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元盛學雜文
富可敵國,你叫我姐扶弟魔? 作者:我愛番石榴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元氏犁能被皇帝陛下親自下旨賞賜,必定非同凡響!
山長仔細觀察著元盛的麵相,越看越覺得此子非凡!
王英範看著山長那沒見過世麵的表情,撇嘴偷笑。
馬明博咳嗽了一聲,說道:“元盛,雖然你得到陛下嘉獎賞賜,但是切莫驕傲,要將重心放在學習上,好好備考。”
“是,山長。”元盛恭敬地站在馬明博身旁。
馬明博看到元盛沉穩從容的樣子,越發欣賞,“元盛,聽縣令大人說,你上次縣試,做的兩首詩,一首名叫詠柳,另一首叫雪梅?”
“對,山長。”元盛點了點點頭。
馬明博正說著,乙班的先生趙信然和丙班先生王宜春也來到山長書房。
幾位先生隻知道元盛得了案首,考完後元盛還是第一次回到書院,大家並不知道元盛是如何答題的,如今聽馬明博說起,都洗耳恭聽。
馬明博吟道:“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幾位先生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一幅春日畫麵,這首詩太妙了!
王宜春心想,當時他還不想讓元盛入他丙一班,真是可笑之極,就說這詩,他根本做不出。
乙班先生趙信然催促道:“山長,第二首詠梅呢?”
所有人都翹首以盼。
按道理這詩應該元盛讀,但馬明博太喜歡這首詠梅,又站起來背著手吟唱道:“
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甲一班先生王英範鼓掌道:“好一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元盛,你的詩才可以媲美文豪!”
趙信然更是誇張地抓住元盛的肩膀,“元盛,我能做你的先生,是我的榮幸。”
馬明博看著二人的失態,嗬斥道:“像什麽體統,哪有一點為人師的樣子。”把元盛捧上天,元盛更要驕傲了,馬明博必須敲打。
趙信然收起自己的迷弟模樣,恢複到端正威嚴的先生形象,“元盛,你頗有詩才,可否再作幾首給我們鑒賞一番?”
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到元盛身上。
元盛說:“山長,先生,我是正好押題押對了,所以才僥幸做出這兩首好詩,如今沒有靈感,我也做不出來。”
以為他是曹植呢?七步成詩,他又沒有實力,會的經典詩歌要省著用,豈能浪費在這裏。
而且,元盛根本不想裝這個比,傳出什麽詩仙詩聖的名頭,到時別人頻頻邀請他去詩會怎麽辦?
詩會上曲水流觴,除了作詩,可能還有對對子,填詩詞等遊戲,他在這方麵沒有真才實學,很容易露餡。
人家出個他沒聽過的上聯,他倒是能對,但是對不妙。
別人組織邀請詩會,他每次都不去,豈不是不給人家麵子?
詩名太盛,以後長官興起,讓他賦詩幾首,他能不給長官麵子?
總之就是除了裝個逼,出點風頭之外,沒有一點好處。既然如此,元盛決定除了科舉或其他關鍵時刻,他根本不會開自己的詩庫。
趙信然聽到元盛說現在做不出來,激動的心情逐漸冷卻下來,也是,他在想什麽呢,元盛能押對題目,平日裏精雕細琢,做出這兩首詩,已經足夠震驚文壇。
馬明博說:“元盛,既然你曾放下豪言,要參加明年的鄉試,就要考出點樣子來,不要給我丟人。”
“從今以後,你但凡有不懂的課業,隨時可以找書院先生,或者找我請教。”
元盛對幾人施禮,“謝山長謝先生。”作為尖子生,資源就是好。
山長又對趙信然叮囑道:“元盛雖然在丙四班,但是雜文和算學課程可以重點安排上了。對了,還有大乾律例。這些課程可以統統給他安排上了。”
“山長,大乾律例不是鄉試時才考?如今就開始讓元盛學?”趙信然的意思是,先保元盛的府試和院試案首,元盛摘得院試案首後,再讓他備考鄉試。
山長問,“元盛,你自己怎麽想?”
元盛說:“大乾律例我可以先接觸,時間上我安排的過來。”
馬明博等人聽到元盛這麽說,心中對他的期待更高,說不定明年鄉試,元盛能通過鄉試呢。
而且,馬明博已經打定主意,如果元盛府試和院試都考的案首,鄉試就先不要參加,壓一壓,爭取衝擊鄉試案首。
畢竟元盛的年齡很小,即使壓三年,四年之後也僅僅二十歲,二十歲的舉人已經頂級天才。
……
隨後,元盛便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
首先,元盛花費大精力的就是雜文。
雜文分為篇、表、論、讚等體裁,是官吏的必備技能,類似於後世的紅頭公文。
對於表這個體裁,元盛並不陌生,畢竟他是高中背誦過出師表的人。
要做官,寫好雜文是必備技能。
元盛花費大量時間在雜文上,這一塊屬於元盛盲區,元盛開始寫的時候小問題不斷,趙信然和王宜春十分耐心為他講解。
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元盛在雜文上的造詣突飛猛進。
王宜春和趙信然頗為欣慰,這樣悟性高的學生誰不喜歡呢。
此外,元盛還花了許多時間在詩詞創作上。
畢竟他是水貨,如果在這一塊上差得太離譜,和蓋世神作形成鮮明對比,很容易穿幫,別人會懷疑他背後有捉刀人。
元盛將自己的詩歌拿給趙信然修改,趙信然有時看著元盛那平平無奇的詩作,不禁生出懷疑,詠柳和雪梅真是元盛自己作的?
而且元盛有時作詩還會鬼一首,完全就是勉強押韻,湊出來的臭詩,趙信然不禁感歎,元盛作詩還真是吃靈感。
趙信然勤勤懇懇,為元盛改詩,盡量為那些平平無奇的詩上添一些姿彩,給元盛準備一些存貨,萬一科考時元盛沒有靈感,寫出鬼之一首,案首?肯定無緣了。
能拿出一首平時的存貨,還是有機會爭一爭。
此外,王宜春開始教元盛算學,在算學方麵元盛沒有藏拙,畢竟他有真實力。
這個時代的算學,最難也就是一些簡單幾何和三元一次方程。
當元盛解出雞兔同籠問題時,王宜春顯然吃了一驚。
山長仔細觀察著元盛的麵相,越看越覺得此子非凡!
王英範看著山長那沒見過世麵的表情,撇嘴偷笑。
馬明博咳嗽了一聲,說道:“元盛,雖然你得到陛下嘉獎賞賜,但是切莫驕傲,要將重心放在學習上,好好備考。”
“是,山長。”元盛恭敬地站在馬明博身旁。
馬明博看到元盛沉穩從容的樣子,越發欣賞,“元盛,聽縣令大人說,你上次縣試,做的兩首詩,一首名叫詠柳,另一首叫雪梅?”
“對,山長。”元盛點了點點頭。
馬明博正說著,乙班的先生趙信然和丙班先生王宜春也來到山長書房。
幾位先生隻知道元盛得了案首,考完後元盛還是第一次回到書院,大家並不知道元盛是如何答題的,如今聽馬明博說起,都洗耳恭聽。
馬明博吟道:“
詠柳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絛。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幾位先生腦海中瞬間浮現出一幅春日畫麵,這首詩太妙了!
王宜春心想,當時他還不想讓元盛入他丙一班,真是可笑之極,就說這詩,他根本做不出。
乙班先生趙信然催促道:“山長,第二首詠梅呢?”
所有人都翹首以盼。
按道理這詩應該元盛讀,但馬明博太喜歡這首詠梅,又站起來背著手吟唱道:“
雪梅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甲一班先生王英範鼓掌道:“好一個,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元盛,你的詩才可以媲美文豪!”
趙信然更是誇張地抓住元盛的肩膀,“元盛,我能做你的先生,是我的榮幸。”
馬明博看著二人的失態,嗬斥道:“像什麽體統,哪有一點為人師的樣子。”把元盛捧上天,元盛更要驕傲了,馬明博必須敲打。
趙信然收起自己的迷弟模樣,恢複到端正威嚴的先生形象,“元盛,你頗有詩才,可否再作幾首給我們鑒賞一番?”
幾人的目光瞬間聚焦到元盛身上。
元盛說:“山長,先生,我是正好押題押對了,所以才僥幸做出這兩首好詩,如今沒有靈感,我也做不出來。”
以為他是曹植呢?七步成詩,他又沒有實力,會的經典詩歌要省著用,豈能浪費在這裏。
而且,元盛根本不想裝這個比,傳出什麽詩仙詩聖的名頭,到時別人頻頻邀請他去詩會怎麽辦?
詩會上曲水流觴,除了作詩,可能還有對對子,填詩詞等遊戲,他在這方麵沒有真才實學,很容易露餡。
人家出個他沒聽過的上聯,他倒是能對,但是對不妙。
別人組織邀請詩會,他每次都不去,豈不是不給人家麵子?
詩名太盛,以後長官興起,讓他賦詩幾首,他能不給長官麵子?
總之就是除了裝個逼,出點風頭之外,沒有一點好處。既然如此,元盛決定除了科舉或其他關鍵時刻,他根本不會開自己的詩庫。
趙信然聽到元盛說現在做不出來,激動的心情逐漸冷卻下來,也是,他在想什麽呢,元盛能押對題目,平日裏精雕細琢,做出這兩首詩,已經足夠震驚文壇。
馬明博說:“元盛,既然你曾放下豪言,要參加明年的鄉試,就要考出點樣子來,不要給我丟人。”
“從今以後,你但凡有不懂的課業,隨時可以找書院先生,或者找我請教。”
元盛對幾人施禮,“謝山長謝先生。”作為尖子生,資源就是好。
山長又對趙信然叮囑道:“元盛雖然在丙四班,但是雜文和算學課程可以重點安排上了。對了,還有大乾律例。這些課程可以統統給他安排上了。”
“山長,大乾律例不是鄉試時才考?如今就開始讓元盛學?”趙信然的意思是,先保元盛的府試和院試案首,元盛摘得院試案首後,再讓他備考鄉試。
山長問,“元盛,你自己怎麽想?”
元盛說:“大乾律例我可以先接觸,時間上我安排的過來。”
馬明博等人聽到元盛這麽說,心中對他的期待更高,說不定明年鄉試,元盛能通過鄉試呢。
而且,馬明博已經打定主意,如果元盛府試和院試都考的案首,鄉試就先不要參加,壓一壓,爭取衝擊鄉試案首。
畢竟元盛的年齡很小,即使壓三年,四年之後也僅僅二十歲,二十歲的舉人已經頂級天才。
……
隨後,元盛便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之中。
首先,元盛花費大精力的就是雜文。
雜文分為篇、表、論、讚等體裁,是官吏的必備技能,類似於後世的紅頭公文。
對於表這個體裁,元盛並不陌生,畢竟他是高中背誦過出師表的人。
要做官,寫好雜文是必備技能。
元盛花費大量時間在雜文上,這一塊屬於元盛盲區,元盛開始寫的時候小問題不斷,趙信然和王宜春十分耐心為他講解。
經過一個月的學習,元盛在雜文上的造詣突飛猛進。
王宜春和趙信然頗為欣慰,這樣悟性高的學生誰不喜歡呢。
此外,元盛還花了許多時間在詩詞創作上。
畢竟他是水貨,如果在這一塊上差得太離譜,和蓋世神作形成鮮明對比,很容易穿幫,別人會懷疑他背後有捉刀人。
元盛將自己的詩歌拿給趙信然修改,趙信然有時看著元盛那平平無奇的詩作,不禁生出懷疑,詠柳和雪梅真是元盛自己作的?
而且元盛有時作詩還會鬼一首,完全就是勉強押韻,湊出來的臭詩,趙信然不禁感歎,元盛作詩還真是吃靈感。
趙信然勤勤懇懇,為元盛改詩,盡量為那些平平無奇的詩上添一些姿彩,給元盛準備一些存貨,萬一科考時元盛沒有靈感,寫出鬼之一首,案首?肯定無緣了。
能拿出一首平時的存貨,還是有機會爭一爭。
此外,王宜春開始教元盛算學,在算學方麵元盛沒有藏拙,畢竟他有真實力。
這個時代的算學,最難也就是一些簡單幾何和三元一次方程。
當元盛解出雞兔同籠問題時,王宜春顯然吃了一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