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後梁的龍驤軍,這支曾伴隨梁太祖朱溫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的精銳部隊,正駐紮在繁華的東京城內。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打破了這份暫時的寧靜。朱瑱,這位在權力鬥爭中逐漸嶄露頭角的皇子,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決定采取一係列大膽而狡猾的行動。


    他首先偽造了一份來自其兄友珪的詔書,這份詔書以友珪的名義,命令龍驤軍即刻返回洛陽。這一計策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要知道,龍驤軍中不乏對友珪心懷不滿的將士,尤其是之前發生在懷州的叛亂事件,更是讓這支軍隊的內部矛盾浮出水麵。雖然經過一年的搜捕,叛亂的餘黨仍未被徹底清除,但這份突如其來的召回令,無疑在軍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朱瑱深知,僅憑一紙偽詔,難以真正調動這些驕兵悍將。於是,他又派人暗中煽動,散布謠言,聲稱友珪因為龍驤軍曾經的叛亂行為,意圖將他們全部召回洛陽,進行殘酷的活埋處罰。這一消息如同晴天霹靂,讓原本就人心惶惶的龍驤軍更加驚恐不安。


    次日,當朱瑱公開出示那份偽造的詔書時,軍營中已是一片嘩然。將士們麵麵相覷,心中充滿了恐懼與不安。《通鑒考異》中引用了《梁太祖實錄》的記載,揭示了這一事件的另一麵:實際上,是友珪征召龍驤軍,而非友貞偽造詔書。但朱瑱利用謠言,巧妙地激起了將士們的憤怒與恐懼,為自己的下一步行動鋪平了道路。


    麵對這突如其來的變故,龍驤軍的將校們紛紛流淚,懇請朱瑱為他們指明一條生路。朱瑱見狀,心中暗自得意,表麵上卻裝出一副悲天憫人的樣子。他深情地回憶起梁太祖朱溫的豐功偉績,講述著先帝如何曆經千辛萬苦,才打下了這片江山。他說:“先帝經營社稷三十餘年,南征北戰,你們都是我父親的親信將士,都曾隨他出生入死。如今,先帝尚且落入奸計之中,你們又能逃到哪裏去呢?”


    為了進一步動搖將士們的心誌,朱瑱還特意取出了梁太祖的畫像,展示給眾人看。他一邊抽泣,一邊慷慨陳詞:“郢王友珪賊害君父,違天逆地,如今又想屠殺親軍。你們如果能自己前往洛陽,擒獲逆賊,告慰先帝在天之靈,就能轉禍為福了!”這一番話,字字句句都擊中了將士們的心坎,讓他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眾人聽後,無不歡呼雀躍,齊聲高呼:“大王說得對!”他們紛紛表示願意追隨朱瑱,共同討伐逆賊友珪。一時間,軍營中士氣高漲,萬眾一心,仿佛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就在這個關鍵時刻,朱瑱開始緊鑼密鼓地部署下一步行動。他秘密派人通知了在東京的趙岩、袁象先、傅暉、朱圭等心腹大臣,要求他們做好準備,隨時配合行動。這些大臣都是朱瑱的親信,對友珪的暴政早有不滿,因此一接到通知,便立刻行動起來。


    到了偽鳳曆元年(公元913年)二月十七日這一天,袁象先率領著一千名禁軍,突然衝入宮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殺了友珪。這場政變來得如此迅速而猛烈,讓友珪的勢力措手不及,紛紛潰敗。


    事成之後,袁象先立刻派遣趙岩攜帶傳國寶前往東京,向朱瑱報告喜訊,並請他前往洛陽即位。然而,朱瑱卻有自己的打算。他回信說:“夷門(即東京)是太祖創業的地方,地理位置重要,北麵可以抵禦並州、汾州,東麵則直達淮海。國家的藩鎮大多在其東麵,如果命令將領出兵,從夷門出發更為便利。因此,如果都城設在洛陽,並不是一個好的計策。你們如果堅決推戴我,冊封禮儀應該在東京舉行。等到平定逆賊之後,我再前往洛陽拜謁陵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舊五代史品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生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生輝並收藏舊五代史品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