那為何陽江府崔氏的崔三爺當日前往陽水村時,道長沒有前去呢?”
青雲道長歎了口氣:“崔氏也有供奉的道觀,名為三眼觀。崔氏是千年世家,因而三眼觀的道士眾多,築台境的高手也不少。當日有三十名三眼觀的道士來青陽觀論經,並非貧道不願前往。”
陳玉華不禁咋舌,又問道:“那咱們青陽觀有多少道士呢?”
“連道童都算上,不過三十人罷了。”青雲道長又是一聲歎息。
陳玉華想到青陽觀當日被人堵門,還派出青雲道長的兩名徒弟冠傑道士和冠英道姑前去幫忙,可見是真心想要護佑陳氏宗族。
他滿懷欽佩地看著青雲道長,剛要開口說話,便聽到無穀道長在喚他:“小居士,丹藥已成,你且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