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平四年(公元910年)辛醜日這天,皇宮內氣氛凝重,朱溫坐在高高的龍椅之上,眉頭緊鎖,望著窗外那似乎永無止境的雨幕,心中憂慮重重。長時間的降雨不僅影響了百姓的生計,更讓國家的各項事務陷入了停滯。


    “薛貽矩。”朱溫的聲音在空曠的大殿裏回蕩,顯得格外深沉,“你即刻前往定鼎門,為我祈求天晴,讓這連綿的陰雨早日停歇。”薛貽矩,這位當朝宰相,聞言立刻躬身行禮,領命而去。他的身影在雨中漸行漸遠,仿佛帶著朱溫與萬民的期盼,踏上了祈晴之路。


    與此同時,另一位重臣趙光逢則被派往嵩嶽,進行祭祀,以求山神庇佑,讓這方土地早日重現光明。朱溫深知,天災人禍往往相連,唯有借助天地之力,方能共度難關。


    次日,壬寅日,朱溫頒布了一道重要的敕令。這道敕令針對的是魏博管內各州的治理問題。近來,由於州刺史忙於戰事或其他事務,往往將州務委托給督郵處理,導致曹官擅自掌權,州牧則變得無所事事,失去了應有的威嚴與職責。朱溫在敕令中明確指出:“為遵循通常的製度,應當堵塞這種異端做法。今後,各州刺史應獨立行事,不得再將州務委托他人。”這一敕令的頒布,無疑是對地方治理的一次重要改革,旨在恢複州牧的權威,確保地方政務的順暢進行。


    緊接著,在乙巳日,又一道重要的命令——奪馬令頒布了。此前,每當王師擊敗敵人時,所獲得的馬匹多被上繳,以供軍用。然而,這樣的做法卻在一定程度上挫傷了將士們的積極性。為了激勵將士們奮力戰鬥,朱溫決定停止上繳馬匹,讓將士們能夠真正享受到勝利的果實。這一命令的頒布,無疑極大地提振了將士們的士氣,讓他們更加勇往直前,無懼任何敵人。


    就在奪馬令頒布的第二天,王師在夏州迎來了一場激烈的戰鬥。起初,劉知俊,這位曾經的重臣,如今卻成了國家的叛逆,他勾結沙陀振武的賊帥周德威、涇原的賊帥李繼鸞,聯合五萬步騎兵大舉進攻夏州,意圖輕易奪取這座重要的城池。夏州的節度使李仁福,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兵力明顯不足,他緊急向朝廷求援。


    此時,供奉官張漢玫正好在夏州宣諭,而國禮使杜廷隱則帶著朝廷的賞賜前往夏州。他們二人在前往夏州的途中,得知敵人即將到來的消息,立刻帶領三百名防卒急速進入夏州,準備迎戰。


    當大軍包圍夏州時,廷隱、漢玫與指揮使張初、李君用等人,率領州民和防卒,與李仁福一起分工固守,晝夜奮力抵抗。他們知道,這場戰鬥不僅關乎夏州的存亡,更關乎國家的安危。因此,他們每一個人都拚盡了全力,誓死保衛這座城池。


    經過一個多月的激戰,當鄜州、延州的援軍終於到達時,大軍奮力出擊,終於打敗了敵人。河東、邠州、岐州的賊軍分路逃遁,夏州的圍困得以解除。這場勝利,不僅保住了夏州,更彰顯了朝廷的威嚴與決心。


    在戰鬥結束後的甲申日,《通鑒》記載,朝廷派遣了夾馬指揮使李遇、劉綰從鄜州、延州前往銀州、夏州,以加強邊防,防止敵人再次入侵。當李遇等人到達夏州時,發現岐州、晉州的軍隊都已經撤離了,這無疑是一個好消息,意味著敵人已經放棄了繼續進攻的打算。


    然而,對於劉知俊的背叛,朱溫並未就此罷休。在丙午日,朱溫頒布了一道詔書,痛斥劉知俊的背叛行為,並懸賞爵位和獎賞,以激勵將士們建功立業。詔書中寫道:“劉知俊身為方伯,尊貴至極的郡王,卻背叛朝廷的恩德,投奔賊寇的營壘。這無疑是神人共怒、天地不容的行為。雖然已命令討伐他,但尚未將其擒獲殺戮。現在應當懸賞爵位和獎賞,以激勵將士們建功立業。如果有生擒劉知俊的人,將賞賜千萬錢並授予節度使職位;如果得到他的首級則次之;如果得到孟審登則賞賜百萬錢並授予刺史職位;如果得到孫亢、卓環、劉儒、張鄰等人則根據功勞給予不同的獎賞。”這道詔書的頒布,無疑是對劉知俊背叛行為的嚴厲譴責,同時也是對將士們的激勵與鼓舞。


    在這場風雨交加的歲月裏,朱溫與群臣共同經曆了無數的挑戰與考驗。他們知道,隻有團結一心,才能共度難關,守護這片土地上的安寧與繁榮。因此,在乙卯日這天,朱溫在宣威殿宴請了群臣,以表彰他們的功績,同時也為了凝聚人心,共同迎接未來的挑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舊五代史品讀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文筆生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文筆生輝並收藏舊五代史品讀最新章節