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山芙皺眉道,「可是今上不是很厭惡洋人?怎會任由他們為所欲為?」
「聖意難測啊。」韓晝長長嘆息一聲,「自庚午禍變後,今上的想法也與先前不同了。一方麵可能是礙著太後,另一方麵……箇中原因,外人實難揣度。據說先皇後崩後,今上告天祭祖,國葬萬裏,彼時心痛悲憤可見一斑。可如今這風向……卻與當年大不相同。」
「怎麽說?」
「不知何時,有一股說法悄然散開,說是太後老人家對先皇後當日的應對之舉並不認同,甚至還覺得是先皇後壞了事。老人家覺得洋人隻是為了和談,既是和談,大大方方請進宮便是了,何苦刀劍相向,將事情鬧到這個地步。」
秦山芙不可思議地瞪大眼,「既是和談,那就規規矩矩遞摺子,即使無法麵聖,在宮門口靜坐也是法子。如果一定要敲山震虎鬧一場,那也該點到為止,燒殺搶掠又算怎麽回事?那些死去的宮人何辜?自己家裏進賊,還不能抄起傢夥趕人了?……對了,那些入宮的洋人,最後怎樣了?」
韓晝卻是反問她,「姑娘覺得呢?」
「此等罪孽,依律連坐,甚至車裂腰斬都有可能。」
「非也。洋人說是自己國家的人有自己的辦法,太後一聽,就讓他們全須全尾地回去關起門處置了。」
「那處置了嗎?」
「自然是沒有的。不僅如此,我們連過問都過問不得。」
秦山芙不由憤憤,領事裁判權說丟就丟?!
「真是荒唐。怪不得本朝的衙門治不了洋人,原來根源在這。」她又問,「可那洋人可不懂什麽叫見好就收。你退一步,他進十步,正是那敬酒不吃吃罰酒的無賴潑皮。倘若今上能趁當時的禍亂,使出雷霆手段轄製洋人,無論是要閉關還是要趕人,那場禍事亦或是先皇後的事,不都是現成可用的由頭?」
韓晝點頭:「正是如此。可天家自覺庚午禍變是不可言說之恥,雖厚葬了先皇後,卻不準許朝堂民間議論此事,這件事就相當於吃了個暗虧,不僅發作不得,還讓出諸多好處給那禍首。」
韓晝嘆息道,「總之,庚午禍變自此改了大憲的國運。在這之後,今上也放棄對洋人的管束,對著洋務睜隻眼閉隻眼,徹底不管了。洋人的身價地位隨著家財積累水漲船高,甚至這些人作惡多端,本朝的衙門管不了他們。」
秦山芙仔細思量,卻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
有錢但沒權的人,其實掀不起多大的浪,若想地位穩固,朝中肯定有能替洋人群體說話的代理人。
「既然聖上不再插手,洋大人們這般滋潤,想必這後頭另有靠山吧?」
「姑娘說得沒錯,洋人的後頭自是有人撐腰的。」他拿手指在桌上畫了兩道,「庚午禍變之後,朝廷就漸漸分裂為兩派。一派以太後與太子為首,主張以懷柔之策對待洋人,另一派則主張以嚴政訓之,絕不姑息綏靖,正是以晉王殿下為首。」
秦山芙想起竇近台在賀州痛打那個狗腿翻譯的事情,想來也是晉王授意為之,並不感到意外。
然而,一個王爺,與太後和太子對著幹,豈不螳臂當車?
「這位晉王,為何能與太後、太子分庭抗禮?是因為朝野有很多人支持晉王殿下的政見?」
「不全是。想轄製洋人的大臣雖不少,但大多低調,極少與維護洋人一派的人針鋒相對。晉王殿下的底氣主要是另一點。」
「什麽?」
「是出身。晉王殿下,是本朝身份最貴重的皇子。」
「哦?」
「他的生母是今上的元後,正是那位以身殉國的先皇後。」
第34章 難托終身
晉王的生母是今上的元後, 可先皇後在他七歲那年便以一種極其慘烈的方式故去,他自此再也沒了依仗。
然而元配嫡子,向來身份貴重, 除了同胞弟兄,無人能匹。既如此, 為何他不是東宮之主?
秦山芙不解, 向韓晝問道:「既是身份最貴重的皇子, 為何不被立為太子?莫不是本朝立賢不立嫡?」
韓晝搖頭哂笑,「姑娘也算是與晉王打過交道的,你瞧晉王殿下可是那碌碌平庸之輩?」
秦山芙不發表意見。平庸不平庸不知道, 反正這位殿下性子陰沉倒是真的。不過看他做主將韓老爺調去賀州審案,可以窺見是個不拘泥於舊規的果決之人。
韓晝繼續道:「晉王殿下不是庸才,但當今東宮,與晉王相比身份也差不了太遠。太子是今上的長子,先於晉王兩年由曹貴妃所出,元後崩逝之後,曹貴妃便被扶為繼後,其子便有了嫡子的身份。今上對外稱長子仁德,本朝太宗時期既有立長不立嫡的先例, 眼下正好有個嫡長子,自然是立其為東宮太子。」
「這豈不是偷換概念?這算哪門子的嫡長子, 難道就無人為晉王爭辯一番?本就身份尊貴,又是於國有恩的先皇後之子, 難道朝中無一人為其說話?」
「有過, 但為晉王說了話的老臣,不是被敲打,就是被貶黜, 久而久之,便無人再忤逆今上的意思了。」
秦山芙無言以對了。
是啊,禮法再大,哪大得過皇帝的意思?更何況太子的出身也並非不合禮法,隻是稍微差了那麽點意思罷了。
既然是可左可右的事情,皇帝沒有選擇晉王做儲君,肯定有什麽深意在裏頭。然而天家的事大多水深,恐怕連晉王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父皇心裏真實的想法。
「聖意難測啊。」韓晝長長嘆息一聲,「自庚午禍變後,今上的想法也與先前不同了。一方麵可能是礙著太後,另一方麵……箇中原因,外人實難揣度。據說先皇後崩後,今上告天祭祖,國葬萬裏,彼時心痛悲憤可見一斑。可如今這風向……卻與當年大不相同。」
「怎麽說?」
「不知何時,有一股說法悄然散開,說是太後老人家對先皇後當日的應對之舉並不認同,甚至還覺得是先皇後壞了事。老人家覺得洋人隻是為了和談,既是和談,大大方方請進宮便是了,何苦刀劍相向,將事情鬧到這個地步。」
秦山芙不可思議地瞪大眼,「既是和談,那就規規矩矩遞摺子,即使無法麵聖,在宮門口靜坐也是法子。如果一定要敲山震虎鬧一場,那也該點到為止,燒殺搶掠又算怎麽回事?那些死去的宮人何辜?自己家裏進賊,還不能抄起傢夥趕人了?……對了,那些入宮的洋人,最後怎樣了?」
韓晝卻是反問她,「姑娘覺得呢?」
「此等罪孽,依律連坐,甚至車裂腰斬都有可能。」
「非也。洋人說是自己國家的人有自己的辦法,太後一聽,就讓他們全須全尾地回去關起門處置了。」
「那處置了嗎?」
「自然是沒有的。不僅如此,我們連過問都過問不得。」
秦山芙不由憤憤,領事裁判權說丟就丟?!
「真是荒唐。怪不得本朝的衙門治不了洋人,原來根源在這。」她又問,「可那洋人可不懂什麽叫見好就收。你退一步,他進十步,正是那敬酒不吃吃罰酒的無賴潑皮。倘若今上能趁當時的禍亂,使出雷霆手段轄製洋人,無論是要閉關還是要趕人,那場禍事亦或是先皇後的事,不都是現成可用的由頭?」
韓晝點頭:「正是如此。可天家自覺庚午禍變是不可言說之恥,雖厚葬了先皇後,卻不準許朝堂民間議論此事,這件事就相當於吃了個暗虧,不僅發作不得,還讓出諸多好處給那禍首。」
韓晝嘆息道,「總之,庚午禍變自此改了大憲的國運。在這之後,今上也放棄對洋人的管束,對著洋務睜隻眼閉隻眼,徹底不管了。洋人的身價地位隨著家財積累水漲船高,甚至這些人作惡多端,本朝的衙門管不了他們。」
秦山芙仔細思量,卻覺得事情沒這麽簡單。
有錢但沒權的人,其實掀不起多大的浪,若想地位穩固,朝中肯定有能替洋人群體說話的代理人。
「既然聖上不再插手,洋大人們這般滋潤,想必這後頭另有靠山吧?」
「姑娘說得沒錯,洋人的後頭自是有人撐腰的。」他拿手指在桌上畫了兩道,「庚午禍變之後,朝廷就漸漸分裂為兩派。一派以太後與太子為首,主張以懷柔之策對待洋人,另一派則主張以嚴政訓之,絕不姑息綏靖,正是以晉王殿下為首。」
秦山芙想起竇近台在賀州痛打那個狗腿翻譯的事情,想來也是晉王授意為之,並不感到意外。
然而,一個王爺,與太後和太子對著幹,豈不螳臂當車?
「這位晉王,為何能與太後、太子分庭抗禮?是因為朝野有很多人支持晉王殿下的政見?」
「不全是。想轄製洋人的大臣雖不少,但大多低調,極少與維護洋人一派的人針鋒相對。晉王殿下的底氣主要是另一點。」
「什麽?」
「是出身。晉王殿下,是本朝身份最貴重的皇子。」
「哦?」
「他的生母是今上的元後,正是那位以身殉國的先皇後。」
第34章 難托終身
晉王的生母是今上的元後, 可先皇後在他七歲那年便以一種極其慘烈的方式故去,他自此再也沒了依仗。
然而元配嫡子,向來身份貴重, 除了同胞弟兄,無人能匹。既如此, 為何他不是東宮之主?
秦山芙不解, 向韓晝問道:「既是身份最貴重的皇子, 為何不被立為太子?莫不是本朝立賢不立嫡?」
韓晝搖頭哂笑,「姑娘也算是與晉王打過交道的,你瞧晉王殿下可是那碌碌平庸之輩?」
秦山芙不發表意見。平庸不平庸不知道, 反正這位殿下性子陰沉倒是真的。不過看他做主將韓老爺調去賀州審案,可以窺見是個不拘泥於舊規的果決之人。
韓晝繼續道:「晉王殿下不是庸才,但當今東宮,與晉王相比身份也差不了太遠。太子是今上的長子,先於晉王兩年由曹貴妃所出,元後崩逝之後,曹貴妃便被扶為繼後,其子便有了嫡子的身份。今上對外稱長子仁德,本朝太宗時期既有立長不立嫡的先例, 眼下正好有個嫡長子,自然是立其為東宮太子。」
「這豈不是偷換概念?這算哪門子的嫡長子, 難道就無人為晉王爭辯一番?本就身份尊貴,又是於國有恩的先皇後之子, 難道朝中無一人為其說話?」
「有過, 但為晉王說了話的老臣,不是被敲打,就是被貶黜, 久而久之,便無人再忤逆今上的意思了。」
秦山芙無言以對了。
是啊,禮法再大,哪大得過皇帝的意思?更何況太子的出身也並非不合禮法,隻是稍微差了那麽點意思罷了。
既然是可左可右的事情,皇帝沒有選擇晉王做儲君,肯定有什麽深意在裏頭。然而天家的事大多水深,恐怕連晉王自己也不一定知道自己父皇心裏真實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