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務監察司清查行動的成功,不僅斬斷了鹽商與東廠的勾結,也讓地方鹽務管理重新步入正軌。然而,隨著改革深入,一些地方勢力開始對監察司的存在表達不滿。


    潤州知府錢義和的餘黨通過宗親勢力向朝廷遞交密奏,稱鹽務改革影響地方財稅,百姓因鹽價波動生活艱難,要求監察司調整清查手段,甚至建議廢除監察司的特別職權。


    這些奏折送至天武帝案前,引發了新的朝堂爭論。魏若鬆趁機在早朝上質問監察司的效率,並試圖以“地方安穩”為由,重新引入東廠參與鹽務管理。


    “陛下,監察司雖有成效,但其獨立權力過大,容易形成新的權力真空。東廠作為皇室直屬機構,更能高效維護鹽務秩序。”魏若鬆的語氣看似恭敬,實則步步緊逼。


    麵對魏若鬆的攻勢,太子宗鄴文挺身而出:“父皇,鹽商勢力盤根錯節,若非監察司果斷清查,鹽務亂象豈能迅速肅清?如今剛有成效,若再引入東廠,無異於前功盡棄。”


    宗鄴文的態度堅決,贏得了陸廷光等清流官員的支持。天武帝沉吟片刻,敲定結論:“監察司暫不廢除,但必須注意方法,切勿擾民。至於東廠,盛慕白既已失職,其幹涉鹽務之事便到此為止。”


    魏若鬆聽聞此言,麵色微沉,卻不得不拱手退下。他明白,天武帝已然傾向太子一派,這場博弈暫時告一段落。


    盛慕白失勢後,東廠內部勢力重新洗牌。一名叫淩安的年輕指揮使迅速崛起,他曾是盛慕白的心腹,如今借著清算餘黨的機會,整合了一批對監察司不滿的勢力。


    淩安與魏若鬆密會時,提出了一項新的計劃:“監察司的權力是太子的基石之一,若能瓦解這塊基石,東廠便可借機重新掌控鹽務,甚至撼動東宮的地位。”


    魏若鬆點頭讚同:“但蘇子恒此人深得太子信任,且手段過人,若無法除掉他,這場鬥爭必然難以推進。”


    淩安冷笑道:“蘇子恒不過初入朝堂之人,擅長謀略卻無根基。我們不必正麵對抗,隻需設下局,讓他陷入無解之地。”


    兩人一拍即合,決定借監察司的下一步行動,對蘇子恒進行反擊。


    與此同時,監察司接到天武帝的新命令,要求徹查江南的鹽運網絡,確保鹽稅的完整上繳。這項任務涉及範圍更廣,牽涉到更大的利益網絡。


    蘇子恒深知,此次任務的難度遠超潤州清查。他在監察司的內部會議上說道:“鹽運網絡是鹽商與地方勢力的最後一道屏障。這次行動,必須更加謹慎,尤其是避免再讓東廠找到任何反擊的借口。”


    程懷山主動請纓:“蘇大人,錦衣衛願全力協助。若有任何突發情況,我的人馬會第一時間出動。”


    蘇子恒點頭:“多謝程指揮使。此外,我們還需要進一步梳理鹽運的關鍵節點,優先打擊那些掌控主導權的鹽商。”


    當監察司的清查行動延伸至江南時,淩安與魏若鬆開始布置他們的陰謀。他們買通了一名江南道台,將大量涉及無辜百姓的假賬植入鹽運記錄中,偽造證據陷害監察司“誤殺功臣”。


    這一陰謀的核心目標是蘇子恒。一旦假賬被監察司查出,他將無法在短時間內分辨真偽,必然觸發地方官員與百姓的強烈反彈。如此一來,蘇子恒不僅會背負“濫用職權”的指責,還可能拖累監察司的聲譽。


    就在蘇子恒前往江南展開行動時,他收到了一封來自蕭清婉的密信。信中寫道:


    “蘇兄,東廠餘黨近期頻繁活動,江南道台孟如槐可能已被收買。此人表麵恭順,實則與鹽商私下勾結,務必小心行事。”


    蘇子恒讀罷,心中警覺:“看來江南的局勢遠比想象中複雜,此行不僅要防範鹽商,更需提防地方官的暗中使絆。”


    蘇子恒抵達江南後,立即對鹽運網絡展開調查。起初,一切看似順利,數名小鹽商很快被監察司查出偷稅漏稅的證據。然而,當查至江南道台孟如槐轄下的核心鹽運節點時,情況陡然發生變化。


    監察司的官員在倉庫中發現了一批“隱匿賬冊”,上麵詳細記錄了一些名為“鹽運賄賂”的款項,而這些款項的簽收人赫然寫著“蘇子恒”!


    孟如槐當場裝出震驚的模樣,冷笑著說道:“蘇大人,這些賬冊可是從鹽倉中找到的,您不妨解釋一下,這些銀兩是否與監察司有關?”


    蘇子恒神色不變,沉聲說道:“孟大人,此事蹊蹺得很。若真與監察司有關,何以至今無人知曉?我看,還是先查清這些賬冊的來源再下定論吧。”


    孟如槐笑而不語,卻暗中調動了地方勢力,試圖以此為由扣押蘇子恒。


    就在局勢一觸即發之際,程懷山率領錦衣衛及時趕到,將蘇子恒護送出道台府,並迅速封鎖現場,防止賬冊被進一步傳播。


    回到臨時駐地後,蘇子恒仔細審閱賬冊,發現其中存在多個明顯的造假痕跡:時間記錄不符,簽名筆跡與監察司官員完全不符。


    他冷笑道:“孟如槐和鹽商狗急跳牆,竟然用了如此拙劣的伎倆。這些假賬不僅不能用來陷害我們,反而會成為他們自己的罪證。”


    隨即,他命錦衣衛暗中搜查鹽運的真實賬冊,並著手準備反擊的證據。


    幾日後,蘇子恒將調查結果與錦衣衛搜集的證據一並送回紫宸都,陸廷光親自呈交天武帝。證據不僅證明了孟如槐偽造賬冊的罪行,還揭示了他與淩安暗中勾結的事實。


    天武帝震怒,當即下令罷免孟如槐,拘捕相關涉案官員。東廠的再次插手暴露無遺,淩安雖未被直接牽連,但其計劃徹底破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殷朝新政誌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樺陽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樺陽並收藏殷朝新政誌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