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陳玉華在西廂房備下足夠一個月食用的麵粉等物資後,便率領三十名身著運動套裝的工匠,以及由陳二柱等五人帶領的一百名鄉勇組成的隊伍,向著大陽山進發。同行的還有春香與冬香兩名侍女。


    陳玉華本不願攜帶侍女,但不忍拂逆媳婦的美意,隻好同意,此外還帶上了昨日下午新購置的五輛牛車。


    幸運的是,通往大陽山有一條還算不錯的山道,是崔氏以前運鐵料的道路,雖有些年久失修,但承擔運輸任務沒有太大問題。


    陳玉華考慮到日後此路將頻繁使用,於是吩咐沿途在狹窄且危險的路段進行拓寬,進行一些修繕。


    這樣雖耗費了額外的時間,卻十分值得,畢竟此行並不趕時間,況且他們攜帶了帳篷,可隨時安營紮寨,慢些行進權當是野營之旅。


    話說這原始山路上的景色很不錯,在近三天的行程裏,陳玉華大飽眼福,心情格外舒暢,仿佛心靈也經曆了一場洗禮。


    陳玉華並未去過陳氏宗族舊址,但陳二柱他們那些鄉勇卻是來過的。不過隊伍沒有去那裏,而是直接拉倒了鐵礦。


    鐵礦停工數月,又曆經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季,顯得極為荒蕪。鐵礦旁的冶煉工坊也被雜草近乎吞沒,唯有房屋與煉鐵爐仍保留著原本的模樣。


    無需陳玉華多言,工匠與鄉勇在行路期間培養出的默契在此刻發揮得淋漓盡致。在他們的共同努力下,礦區與冶煉工坊迅速煥然一新,還搭建起了一些茅屋與工棚,用於居住和做飯等用。


    時間來到下午,陳玉華召集了工匠開會。他拿出了最近幾天剛剛畫的圖紙和編寫的一些資料,分發給工匠們。


    令他措手不及的是,這些工匠中識字者寥寥無幾,即便識字,文化水平也有限,麵對圖紙與資料一臉茫然。


    幸好冬香給他出了個主意,就是為每隊工匠配備兩名稍有文化的鄉勇協助解讀資料與圖紙。


    想要找幾個有一定文化水平的鄉勇倒是不難,陳氏宗族的族學可不是白費銀子的,鄉勇中就有幾個以前是奔著科舉上學的,隻是後來家裏窮放棄了,看懂那些圖紙和資料自然不在話下。


    經過兩日的考察,陳玉華由衷讚歎陳氏宗族先輩選址的獨到眼光。


    在這方圓十幾裏內,不僅有已探明的鐵礦,還有煤礦、石灰岩礦、石膏礦以及粘土礦,且皆已被開采過,道路也已開通,隻需召集礦工即可恢複開采作業。


    此外,一條水流湍急的小河從這些礦產旁蜿蜒而過,這讓陳玉華萌生了利用水力為生產提供動力的構想。


    而這大陽山並不是完全沒有人煙,陳氏宗族舊址的周邊散布著諸多零散村落,陽江府崔氏開采鐵礦與冶煉所需的工人便來自這些村落。


    又經過了三天時間製定規劃和召集工人,陳玉華命人把煉鐵爐推倒,在河流邊上建造新的冶煉爐和轉爐,他打算直接煉鋼。


    他還改良了挖礦工藝與流程,並製定了安全生產製度,大大提升了礦工們的安全感。


    部分工匠帶領一批工人前去伐木,準備在河邊建造水車。陳玉華計劃大量運用水車提供動力,所需水車數量眾多,且不乏大型水車,工程量頗為浩大。


    也有工匠帶著一批工人在冶煉工坊邊上水泥工坊。


    相較於冶煉工坊,水泥工坊的建設更為複雜,尤其是回轉窯,需待煉鋼成功後才能打造。


    若沒有足夠強度的鋼板,就隻能采用固定窯,那無疑會耗費更多人力與資源。


    還有一批工匠與工人著手建造磚窯,其主要用途是燒製耐火磚,無論是煉鋼轉爐還是水泥轉爐的建造都離不開耐火磚。因此調拔去建造磚窯的工人最多。


    石匠們也帶領一批人員在山中挑選合適石料打造石磨,無論是礦石粉碎還是水泥熟料研磨成粉,都需要大量石磨。


    陳玉華總共招募了兩百名工人,幾乎將周邊村落半數的青壯年勞動力攬至麾下。


    他所提供的待遇較崔氏優厚一倍,且以糧食、鹽、白糖和布料等實物發放工資,而非崔氏的銅錢支付。


    這種方式更為貼心,畢竟村民居住深山,即便給予銀子,使用起來也極為不便。


    因為村民想要把銀子花出去,還要走一天多的山路才能抵達大陽山外麵的集市,來回就要三天,實在很費勁。


    據以前為崔氏工作過的工人說,崔氏還是使用了武力逼迫,村民們才不得不來上工。


    陳玉華無意探究崔氏的暴行,因為他實在是太忙了。


    他果斷地采用以糧食、鹽、白糖和布料等物資為工資支付方式,效果立竿見影,原本不願做工的村民紛紛改變主意。


    又過了三天,陳玉華看到大體的工作都已經安排好了,方才鬆了一口氣。此後主要由工匠與工人負責具體事務,他隻需每日進行檢驗與指導。


    他給工匠們的圖紙和資料,都是憑借記憶照搬出來的,有些地方難免會有錯漏或遺漏。


    此時便需要經驗豐富的工匠查漏補缺,同時他也憑借自身見識為工匠們指引方向。


    陳玉華本打算前往青陽觀拜會青雲道長,然而工地事務繁忙,難以脫身,隻能暫且擱置,待日後再說。


    不過,他可利用這段碎片化時間對鄉勇隊展開軍訓。來此之前,他已對陳二柱等五人進行了初步軍訓教學,如今終於有機會係統訓練整支隊伍。


    陳玉華原身就是從部隊中被挑中去訓練為特工的,對軍隊訓練模式了如指掌。他不僅注重訓練鄉勇的服從性,還通過言語潛移默化地塑造他們的價值觀,使其堅信追隨自己將擁有光明的前途。


    陳玉華可不想自己耗費大量資源辛辛苦苦訓練出來的人,最後為他人做嫁衣。


    又過了五日,眾多工人參與建設的磚窯率先竣工,並成功燒製出耐火磚。(溫馨提示:本書不側重攀科技樹,故而在相關方麵很不嚴謹。)


    有了耐火磚,冶煉爐的建造也迅速收尾,加之最先為冶煉工坊建造的水車也已完工,首次冶煉在陳玉華的親自組織下拉開了帷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穿越:我是老實農夫?你們想多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滿頭黑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滿頭黑發並收藏穿越:我是老實農夫?你們想多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