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吳家府邸。


    吳端站在大廳中,神情凝重。他手中拿著舶司查封的物資清單,目光陰冷。


    “舶司居然敢如此咄咄逼人!既然他們不肯給吳家留路,那就別怪我們以死相搏!”


    吳端的長子吳霖上前說道:“父親,吳家已無退路,但若單靠我們一家,恐怕難以抗衡舶司。是否可以聯合其他士族,共同反擊?”


    吳端冷笑:“士族雖然表麵支持我們,但真正敢與朝廷對抗的,寥寥無幾。隻有靠荊王與寧王的力量,才能牽製朝廷。”


    他頓了頓,語氣低沉:“傳令下去,將剩餘的糧草和軍械盡快運往荊州,同時通知荊王,本家需要他的援助。”


    吳霖擔憂道:“父親,舶司已加強了港口封鎖,我們的物資如何順利運出?”


    吳端目光一冷:“舶司水師再強,終究不能全盤控製漳州沿海。調動家族的所有船隊,分散運輸,務必在三日內完成出海!”


    建康舶司分署。


    蘇子恒收到漳州最新的情報後,迅速召開緊急會議。程嵐將一份戰報遞到他麵前:“大人,吳氏家族已經開始調動船隊,試圖將物資運往荊州。”


    陸平補充道:“漳州港口的封鎖雖已奏效,但吳氏的船隊善於利用隱秘水道,舶司水師未必能夠完全攔截。”


    蘇子恒沉吟片刻,目光銳利:“吳氏已經孤注一擲,試圖借助荊王之力反撲。我們必須釜底抽薪,徹底瓦解他們的運輸網絡。”


    他轉頭對陸平說道:“立即命舶司水師擴大巡邏範圍,重點排查漳州沿海的隱秘港口。同時,派東廠密探滲透吳氏船隊,獲取他們的運輸路線。”


    程嵐問道:“大人,若吳氏反撲是否需要提前調動兵力?”


    蘇子恒冷冷說道:“無需多慮,舶司已有充足的水師力量鎮壓。但若吳氏真敢公開反抗,那便是他們自取滅亡的時刻。”


    荊州,宗鄴桓府邸。


    荊王宗鄴桓收到吳氏的求援信後,麵露冷笑。


    “吳氏終於撐不住了。”


    崔章試探著問:“殿下,吳氏雖然財力雄厚,但他們的力量有限,是否值得我們全力援助?”


    宗鄴桓淡然道:“吳氏不僅是漳州的核心士族,也是江南士族的象征。若他們倒下,其他士族便會對舶司俯首稱臣。本王需要吳氏繼續撐下去,為我們爭取時間。”


    他頓了頓,語氣轉冷:“傳令下去,命荊州的商道全力接應吳氏的物資,同時派出一支精銳私兵潛入漳州,協助吳氏守住他們的港口。”


    崔章拱手道:“臣明白。殿下高瞻遠矚,這一手不僅能鞏固士族的信心,也能牽製舶司的行動。”


    宗鄴桓目光幽深:“舶司想要獨掌江南,便先讓他們耗盡力氣吧。”


    紫宸都,乾極宮。


    宗鄴文站在禦書房內,聽著夏恒的密報。他的神情平靜,但眉宇間透著一絲寒意。


    夏恒說道:“陛下,吳氏已向荊王求援,宗鄴桓正在調動私兵接應。若漳州港口不能徹底封鎖,荊州的物資問題將迎刃而解。”


    楊敬補充道:“陛下,漳州吳氏若得援助,不僅可能恢複元氣,更會激勵其他士族與舶司對抗。臣以為,漳州問題必須盡快解決,否則江南局勢恐將進一步惡化。”


    宗鄴文目光如炬,語氣果斷:“吳氏的覆滅是遲早的事,但他們的求援暴露了荊王的真實意圖。傳朕旨意——命舶司全力清剿吳氏船隊,同時加強對漳州和荊州的封鎖,務必斬斷他們的聯係。”


    他轉頭看向夏恒:“東廠繼續滲透吳氏家族,凡有反抗者,一律誅殺。朕不想再看到江南有第二個俞家!”


    夏恒拱手道:“臣領旨!”


    漳州沿海,舶司水師展開了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巡邏。


    一支吳氏船隊試圖通過隱秘水道運送軍械,卻被舶司的快船截獲。指揮使冷聲喝道:“奉天極陛下之命,所有船隻必須接受檢查,違者格殺勿論!”


    吳氏船隊中的士兵試圖反抗,卻在舶司水師的箭雨下迅速潰敗。大量軍械和糧草被查獲,當場繳獲的賬冊上,詳細記錄了吳氏與荊州的交易細節。


    與此同時,東廠的密探成功潛入吳氏的家族內部,掌握了更多關於吳氏與荊王的聯絡證據。這些證據被迅速送往建康舶司分署。


    蘇子恒看著送來的情報,冷笑道:“吳氏已經成了甕中之鱉。傳令漳州分署,徹底封鎖吳氏的所有港口和商道,務必讓他們的根基崩塌!”


    十五年後,紫宸都,乾極宮。


    宗鄴文站在禦案前,手中拿著一份陳舊的密報,那是當年舶司圍剿吳氏時的戰報。他低聲說道:


    “吳氏家族曾是江南的驕傲,卻因為選擇了錯誤的道路,最終毀於一旦。”


    他抬起頭,目光如電:“十五年的戰亂告訴朕,皇權的安穩必須以鮮血為代價。無論是士族、宗室,還是外邦,隻要妄圖撼動大殷的根基,朕便讓他們付出代價!”


    宗鄴文緩緩放下手中的密報,轉身走向窗前。他俯瞰著紫宸都繁華的街市,低聲說道:“希望後人能記住這段教訓,別讓江山再一次陷入泥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殷朝新政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樺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樺陽並收藏殷朝新政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