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是我。」
明曜垂下眼睛,不敢同明曇對視,緩緩地說:「年節之間,我居於宮中,恰在某日偷聽到了母妃與皇兄的密談。他們正在籌謀犯上作亂之事,並在期間提到了當年暗害先太子的手段,」他攥了攥拳,嘆息道,「大皇兄通達明義,在世時也曾於課業上對我頗為照料……我不忍見他薨逝的真相被一直掩蓋下去,又不敢在宮中輕舉妄動,所以才最終選擇將密函寄往林府,請林大小姐代為告知給您。」
「……我道為何查不出那封信的來頭,居然會是睿王府啊。」明曇低聲喃喃一句,扶住額角,心中隻覺得啼笑皆非。
不曾想,婉貴妃造下的孽債,居然是靠她的親生兒子最終揭發——
「等等!你方才說,這件事是在他們謀逆之時探聽到的?」
明曇忽的倒抽一口涼氣,陡然睜大眼睛,上前一把抓住明曜的衣襟,壓根不在乎自己身上沾染到的汙泥,厲聲問:「那你既然提前知道了他們的反意,為何沒有把這件事也一併附到信中?如果、如果能夠早做準備,幹王一黨豈會這般輕易就……」
「龍鱗。」
主位上威嚴的聲音傳來,打斷了她的詰問,也讓明曇被憤怒占據的理智略微回籠。
「……」
半跪在地上的少女輕顫了一下,抬起頭來,與明曜盈滿悲涼的眼睛對視片刻,有些茫然地鬆開手,張了張口,卻發現自己連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
堂中一時寂靜了半晌。
終於,還是明曜率先別開臉,慘笑一聲,慢慢說道:「謀逆造反之罪,即便是身為皇子,最少也要落個流放的下場。」他輕輕搖著頭,語帶不忍,「九皇妹,他們是我的母親與兄長,而我……也自認不是什麽高義之人啊。」
不論如何被漠視,得不到自幼便期望的關心,但生養之恩總還是存在著的,他無法輕易做到大義滅親,無法親手將母親與兄長送進牢獄當中。
「可是,五皇兄,你現在仍然出現在了這裏,」明曇直直盯著他的神情,慢慢道,「難道這會兒,便反而懂得何為高義了麽?」
「這是不一樣的,九皇妹。」明曜搖了搖頭,「從前他們僅是計劃,我還有機會能夠極力勸阻;可是,從二皇兄在京城起兵開始,事情便再無轉圜之餘地——他是絕不應當、也絕不可能登上皇位的啊。」
如此倉促謀反,隻顧著抓住機會,卻沒來得及進行具體的統籌。明曜是個聰明人,他旁觀者清,根本不認為母妃和兄長的計策能夠成功。
京中禁軍所剩不多,他們能夠鎮壓不假;但卻別忘了,沅州這個地方,可是非常靠近於曲弓關——
定遠大將軍華欽手下的邊疆軍,精銳非凡,以一當十都不在話下,難道會比不上明暉手下那幫以人數取勝的府兵?
「兒臣如今有王妃,有世子,有整個睿王府,萬萬不能因為他們的糊塗而平白搭上自己。」明曜轉頭麵向皇帝,懇切道,「所以,今日兒臣冒死趕來沅州,將京中之事和盤托出,唯有一個所求:便是期盼在最後清算時,求父皇能夠答應兒臣,保睿王府一個安穩……」
皇子謀逆,輕則流放,重則斬首;而與此事有關的其他人,往往也會被抄家滅族,一個不留。
明曜是婉貴妃的親兒子,明暉的親弟弟,雖同樣貴為皇子,必不會落得身死的下場,但他壓根不想受到此事的半分牽連。
睿王府是他的小家。他不願讓自己以及世子的前程,都盡數毀在這對糊塗的母兄身上。
「兒臣明曜,懇請父皇您……」明曜深深叩首下去,「開恩準允。」
他分明比明曇大不了幾歲,但卻顯得比後者要蒼老許多。當年在上書房時的渾身鋒銳早已盡斂,唯餘一身被歲月磨礪過的平和與透徹,單從氣質看上去,就仿佛完全換了一個人。
知情不報是罪,但冒死傳信卻是功。
若非明曜有膽識有計策,在叛軍封城前便已經逃出,恐怕直到帝駕回京,都不會有任何防備,能讓明暉輕而易舉地來一出甕中捉鱉。
「……沈氏把一塊爛石頭當作寶貝捧著,卻完全不知道,被她棄如魚目的,方才是真正的珍珠。」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五皇子明曜傳信有功,雖先前心存僥倖、瞞而不報,但功過可相抵消,不予追究。朕願意準你之訴求:待到平叛後,一應罪名皆將落於明暉和沈氏同黨,絕不會牽連到睿王府半分!」
聞言,明曜登時大喜過望,趕忙俯身行禮,「多謝父皇開恩!」
而一旁的明曇也低下眼睫,不著痕跡地嘆了口氣。
——說到底,明曜的計策其實並不如何高明,隻能算作是個大喇喇擺到檯麵上的陽謀。
他早先瞞報謀逆時,或許不止是過不了心裏的坎、難以大義滅親,還應是藏有幾分欲賭兄長能否成功的打算。
如果明暉能夠順利登基,他就是新皇的親生兄弟,豈不比如今的普通皇子地位高出太多?
然而卻不料,明暉是個傻子,僅被誠國公三言兩語便激得決定起兵……還好明曜是個有心人,把局勢看得足夠分明,知道若是不來今天這一場冒死出京,屆時明暉兵敗,他定然難逃掛落,整個無辜的睿王府都將遭殃;而現在,卻僅憑三言兩語,便一轉局勢,從瞞報謀逆的同黨變成了冒死傳信的功臣,睿王府也自然能夠清清白白地從泥潭中全身而退。
明曜垂下眼睛,不敢同明曇對視,緩緩地說:「年節之間,我居於宮中,恰在某日偷聽到了母妃與皇兄的密談。他們正在籌謀犯上作亂之事,並在期間提到了當年暗害先太子的手段,」他攥了攥拳,嘆息道,「大皇兄通達明義,在世時也曾於課業上對我頗為照料……我不忍見他薨逝的真相被一直掩蓋下去,又不敢在宮中輕舉妄動,所以才最終選擇將密函寄往林府,請林大小姐代為告知給您。」
「……我道為何查不出那封信的來頭,居然會是睿王府啊。」明曇低聲喃喃一句,扶住額角,心中隻覺得啼笑皆非。
不曾想,婉貴妃造下的孽債,居然是靠她的親生兒子最終揭發——
「等等!你方才說,這件事是在他們謀逆之時探聽到的?」
明曇忽的倒抽一口涼氣,陡然睜大眼睛,上前一把抓住明曜的衣襟,壓根不在乎自己身上沾染到的汙泥,厲聲問:「那你既然提前知道了他們的反意,為何沒有把這件事也一併附到信中?如果、如果能夠早做準備,幹王一黨豈會這般輕易就……」
「龍鱗。」
主位上威嚴的聲音傳來,打斷了她的詰問,也讓明曇被憤怒占據的理智略微回籠。
「……」
半跪在地上的少女輕顫了一下,抬起頭來,與明曜盈滿悲涼的眼睛對視片刻,有些茫然地鬆開手,張了張口,卻發現自己連一點聲音都發不出來。
堂中一時寂靜了半晌。
終於,還是明曜率先別開臉,慘笑一聲,慢慢說道:「謀逆造反之罪,即便是身為皇子,最少也要落個流放的下場。」他輕輕搖著頭,語帶不忍,「九皇妹,他們是我的母親與兄長,而我……也自認不是什麽高義之人啊。」
不論如何被漠視,得不到自幼便期望的關心,但生養之恩總還是存在著的,他無法輕易做到大義滅親,無法親手將母親與兄長送進牢獄當中。
「可是,五皇兄,你現在仍然出現在了這裏,」明曇直直盯著他的神情,慢慢道,「難道這會兒,便反而懂得何為高義了麽?」
「這是不一樣的,九皇妹。」明曜搖了搖頭,「從前他們僅是計劃,我還有機會能夠極力勸阻;可是,從二皇兄在京城起兵開始,事情便再無轉圜之餘地——他是絕不應當、也絕不可能登上皇位的啊。」
如此倉促謀反,隻顧著抓住機會,卻沒來得及進行具體的統籌。明曜是個聰明人,他旁觀者清,根本不認為母妃和兄長的計策能夠成功。
京中禁軍所剩不多,他們能夠鎮壓不假;但卻別忘了,沅州這個地方,可是非常靠近於曲弓關——
定遠大將軍華欽手下的邊疆軍,精銳非凡,以一當十都不在話下,難道會比不上明暉手下那幫以人數取勝的府兵?
「兒臣如今有王妃,有世子,有整個睿王府,萬萬不能因為他們的糊塗而平白搭上自己。」明曜轉頭麵向皇帝,懇切道,「所以,今日兒臣冒死趕來沅州,將京中之事和盤托出,唯有一個所求:便是期盼在最後清算時,求父皇能夠答應兒臣,保睿王府一個安穩……」
皇子謀逆,輕則流放,重則斬首;而與此事有關的其他人,往往也會被抄家滅族,一個不留。
明曜是婉貴妃的親兒子,明暉的親弟弟,雖同樣貴為皇子,必不會落得身死的下場,但他壓根不想受到此事的半分牽連。
睿王府是他的小家。他不願讓自己以及世子的前程,都盡數毀在這對糊塗的母兄身上。
「兒臣明曜,懇請父皇您……」明曜深深叩首下去,「開恩準允。」
他分明比明曇大不了幾歲,但卻顯得比後者要蒼老許多。當年在上書房時的渾身鋒銳早已盡斂,唯餘一身被歲月磨礪過的平和與透徹,單從氣質看上去,就仿佛完全換了一個人。
知情不報是罪,但冒死傳信卻是功。
若非明曜有膽識有計策,在叛軍封城前便已經逃出,恐怕直到帝駕回京,都不會有任何防備,能讓明暉輕而易舉地來一出甕中捉鱉。
「……沈氏把一塊爛石頭當作寶貝捧著,卻完全不知道,被她棄如魚目的,方才是真正的珍珠。」
皇帝深深吸了一口氣,沉聲道:「五皇子明曜傳信有功,雖先前心存僥倖、瞞而不報,但功過可相抵消,不予追究。朕願意準你之訴求:待到平叛後,一應罪名皆將落於明暉和沈氏同黨,絕不會牽連到睿王府半分!」
聞言,明曜登時大喜過望,趕忙俯身行禮,「多謝父皇開恩!」
而一旁的明曇也低下眼睫,不著痕跡地嘆了口氣。
——說到底,明曜的計策其實並不如何高明,隻能算作是個大喇喇擺到檯麵上的陽謀。
他早先瞞報謀逆時,或許不止是過不了心裏的坎、難以大義滅親,還應是藏有幾分欲賭兄長能否成功的打算。
如果明暉能夠順利登基,他就是新皇的親生兄弟,豈不比如今的普通皇子地位高出太多?
然而卻不料,明暉是個傻子,僅被誠國公三言兩語便激得決定起兵……還好明曜是個有心人,把局勢看得足夠分明,知道若是不來今天這一場冒死出京,屆時明暉兵敗,他定然難逃掛落,整個無辜的睿王府都將遭殃;而現在,卻僅憑三言兩語,便一轉局勢,從瞞報謀逆的同黨變成了冒死傳信的功臣,睿王府也自然能夠清清白白地從泥潭中全身而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