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章 府試
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 作者:我愛番石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冀州府一共五個縣,淶源縣,河源縣,淶水縣,青縣,清河縣,易江縣,六位縣試案首的號房在一處,方便監考查看幾人的真實水平。
府試由知府主持,由教諭和教導等人監考。
元盛進入自己的號房後,如縣試時一樣,將自己的號房打掃幹淨,擺上筆墨紙硯,鎮紙,筆洗等文具,拿出水葫蘆,點燃蠟燭。
王興賢沒想到坐在他對麵的竟然是元盛!
元盛也是案首?
那正好,這次府試,他就要踩著這些各縣案首上位!
王興賢有些吃驚,但是想到元盛的年齡,怕是比自己大四五歲。
這麽大年紀才通過縣試,來考府試,算什麽天才!
王興賢看到元盛有條不紊地收拾自己的號房,他也想收拾,但是發現自己沒帶工具。
王興賢暗罵府衙這些人怠惰,不說其他學子的號房,案首的號房也不知道收拾幹淨。
下發考卷後,元盛照例檢查考卷上的字跡是否有不清晰,是否有錯漏,檢查無誤後,再考卷一側填上自己的姓名,年齡,籍貫,體貌特征,以及三代履曆。
冀州知府張建中走到幾位縣試案首旁,挨著看了幾人的姓名籍貫,在看到元盛的名字後,仔細看了元盛幾眼,便離開。
張建中心想,十六歲才成為縣試案首,算不得天才,但此子能得到隱相青睞,必定有過人之處。
單看麵相和氣度,就非凡人。
第一場考貼經,對比縣試,隻是出題範圍更廣,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
題型類似於後世的完形填空,從四書五經中截取一段話挖空。
即使考題範圍再廣,對於過目不忘的元盛來說,都一樣簡單。
僅一個時辰,元盛就將題目答完,做完之後他便開始檢查,是否有犯忌諱等低級錯誤。
前後檢查了兩遍,確認沒有問題,元盛便開始閉目養神。
元盛不喜高調,他等考場有幾個交卷的,他再交卷出去,盡量不做交卷第一人。
王興賢專注將題目完成大半後,就發現元盛在閉目養神!
顯然,元盛已經做完檢查完了。
王興賢呼出一口濁氣,繼續快速答題。
元盛又在號房待了一個時辰,見開始有人交卷,他便交卷出去了。
王興賢看到元盛交卷,深呼吸幾次,才按耐住跟著交卷的衝動。
元盛走出考場後,先生趙信然正等在外麵。
“考的怎麽樣?”
元盛向趙信然施禮,“先生,應該能得滿分。”
“好好好!”趙信然拍了拍元盛的肩膀,很滿意。
孫高陽,孫毅,王尚春,吳風華等人陸續走出考場,第一場貼經,主要是考察基礎知識,大家考的都還行。
第二天考墨義默寫題也很簡單,元盛見有人交卷後,也很快交卷了。
王興賢見元盛又這麽快交卷,心中有些焦急,此次府試,他和老師誇下海口,必得案首。
王興賢想起老師說的話,不要跟著別人的節奏走,要按照自己的考試節奏來,深呼吸幾次,才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元盛交卷快又怎樣,自己可以保證貼經和墨義兩門考試全部正確。
孫高陽的斜對麵坐的是高雲誌,高雲誌從看著孫高陽拿出的寒酸文具,撇嘴搖頭,這些泥腿子總是認不清自己的地位。
孫高陽看到高雲誌的嘲諷,根本不關心,將全部心思放在考試上。
第二場考試完,元盛走出考場。
“元盛,考的怎麽樣?”
元盛點了點頭,“先生,應該全部正確。”
“好!”
第三天,第三場考試,和縣試一樣,第三場考經義和詩賦。
元盛看完經義題目樂了,先生趙信然居然押中了題目,這下石鼓書院的整體成績,又要提升一截。
元盛快速寫完經義題目,開始寫詩賦題。
第一題,用玉門關做題。
元盛提筆寫道:
涼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二題,以西海湖作詩。
望西海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
遙望西海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寫完之後,元盛又檢查了兩遍,確認沒問題後,便等著其他人交卷。
王興賢看到元盛又在閉目養神,忍不住想罵娘!
元盛!是真的這麽強,還是在裝逼!
簡直破壞道心!
六位縣試案首相對而坐,出王興賢外,另外四位案首顯然也注意到元盛的動靜。
這人是太強還是太狂?
每一位縣試案首都是天之驕子,每人都有追求,大家都想考府試案首。
元盛已經成了他們重點關注對象。
這場考試題目較難,元盛等了很久,直到肚子都餓了,元盛便拿出自帶的幹糧,吃了個午餐,收拾妥當後,才見開始有人零零散散交卷,元盛便跟著交了卷。
趙信然見到元盛走出考場,便趕緊迎上來。
“第三場考的怎麽樣?”趙信然最擔心的就是元盛的第三場考試,畢竟元盛的詩賦,平庸一首,鬼一首。
如果詩賦題超過之前準備的範圍,元盛恐怕會考很差。
元盛說:“我覺得考得不錯。經義題就是你之前押那五道中的一道,這次府試,我們石鼓書院的成績應該會很好。”
這可真是個好消息。
不過,趙信然更關心詩賦題,“今天的詩賦題是什麽?你怎麽答的。”
“分別以玉門關和西海湖為題。”
趙信然聽到元盛說出題目,心中就涼了半截,以地名為題?元盛之前存的詩庫可沒準備。
元盛繼續說:“玉門關我做的詩是
涼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頓時,趙信然胸中湧起一股豪邁雄偉之情,雖然道出了戍邊士兵的辛苦,但並不頹廢,反而氣勢磅礴!
“好詩!好詩啊!”趙信然鼓起掌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元盛,你果然如王宜春所言,在考場上會超常發揮,反而能做出驚世之作!”
“快跟我說說,你第二首詩是如何做的?”
府試由知府主持,由教諭和教導等人監考。
元盛進入自己的號房後,如縣試時一樣,將自己的號房打掃幹淨,擺上筆墨紙硯,鎮紙,筆洗等文具,拿出水葫蘆,點燃蠟燭。
王興賢沒想到坐在他對麵的竟然是元盛!
元盛也是案首?
那正好,這次府試,他就要踩著這些各縣案首上位!
王興賢有些吃驚,但是想到元盛的年齡,怕是比自己大四五歲。
這麽大年紀才通過縣試,來考府試,算什麽天才!
王興賢看到元盛有條不紊地收拾自己的號房,他也想收拾,但是發現自己沒帶工具。
王興賢暗罵府衙這些人怠惰,不說其他學子的號房,案首的號房也不知道收拾幹淨。
下發考卷後,元盛照例檢查考卷上的字跡是否有不清晰,是否有錯漏,檢查無誤後,再考卷一側填上自己的姓名,年齡,籍貫,體貌特征,以及三代履曆。
冀州知府張建中走到幾位縣試案首旁,挨著看了幾人的姓名籍貫,在看到元盛的名字後,仔細看了元盛幾眼,便離開。
張建中心想,十六歲才成為縣試案首,算不得天才,但此子能得到隱相青睞,必定有過人之處。
單看麵相和氣度,就非凡人。
第一場考貼經,對比縣試,隻是出題範圍更廣,主要考查學生的基礎知識。
題型類似於後世的完形填空,從四書五經中截取一段話挖空。
即使考題範圍再廣,對於過目不忘的元盛來說,都一樣簡單。
僅一個時辰,元盛就將題目答完,做完之後他便開始檢查,是否有犯忌諱等低級錯誤。
前後檢查了兩遍,確認沒有問題,元盛便開始閉目養神。
元盛不喜高調,他等考場有幾個交卷的,他再交卷出去,盡量不做交卷第一人。
王興賢專注將題目完成大半後,就發現元盛在閉目養神!
顯然,元盛已經做完檢查完了。
王興賢呼出一口濁氣,繼續快速答題。
元盛又在號房待了一個時辰,見開始有人交卷,他便交卷出去了。
王興賢看到元盛交卷,深呼吸幾次,才按耐住跟著交卷的衝動。
元盛走出考場後,先生趙信然正等在外麵。
“考的怎麽樣?”
元盛向趙信然施禮,“先生,應該能得滿分。”
“好好好!”趙信然拍了拍元盛的肩膀,很滿意。
孫高陽,孫毅,王尚春,吳風華等人陸續走出考場,第一場貼經,主要是考察基礎知識,大家考的都還行。
第二天考墨義默寫題也很簡單,元盛見有人交卷後,也很快交卷了。
王興賢見元盛又這麽快交卷,心中有些焦急,此次府試,他和老師誇下海口,必得案首。
王興賢想起老師說的話,不要跟著別人的節奏走,要按照自己的考試節奏來,深呼吸幾次,才強迫自己冷靜下來。
元盛交卷快又怎樣,自己可以保證貼經和墨義兩門考試全部正確。
孫高陽的斜對麵坐的是高雲誌,高雲誌從看著孫高陽拿出的寒酸文具,撇嘴搖頭,這些泥腿子總是認不清自己的地位。
孫高陽看到高雲誌的嘲諷,根本不關心,將全部心思放在考試上。
第二場考試完,元盛走出考場。
“元盛,考的怎麽樣?”
元盛點了點頭,“先生,應該全部正確。”
“好!”
第三天,第三場考試,和縣試一樣,第三場考經義和詩賦。
元盛看完經義題目樂了,先生趙信然居然押中了題目,這下石鼓書院的整體成績,又要提升一截。
元盛快速寫完經義題目,開始寫詩賦題。
第一題,用玉門關做題。
元盛提筆寫道:
涼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第二題,以西海湖作詩。
望西海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麵無風鏡未磨。
遙望西海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
寫完之後,元盛又檢查了兩遍,確認沒問題後,便等著其他人交卷。
王興賢看到元盛又在閉目養神,忍不住想罵娘!
元盛!是真的這麽強,還是在裝逼!
簡直破壞道心!
六位縣試案首相對而坐,出王興賢外,另外四位案首顯然也注意到元盛的動靜。
這人是太強還是太狂?
每一位縣試案首都是天之驕子,每人都有追求,大家都想考府試案首。
元盛已經成了他們重點關注對象。
這場考試題目較難,元盛等了很久,直到肚子都餓了,元盛便拿出自帶的幹糧,吃了個午餐,收拾妥當後,才見開始有人零零散散交卷,元盛便跟著交了卷。
趙信然見到元盛走出考場,便趕緊迎上來。
“第三場考的怎麽樣?”趙信然最擔心的就是元盛的第三場考試,畢竟元盛的詩賦,平庸一首,鬼一首。
如果詩賦題超過之前準備的範圍,元盛恐怕會考很差。
元盛說:“我覺得考得不錯。經義題就是你之前押那五道中的一道,這次府試,我們石鼓書院的成績應該會很好。”
這可真是個好消息。
不過,趙信然更關心詩賦題,“今天的詩賦題是什麽?你怎麽答的。”
“分別以玉門關和西海湖為題。”
趙信然聽到元盛說出題目,心中就涼了半截,以地名為題?元盛之前存的詩庫可沒準備。
元盛繼續說:“玉門關我做的詩是
涼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頓時,趙信然胸中湧起一股豪邁雄偉之情,雖然道出了戍邊士兵的辛苦,但並不頹廢,反而氣勢磅礴!
“好詩!好詩啊!”趙信然鼓起掌來,“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元盛,你果然如王宜春所言,在考場上會超常發揮,反而能做出驚世之作!”
“快跟我說說,你第二首詩是如何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