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製作銅鏡
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 作者:我愛番石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福春很興奮,“元寶,我沒想到真能成功!”
元盛五哥元弘讓最喜歡發明研究,當他第一次看到透明的玻璃球時,就被這神奇的發明驚呆了。
“元寶,你是不是還有什麽好點子,都告訴五哥,五哥幫你去實現它!”
王福春和劉安傑也一臉期待地看著。
元盛說:“先別說那些,之前說好的每人一千兩銀子的獎金,先兌現再說。”
如今三人都很有錢,但是這種物質獎勵不隻是給予了他們金錢,還是對他們付出的肯定。
而且,做出玻璃來,不隻是他們三人的功勞,還有一些工人的功勞,他們也有錢去獎勵工人。
元弘讓說:“元寶,那我就不客氣了。”
“別客氣,創造出有意義的東西,給予物質獎勵,這是一種正反饋,我建議你們也在工廠中,也就是作坊中推廣開來。人民的智慧是很強大的,把他們的想象力,發明力調動起來,也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元盛補充道。
劉安傑深切體會到技術變革帶來的好處,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高。
元弘讓管理的鐵藝廠,元來福的木工廠也體會到了流水線生產的高效率。
劉安傑說:“元寶,我們聽你的,以後咱們家的工廠都會設置發明創造獎金,來鼓勵創新。”
元盛六姐夫劉安傑很會說話,嚴格來說,他是劉家人,元盛是元家人,他自稱咱們家人,就是將自己歸於元氏一脈。
王福春和元弘讓也跟著點了點頭。
元盛說:“另外一件事,就是進玻璃廠的工人,要經過精挑細選,能力是一方麵,忠心最重要。玻璃相關製品,我準備做成豪奢產品,賣出超高價。”
“到時,一定會引來別人覬覦,如果手底下的人不忠心,我們的損失就大了。”
“首先進玻璃廠的工人要有賣身契,其次,這段時間這些工人在磚窯,鐵藝廠,木工廠都做了許久,你們根據觀察,應該也知道哪些人最忠心。”
“原則上就是寧缺毋濫,玻璃廠的工人可以不足,產量可以低下,但是裏麵的工人一定要忠心,不能泄露我們製作玻璃的秘方。”
“至於磚窯廠,鐵藝廠和木工廠原來不足的工人,用新買入的人補上。”
劉安傑,王福春,元弘讓三人點了點頭,雖然元盛是小輩,但此時在談公事,元盛吩咐他們做事,他們覺得理所應當。
劉安傑說:“元寶,你放心吧,絕大部分工人都忠心的。他們之前衣不蔽體,糠菜都沒有,我們為他們提供了舒適的衣服,可口的飯菜,不說每天吃肉,但是一周也能吃上幾次,舒適幹淨的宿舍,每個月還有可觀的月俸。”
“就這樣的生活,我們村裏人知道了,都快想賣身給你了。”
劉安傑說這話還真不是誇張,也就是冀州府的百姓田地多,上官也沒有苛捐雜稅,否則一般的佃戶長工,家中隻有幾畝薄田的莊稼漢,日子比元家的工人差遠了。
元盛點了點頭頭,“姐夫,五哥,具體怎麽選人你們安排吧。”
對工人的了解,元盛肯定比不上三人,除非元盛會相麵,否則還是三位姐夫自己選好。
劉安傑問:“元寶,你說我們的玻璃製品做成豪奢品,那如何定價?”
元盛說:“首先,我們現在做出來的玻璃瓶,不是我的重點目標,它們雖然新鮮,但是性價比太低的話,不能作為拳頭產品。”
“我想把重點放在做鏡子和做玻璃上。”
“元寶,像銅鏡一樣,可以照人的?”元弘讓有些激動,又是新東西。
元盛解釋道:“對,首先吹出的玻璃球用剪刀剪開展平,這樣就做出了玻璃,玻璃底層鋪上錫箔紙,錫箔紙和玻璃中間,灌入水銀,再用精美的銅邊框裝飾,一麵玻璃鏡就做成了。”
元盛發現,大乾不僅有水銀,還有錫箔紙。
“元寶,就是紙紮店做元寶的錫紙?”王福春自己說完這句話都樂了。
“對,就是這種錫箔紙。”元盛點了點頭。“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玻璃成品非常的硬,我們要想把它切割成想要的型狀,需要一種特別的玻璃刀。”
元弘讓認真的聽著,確實如此,冷卻之後做成的玻璃瓶十分堅硬,如果想將它切割成想要的形狀可不容易。
難!太難了!
至少在他看來,用鋒利的鐵刀肯定不行。
劉安傑和王福春顯然也想到了這點,三人都聚精會神的看著元盛,等待元盛解惑。
“這種玻璃刀的刀頭,要用鑽石。”
幾人看向元盛的眼光,仿佛在問,何為鑽石?
元盛解釋道:“據我所知,像一些河沙中,就有小塊的透明石頭,這種石頭非常堅硬,可以用來做玻璃刀刀頭。”
說話間元盛捏住指尖,比劃了一下大小。
王福春說,“這東西我有,咱們做玻璃液不是要用沙子嘛,三妞撿了好幾塊,在太陽底下一照可璀璨了!”
元盛說:“三姐夫,你快點回家,將石頭拿過來,我們看看。”
“好好好。”王福春快步回家了。
元弘讓和劉安傑顯然沒想到,能切割玻璃的竟然是這種透明小石頭。
元弘讓問,“元寶,這東西我好像也撿到過,怎麽用大石頭一砸就碎了。”
元盛說:“五哥,首先你撿到的可能就不是鑽石,是其他品類的石頭。其次,鑽石雖然是最硬的礦物,但是它本身具有脆性,怕被重擊,是有可能被擊碎的。”
“哦,原來是這樣。”
三人等著王福春回家拿鑽石,便閑聊起來。
元弘讓問,“元寶,咱們光顧著說玻璃的事情,你去參加府試,考得怎麽樣?”
劉安傑說:“對對對,咱們怎麽把最重要的事情忘記了,你府試考得怎麽樣?爹娘連續好幾天去文曲廟祭拜了。”
元盛說:“我覺得不錯。”
六姐夫和五哥倒不是大嘴巴,但元盛知道,二人肯定會跟姐姐和二伯他們分享好消息,大人倒是嘴都嚴,就是怕小孩子聽了出去說。
元盛對自己有信心,但是他不喜歡半場開香檳。
元盛五哥元弘讓最喜歡發明研究,當他第一次看到透明的玻璃球時,就被這神奇的發明驚呆了。
“元寶,你是不是還有什麽好點子,都告訴五哥,五哥幫你去實現它!”
王福春和劉安傑也一臉期待地看著。
元盛說:“先別說那些,之前說好的每人一千兩銀子的獎金,先兌現再說。”
如今三人都很有錢,但是這種物質獎勵不隻是給予了他們金錢,還是對他們付出的肯定。
而且,做出玻璃來,不隻是他們三人的功勞,還有一些工人的功勞,他們也有錢去獎勵工人。
元弘讓說:“元寶,那我就不客氣了。”
“別客氣,創造出有意義的東西,給予物質獎勵,這是一種正反饋,我建議你們也在工廠中,也就是作坊中推廣開來。人民的智慧是很強大的,把他們的想象力,發明力調動起來,也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收獲。”元盛補充道。
劉安傑深切體會到技術變革帶來的好處,成本大大降低,效率大大提高。
元弘讓管理的鐵藝廠,元來福的木工廠也體會到了流水線生產的高效率。
劉安傑說:“元寶,我們聽你的,以後咱們家的工廠都會設置發明創造獎金,來鼓勵創新。”
元盛六姐夫劉安傑很會說話,嚴格來說,他是劉家人,元盛是元家人,他自稱咱們家人,就是將自己歸於元氏一脈。
王福春和元弘讓也跟著點了點頭。
元盛說:“另外一件事,就是進玻璃廠的工人,要經過精挑細選,能力是一方麵,忠心最重要。玻璃相關製品,我準備做成豪奢產品,賣出超高價。”
“到時,一定會引來別人覬覦,如果手底下的人不忠心,我們的損失就大了。”
“首先進玻璃廠的工人要有賣身契,其次,這段時間這些工人在磚窯,鐵藝廠,木工廠都做了許久,你們根據觀察,應該也知道哪些人最忠心。”
“原則上就是寧缺毋濫,玻璃廠的工人可以不足,產量可以低下,但是裏麵的工人一定要忠心,不能泄露我們製作玻璃的秘方。”
“至於磚窯廠,鐵藝廠和木工廠原來不足的工人,用新買入的人補上。”
劉安傑,王福春,元弘讓三人點了點頭,雖然元盛是小輩,但此時在談公事,元盛吩咐他們做事,他們覺得理所應當。
劉安傑說:“元寶,你放心吧,絕大部分工人都忠心的。他們之前衣不蔽體,糠菜都沒有,我們為他們提供了舒適的衣服,可口的飯菜,不說每天吃肉,但是一周也能吃上幾次,舒適幹淨的宿舍,每個月還有可觀的月俸。”
“就這樣的生活,我們村裏人知道了,都快想賣身給你了。”
劉安傑說這話還真不是誇張,也就是冀州府的百姓田地多,上官也沒有苛捐雜稅,否則一般的佃戶長工,家中隻有幾畝薄田的莊稼漢,日子比元家的工人差遠了。
元盛點了點頭頭,“姐夫,五哥,具體怎麽選人你們安排吧。”
對工人的了解,元盛肯定比不上三人,除非元盛會相麵,否則還是三位姐夫自己選好。
劉安傑問:“元寶,你說我們的玻璃製品做成豪奢品,那如何定價?”
元盛說:“首先,我們現在做出來的玻璃瓶,不是我的重點目標,它們雖然新鮮,但是性價比太低的話,不能作為拳頭產品。”
“我想把重點放在做鏡子和做玻璃上。”
“元寶,像銅鏡一樣,可以照人的?”元弘讓有些激動,又是新東西。
元盛解釋道:“對,首先吹出的玻璃球用剪刀剪開展平,這樣就做出了玻璃,玻璃底層鋪上錫箔紙,錫箔紙和玻璃中間,灌入水銀,再用精美的銅邊框裝飾,一麵玻璃鏡就做成了。”
元盛發現,大乾不僅有水銀,還有錫箔紙。
“元寶,就是紙紮店做元寶的錫紙?”王福春自己說完這句話都樂了。
“對,就是這種錫箔紙。”元盛點了點頭。“另外還有一件事,就是玻璃成品非常的硬,我們要想把它切割成想要的型狀,需要一種特別的玻璃刀。”
元弘讓認真的聽著,確實如此,冷卻之後做成的玻璃瓶十分堅硬,如果想將它切割成想要的形狀可不容易。
難!太難了!
至少在他看來,用鋒利的鐵刀肯定不行。
劉安傑和王福春顯然也想到了這點,三人都聚精會神的看著元盛,等待元盛解惑。
“這種玻璃刀的刀頭,要用鑽石。”
幾人看向元盛的眼光,仿佛在問,何為鑽石?
元盛解釋道:“據我所知,像一些河沙中,就有小塊的透明石頭,這種石頭非常堅硬,可以用來做玻璃刀刀頭。”
說話間元盛捏住指尖,比劃了一下大小。
王福春說,“這東西我有,咱們做玻璃液不是要用沙子嘛,三妞撿了好幾塊,在太陽底下一照可璀璨了!”
元盛說:“三姐夫,你快點回家,將石頭拿過來,我們看看。”
“好好好。”王福春快步回家了。
元弘讓和劉安傑顯然沒想到,能切割玻璃的竟然是這種透明小石頭。
元弘讓問,“元寶,這東西我好像也撿到過,怎麽用大石頭一砸就碎了。”
元盛說:“五哥,首先你撿到的可能就不是鑽石,是其他品類的石頭。其次,鑽石雖然是最硬的礦物,但是它本身具有脆性,怕被重擊,是有可能被擊碎的。”
“哦,原來是這樣。”
三人等著王福春回家拿鑽石,便閑聊起來。
元弘讓問,“元寶,咱們光顧著說玻璃的事情,你去參加府試,考得怎麽樣?”
劉安傑說:“對對對,咱們怎麽把最重要的事情忘記了,你府試考得怎麽樣?爹娘連續好幾天去文曲廟祭拜了。”
元盛說:“我覺得不錯。”
六姐夫和五哥倒不是大嘴巴,但元盛知道,二人肯定會跟姐姐和二伯他們分享好消息,大人倒是嘴都嚴,就是怕小孩子聽了出去說。
元盛對自己有信心,但是他不喜歡半場開香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