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侯府上宴會不到當晚戌時(晚上7點到9點)就結束了,可是大曹在宴會上的一番話卻一石激起千層浪,讓整個鄴城文武徹夜難眠。
當天晚上曹德侯府書房,大曹和曹家、夏侯家一幹在鄴城的人都匯聚於此。
“二郎,還是你跟大家說一下吧。”大曹隨意的坐在主位上,全然沒有平時曹司空的風度。
夏侯惇好奇的問道,“是啊,二郎。你將這太學和武學的事與我們說道說道,諸位弟兄都知道你頭腦聰明,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麽天大的謀劃,我看今日孟德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陳長文臉色都變青了。”
眾人也附和的讓曹德將其中的關係說出來。
曹德先是喝了一口醒酒湯,然後才緩緩開口笑道:“我先問你們,這打天下打得是什麽?我們曹家和夏侯家又為何能在這大漢建下這不世基業?”
“錢啊!父親不是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嗎?”曹安民率先搶答道。
曹洪也點頭讚成,“安民說的有理,沒錢就無法招兵買馬,有錢兵強馬壯,尤其是這些年來,徐州海鹽不知道為我們兩家提供了多少糧草,這才有了這數十萬軍隊幫我們破呂布、敗袁紹。”
旁邊幾人也開口附和,就連夏侯惇都說:“前些年我在徐州主事時,也是因為軍中錢糧豐厚,這才屯田數十萬畝,源源不斷的為軍中提供糧草,這打天下啊,說到底還是拚後勤,隻要錢糧豐厚,哪個城池取不下來?”
曹德見眾人答案都大同小異,於是開口笑道:“我記得當初袁紹和公孫瓚最後一戰,白馬將軍在易京囤聚錢將可用二十年,那為何最後卻敗給袁紹了,諸位能幫我解釋嗎?”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白馬將軍兵敗退守易京,采用長史關靖之謀,堅守城池不出等待兒子搬來救兵援救,並揚言易京錢糧可夠大軍食用二十年。
最後公孫瓚卻中計兵敗舉火自焚而亡,而他的首級,卻在戰後被袁紹割下來送到鄄城朝廷,現在墳頭草都有幾丈高了。
剛才開口得幾人頓時無法答複曹德。
“不管是剛才元讓兄還是安民所說的都不錯,可是都不是最佳答案。”曹德搖了搖頭。
“決定戰爭勝負的隻能是人,打天下守天下的也是人。這就是我為什麽和大哥商議恢複太學,舉辦武學的原因。”
大曹似乎酒醒了,揉了揉老臉笑道:“二郎說的最在理了。徐州海鹽是二郎發明的,海鹽販賣是子廉安民帶領徐州世家做的,軍中戰備機械是弟妹黃氏帶領馬均等大匠發明的,徐州屯田又是元讓和棗袛帶著數十萬軍民做的,說來說去,一切都離不開人,或者說是人才。”
“不錯,我們兩家之所以能在這大漢創下這偌大的家業,一切都是在座的和外麵那些文武人才。”曹德又說道。
“可是一棵樹也要分樹幹和樹枝,主次要分明,否則就會壞事。”
“如今我輩和子修他們這代不乏有才之人,那若幹年後了?當曹家和夏侯家無人可用的時候,這份家業會不會成為別人的嫁衣?”
曹德說完沉默不語,曆史上老曹家最後為什麽會幫司馬家作了嫁衣,還不是因為無人可用。
沒有人能壓得住司馬懿,這才讓他得了勢,最後偷去了老曹家幾代人奮鬥數十年的勝利果實。
君不見哪怕是大曹的孫子曹睿在世的時候,都能把司馬懿壓得死死的。
整個書房安靜得如同時間凝固了一般,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片刻之後,曹昂抬起頭恭敬的詢問,“叔父,這就是你和父親要恢複太學和建立武學的原因嗎?侄兒心中有句話不吐不快,前朝也有太學,大漢天子每年花費萬巨錢財,培養出來得人又有幾個是忠君愛國的人?”
西漢武帝時,武帝劉徹采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
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東漢太學始創於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采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至漢質帝時,太學學生有三萬多人。
但隨著政治的腐敗,太學生開始參與政治。
東漢晚期陳蕃、李膺等人反對宦官的黑暗統治,得到太學生的支持和響應,於是太學生也成為宦官打擊的對象(史稱黨錮之禍),不少與黨人有牽連的人遭到禁錮。
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太學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達一千餘人。
然後太學終此一蹶不振,董卓霍亂時期,被一把大火燒了個一幹二淨。
前後漢王朝投入不知多少錢糧,但最終培養出來的卻沒有幾個,都成了世家大族的代言人。
曹德自信的笑了笑,“這有何難,隻要在教學時牢記一處就行。”
“何處?”曹昂好奇問道,其他眾人也將目光投向曹德。
曹德笑道:“由每一代曹家話事人當太學和武學的院長,每日安排一門課程,專門告訴學子是曹家培養了他們,今後要為曹家效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進行教育,不說保證全都效忠我曹家,至少能有七八成吧?”
曹德還覺得自己估算保底了,後世那臭名昭著的傳銷組織,又有幾個人身陷囹圄能脫身的,多少人哪怕救了出來還在腦海中保留發大財的思想。
角落裏傳來“桀桀桀”的一陣壞笑傳了出來了。
“安民,你在笑什麽?”
“父親說的,其實數年前我在留香院就已經嚐試了,那些女子也是這般教育的,各位伯父應該知曉我那留香院的女子可從未發生過一例叛變的情況。”
“嘶!”
眾人全都吸了一口冷氣,二郎(叔父)這是早有謀劃?
“看我幹什麽?”曹德忍不住笑了笑,“那年我和大哥商議遷都鄴城時,確實是早有準備。好了,今晚太晚了,明日大哥還要帶兵出征,你們大多都要隨他北上,早些歇息吧。”說完下了逐客令。
“慢!”大曹站起來又喊住眾人,“老夫老了,這第一代兩院院長就讓二郎做吧,以後再由子修來當,諸位弟兄可有意見?”
“孟德所言極是,我讚成!”
“我也讚成,就該如此這般!”
……
當天晚上曹德侯府書房,大曹和曹家、夏侯家一幹在鄴城的人都匯聚於此。
“二郎,還是你跟大家說一下吧。”大曹隨意的坐在主位上,全然沒有平時曹司空的風度。
夏侯惇好奇的問道,“是啊,二郎。你將這太學和武學的事與我們說道說道,諸位弟兄都知道你頭腦聰明,這其中是不是有什麽天大的謀劃,我看今日孟德宣布這個消息的時候,陳長文臉色都變青了。”
眾人也附和的讓曹德將其中的關係說出來。
曹德先是喝了一口醒酒湯,然後才緩緩開口笑道:“我先問你們,這打天下打得是什麽?我們曹家和夏侯家又為何能在這大漢建下這不世基業?”
“錢啊!父親不是常說有錢能使鬼推磨嗎?”曹安民率先搶答道。
曹洪也點頭讚成,“安民說的有理,沒錢就無法招兵買馬,有錢兵強馬壯,尤其是這些年來,徐州海鹽不知道為我們兩家提供了多少糧草,這才有了這數十萬軍隊幫我們破呂布、敗袁紹。”
旁邊幾人也開口附和,就連夏侯惇都說:“前些年我在徐州主事時,也是因為軍中錢糧豐厚,這才屯田數十萬畝,源源不斷的為軍中提供糧草,這打天下啊,說到底還是拚後勤,隻要錢糧豐厚,哪個城池取不下來?”
曹德見眾人答案都大同小異,於是開口笑道:“我記得當初袁紹和公孫瓚最後一戰,白馬將軍在易京囤聚錢將可用二十年,那為何最後卻敗給袁紹了,諸位能幫我解釋嗎?”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白馬將軍兵敗退守易京,采用長史關靖之謀,堅守城池不出等待兒子搬來救兵援救,並揚言易京錢糧可夠大軍食用二十年。
最後公孫瓚卻中計兵敗舉火自焚而亡,而他的首級,卻在戰後被袁紹割下來送到鄄城朝廷,現在墳頭草都有幾丈高了。
剛才開口得幾人頓時無法答複曹德。
“不管是剛才元讓兄還是安民所說的都不錯,可是都不是最佳答案。”曹德搖了搖頭。
“決定戰爭勝負的隻能是人,打天下守天下的也是人。這就是我為什麽和大哥商議恢複太學,舉辦武學的原因。”
大曹似乎酒醒了,揉了揉老臉笑道:“二郎說的最在理了。徐州海鹽是二郎發明的,海鹽販賣是子廉安民帶領徐州世家做的,軍中戰備機械是弟妹黃氏帶領馬均等大匠發明的,徐州屯田又是元讓和棗袛帶著數十萬軍民做的,說來說去,一切都離不開人,或者說是人才。”
“不錯,我們兩家之所以能在這大漢創下這偌大的家業,一切都是在座的和外麵那些文武人才。”曹德又說道。
“可是一棵樹也要分樹幹和樹枝,主次要分明,否則就會壞事。”
“如今我輩和子修他們這代不乏有才之人,那若幹年後了?當曹家和夏侯家無人可用的時候,這份家業會不會成為別人的嫁衣?”
曹德說完沉默不語,曆史上老曹家最後為什麽會幫司馬家作了嫁衣,還不是因為無人可用。
沒有人能壓得住司馬懿,這才讓他得了勢,最後偷去了老曹家幾代人奮鬥數十年的勝利果實。
君不見哪怕是大曹的孫子曹睿在世的時候,都能把司馬懿壓得死死的。
整個書房安靜得如同時間凝固了一般,連一根針掉落在地上的聲音都清晰可聞。
片刻之後,曹昂抬起頭恭敬的詢問,“叔父,這就是你和父親要恢複太學和建立武學的原因嗎?侄兒心中有句話不吐不快,前朝也有太學,大漢天子每年花費萬巨錢財,培養出來得人又有幾個是忠君愛國的人?”
西漢武帝時,武帝劉徹采納董仲舒“天人三策”,“願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於京師長安設立太學。
王莽時天下散亂“禮樂分崩,典文殘落”,“四方學士多懷協圖書,遁逃林藪”,太學零落。
東漢太學始創於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漢光武帝起營太學,訪雅儒,采求經典闕文,四方學士雲會京師洛陽,於是立五經博士,至漢質帝時,太學學生有三萬多人。
但隨著政治的腐敗,太學生開始參與政治。
東漢晚期陳蕃、李膺等人反對宦官的黑暗統治,得到太學生的支持和響應,於是太學生也成為宦官打擊的對象(史稱黨錮之禍),不少與黨人有牽連的人遭到禁錮。
熹平元年(公元172年),太學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達一千餘人。
然後太學終此一蹶不振,董卓霍亂時期,被一把大火燒了個一幹二淨。
前後漢王朝投入不知多少錢糧,但最終培養出來的卻沒有幾個,都成了世家大族的代言人。
曹德自信的笑了笑,“這有何難,隻要在教學時牢記一處就行。”
“何處?”曹昂好奇問道,其他眾人也將目光投向曹德。
曹德笑道:“由每一代曹家話事人當太學和武學的院長,每日安排一門課程,專門告訴學子是曹家培養了他們,今後要為曹家效忠,日複一日,年複一年進行教育,不說保證全都效忠我曹家,至少能有七八成吧?”
曹德還覺得自己估算保底了,後世那臭名昭著的傳銷組織,又有幾個人身陷囹圄能脫身的,多少人哪怕救了出來還在腦海中保留發大財的思想。
角落裏傳來“桀桀桀”的一陣壞笑傳了出來了。
“安民,你在笑什麽?”
“父親說的,其實數年前我在留香院就已經嚐試了,那些女子也是這般教育的,各位伯父應該知曉我那留香院的女子可從未發生過一例叛變的情況。”
“嘶!”
眾人全都吸了一口冷氣,二郎(叔父)這是早有謀劃?
“看我幹什麽?”曹德忍不住笑了笑,“那年我和大哥商議遷都鄴城時,確實是早有準備。好了,今晚太晚了,明日大哥還要帶兵出征,你們大多都要隨他北上,早些歇息吧。”說完下了逐客令。
“慢!”大曹站起來又喊住眾人,“老夫老了,這第一代兩院院長就讓二郎做吧,以後再由子修來當,諸位弟兄可有意見?”
“孟德所言極是,我讚成!”
“我也讚成,就該如此這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