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醬料中你可以試試加入點薄荷葉,我認為會更符合大眾口味。」
「而且還有在醃製的時候,少放點鹽會更好些。」
袁州吃完後道,金海聽著連忙點頭記錄。
「都說好的食評人不一定是好的廚師,而好的廚師不一定是好的食評人,食評和廚師,就跟作家和文評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職業,但是袁主廚恐怕是廚藝太強了,強到已經可以橫跨食評和廚師這兩個行業。」
就好像,一個運動員跑一百米和跑四百米項目而言,無論是技巧還是其他都不同,但如果你身體達到人類極限的極限,也沒什麽區別,袁亞峰雖說不好聽,但這稱呼不是白給的。
「金海烤全豬是真可以成為全國著名的拿手菜了。」
康虎在旁邊也是聽得若有所思,他是吃過金海這兩天做的烤全豬的,也提了一些小意見,但聽到袁州的建議,感覺自己的意見太水了。
難怪收記名弟子能夠轟動整個華夏,袁主廚真的太會教人了,其他不說金海是肉眼可見的進步。
「烤金禽我已經還原出來了,你先看我做一遍,隨後我再跟你仔細說說。」袁州道。
「好的。」金海點點頭,有點迫不及待了。
「醬料的配比,古卷上是十分清晰的,因此我是提前做好醬料的,這個沒有什麽需要還原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醃製的方法以及烤製的方法。」袁州仔細將古卷的點細細道來。
說著袁州就將灶台上的一盆醬料端給金海看。
金海之前並沒有覺得醬料有什麽好看的,但是看了袁州調的醬料以後,他覺得對於這道菜來說,他就是調醬料都不合格。
說句實話,這個醬料他調了小半輩子了,但是從來沒有這麽漂亮過,棕紅色的醬料,裏麵隱隱有些白色和綠色夾雜,融合在一起,不管是幹濕度還是粘稠度,看起來都十分完美。
將雞放在大的陶罐裏,袁州開始抹醬,說是還原就是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比如當時的水平是不可能有塑料盆或者鐵盆,鋁盆的,就算不考慮味道,光從還原角度考慮,都是陶罐更合適。
當然袁州選的也不是那種上過釉的而是沒有上過的,粗瓷的陶罐,白色帶著肉粉的雞放進去,在褐色的陶罐襯托下,看起來格外顯眼。
袁州的還原,是從方方麵麵的,比如烤製方法,還有器皿,不能使用古代沒有的器皿。
「這是?」康虎突然看到一點他不能理解的事。
……
第1917章 三摸醬
讓康虎驚訝的是袁州抹醬的方式,很特別,沒見過。
不是用手抹的,在這之前就袁州就紮了一把綠色的野蒜,將它放進醬料裏蘸了蘸以後就在雞上塗抹起來。
袁州抹醬的速度那是相當快的,隻用一隻手,另外一隻手根本不碰雞肉,不過是三分鍾的時間就將雞裏裏外外抹了一個遍。
「我都沒怎麽看清,原來抹醬料都有這麽多講究。」金海看得眼花繚亂,還是瞪大眼睛就怕錯過了關鍵步驟。
「烤金禽大概是唐朝流傳下來的古方。」袁州解釋:「而實際上有『三摸醬』的說法,也就是醬料要上三遍,比如做烤雞,第一遍是用手抹雞翅和雞頭部分,第二遍是用野蒜或者是薑抹,最後是淋抹。」
「無論是薑還是野蒜都能夠增加肉的風味,同時減少腥味,在吃方麵,古人真是很聰明。」袁州講述,他試過生薑和野蒜兩種,最終是後者較為合適。
嚴格的說,康虎和金海都算是差一步達到廚藝大師的境界,兩人也覺得自己是見多識廣的,但對袁州所說的「三摸醬」是完全沒聽過。
其實沒聽過,並不是兩人見識少,現在即使是上網搜,也找不到「三摸醬」,主要原因是經曆元朝後,「三摸醬」早就被取代了,袁州知道的原因,隻是因為他是袁州。
趁著醃製雞的功夫,袁州將窯燒了起來,選用的都是鬆枝和柏枝,為了保留其香味,讓烤雞的風味更好一點。
這是之前烏海說雞肉比起燒鵝來肉要柴一點,袁州想到的方法,先用窯烤的方法將雞烤的七成熟,然後再用明火最後收汁烤製,這樣肉的緊實脆嫩程度直線上升。
按照步驟,袁州不急不慌,一步步來,烤製方法也有些門道,袁州也解釋了。
唐朝烤製方法主要是「呼火烤、敗火烤、橫火烤」三種,這是袁州自己從倪瓚所寫的《雲林堂飲食製度集》,以及朱彝尊所寫的《食憲鴻秘》,還有《隨園食單》裏等古籍中總結出來的。
袁州採用的反而是明朝慣用的「磚火烤」,簡單的說是,袁州覺得這個古方,礙於時代問題,還可以完善一番。
在烤製過程中,袁州一邊講解,一邊有意放慢速度也是為了讓金海和康虎能夠看清楚,當然這是袁州的想法。
袁州的放慢,那僅僅是對於他自己來說,對於金海和康虎,兩人還是隻有勉強記憶。
不知道在心裏多少次感嘆,袁主廚對於廚藝方麵的知識存儲,實在是太多太全了。先前袁州有個外號叫「川菜崑崙」,康虎和金海覺得應當是「中餐崑崙」。
「刺啦刺啦」
油脂滴在火焰上,發出聲響,一股股濃鬱的香味不斷從烤雞中散發出來,金海和康虎都覺得他們肯定已經有十天沒有吃飯了,否則不會這麽餓,要不是袁州就在那裏,說不定就要上手搶了,實在是太香了。
「而且還有在醃製的時候,少放點鹽會更好些。」
袁州吃完後道,金海聽著連忙點頭記錄。
「都說好的食評人不一定是好的廚師,而好的廚師不一定是好的食評人,食評和廚師,就跟作家和文評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職業,但是袁主廚恐怕是廚藝太強了,強到已經可以橫跨食評和廚師這兩個行業。」
就好像,一個運動員跑一百米和跑四百米項目而言,無論是技巧還是其他都不同,但如果你身體達到人類極限的極限,也沒什麽區別,袁亞峰雖說不好聽,但這稱呼不是白給的。
「金海烤全豬是真可以成為全國著名的拿手菜了。」
康虎在旁邊也是聽得若有所思,他是吃過金海這兩天做的烤全豬的,也提了一些小意見,但聽到袁州的建議,感覺自己的意見太水了。
難怪收記名弟子能夠轟動整個華夏,袁主廚真的太會教人了,其他不說金海是肉眼可見的進步。
「烤金禽我已經還原出來了,你先看我做一遍,隨後我再跟你仔細說說。」袁州道。
「好的。」金海點點頭,有點迫不及待了。
「醬料的配比,古卷上是十分清晰的,因此我是提前做好醬料的,這個沒有什麽需要還原的地方,最主要的就是醃製的方法以及烤製的方法。」袁州仔細將古卷的點細細道來。
說著袁州就將灶台上的一盆醬料端給金海看。
金海之前並沒有覺得醬料有什麽好看的,但是看了袁州調的醬料以後,他覺得對於這道菜來說,他就是調醬料都不合格。
說句實話,這個醬料他調了小半輩子了,但是從來沒有這麽漂亮過,棕紅色的醬料,裏麵隱隱有些白色和綠色夾雜,融合在一起,不管是幹濕度還是粘稠度,看起來都十分完美。
將雞放在大的陶罐裏,袁州開始抹醬,說是還原就是一個小細節都不放過,比如當時的水平是不可能有塑料盆或者鐵盆,鋁盆的,就算不考慮味道,光從還原角度考慮,都是陶罐更合適。
當然袁州選的也不是那種上過釉的而是沒有上過的,粗瓷的陶罐,白色帶著肉粉的雞放進去,在褐色的陶罐襯托下,看起來格外顯眼。
袁州的還原,是從方方麵麵的,比如烤製方法,還有器皿,不能使用古代沒有的器皿。
「這是?」康虎突然看到一點他不能理解的事。
……
第1917章 三摸醬
讓康虎驚訝的是袁州抹醬的方式,很特別,沒見過。
不是用手抹的,在這之前就袁州就紮了一把綠色的野蒜,將它放進醬料裏蘸了蘸以後就在雞上塗抹起來。
袁州抹醬的速度那是相當快的,隻用一隻手,另外一隻手根本不碰雞肉,不過是三分鍾的時間就將雞裏裏外外抹了一個遍。
「我都沒怎麽看清,原來抹醬料都有這麽多講究。」金海看得眼花繚亂,還是瞪大眼睛就怕錯過了關鍵步驟。
「烤金禽大概是唐朝流傳下來的古方。」袁州解釋:「而實際上有『三摸醬』的說法,也就是醬料要上三遍,比如做烤雞,第一遍是用手抹雞翅和雞頭部分,第二遍是用野蒜或者是薑抹,最後是淋抹。」
「無論是薑還是野蒜都能夠增加肉的風味,同時減少腥味,在吃方麵,古人真是很聰明。」袁州講述,他試過生薑和野蒜兩種,最終是後者較為合適。
嚴格的說,康虎和金海都算是差一步達到廚藝大師的境界,兩人也覺得自己是見多識廣的,但對袁州所說的「三摸醬」是完全沒聽過。
其實沒聽過,並不是兩人見識少,現在即使是上網搜,也找不到「三摸醬」,主要原因是經曆元朝後,「三摸醬」早就被取代了,袁州知道的原因,隻是因為他是袁州。
趁著醃製雞的功夫,袁州將窯燒了起來,選用的都是鬆枝和柏枝,為了保留其香味,讓烤雞的風味更好一點。
這是之前烏海說雞肉比起燒鵝來肉要柴一點,袁州想到的方法,先用窯烤的方法將雞烤的七成熟,然後再用明火最後收汁烤製,這樣肉的緊實脆嫩程度直線上升。
按照步驟,袁州不急不慌,一步步來,烤製方法也有些門道,袁州也解釋了。
唐朝烤製方法主要是「呼火烤、敗火烤、橫火烤」三種,這是袁州自己從倪瓚所寫的《雲林堂飲食製度集》,以及朱彝尊所寫的《食憲鴻秘》,還有《隨園食單》裏等古籍中總結出來的。
袁州採用的反而是明朝慣用的「磚火烤」,簡單的說是,袁州覺得這個古方,礙於時代問題,還可以完善一番。
在烤製過程中,袁州一邊講解,一邊有意放慢速度也是為了讓金海和康虎能夠看清楚,當然這是袁州的想法。
袁州的放慢,那僅僅是對於他自己來說,對於金海和康虎,兩人還是隻有勉強記憶。
不知道在心裏多少次感嘆,袁主廚對於廚藝方麵的知識存儲,實在是太多太全了。先前袁州有個外號叫「川菜崑崙」,康虎和金海覺得應當是「中餐崑崙」。
「刺啦刺啦」
油脂滴在火焰上,發出聲響,一股股濃鬱的香味不斷從烤雞中散發出來,金海和康虎都覺得他們肯定已經有十天沒有吃飯了,否則不會這麽餓,要不是袁州就在那裏,說不定就要上手搶了,實在是太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