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太子宗鄴文接手監國以來,東宮的聲望逐步提升。然而,宗室勢力的掣肘、地方士紳的反彈以及天武帝修仙留下的政治空隙,讓東宮處處受製。宗鄴文意識到,僅憑現有的東宮力量,難以在複雜的朝局中立於不敗之地。
他召集蘇子恒與東宮核心幕僚密議,道:“父皇授予本宮監國之責,卻又以宗室分權為製。這些權力看似平衡,實則是埋伏下的鉗製。若東宮想要真正掌控朝局,必須未雨綢繆,在朝廷各部門安插自己可信之人,逐步鞏固影響力。”
蘇子恒拱手應道:“殿下明鑒。監國雖是一時之權,然東宮需趁此良機在各部門布子。臣已擬定一份名單,可在不動聲色間逐步安插。”
戶部尚書劉行道對東宮的改革持猶疑態度,尤其在江南鹽稅問題上,多次試圖緩和士紳與朝廷的矛盾。宗鄴文對此深知,僅靠勸說難以改變其立場,於是決定從戶部的中層入手。
蘇子恒建議:“殿下,可令趙廷宣調入戶部擔任右侍郎。趙廷宣出身寒門,對士紳勢力深惡痛絕,且辦事精明。此人雖資曆稍淺,但若以輔佐劉尚書之名加以任命,既可化解戶部的掣肘,又能暗中推進東宮的意圖。”
宗鄴文點頭:“趙廷宣是可用之才。即刻起草詔令。”
不久後,趙廷宣調任戶部右侍郎。此後,江南的鹽稅改革逐漸擺脫了劉行道的掣肘,新興商賈的扶持政策也得以順利推進。
兵部尚書楊敬一直是東宮的堅定支持者,但兵部中層卻存在許多依附宗室的勢力,尤其是兵部員外郎與主事,常年受宗鄴昭的影響,暗中為宗室收集軍務情報。
蘇子恒提議:“殿下,兵部員外郎張遂強與宗鄴昭來往密切,此人已成大患。可提拔雪狼營副統領韓仲遠入兵部,以替代張遂強之職。韓仲遠素來忠誠,且熟悉兵務,能迅速掌握兵部的運作。”
宗鄴文批準了這一提議,並秘密安排東廠調查張遂強的過往行為,最終以瀆職為名將其罷免。
韓仲遠入兵部後,迅速掌控了中層事務,不僅斷絕了宗鄴昭的情報來源,還協助楊敬加強了對邊疆軍務的布防。
東廠提督夏桓雖對東宮忠心,但東廠內部複雜,部分探子與宗室、士紳仍有秘密勾連。蘇子恒建議對東廠進行一輪清理,將忠於宗室的探子逐步替換。
“殿下,東廠雖是朝廷耳目,但若不能絕對忠於東宮,其作用將大打折扣。可由臣推薦一批人選,替換關鍵崗位。”
宗鄴文沉聲道:“夏桓對此會否不滿?”
蘇子恒笑道:“夏提督亦知東廠內部有亂,此事可交由他主持,既得整肅之效,又不傷彼此信任。”
隨後,夏桓以“內務整頓”為名,調換了十數名關鍵探子,將東宮的勢力滲透至東廠的各級網絡。
與此同時,錦衣衛亦成為東宮的重點關注對象。錦衣衛都指揮使秦烈一向與天武帝關係密切,但對太子監國持觀望態度。宗鄴文私下召見秦烈,與其商議邊疆布防之事,並許諾:“若能助本宮平定北疆之亂,日後東宮必有重用。”
秦烈當即表態支持,隨後調派精銳錦衣衛協助雪狼營圍剿赤焰盟,為東宮立下戰功。
內閣乃朝廷決策之樞,輔政大學士徐從道是天武帝的親信,常在決策中偏向宗室。宗鄴文深知,若要徹底掌控內閣,必須從另一位次輔入手。
蘇子恒推薦一人:“殿下,禮部尚書魏仲清與東宮關係密切,此人文才卓著,且有治政經驗,可提拔其入內閣任次輔。如此一來,便可在內閣內部形成製衡。”
宗鄴文采納了這一建議,奏請天武帝,任命魏仲清為次輔大學士。魏仲清入閣後,迅速與東宮達成默契,不僅在宗室議事權力的劃分上支持太子,還積極協助推進江南的新政。
經過數月的布局,宗鄴文在朝廷各部門逐步布下了東宮的勢力。江南的鹽稅改革與邊疆的防務計劃得以順利推進,內閣與兵部的掣肘也大為減輕。
然而,宗室親王宗鄴昭對此暗生不滿。他在朝堂上質疑:“殿下監國以來,各部門人事變動頻繁,是否過於操之過急,令朝野難以適應?”
宗鄴文平靜答道:“朝廷人事調動,皆為國事所需。若有不服者,可直接奏請父皇,何必在此無端質疑?”
宗鄴昭啞口無言,但心中卻對東宮愈發警惕。
天武帝雖退居內宮修仙,但對於朝堂的變化了如指掌。他從密探處得知東宮的布局後,微微一笑,對鄭璋說道:“太子果然不負朕之期待。隻是不知他是否能平衡朝野,不負監國之名。”
鄭璋低聲問道:“陛下,太子之權漸重,是否需稍加製衡?”
天武帝搖頭:“不急。朝局之中,太子能否獨擋風雨,才是朕真正要看的。若他能勝此局,便是朕的好繼承人。”
東宮燈火依舊,宗鄴文在案前批閱奏折,蘇子恒在旁分析各方情勢。宗鄴文低聲道:“子恒,父皇的棋局步步緊逼,我們雖暫時得利,但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蘇子恒從容答道:“殿下,此局雖險,卻亦是機會。隻要東宮穩紮穩打,終能讓天下歸心。”
宗鄴文目光堅定:“不錯。這盤棋,我一定要贏。”
朝堂的風雲因太子的布局而悄然生變,而大殷的未來,也在這場博弈中逐步揭開帷幕。
他召集蘇子恒與東宮核心幕僚密議,道:“父皇授予本宮監國之責,卻又以宗室分權為製。這些權力看似平衡,實則是埋伏下的鉗製。若東宮想要真正掌控朝局,必須未雨綢繆,在朝廷各部門安插自己可信之人,逐步鞏固影響力。”
蘇子恒拱手應道:“殿下明鑒。監國雖是一時之權,然東宮需趁此良機在各部門布子。臣已擬定一份名單,可在不動聲色間逐步安插。”
戶部尚書劉行道對東宮的改革持猶疑態度,尤其在江南鹽稅問題上,多次試圖緩和士紳與朝廷的矛盾。宗鄴文對此深知,僅靠勸說難以改變其立場,於是決定從戶部的中層入手。
蘇子恒建議:“殿下,可令趙廷宣調入戶部擔任右侍郎。趙廷宣出身寒門,對士紳勢力深惡痛絕,且辦事精明。此人雖資曆稍淺,但若以輔佐劉尚書之名加以任命,既可化解戶部的掣肘,又能暗中推進東宮的意圖。”
宗鄴文點頭:“趙廷宣是可用之才。即刻起草詔令。”
不久後,趙廷宣調任戶部右侍郎。此後,江南的鹽稅改革逐漸擺脫了劉行道的掣肘,新興商賈的扶持政策也得以順利推進。
兵部尚書楊敬一直是東宮的堅定支持者,但兵部中層卻存在許多依附宗室的勢力,尤其是兵部員外郎與主事,常年受宗鄴昭的影響,暗中為宗室收集軍務情報。
蘇子恒提議:“殿下,兵部員外郎張遂強與宗鄴昭來往密切,此人已成大患。可提拔雪狼營副統領韓仲遠入兵部,以替代張遂強之職。韓仲遠素來忠誠,且熟悉兵務,能迅速掌握兵部的運作。”
宗鄴文批準了這一提議,並秘密安排東廠調查張遂強的過往行為,最終以瀆職為名將其罷免。
韓仲遠入兵部後,迅速掌控了中層事務,不僅斷絕了宗鄴昭的情報來源,還協助楊敬加強了對邊疆軍務的布防。
東廠提督夏桓雖對東宮忠心,但東廠內部複雜,部分探子與宗室、士紳仍有秘密勾連。蘇子恒建議對東廠進行一輪清理,將忠於宗室的探子逐步替換。
“殿下,東廠雖是朝廷耳目,但若不能絕對忠於東宮,其作用將大打折扣。可由臣推薦一批人選,替換關鍵崗位。”
宗鄴文沉聲道:“夏桓對此會否不滿?”
蘇子恒笑道:“夏提督亦知東廠內部有亂,此事可交由他主持,既得整肅之效,又不傷彼此信任。”
隨後,夏桓以“內務整頓”為名,調換了十數名關鍵探子,將東宮的勢力滲透至東廠的各級網絡。
與此同時,錦衣衛亦成為東宮的重點關注對象。錦衣衛都指揮使秦烈一向與天武帝關係密切,但對太子監國持觀望態度。宗鄴文私下召見秦烈,與其商議邊疆布防之事,並許諾:“若能助本宮平定北疆之亂,日後東宮必有重用。”
秦烈當即表態支持,隨後調派精銳錦衣衛協助雪狼營圍剿赤焰盟,為東宮立下戰功。
內閣乃朝廷決策之樞,輔政大學士徐從道是天武帝的親信,常在決策中偏向宗室。宗鄴文深知,若要徹底掌控內閣,必須從另一位次輔入手。
蘇子恒推薦一人:“殿下,禮部尚書魏仲清與東宮關係密切,此人文才卓著,且有治政經驗,可提拔其入內閣任次輔。如此一來,便可在內閣內部形成製衡。”
宗鄴文采納了這一建議,奏請天武帝,任命魏仲清為次輔大學士。魏仲清入閣後,迅速與東宮達成默契,不僅在宗室議事權力的劃分上支持太子,還積極協助推進江南的新政。
經過數月的布局,宗鄴文在朝廷各部門逐步布下了東宮的勢力。江南的鹽稅改革與邊疆的防務計劃得以順利推進,內閣與兵部的掣肘也大為減輕。
然而,宗室親王宗鄴昭對此暗生不滿。他在朝堂上質疑:“殿下監國以來,各部門人事變動頻繁,是否過於操之過急,令朝野難以適應?”
宗鄴文平靜答道:“朝廷人事調動,皆為國事所需。若有不服者,可直接奏請父皇,何必在此無端質疑?”
宗鄴昭啞口無言,但心中卻對東宮愈發警惕。
天武帝雖退居內宮修仙,但對於朝堂的變化了如指掌。他從密探處得知東宮的布局後,微微一笑,對鄭璋說道:“太子果然不負朕之期待。隻是不知他是否能平衡朝野,不負監國之名。”
鄭璋低聲問道:“陛下,太子之權漸重,是否需稍加製衡?”
天武帝搖頭:“不急。朝局之中,太子能否獨擋風雨,才是朕真正要看的。若他能勝此局,便是朕的好繼承人。”
東宮燈火依舊,宗鄴文在案前批閱奏折,蘇子恒在旁分析各方情勢。宗鄴文低聲道:“子恒,父皇的棋局步步緊逼,我們雖暫時得利,但稍有不慎,便可能滿盤皆輸。”
蘇子恒從容答道:“殿下,此局雖險,卻亦是機會。隻要東宮穩紮穩打,終能讓天下歸心。”
宗鄴文目光堅定:“不錯。這盤棋,我一定要贏。”
朝堂的風雲因太子的布局而悄然生變,而大殷的未來,也在這場博弈中逐步揭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